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扭山绿豆(Desmodium intortum)是一种优良的多年生热带豆科牧草,本研究分析了其营养成分和乳酸菌、葡萄糖添加对其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青贮试验设有6个处理,即对照(无添加),添加乳酸菌(LAB)、1%葡萄糖(1%G)、2%葡萄糖(2%G)、乳酸菌+1%葡萄糖(LAB+1%G)和乳酸菌+2%葡萄糖(LAB+2%G)。结果显示:旋扭山绿豆的粗蛋白含量(20.75%)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7.19%)较高;青贮60 d后,对照处理发酵品质较差,pH在4.7以上;单独添加乳酸菌显著降低了pH和氨态氮含量,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而单独添加葡萄糖的两个处理pH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降低了氨态氮含量(P<0.05);乳酸菌和葡萄糖混合添加处理均使pH降至4.1以下,乳酸含量超过6%,显著优于其他处理(P<0.05),但两混合添加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添加乳酸菌和1%葡萄糖是改善旋扭山绿豆青贮发酵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糖源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与糖代谢的影响。试验分别以糊精、小麦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蔗糖、葡萄糖为糖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饲喂6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初始体长(2.05±0.38) cm、初始体重(3.74±0.83) g]12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40尾虾。结果显示:1)饲料糖源对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肝胰指数(HSI)和内脏指数(VSI)以葡萄糖组最高,小麦淀粉组最低。玉米淀粉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最高,蔗糖组、葡萄糖组的FE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低于糊精组、小麦淀粉组、玉米淀粉组、α-淀粉组(P0.05)。2)小麦淀粉组的全虾、肌肉、肝胰腺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葡萄糖组的全虾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最低,且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糊精组、蔗糖组、葡萄糖组全虾和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α-淀粉组的肝糖原含量最高,是蔗糖组、小麦淀粉组的4倍左右(P0.05),α-淀粉组、葡萄糖组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与血清葡萄糖和肌糖原含量呈正相关。3)肝胰脏己糖激酶(H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不受饲料糖源的显著影响(P0.05),丙酮酸激酶(P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则受饲料糖源的显著影响(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得出,6种糖源中,小麦淀粉、玉米淀粉这2种多糖对罗氏沼虾生长的促进效果更好,可为罗氏沼虾饲料的糖源。  相似文献   

3.
淀粉是青贮原料中重要的营养成分,提高青贮饲料中淀粉的利用率是提升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饲用微生物菌剂的大力开发,食淀粉乳酸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在青贮中的添加引起广泛关注。青贮饲料接种菌剂可以提高青贮的发酵品质、养分利用率以及保质期。本文对青贮饲料中食淀粉乳酸菌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在青贮中接种食淀粉乳杆菌对青贮发酵过程中淀粉含量,微生物组成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复方中草药的提取率和利用率,增强药效和降低成本,考察不同益生菌发酵复方中草药对芦丁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干酪乳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不同组合对复方中草药进行发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中草药发酵后芦丁的含量。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经益生菌发酵后芦丁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A组(解淀粉芽孢杆菌)芦丁含量均值为(1.33±0.05)mg/g, B组(解淀粉芽孢杆菌∶干酪乳酸菌=4∶1,V∶V)芦丁含量均值为(1.57±0.09)mg/g, C组(解淀粉芽孢杆菌∶干酪乳酸菌=1∶1,V∶V)芦丁含量均值为(2.01±0.05)mg/g, D组(解淀粉芽孢杆菌∶干酪乳酸菌=1∶4,V∶V)芦丁含量均值为(2.85±0.06)mg/g,而E组(对照组)芦丁含量均值为(1.24±0.07)mg/g。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经益生菌发酵后能够提高芦丁含量,且使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干酪乳酸菌组成1∶4体积比混合发酵复方中草药时,芦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黑麦草的青贮发酵工艺进行研究,以便确定添加本实验室保藏的乳酸菌ZML2和葡萄糖对黑麦草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单独添加乳酸菌组(L组)与添加乳酸菌和葡萄糖组(G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组和葡萄糖组可以显著降低黑麦草青贮的p H值(P0.05),乳酸含量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10%和19.6%(P0.05)。氨氮比明显降低,分别降低了2.94%和4.07%(P0.05),L组的干物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G组的干物质明显提高(P0.05)。第20d时,L组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由于受碳源的限制,后期数量下降,而第30d时,G组的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结论:添加乳酸菌ZML2能有效地增加黑麦草青贮过程中乳酸菌数量,改善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6.
