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在VSV病毒和Wish传代细胞系统上观察针刺小鼠后海穴对其血清干扰素的诱生作用。结果,一次针刺组小鼠血清干扰素效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针刺后海穴有直接诱生小鼠血清干扰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针刺仔猪后海穴前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水平变化。结果:针刺后海穴后仔猪血浆中NE、E立即上升(P≤0.05);非经穴针刺后也能引起血浆NE、E的水平变化,但引起变化的时间较针刺穴位组迟。初步证明了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过程是神经兴奋作用下完成的,提示穴位针刺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不同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后海穴和常规肌肉免疫注射,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选60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100头,分为4组。A组:后海穴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B组:后海穴半量注射疫苗1mL/头,30头;C组;肌肉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D组:不注射疫苗健康对照,10头。免疫后30d测定血凝(HA)效价,结果显示,A组与C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  相似文献   

4.
后海穴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C57BL/6J小鼠胸腺^3H-TdR掺入法,观察了后海穴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季了IL-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后海穴,后海穴注射8301多糖,腹腔注射8301多糖均能增高脾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后海穴注糖量,注糖次数,均比腹腔少,而对IL-2活性的影响却二者无显著差异,从而间接地证实了后海穴有正向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后海穴注射10%Nacl对小白鼠腹腔Mψ吞噬功能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白鼠后海穴,足三里穴注射10%Nacl后,分别在注射后6h,48h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Mψ)的吞噬功能开如上并高达峰,以后又趋于下降水平;对Mψ吞噬功能的能影响,尤其是消论率,“后海”优于“足三里”。并对后海穴在消化疾病,提高疫苗对畜体的保护率,地畜是前产生免疫力以及穴位微量免疫中的作用,从机理上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  相似文献   

7.
针刺后海穴对小鼠脾NK细胞活性影响黄庆洲,张为民,胡庭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孟宪松(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部)后海穴注射疫苗,能促进疫苗的免疫力,已为我们过去的实验证实。在后海穴的免疫促进机理方面,研究发现后海穴能增强小鼠腹腔...  相似文献   

8.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具有减少抗原用量、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免疫后猪血清抗体滴度增加,呈暂时的细胞免疫抑制现象。后海穴注射疫苗猪群保护率达100%,增加一倍抗原量经腹腔注射的猪群保护率为75.26%。  相似文献   

9.
给BALB/c鼠注射南美响尾蛇毒液后1h,接种人血清白蛋白(HSA)或鸡卵白蛋白(OVA),或者作2,4-二硝基氟苯(DNFB)皮肤涂捕敏感试验,发现响尾蛇毒液导致抗OVA和抗HSA的抗体IgG水平显著降低。对响尾蛇毒素(毒液中一种主要的神经毒成分)的酸性无毒亚单位A(CA)或碱性磷脂酶A2(CB)进行研究表明,完整的响尾蛇毒素分子能导致抗OVA和抗HSA的抗体IgG水平显著降低,但CA葆CB均不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经口灌服103个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48h后迫杀的C57B16/H2b鼠外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脾和外周血中淋巴细胞MHC-1、MHC-2、ICAM-1和CD44种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使外周血淋巴细胞MHC-1、MHC-2和I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肠系膜淋巴结中淋巴细胞MHC-2、CD4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D4的表达也有升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初步研究了16头胎衣不下奶牛产后后海穴注射促宫缩药后的子宫活动性(子宫内压变化),及其对滞留胎衣的排出效果。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监测了注射前后血浆孕酮(P4)及17β-雌二醇(17β-E2)的水平。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垂体后叶注射液(PPI,n=6)或甲基硫酸新期的明注射液(NMSI,n=5)均可增强RFM奶牛产后子宫的活动。PPI组于注射后1h宫缩波幅和子宫活动单位均显著高于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后海穴注射法促进免疫的作用原理,应用经穴的低阻抗特性对3窝仔猪(共27头)注苗前后其有关经穴的阻抗变化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后海穴所属督脉经-穴、百会穴差异最显著,而膀胱经(取肾俞穴)、任脉经(取中脘穴)及非经点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后海穴的免疫促进作用与其所属的脉经阻抗变化是相关的,且仔猪健康状况的不同影响其经络阻抗变化。这一实验结果将促进穴位免疫试验更快地向实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经口灌服10^3个鼠伤寒沙门氏菌,48h后迫杀的C57B16/H2^b鼠外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脾和外周血中淋巴细胞MHC-1、MHC-2、ICAM-1和CD4 4种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使外周血淋巴细胞MHC-1、MHC-2和I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肠系膜淋巴结中淋巴细胞MHC-2、CD4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D4的表达也有升高。  相似文献   

