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冀东山区多干旱缺水,造林时浇水非常不容易,造成造林成活率低下,挫伤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影响山区绿化的进展。特别是板栗根系再生能力差,2.0mm以上的根系受伤后需1个多月才生新根,为了提高板栗造林成活率,抚宁县驻操营镇龙泉庄等山区村广大群众在多年的荒山绿化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不浇水栽植板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在近2a的退耕还林中,该村采用不浇水法栽植板栗10万株,成活率达96%以上,群众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栽植板栗积极性高涨,现在该村户均板栗达2500株,人均板栗达800株。现将板栗不浇水栽植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兴隆县板栗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隆县是“京东板栗”的主产区之一,产量居河北省第二,最高年产量达800万kg。板栗品质优良,香、甜、糯性好,是其他产区不可比的。全县以半壁山镇、挂兰峪镇、八卦岭乡、孤山子乡、蓝旗营乡、三道河乡、南天门乡等栽植较多,其他各乡、镇都有小面积栽植,截止到2001年全县共栽植板栗1.86万hm^2。但近年来,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板栗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板栗园林农间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板栗园林农间作是在退耕还林造林地块中间作套种具有农作物的林业立体种植模式。论述了农林间作对板栗生长的影响,重点通过对"板栗+辣椒+豌豆"和"板栗+烟草(蔬菜)+绿肥"间作模式的分析,分别从效益、种植技术、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林农间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农林间作,给作物施肥、浇水,同时也给林木补充了肥料和水,相互促进加速了树木的生长;合理间种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栗园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宣威市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俊桢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127-129
总结了宣威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宣威市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方向为林药;野生疏菜;森林景观植物;野生花卉;特色经济林;竹材;林产工业等.并提出要整体规划,集中实施;作好年度作业设计;提高栽植技术质量;加强对林地、林木管理;完善档案管理等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兴隆县板栗生产管理存在栽植密度过大、密植果园稀植管理等问题,该文提出从大力开展技术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退耕地中栽植了大量的山杏林,由于山杏易受晚霜危害,加之管理粗放,多年来没有经济效益。该文通过实践总结出了提高退耕山杏林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提供给林业技术干部和林农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南部太行山区大多为片麻岩区,非常适合板栗的种植。随着太行山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板栗种植面积在该区得到了快速发展,给当地群众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实惠,但是板栗的嫁接管理直接影响群众的经济收入,现将日常的一些嫁接措施总结如下,以备生产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无为县自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以来,板栗栽植主要集中在西南乡丘陵地带,多属粘盘黄棕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通透性差,因此必须集约经营,才能实现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9.
经过18年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武定县以泡核桃、板栗、花椒、构树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全县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山松产业初步形成,核桃龙头企业得到发展,产业链得到延伸,林下经济模式迅猛发展,经济林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文中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政策性标准严格,资金投入不足,项目管理跟不上,缺乏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产业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藉此,从政策资金支持和种植管理技术2个层面提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1生产现状金寨板栗的发展从80年代初的零星栽植,至现在大面积栽植,板栗面积由1983年的2.3万亩,至1996年40.4万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10%,是全县经济林面积的56%,居全省之首,板栗产量由1983年的8万kg,1995年增长到900万kg。板栗已成为金寨7.8万户、全区近12万农户举足轻重的产业。2存在问题去年由于天气影响,金寨板栗有近一半的栗园绝产,约16万亩栗园大幅度减产,通过调查分析,凡是嫁接后5年生以内尚未郁闭的板栗园,全部丰产丰收;凡在四旁四边栽植的零星分布的栗树丰产丰收;凡是栗粮间种或采取连年施肥,连年喷施“增产素…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定位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选择三峡库区内4种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基于2004,2007,2010年3年的定位观测,对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坡耕地相比,退耕还林促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但各模式变化存在差异。②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地表径流平均减少量80.43%~86.82%,变化趋势为坡耕地>茶园>刺槐林>板栗林>柑橘+紫穗槐林;径流系数变化减少范围在0.017~0.025之间,柑橘+紫穗槐林86.79%、板栗林85.39%、茶园83.33%、刺槐林80.95%;土壤侵蚀模数减少1 409.39~1 458.15 t·(km2·a)-1,为坡耕地>刺槐林>板栗林>茶园>柑橘+紫穗槐林。③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除了板栗林表现为逐渐升高外,其他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全氮含量在刺槐林和柑橘+紫穗槐林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板栗林和茶园则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全磷含量在各退耕模式中不断增加。除柑橘+紫穗槐林的全钾含量增加35%外,其他模式都逐渐降低,分别为刺槐林37.24%、板栗林12.33%、茶园8.23%。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四川省邻水县从1999至2005年共实施退耕还林11.4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14.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生态林59234亩,占52%;兼用林19114亩,占17%;经济林35652亩,占31%。根据2005年对补助到期经济林进行效益调查,1999—2000年栽植面积到期11800亩,其收益大于每亩230元的仅280亩,占到期面积的2%;2001年栽植面积到期1700亩,其收益均小于每亩230元。经调查,邻水县未留定口粮田的退耕户基本没有。退耕还林后,退耕户外出打工或就近转移劳动力约8万人。客观评估退耕还林成效自1999年以来,邻水县退耕还林工程建…  相似文献   