糖化酶即葡萄糖淀粉或淀粉葡萄糖甘酶,系由黑麸酶菌种经发酵罐深层培养提炼而成。该酶可把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的α—1、4键和α—1、6键、α—1、3键切开,水解为葡萄糖。 利用糖化酶发酵粗饲料后,可提高饲料糖分8—12%,使饲料变得软,熟、香、甜,提高了营养价值与适口性。用糖化饲料喂牛、羊、猪,成本低,增重快。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添加绿汁发酵液、乳酸菌制剂和葡萄糖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组:即对照组(无添加剂),绿汁发酵液组(FJLB),乳酸菌制剂组(LAB),葡萄糖组(G),绿汁发酵液+葡萄糖组(FJLB+G),乳酸菌制剂+葡萄糖组(LAB+G);在青贮第3,7,14,30天开窖,取样分析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AB处理对发酵品质影响不大,FJLB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提高了pH值、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使发酵品质变差,而G、LAB+G和FJLB+G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了青贮早期的乳酸含量,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乳酸/乙酸值,并显著(P<0.05)降低了最终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含量,但与G处理相比,LAB+G和FJLB+G处理没有显示出更优的效果。综上所述,添加葡萄糖可促进同型乳酸发酵,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优于接种乳酸菌。  相似文献   

8.
适时收获的新鲜稻草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其中淀粉占有相当比例。淀粉在青贮中需水解成可溶性糖(WSC)才能被大部分乳酸菌利用。本研究选用两个稻草中NSC含量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和常规粳稻武香粳14),设置0.5,1.0和1.5g/kg的3个α-淀粉酶添加浓度和对照(无添加)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的α-淀粉酶添加浓度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为改善稻草饲用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稻草中的NSC含量为6.89%,淀粉含量为3.68%,显著低于武香粳14稻草中的NSC(16.51%)和淀粉(10.63%)含量(P0.05);添加不同浓度的α-淀粉酶后青贮稻草的饲用品质和发酵品质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优培九以1.5g/kg的α-淀粉酶添加浓度效果最好,武香粳14以1.0g/kg的添加浓度效果最好;武香粳14稻草添加α-淀粉酶的青贮效果显著优于两优培九。添加α-淀粉酶后两优培九稻草中的NSC、WSC和淀粉含量,以及武香粳14稻草中的NSC和淀粉含量均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武香粳14稻草中的WSC含量则呈"降-升-降"变化趋势;添加α-淀粉酶处理组的WSC含量在青贮第3天时较青贮第2天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但在青贮第5~14天期间,WSC含量大幅下降,与对照组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或球菌、不形成芽孢、不运动、过氧化氢酶阴性、对葡萄糖发酵能产生50%以上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动植物体表、乳制品、发酵植物食品中都有分布。乳酸菌能分泌乳糖酶,代谢产物乳酸能促进机体消化食物,提供某些维生素;乳酸菌的合成产物中的短链脂肪酸(如乳酸、醋酸等)可以抑制其他有害菌或由此降低环境中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形成不利于有害菌的生存环境;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对病原菌和腐败菌有抑制作用。乳酸菌生产的多种多糖,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有些乳酸菌…  相似文献   

10.
青贮除了借助于乳酸菌对富含可溶性糖的原料进行一般性发酵(常规)青贮法外,还有半干(低水分或凋萎)青贮法和添加剂青贮法。在这些青贮方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根据微生物种类及发酵特性的不同,可把青贮发酵类型分为乳酸型、醋酸型、梭菌发酵型、凋萎型、添加剂抑制型和添加剂促进型6种。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有乳酸菌、梭菌、腐败菌、醋酸菌、酵母菌和霉菌等。1乳酸菌乳酸菌是促使青饲料发酵的主要有益微生物,属于厌氧性、革兰氏阳性的无芽孢微生物,能使糖分发酵产生乳酸。乳酸则可被家畜吸收利用。乳酸菌种类很多,按发酵过…  相似文献   

11.
用作青贮的青绿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在青贮草料中添加纤维素酶(FPA)、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植物细胞崩解酶,不仅可有效地将纤维素等非淀粉多糖(NSP)分解为低聚糖、葡萄糖等物质供乳酸菌等细菌利用,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植物细胞壁的崩解细胞内含物如淀粉、可溶性糖类(WSC)、蛋白质及油脂等一类物质的溢出,极大地提高了青贮料的营养价值。国外对这类酶制剂的研究已有较大的进展,如芬兰的Finnfeed公司成功研制出Glasszyme、Cornzyme等酶制剂用于青贮饲料。 我们根据青贮秸秆的青贮特点,通过对产酶菌种的诱变选育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研制出一种含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酶制剂,经使用其效果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1淀粉酶简介酶(AMY或AMS)全称是1,4-α-D-葡聚糖水解酶,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肺、肝、甲状腺、脂肪等组织亦含有此酶。人工合成的淀粉酶主要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等。2淀粉酶作用淀粉酶的作用主要是催化淀粉及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不同的淀粉酶作用方式不同。3新玉米特点玉米是动物常用的能量饲料,虽然从田间到收割上市,再经过脱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籽粒苋为材料,在青贮中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葡萄糖和甲酸3种添加剂,研究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籽粒苋青贮动态发酵品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明确青贮添加剂对粒苋青贮的作用,为籽粒苋青贮饲料的合理利用提供研究途径。试验设5个处理组:对照组,不加任何添加剂;乳酸菌制剂组,按1kg乳酸菌制剂调制3~4t籽粒苋鲜草装罐;葡萄糖组,添加量为30g/kg;乳酸菌制剂和葡萄糖组,添加量与单独添加时一致;甲酸组,添加量为5g/kg。在发酵第1,3,9,30和57天分别开罐取样,检测样品中pH、乳酸、氨态氮、干物质、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等指标。结果表明,在籽粒苋青贮同时加入乳酸菌制剂和葡萄糖可以快速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迅速降低青贮pH值,显著降低乙酸、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氨态氮/总氮(P0.05),并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P0.05);加入甲酸可以显著降低乙酸含量(P0.05),对干物质含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综上所述,籽粒苋通过制作青贮饲料可以保存营养成分,与籽粒苋自然青贮相比,籽粒苋青贮时加入上述青贮添加剂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青贮品质,同时加入乳酸菌和葡萄糖对青贮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在饲料青贮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是促使青饲料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指一类以糖为原料的消耗葡萄糖50%以上、厌氧型、产生乳酸、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的细菌。乳酸菌依其发酵糖生产乳酸的能力分为两类,一类是同型发酵乳酸菌(Homo-fermentative lactic acid bacteria);另一类是异型发酵乳酸菌(Hetero-fermentative lacticacid bacteria)。同型发酵乳酸菌在生产乳酸和青贮饲料方面更有效,耗能更少,且容易保存营养物质,属比较经济的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15.
