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圆环病毒(porclne Circovirus)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环状、无囊膜、单链DNA病毒;在ICTV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将猪的圆环病毒 (PC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AV)3个病毒归类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环状、无囊膜、单链DNA病毒;在ICTV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将猪的圆环病毒(PC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AV)3个病毒归类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  相似文献   

3.
1病原 禽白血病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科,禽C群反转录病毒群。本病毒分为A、B、C、D、E和J等亚群。A和B亚群病毒为临床上常见的外源性病毒,E亚群为极普遍的致瘤性的内源性病毒,而C和D亚群在临床上罕见。本群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病毒材料需保存在零下60℃以下,而在零下15℃以下,病毒半衰期不到1星期。病毒在pH值5.0-9.0之间稳定。本病毒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NDV)又称亚洲鸡瘟病毒、伪鸡瘟病毒或禽肺脑炎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中的位置属于副粘病毒病毒科、副粘病毒属中的1个种。  相似文献   

5.
冯峰 《蜜蜂杂志》2001,(11):24-25
1 3 蜜蜂病毒病危害蜜蜂的病毒种类很多 ,据英国著名学者贝利 (L Baily)教授研究报道 ,目前已发现的蜜蜂病毒有 18种 ,其中成年蜂病毒 16种。在我国冯峰等研究报道的蜜蜂病毒有 7种 ,其中成年蜂病毒为 4种 ,即慢性蜜蜂麻痹病毒、急性蜜蜂麻痹病毒、蜜蜂云翅病毒和埃及蜜蜂病毒。1 3 1 病毒形态及理化性状(1)慢性蜜蜂麻痹病毒为多态型 ,病毒粒子为长椭圆形 ,大小分别为 30、 4 0、 5 5和 65× 2 2nm ,沉降系数分别为 82S、 97~ 10 6S、 110~ 12 4S和 12 5~ 136S ;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 1 33g mL ;慢性麻痹病毒在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禽类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多种禽类干扰素基因已被克隆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禽类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在抗马立克病毒、劳斯肉瘤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方面效果显著 ,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禽类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是目前兽医学上发现的最小的脊椎动物病毒,猪圆环病毒主要在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中进行复制,使患猪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此病毒常与其他病毒和细菌如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  相似文献   

8.
环状病毒是牲畜常见的重要病原体,主要包括有蓝舌病病毒、非洲马瘟病毒、马器质性脑病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这些病毒能够通过吸血性的库蠓传播。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种病毒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9.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问世为RNA病毒的研究铺平了道路,研究人员根据需要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进行加工和修饰,进而深入研究RNA病毒的本质和开发新产品。自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猪瘟病毒上应用以来,在对猪瘟病毒致病机理、分子表达调控机制、细胞生长特性、毒力决定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本文就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猪瘟病毒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通过了解病毒基因组的功能、病毒与宿主致病力的关系以及病毒增殖特性等,为研究开发理想猪瘟标记疫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0.
西尼罗病毒的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的了解西尼罗病毒在世界各地的流行特征,从GenBank中随机选取45株西尼罗病毒的全基因或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了基因进化树.发现西尼罗病毒可以分为两个谱系,1系病毒广泛分布在非洲西部、中东、东欧、印度、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2系病毒分布在非洲亚撒哈拉、马达加斯加等地.1系的西尼罗病毒可进一步分为3个分支.对其中的22株西尼罗病毒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1系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在76.8%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78.3%以上,而2系病毒与1系病毒核苷酸同源性约为64.7%~76.2%,氨基酸同源性约为64.7%~93.0%.  相似文献   

11.
1病原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本科有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有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鹦鹉嚎羽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等。本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70℃可存活15分钟,56℃不能将其灭活。  相似文献   