13.
板栗为多年生落叶干果,雌雄同株的风媒授粉结实。板栗实生苗栽植造林,一般10年以后开始挂果,15年后进入盛果期。通过嫁接可提前结果,并保持和发展板栗的矮化丰产及品种优良。方法有:利用苗圃地培育的板栗实生苗,先栽植在适宜板栗生长的地块或栗园附近自然生长的板栗就地嫁接,不再移植;圃地育  相似文献   

14.
陕西岚皋县农民赵良策林下养鸡为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探索出一个成功模式。1997年起他购买、承包近1100余亩宜林荒山,栽植板栗20余万株,银杏树12万株。现在树木已郁闭成林,每年仅板栗收益6万余元,2003年起他在又林下养殖芦花鸡数万只。林木与鸡群形成小的良性生物圈。  相似文献   

15.
板栗园建设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利用宜林荒山、荒地或停耕地栽植成园,即新建粟园;一种是利用原低产板栗林或野生状态的板栗林,直接嫁接,不再移植,加以抚育管理成园,即低改成园。两种建园方式各有长处。板栗低改具有早成园,早结实、早收益的优点,并且利用了野生板栗林对本地立地条件的适生性,克服了外地引进良种的地域性差异,解决板栗树苗栽植后的缓苗期特性,节省了育苗所用的投资和劳动力。同时,对原有人工经营但产量低的板栗林,野生状态的板栗林得以利用,扩大了板栗生产潜力,所以近年来板栗林的低改在全国各地都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板栗嫁接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为多年生落叶干果,雌雄同株的风媒授粉结实.板栗实生苗栽植造林,一般10年以后开始挂果,15年后进入盛果期.通过嫁接可提前结果,并保持和发展板栗的矮化丰产及品种优良.方法有:利用苗圃地培育的板栗实生苗,先栽植在适宜板栗生长的地块或粟园附近自然生长的板栗就地嫁接,不再移植;圃地育苗嫁接;采苗嫁接后再移植等.  相似文献   

17.
从园地选择、栽植、整形修剪、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板栗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为板栗生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退耕地栽植杂交榛子前期没有经济效益,间作东风菜,不但能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该文从整地施肥、杂交榛子栽植与东风菜播种、采收及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坡耕地退耕还林杂交榛子间作东风菜技术。  相似文献   

19.
宜良县现已形成带状近700hm~2集中成片的板栗基地,该镇在长期的板栗经营管理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包括良种选育;幼树栗园开展林粮间作;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同时在板栗发展上也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为此,对今后板栗发展提出了增加科技人员数量,开展技术培训;重视造林地的选择;建立优良品种种子园,推广嫁接苗繁殖;加强科学培育管理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不同栽植密度下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耐荫性与生物累积量的关系,选择高密度(2 m×3 m)和低密度(2 m×5 m)栽植的不同亲本的5个欧美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生物量、树冠结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不同无性系对栽植密度有不同的反应;(2)具有较高生物量的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在高、低栽植密度下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荫性特征;(3)树冠耐荫性在不同密度中表现出差异性,在低密度栽植中,树冠上层耐荫性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在高密度栽植中,树冠上、下层叶片耐荫性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4)树冠耐荫性特征受亲本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由低密度到高密度,具有较高生物量的03-04-97、03-04-111、03-04-171树冠中下层叶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大幅度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选择适合高密度栽植的欧美杨无性系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