钦工肉圆乳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发酵条件对乳酸菌发酵肉圆的影响,以获得肉圆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选取发酵温度、接种量、食盐添加量和葡萄糖添加量4个因素,采用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pH值的因素顺序为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发酵温度;②乳酸菌发酵肉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4℃,接种量3.0mL,食盐添加量0.6%,葡萄糖添加量1.5%。结论:采用乳酸菌发酵肉圆,可以制得口感好、更营养、保质期长的食品。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是发酵糖类且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近年来,乳酸菌作为应用最早、目前应用最广泛、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17.
添加乳酸菌和发酵底物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桑叶作为非常规饲料资源,本试验探讨了添加乳酸菌、葡萄糖或糖蜜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乳酸菌组(P)、葡萄糖组(G)、糖蜜组(M)、乳酸菌+葡萄糖组(P+G)、乳酸菌+糖蜜组(P+M),青贮后第7,14,30和60天开窖取样分析桑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加速了桑叶青贮过程中乳酸发酵,青贮第7天P,P+G和P+M组乳酸含量已达到C组的6倍以上,pH值降至4.30以下,其中P+G和P+M在青贮结束时降至4.0左右。补充发酵底物并未有效改善桑叶青贮发酵品质,C、G和M组pH值在青贮前30 d始终保持在5.85以上,青贮60 d时C组为5.96,G和M组分别下降至5.35和5.24,显著(P<0.05)高于P组。整个青贮过程中P组显示最高的乙酸含量,始终显著(P<0.05)高于C、G和M组,青贮7 d后开始显著(P<0.05)高于P+G和P+M组。青贮第7天P组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之后各组氨态氮/总氮均随青贮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P、P+G和P+M组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C、G或M组直至青贮结束。本试验结论认为单独添加乳酸菌明显提高了桑叶青贮发酵品质,而组合添加并未进一步得到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讨6种不同添加剂(甲酸、丙酸钙、双乙酸钠、葡萄糖、纤维素酶、乳酸菌接种剂)对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甲酸可以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青贮pH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增加(P0.05),氨氮含量减少(P0.05),粗蛋白、总糖和淀粉含量增加;丙酸钙组氨态氮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粗纤维及总糖等营养成分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添加双乙酸钠对青贮的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影响不大;添加酶制剂组,pH显著下降(P0.05),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酸、丁酸和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乳酸菌组,氨态氮及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纤维高于对照组,粗蛋白低于对照组;添加葡萄糖组,pH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增加(P0.05),氨态氮及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物质、粗蛋白及总糖含量低于对照组,水分、粗纤维、总能及淀粉的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在上述6种添加剂中,甲酸青贮效果最佳,发酵品质好、蛋白质损失小。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的耐酸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国  田雷 《饲料工业》2007,28(4):62-64
<正>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乳酸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栖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以及其它器官内。很久以前人们就利用乳酸菌来发酵动物制品(乳、肉、鱼等)和植物制品(蔬菜、葡萄酒、橄榄等)。随着食品发酵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开发利用乳酸菌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在增长。虽然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含量非常少,但是对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质量却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发酵剂菌株的质量功能特性和生长特性对于产品的成功发酵是非常必要的。乳酸菌不但包括在食品发酵中使用的一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验室从绿豆酸浆中提取的高淀粉结合性乳酸菌进行均匀设计试验,优化其培养基。使用DPS v7.05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并对各因素水平对菌液密度的影响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显示,绿豆酸浆中高淀粉结合性乳酸菌的最优培养基结合:葡萄糖3.37%、酵母膏0.80%、磷酸氢二钾0.35%、乳糖0.05%和乙酸钠0.73%。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均匀设计优化绿豆酸浆中高淀粉结合性乳酸菌培养基方法的准确度和可信度高。优化后的培养基测得最高光密度(OD)值达0.978,菌液密度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