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用拮抗、ITS和RAPD技术进行香菇属菌株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拮抗、ITS和RAPD方法对14株香菇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拮抗试验表明,大多数菌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少数菌株之间没有拮抗或拮抗极不明显。ITS序列分析表明,14个菌株间的同源性均达95%以上,其中3号菌株(LC206)与5号菌株(LC2)的遗传距离非常小,表明其亲缘性很近。RAPD结果表明,相似系数在0.67以上,供试菌株分为2组,12号(L0302)菌株单独为一组,其他13个菌株为一组;相似系数在0.95以上,供试菌株分为13个组,3号与5号菌株相似系数则超过了0.95,很可能是同种异名。以上3种方法分类结果一致,说明能准确鉴定14株香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形侧耳种质资源拮抗反应和遗传多样性,为肺形侧耳种质资源鉴定、合理利用和优良菌株遗传选育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通过拮抗反应和RAPD分子标记对41个肺形侧耳菌株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2种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拮抗反应试验结果显示,仅有少数菌株与其他菌株间出现明显拮抗反应,多数菌株间无拮抗反应或拮抗较弱,可能存在同种异名的现象.基于拮抗反应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5处,可将41个肺形侧耳菌株分为五大类群,第I和III类群分别包括1个菌株,第II类群包括31个菌株,第Ⅳ类群包括4个菌株,第Ⅴ类群包括4个菌株,拮抗反应明显的肺形侧耳菌株聚在不同的类群,无拮抗反应或拮抗反应弱的菌株则聚在同一类群里.RAPD分析结果显示,15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1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96个,多态性比例为82.1%;41个肺形侧耳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51~1.00,在遗传相似系数0.84处可将41个肺形侧耳菌株分为五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括3个菌株,第II类群包括4个菌株,第III类群包括6个菌株,第Ⅳ类群仅包括1个菌株,剩余的菌株属于第Ⅴ类群,结合拮抗反应试验结果发现有明显拮抗反应的菌株聚在不同类群.拮抗反应和RAPD分析的聚类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r=0.674,t=5.95),表明拮抗反应和RAPD分子和标记在反映肺形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均能很好体现肺形侧耳种质的遗传关系.[结论]肺形侧耳菌株存在同种异名和同名异种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可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为亲本菌株,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变异,从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肺形侧耳菌株.  相似文献   

3.
利用拮抗反应,同工酶分析,RAPD分子标记以及ITS序列分析技术,将采自柳树的金针菇野生菌株与黄色金针菇和白色金针菇菌株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与黄色金针菇有明显的拮抗反应,S88随机引物的PCR扩增得到不同于黄色金针菇和白色金针菇的差异性条带.此外,ITS序列分析得到了九处碱基的差异.该野生菌株与两种金针菇亲缘关系较远,为进一步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拮抗、ITS和RAPD技术对灵芝属菌株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科学的对灵芝菌株进行分类与鉴定,利用拮抗、ITS和RAPD技术对21株灵芝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少数菌株之间没有拮抗或拮抗极不明显;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个菌株分为3个组,菌株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0.000~0.072,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菌株1号(赤68)与3号(Ga15)的遗传距离为0.000,证明其亲缘性较近;RAPD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83以上,所有菌株分为两个组,4号(867)菌株单独为1组,其它20个菌株为1组;相似系数在0.932的相似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14个组;1号菌株与3号菌株的相似系数则超过了0.95,有可能是同种异名。