14.
促卵泡素3号(LRH-A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等3种外源性激素均可增加体外培养条件下牦牛垂体组织分泌LH和FSH的能力。培养液中LH和FSH含量与加入的LRH-A3量呈正相关,与加入的PMSG和hCG的量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促卵泡素3号(LRH-A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等3种外源性激素均可增加体外培养条件下牦牛垂体组织分泌LH和FSH的能力。培养液中LH和FSH含量与加入的LRH-A3量呈正相关,与加入的PMSG和hC的量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对获能前、后大熊猫射出精子和小鼠附睾尾精子头前、后部和尾中段Ca、Mg、K、Zn、Cl、P和S等7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1)大熊猫精子获能前头前部Ca相对含量较头后部高,但小鼠精子头后部较头前部高。获能后2种动物精子头前、后部Ca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2)小鼠精子头前部Ca相对含量在获能过程中升高,而大熊猫精子头前部Ca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3)大熊猫和小鼠精子获能过程中头部K相对含量均显著增加;(4)小鼠精子获能过程中头部和尾中段S相对含量显著升高,而大熊猫精子无这种变化;(5)大熊猫和小鼠精子相比,Ca、P相对含量较高,Cl、S和K相对含量较低。本文对这些统计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徐步 《中国家禽》1994,(2):29-30
雏鸡传染性贫血雏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InfectiousAnaenia,CIA),也称鸡贫血因子感染症、蓝翅病、贫血─—皮炎综合症,是由鸡贫血因子(CAA)引起的一种雏鸡的亚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雏鸡死亡率增高,因骨髓造血组织萎缩而致贫血、皮...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1α调节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利用体外培养的2~3周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研究了IL1α调节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结果表明,IL1α能抑制hCG刺激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其睾酮产生量随IL1α剂量增大(0~100μ/ml)及刺激时间延长(0~48h)而下降。用20μ/ml和50μ/ml的IL1α刺激48h,可分别抑制60%和65%的睾酮产生。IL1α同样抑制cAMP(3μmol/ml)诱导的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但不影响hCG与间质细胞膜受体的结合量及hCG诱导的第二信使cAMP的增加。说明IL1α抑制hCG促睾酮分泌的作用,其抑制点不在hCG与受体的结合及第二信使cAMP的聚集上,而在cAMP产生之后的某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在两项试验中,用玉米(ZeamaysL.)(试验1)和大黍(PanicummaximumJacq.)(试验2)加入外加剂乳酸菌(LAB)、支顶孢属纤维素酶(AC)及二者的结合(AC+LAB)做处理,不加外加剂为对照,分别在10、20、30和40℃恒温下青贮。结果表明,试验1中所有玉米青贮料,虽然与10℃低温和40℃高温时相比在20和30℃时的效果略好,但无论在何种外加剂和温度下都保存良好。在试验2中,AC与AC+LAB在所有温度处理下均比对照和LAB更显著地提高了大黍青贮料的pH值和乳酸的含量,而且在40℃时显著地减少了丁酸和挥发性碱性氮(VBN)的含量。在各个温度水平中,外加剂乳酸菌对发酵均无甚影响。无论是否加入外加剂,在30℃的所有大黍青贮料的丁酸含量均最高。与对照和加入LAB的相比,单独加入AC及其与LAB结合,均使玉米和大黍青贮料中的结构性醣类有部分的降解,并减低了NDF和ADF的含量。但温度对AC的降解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穴位针刺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弱毒疫苗经与胃肠道疾病相关的足阳明胃经6个穴位和督脉经后海穴位共7个穴位的穴位免疫筛选试验,证明后海穴接种为3/3保护,是首选的接种穴位。以后海穴取代TGE苗原鼻内途径的第二次接种,免疫4头妊娠母猪,对所产仔猪的保护数为37/41。以小剂量0.1ml及0.2ml后海穴接种3日龄仔猪,保护率分别为60.53%及100%,而口服0.1ml只保护6.67%。针刺1.5cm及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