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和保障水稻生产,在不同施药次数、是否进行前期叶瘟防治的条件下开展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水稻长势无差异,供试药剂对水稻较安全。总体上,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的各处理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优于破口期施药1次,且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防效较好。分蘖期进行叶瘟防治,不同处理对穗颈瘟的防效均明显好于未进行叶瘟防治,且破口期施药1次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提高程度较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略大。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用25%辉丰百克乳油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显著。用25%辉丰百克3ml对水8kg,浸种5kg,拔节期、灌浆期对恶苗病的防效达100%,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 ,用 2 5 %辉丰百克乳油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显著。用 2 5 %辉丰百克 3ml对水 8kg ,浸种 5kg ,拔节期、灌浆期对恶苗病的防效达 10 0 %,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评价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CS)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的效果及其最佳用药量等应用技术,于2015年进行了其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嘧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效果明显,适期用药1次,对纹枯病的防效可达85%左右,对穗颈瘟的防效可达80%以上。用嘧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每667m~2经济有效用量为75g,防治穗颈瘟每667m~2经济有效用量为90g。纹枯病防治适期为穴发病率在5%左右时用药,以后视纹枯病发生情况,再择机用药;穗颈瘟用药适期为破口抽穗5%~10%时进行第1次用药,隔5~7d后再用药1次。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种子处理剂、不同催芽时间及盖膜时间长短对水稻恶苗病发生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高效、安全的种子处理剂,进行了药剂处理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类浸种处理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下降,菌虫清浸种处理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理想;"武运粳23"自然发病程度最重;8月中旬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其中以叶瘟和穗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新型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和6%嘧肽霉素AS防治稻瘟病防效有待进一步试验,水稻破口期用75%三环唑WP40克/亩喷雾对水稻穗颈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2种药剂不同配比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通过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稻瘟酰胺和咪鲜胺质量比5∶1,防治叶瘟效果最好,防效为66.7%,水稻增产6.7%。稻瘟酰胺和咪鲜胺质量比1∶5,防治穗颈瘟效果最好,穗防效为85.3%,水稻增产3.5%。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出更好的浸种药剂以替换17%杀螟·乙蒜素WP,于2015年进行了浸种药剂25%氰烯菌酯SC防治水稻恶苗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5%氰烯菌酯SC浸种后,水稻恶苗病秧田病株防效、穗期病穴防效、病株防效均为100%,与17%杀螟·乙蒜素WP的应用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咪酰胺和浸种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铁烨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70-171
防治恶苗病关键措施是搞好水稻种子药剂处理,对恶苗病防效显著的药剂主要有:咪酰胺、浸种灵等.每hm2用量分别为:咪酰胺60ml,浸种灵60ml,或咪酰胺30ml+浸种灵30ml,对恶苗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秧苗期和分蘖末期防效可达90%左右,齐穗期防效可达98%以上,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咪酰胺和浸种灵是防治水稻恶苗病最为理想的浸种药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991-1993年对影响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菌量与恶苗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消毒药剂的浸种浓度,浸种的温度,时间,以及播种量等因素均影响恶苗病的发病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消毒药剂浸种浓度的加大对苗病的防效增加,浸种的温度与时间对恶苗病的防效有互补作用、在同等条件下播种量加大对恶苗病的防效下降。‘  相似文献   

11.
陈小兵  王述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224-224,210
本文就50%多菌灵·硫磺水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药效试验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每hm2用多菌灵·硫磺水悬浮剂1440g,在水稻破口初期用药1次,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65%左右,与单用40%多茵灵水悬浮剂的防效相当,对水稻穗颈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水稻穗颈瘟药剂品种之一与其它药剂交替使用且用药剂量不宜低于1440g/hm2.  相似文献   