3种方法其结论一致,且能准确鉴定21株灵芝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RAPD和ITS方法分析湖北省桑属植物亲缘关系。[方法]利用RAPD分析湖北省桑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并与ITS分支图进行比较,研究湖北省桑属植物亲缘关系。[结果]两者在分析桑属的亲缘关系时,均把桑属分为2大支。其中,RAPD多态性高,适合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但RAPD资料属等位基因频率资料,不同种的RAPD扩增产物往往并不同源,不宜假定外类群,无法确定树根。ITS为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差异,位点的变异往往能反映出桑属种间的差异,宜假定外类群,进行分支分析。但ITS资料并不能把桑属所有桑种分开。[结论]在研究桑属的亲缘关系时,先用ITS进行粗略的分类后,再用RAPD进行细分的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引种种植的33份黑核桃树种和1份本地核桃树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高质量模板DNA,通过24条RAPD引物利用RAPD-PCR技术系统分析材料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试验所筛选的18条RAPD引物可以用于黑核桃树种遗传资源鉴定,较为准确地将种间材料聚类;33份黑核桃材料与作为对照参试的普通核桃亲缘关系较远,参试黑核桃材料间则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ramp在提高桂圆RAPD分析效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验一种提高RAPD技术效率的新方法(调整ramp).[方法]以四川、福建、广西、广东和海南的桂圆为材料,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桂圆叶的总DNA,选取了18种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来进行RAPD扩增.在RAPD试验中,参数ramp分别设为0.3和3.0C/s,比较它们对桂圆样本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并对几个产地桂圆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当ramp由3.0 ℃/s降低为0.3℃/s时,可明显提高RAPD的分辨率和产量;通过聚类分析表明5个品种桂圆的遗传距离为0.69~0.76.[结论]该试验证明降低ramp速度可明显提高RAPD技术的分辨率和产量,为RAPD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和传统的拮抗试验对辽宁省10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主栽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异水平70%左右时,这10个黑木耳品种可以分为3类。表明辽宁省黑木耳主栽品种间具有不同的亲缘关系,但是部分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多态性不强。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鹅观草属 ( 7种 )、披碱草属 ( 3种 )、猬草属 ( 2种 )和仲彬草属 ( 3种 ) 4个属的 15种植物。对 34个OPRON公司十聚体随机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 ,2 7个 ( 79 4% )能产生多态性。 16个引物产生的 2 13个DNA片断 ,用于计算种间Nei氏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 ,在NTSYS程序中利用UPGMA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 :①这 4个属的物种各自聚类在一起 ,在相似系数 0 6水平上 ,明显分为 4组 ,分别代表了Hystrix、Elymus、Roegneria和Kengyilia 4个属 ;②Hystrix的 2个物种与Roegneria和Kengyilia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与同具StH基因组的Elymus也有较大的RAPD变异 ;③Roegneria与Elymus亲缘关系较近 ;④Roegneria中StY和StYH基因组组合的物种亲缘关系很近 ,StY基因组的物种间存在着RAPD遗传变异 ;⑤Kengyilia与Roegneria亲缘关系较近 ;⑥RAPD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学等分析结果一致 ,支持将它们独立作为属分类等级来处理。本文还对RAPD分析方法在小麦族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APD分子标记芹菜品种亲缘关系分析方法。[方法]以来自中国不同地区4JD种不同品种的芹菜为试材,对RAPD技术在鉴定芹菜品种中的科学性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13种不同长度引物扩增的不同品种芹菜DNA的谱带清晰度以及数量等有明显区别,在相似系数为0.61时,可将所有测试芹菜品种划分为4类。[结论]RAPD技术是适用于分析芹菜品种亲缘关系的简易与理想的DNA分子标记技术。能很好的区分芹菜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11.