12.
小RNA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肠道病毒属、鼻病毒属、心脏病毒属、口疮病毒属和肝病毒属等几个主要的属.口蹄疫病毒(FMDV)、脊髓灰质炎病毒(PV)、丙型肝炎病毒(HCV)、脑心肌炎病毒(EMCV)是该科病毒的典型代表.小RNA基因组的末端具有非编码区(UTR),是病毒基因组复制的主要调控位点,3'非编码(3'UTR)区是复制酶的第一结合位点,其二级结构在病毒的翻译与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区是病毒复制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主要起始负链RNA的合成,3'UTR在病毒的翻译过程及感染性病毒粒子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小RNA基因组的3'端结构和功能可为确定复制与表达位点在非编码区的具体位置和主要特征,以及其他正链小R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貂阿留申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貂阿留申病病毒是一种在水貂中广泛存在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属阿留申病毒属,主要编码4种蛋白(结构蛋白VP1、VP2和非结构蛋白NS1、NS2).VP1蛋白在协助病毒产生感染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VP2蛋白是该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抗原,能体外中和病毒;NS1和NS2对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技术、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4.
溶瘤病毒疗法是利用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较有前景的新型生物疗法。溶瘤病毒不仅能直接特异性感染和溶解肿瘤细胞,也能刺激肿瘤部位的免疫反应来间接地溶解肿瘤组织细胞,且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杀伤或仅有较弱的杀伤作用,从而能达到理想的抗肿瘤效果。文章综述了溶瘤病毒的发展史及溶瘤病毒介导肿瘤消融术的机制,分析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新城疫病毒、仙台病毒等8种病毒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体外试验、异种移植肿瘤动物模型试验、肿瘤患犬治疗试验等不同阶段对各种犬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提示溶瘤病毒疗法可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恶性肿瘤治疗新方法,但真正将溶瘤病毒疗法应用在犬肿瘤临床治疗中时病毒肿瘤特异性、病毒使用剂量等问题仍需解决,本综述可为溶瘤病毒在犬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安全使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反向遗传技术在动物RNA病毒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经成功获得了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狂犬病毒、牛瘟病毒、新城疫病毒等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冠状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大基因组长度的RNA病毒,也被认为是最难拯救的正链RNA病毒。随着长片段RT-P  相似文献   

16.
引起猫、水貂及犬肠炎的病毒分别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及犬细小病毒。这三种病毒均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近年来,在安徽、河南、山东等地连续爆发家猫、云豹等猫科动物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在黑龙江、辽宁等省的许多水貂场不断发生由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引起的水貂病毒性肠炎。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貂和狐狸的犬细小病毒肠炎,在全国许多地方亦有  相似文献   

17.
马传贫病毒(EIA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同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成员。目前,反转录病毒科包括七个属:哺乳动物B型肿瘤病毒属;哺乳动物C型反转录病毒属;禽C型反转录病毒属;D型反转录病毒属;泡沫病毒属;HTLV-BLV属和慢病毒属。在慢病毒属中主要包括有:梅地-维斯纳病毒、马传贫病毒、牛免疫缺陷病毒、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和猴免疫缺陷病毒等。它们是一组形态结构相关的病毒群。EIAV与HIV在病毒分类学上具有特殊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18.
溶瘤病毒疗法是一种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新策略。溶瘤病毒治疗主要依赖于非致病性病毒株的参与,在原发和转移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选择性的病毒复制,造成细胞病理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同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却没有破坏作用或影响较小。已有大量研究对天然病毒和基因改造病毒(如腺病毒、犬瘟热病毒、呼肠病毒、牛痘病毒及重组病毒等)的溶瘤机制、给药途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论文综述溶瘤病毒在治疗犬类癌症中常用的病毒种类,分析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将有助于溶瘤病毒在犬类癌症治疗中的制剂开发。  相似文献   

19.
正猪新发病原不断涌现,如猪嵴病毒、博卡病毒、杯状病毒和输血传输病毒等,一方面可引起猪只患病,另一方面可协同其他病原菌侵入机体引发临床症状,甚至潜在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努力建成高效可行的新发病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的完整体系,对于减少该类病原对养猪业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1猪嵴病毒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为微小核糖核酸科、嵴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属成员现已包括爱知病毒、牛嵴病毒和待定成员猪嵴病毒三种病毒。继爱知病毒和牛嵴病毒发现以后,于2007年猪嵴病毒同  相似文献   

20.
在肠道杯状病毒中,诺如病毒属于诺如病毒属,是公认的杯状病毒科的4个属之一。这些单股正链RNA病毒在遗传性和抗原性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人们已经识别出若干种动物肠道的杯状病毒,这些肠道杯状病毒在形态上与人类诺如病毒很难区别,而且在基因方面又有密切的相关性。牛肠道诺如病毒首次报道于英国并被称之为Newbury Agent2(NA-2)。至少有3个基因型(genetic cluster)的猪诺如病毒可归入诺如病毒第2基因群(GII)。人类诺如病毒是导致不同年龄人患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美国暴发的食源性疾病中,有30~50%与人类诺如病毒有关。迄今为止,未曾发现诺如病毒导致免疫力强的动物暴发传染性胃肠炎。尽管人诺如病毒能在复杂的立体培养系统内生长,但牛和猪诺如病毒均不能细胞培养。最近新发现的鼠类诺如病毒可在细胞培养系统中增殖,所以将其作为研究人类诺如病毒的模型。本文重点阐述动物诺如病毒在分类、结构、致病机制、流行病学、免疫反应及诊断的特点,并与人诺如病毒相比较。将动物肠道杯状病毒归入诺如病毒属自然会引发人们的疑问:这些动物病毒能否向人类传播?找出该问题的正确答案对评估病毒跨物种间的传播风险是非常重要的。跨种间传播会影响病毒的流行状况和进化过程,因而往往也让人诺如病毒的传染控制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