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具有高通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它是通过微阵列技术,将高密度DNA片段阵列,通过点样或原位合成法的形式,以一定的顺序或者排列方式使其附着在如玻璃片等固相表面,借助碱基互补杂交原理,进行大量病原基因表达系谱分析、检测、基因分型等.本文简要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潜力,本文以动物医学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的角度为出发点,着重介绍纳米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包括纳米基因芯片、纳米标记物等技术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如操作便捷、反应迅速,高敏感性等。因此,该技术已在兽医临床动物疫病诊断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本文就该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核酸检测技术是目前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手段。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具有通量高、损耗低的优势,在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研发出多种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生物芯片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等。由于检测原理不同,不同方法之间的检测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概述基于PCR/RT-PCR、LAMP/RT-LAMP、生物芯片、高通量测序建立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全面分析其在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领域中的特点和具体应用策略,以期推进病原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动物疫病诊断及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ecence immunoassay,CLIA)是用于疫病检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是基于免疫反应原理,结合化学发光检测技术而建立的。与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相比,具有无放射性污染、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药物分析以及微生物检测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CLIA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检测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提出该技术正向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通量、快速和自动化检测的方向发展,这为今后CLIA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几种主要禽疫病诊断基因芯片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进行了几种主要禽疫病诊断基因芯片制备及其初步应用研究。试验分别设计和克隆鉴定了NDV、IBV、AIV和IBDV的靶基因重组质粒。以克隆的靶基因重组质粒为模板。分别进行PCR扩增制备靶基因并纯化,以基因芯片点样仪将制备的靶基因点制在氨基化的基片上,经干燥、水合、紫外线交联和洗涤后,成功制备了NDV-IBV-AIV-IBDV诊断基因芯片。试验应用CY3荧光标记制备的探针进行芯片的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的NDV-IBV-AIV-IBDV诊断基因芯片质量好,可对NDV、IBV、AIV和IBDV进行诊断检测,具有检测灵敏性好,特异性高和芯片可重复检测的优点。试验对30个临床样品进行初步应用检测,结果表明该诊断基因芯片技术与RT—PCR检测技术检出率基本一致,并具有同步诊断检测多种疫病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动物疫病检测和诊断类标准是检测和判断动物疫病的主要依据。本文梳理了我国动物疫病检测和诊断技术标准的建设现状,并将其与我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以及OIE《陆生动物疫病诊断和疫苗手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的陆生动物疫病目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动物疫病检测和诊断技术标准体系对我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的覆盖率为92.6%,其中80%的标准有PCR和(或)ELISA检测方法 ;对OIE陆生动物疫病诊断和疫苗手册名录疫病的覆盖率为88.3%,其中73%的标准有PCR和(或)ELISA检测方法 ;对我国进境动物检疫名录疫病的覆盖率为87.7%,其中73%的标准有PCR和(或)ELISA检测方法。由此提出了提高我国动物疫病检测和诊断技术标准覆盖率,强化快速诊断检测技术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动物疫病的大暴发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病毒性疫病的增加使得动物疫病更加复杂,流行趋势更加严峻。灵敏、特异、快速地诊断动物疫病是实施疫病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基于PCR技术及等温扩增技术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解决了传统病原学诊断费时费力、免疫血清学存在的窗口期等问题并摆脱了对高精度温控设备的依赖,成为目前常用的病原体筛查方法。但大多数检测方法一次只能检测到一个或几个病原体,且复杂的试验流程及对设施的高要求降低了立即干预突发疫情的能力,同时无法满足某些检测分析需求。近年来,学科间相互渗透融合的高通量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具有同时监测、检测和表征成百上千个靶点的能力,能满足在多种环境下的病原体快速检测的需求,是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检测手段。笔者从病原学、免疫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及高通量诊断等方面对主要的病毒性动物疫病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展望未来动物疫病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以期为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提供更多的方案思路,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不但严重影响乳的品质,而且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已知的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大约有22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20多种[1],基因芯片技术以其集成化、微型化、可对靶致病菌实现平行化检测的特点在动物疫病诊断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2-4],本试验旨在建立快速、灵敏、特异、准确检测奶牛乳房炎5种主要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为乳业生产上有效预防控制奶牛乳房炎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 cation,LAMP)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快捷及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等特点,受到了生物医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检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AMP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LAMP方法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县级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基层动物抗体检测、动物疫病诊断与检测等工作,是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兽医实验室承担的社会责任愈加突出。目前,县级兽医实验室管理和运转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提升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牛的主要疫病的快速、准确及高通量鉴别诊断技术,以赤羽病病毒(AKV)、牛白血病病毒(BLV)、蓝舌病病毒(BT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5种牛传染病病原为研究对象,将LAMP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相应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并优化了该基因芯片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建立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上述5种病原,特异性好,60 min反应时间即可给出检测结果。其中AKV和PPRV的敏感性为10~3 copies/μL,BLV的敏感性为10~5 copies/μL,BTV和BVDV的敏感性为10~2 copies/μL,与LAMP检测的敏感性一致。成功建立了基于LAMP技术的5重RT-LAMP基因芯片,可同时快速准确检测上述5种病毒,为口岸检疫探索出一种能快速、高通量检测动物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麟游县兽医实验室隶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执行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及检测的内设专业机构,主要承担全县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情测报等相关技术工作,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疫病监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兽医实验室紧紧围绕畜牧主导产业发展,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机制,发挥技术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检测能力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动物疫病预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动物疫病及免疫抗体检测技术应用更加广泛,作用日益突出。动物疫病及免疫抗体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动物疫病初步诊断、动物疫病净化、动物疫病监测、免疫质量评估、重大动物疫情预警、动物疫病防控成效认证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就目前抗体检测技术应用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与同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基因芯片技术在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中的应用,在研究过程中选择mtDNA 18S rRNA为目标基因,在通用引物扩增区间设计了质控探针、特异性探针。最终验证了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证实了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可以达到较高检测水平,该方法成本较低,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可用于高通量检测饲料中是否含有猪、牛、鸡和鸭等4种动物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兽医实验室的主要职能就是对动物疫病进行监测、检验并做出诊断,对疫病的发生与发展起到防治作用.现阶段虽然我国的兽医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动物防疫治疗及管理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兽医实验室检测及诊断水平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受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完善管理体系,以提高兽医实验室检测及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7.
动物疫病及免疫抗体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动物疫病初步诊断、动物疫病净化、动物疫病监测、免疫质量评估、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认证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受到了重视和广泛关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动物疫病及免疫抗体检测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动物防控工作质量和动物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畜牧业持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市级以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由于设备、人员的缺乏,技术水平较低,造成多数动物疫病在基层不能及时检测和诊断,有些疫病或样本在基层无法开展病原学检测,从而造成动物疫病的处置延迟和病原扩散,给养殖业造成损失甚至发生人畜共患病。因此,如何快速诊断动物疫病、"早快严小"控制动物疫情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针对基层动物疫病检测诊断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兽医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机构,不管是兽医科学研究、兽医药品研制,还是动物疫病检测诊断,都离不开实验室的工作。而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则是实验室的核心,是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的固基之本,源之所在。尤其是县级兽医实验室承担着辖区内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主要任务,对动物疫病监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各级对动物疫病防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提升动物健康水平,应积极落实动物疫病预防工作,而疫病检测是动物疫病防治的基础,本文提出采用血样采集技术的建议。文章在阐述动物疫病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对禽、牛羊、猪对应的采血方法分别探究,最后分析了动物疫病检测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希望与动物疫病检测人员分享技术经验,共同优化动物疫病检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