鸡腿菇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珍稀食用菌。该试验主要从品种选择、原料配方、栽培模式几个方面研究了鸡腿菇栽培新技术。结果表明:鸡腿菇菌株特白33和特白39产量高,品质优,适合在安庆地区栽培推广。在栽培配方上,用部分稻草代替棉子壳栽培鸡腿菇,可充份利用当地丰富的稻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栽培模式上,室内箱栽模式优于室外袋栽模式,是鸡腿菇栽培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毛头鬼伞多糖(Coprinus comatus)的生物活性,对毛头鬼伞多糖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进行测定,明确活性部位,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毛头鬼伞子实体和菌丝体提取多糖,并初步纯化,采用半叶法和叶碟法对抗病毒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毛头鬼伞多糖对TMV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和抗病毒侵染作用,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内抑制复制效果;在TMV接种前施用可以显著降低TMV侵染能力。【结论】毛头鬼伞多糖具有较好的抗TMV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及微核试验对鸡腿蘑进行遗传毒理检测.结果表明:用鸡腿蘑浸提液处理过的小鼠,其骨髓细胞微核率及SCE频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这表明.鸡腿蘑无致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叉状炭角菌(Xylaria pedunculata)是伴随鸡腿菇栽培而出现的一种新致病菌。首次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叉状炭角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氮源是黄豆粉,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7。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武陵山野生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菌种,并进行栽培试验,为其驯化育种提供依据。[方法]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野生毛头鬼伞菌种,并对该菌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毛头鬼伞菌丝体白色,有锁状联合;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5℃,最适原种培养基是麦粒培养基。[结论]毛头鬼伞菌丝体生长速度快;用稻草栽培时,生物学效率为58.42%。  相似文献   

16.
以鸡腿168菌株为材料,采用Promoter Signal Scan软件对扩增序列进行启动子分析,Blastn同源性分析近缘真菌gpd启动子序列,并用MEGA4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TAT-box和CAAT-box特征,且与GenBank中多个真菌gpd启动子序列同源性较高,基本证实该序列为鸡腿168gpd启动子,可应用于鸡腿菇外源基因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17.
鸡腿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栽培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主要从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覆土技术、出菇方式、栽培原料配方等方面综述了鸡腿菇模式化栽培技术,并提出了鸡腿菇栽培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将总状炭角菌分别与鸡腿菇、平菇、香菇、黄伞进行平板对峙培养和出菇试验,并测定不同浓度鸡腿菇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胞外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状炭角菌仅与鸡腿菇有很强的伴生关系,有鸡腿菇生长的地方才能生长总状炭角菌;在供试体积分数(10%-40%)范围内,随着鸡腿菇培养滤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总状炭角菌的生物量增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漆酶(Laccase)和邻苯二酚氧化酶(Pyrocatechase)的活性增高,对照及体积分数40%鸡腿菇培养滤液高温处理和未高温处理的总状炭角菌生物量分别是3.22,5.00和6.57 mg/mL;对照与体积分数40%鸡腿菇培养滤液高温处理的总状炭角菌CMC酶、漆酶和邻苯二酚氧化酶活力分别为0.063和0.11 U,0.583和1.4 U,0.217和0.7 U。可见,鸡腿菇培养滤液中含有促进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胞外酶活性提高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凡军民  宋金耀  谢正林  周维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03-13604,13616
[目的]探究同工酶技术在杏鲍菇和鸡腿菇分类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来源不同的杏鲍菇和鸡腿菇进行酯酶同工酶比较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杏鲍菇电泳共检出18条迁移率不同谱带,聚类分析可分为3类:Pa1与Pa5酶谱相同归为1类;Pa2与Pa3酶谱相同归为1类;Pa4自成1类。鸡腿菇电泳共检出11条谱带,聚类分析可分为3类:Cc1与Cc3酶谱相同归为1类;Cc2与Cc4酶谱相同归为1类;Cc5另成1类。[结论]酯酶同工酶可作为杏鲍菇和鸡腿菇种质资源研究和管理方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杜云建  吴晓形  蔡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18+9876-9818,9876
[目的]为鸡腿菇多糖的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拓宽鸡腿菇的食品应用价值。[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法提取鸡腿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温度、pH和水解时间3个因素对酶解法提取鸡腿菇多糖的影响依次为温度〉水解时间〉pH,但差别不大。鸡腿菇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3.5 h,温度30℃,pH 3.0,纤维素酶1.0%。在该最佳方案下,鸡腿菇多糖提取率为17.1%。[结论]优化了酶解法提取鸡腿菇多糖的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