12.
水稻恶苗病浸种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184-1184
研究了几种药剂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达到95%以上,能提高种子发芽率6.3~24.1个百分点,单株根系比对照多2.67条,单株分蘖比对照多0.1~0.4个,比对照增产6.7%~29.7%。综合比较,以保鲜克与使百克浸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咪鲜胺对水稻穗颈瘟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祥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48-148,150
咪鲜胺对水稻穗颈瘟防效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乳油750-900mL/hm^2防治水稻穗颈瘟效果明显,用量以750mL/hm^2为宜,对水稻生产安全,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1989~1994年用45%三·福可湿性粉剂(代号901)500倍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院内试验结果表明,对恶苗病平均防效为97.48%,高于其它对照药剂.田间小区试验平均防效为97.5%,高于对照药剂恶苗灵.田间示范试验平均防效为99.09%,高于生产上推广的恶苗灵和溴硝醇等药剂.901浸种防治恶苗病,防效高,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用量少,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水稻穗颈瘟暴发流行,其特点:发病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病穗发病早,发展蔓延迅速,发病重;不同品种穗颈瘟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生育期不同,其发病程度也明显不一样。究其原因主要是:菌源充足;水稻破口抽穗期遇连续阴雨,与病菌最佳侵入期相吻合;种植的水稻品种大都是感病品种。防治穗颈瘟的配套关键技术:推广种植抗稻瘟病或耐病的水稻品种;掌握穗颈瘟防治的最佳适期,即在水稻破口抽穗5%时突击用药防治;防治穗颈瘟必须用药2次,即在适期用药的基础上,隔5~7 d再用药防治1次;防治穗颈瘟的有效药剂及其经济有效的用药量分别为20%三环唑WP 100~120 g/667 m2、20%井烯·三环唑WP 150 g/667 m2;提倡低容量喷雾,推广弥雾机或低水量细喷雾,这样用水量少,浓度高,雾滴细,粘着力强,防效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不同药剂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在常规用药量情况下,以17%杀螟.乙蒜(菌虫清)、25%咪鲜胺(使百克)+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防治效果为好,可作为防治水稻恶苗病的高效浸种药剂推广。  相似文献   

17.
水稻稻瘟病和恶苗病是水稻上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化学防治是主要防治措施之一。为探明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稻瘟病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干稻种拌种并晾干后播种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1%肟菌.异噻胺FS 15 mL/kg和25 mL/kg种子对沪软1212苗瘟、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87.19%、77.64%、45.20%和93.75%、84.75%、58.92%,对沪软1212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的恶苗病防效分别为83.44%、83.89%、84.35%和85.89%、88.26%、88.12%,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成苗安全。24.1%肟菌.异噻胺FS推荐剂量拌种对苗瘟、叶瘟和恶苗病防效较好,对水稻生长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稻瘟病和恶苗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昌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35-15036,15314
[目的]探讨咪酰胺的浸种方法对早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咪酰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辐203为供试品种,设13个咪酰胺不同用药量处理,研究咪酰胺不同用药量、浸种时间及淘洗与否对早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咪酰胺对早稻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咪酰胺不同用药量处理对水稻出芽进度和芽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咪酰胺浸种后淘洗与否,对种子出芽进度影响较大而对总体芽率影响小。温度在10~18℃,咪酰胺用量60ml/hm2,浸种72h,不淘洗直接播种,防效达98.8%。[结论]经济有效地使用咪酰胺以60ml/hm2浸种72h,不淘洗处理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探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施用1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测定出药后21d防效达到84. 88%,收获前5d防效达到83. 9%,对蜘蛛、黑肩绿盲蝽、寄生蜂等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无影响,对环境极其友好,建议水稻绿色、有机品牌基地防治穗颈瘟使用1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减少因稻瘟病危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同时验证22%春雷·三环唑悬浮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笔者开展了田间试验,发现在叶瘟刚发生时和水稻破口期使用22%春雷·三环唑悬浮剂喷雾,可有效防治叶瘟和穗颈瘟,防效均比常规药剂20%稻瘟酰胺悬浮剂高出约6个百分点,且药剂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发生,能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