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角疮痂病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实中华简管蓟马Haplathrips chinensis的危害是造成八角疮痂疮的原因,研究了中华简管蓟马的习性,发生,分布,对八角造成的损失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蔗蓟马发生及防治冯奕玺(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局·524100)甘蔗蓟马(ThripsSerratusKobus)属缨目,蓟马科。甘蔗蓟马在雷州半岛蔗区普遍发生,徐闻县蔗区1995年发生蓟马危害甘蔗面积达1000余公顷。尤以高旱地甘蔗苗期至伸长期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3.
中华简管蓟马在八角林内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简管蓟马在八角林间的消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蓟马在林间的虫口密主花期〉零散花期;郁闭度大〉郁闭度小;冬春干暖利于虫口增殖;高温高湿,高温干旱会抑制虫口发生;降雨对虫口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茶黄蓟马在银杏上的发生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蓟马在银杏上的发生与危害周成刚,李健,乔鲁芹,孙丕访(山东农业大学)银杏向以病虫害少而闻名,但是近年来,随着银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也有所增加。茶黄蓟马ScirtothripsdorsalisHood即是其中之一。1分布寄主及危害据资料记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区一些八角种植区,特别是八角中幼林的嫩梢纷纷出现干枯现象,每年春夏,新梢长出后很快萎蔫、干枯,使得当年八角枝叶生长受阻,开花、结果落空,造成八角果大部分或完全失收。震动八角树,会落下一种体黑而坚硬的虫子,即八角象甲。笔近年来对该虫的生物学观察及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我国八角的主要产区,现有八角林面积14.67万公顷,占全国八角林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全国的85%,占全世界的75%。八角是常绿树种,须根十分发达,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效果十分突出,是很好的生态树种。大面积营造八角林,容易造成八角苗木供不应求,给苗贩子、苗骗子有可趁之机。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会影响到造林的质量和数量。而育苗过多,苗木过剩,造林户通常又将苗木密植于造林地内,造成林地密度过大,林内通气透光不良,直接影响到八角的产量和质量。八角林密度超过每亩60株必须进行抚育间苗…  相似文献   

7.
去年是国有六万林场工会承包万亩八角林管护的第四个年头。而这一年村踵而至的自然灾害,是建场40年来从未遇见的:春节期间严重冰灾,八角树冠被冰陀压断,折枝裂干的占了1成多;3、4月淫雨连绵,梅雨造成八角蕾果夭折铺满地;5、6月份暴发了世代重叠、间歇其短、虫口密度大的八角虫害,蚕食八角叶,造成光合作用功能的降低,使幼果区营养不足坠地;8月15号热带风暴枝林果掉,随后2个月的晴间阵雨,使正在收获的八角难以晒干;收罢干八角,连续2个多月却万里晴空,使’\角树难以恢复元气影响来年产量。在反复的救灾、减灾中,六万林场送走…  相似文献   

8.
在夏威夷进行大田试验 ,用涕灭威和虫线胺能有效地控制红掌Ozak品种的兰花蓟马 (Chaetanaphothripsor chidii)、粉虱 (Aleurotulussp .)和钻孔线虫 (Radopholussimilis)。阿维菌素 (Abamectin)控制兰花蓟马 ,而苯线磷 (fe namiphos)控制钻孔线虫。用涕灭威、苯线磷和虫线胺处理的植株花产量和花柄长度增加 ,前两种药处理的佛焰苞增加。花产量、花柄长度和佛焰苞面积增加主要归功于钻孔线虫的控制。 (HA ,1990 ,6 0 (3) :2 18)兰花蓟马、红掌粉虱和钻孔线…  相似文献   

9.
八角叶甲的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叶甲,别名八角金花虫,属鞘翅目莹叶甲科。百色地区有百色、凌云、田林、德保等县(市)受此虫危害,其中凌云县受害较为严重,每年有2000亩的八角林受害。受害严重的八角林整片树林叶子被吃光,造成八角果连年减产,甚至植株枯死。  据笔者几年的观察,八角叶甲在凌云县每年发生一代。每年3月中旬卵开始孵化,3月下旬至4月为幼虫危害期。4月底老熟幼虫开始下地化蛹,蛹离地表1~3厘米。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危害期。6~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期,卵多产在小枝杈或叶腋内。  防治八角叶甲,主要是根据其生长规…  相似文献   

10.
蚜虫Aphididae、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蓟马Thripidae为温室花卉上常见害虫,为探讨简单无污染的防治方法,我们用黄、蓝、绿、白色粘胶板悬挂在温室中进行色诱试验,结果表明以黄色板最好,粘胶色板悬挂高度依不同昆虫而异、粉虱在距植株10cm高处引诱效果最好,而蚜虫、蓟马在距植株10cm、50cm、100cm高处引诱效果无明显差异;此外在温室中悬挂粘胶色板可作为测报温室害虫虫口密度的一种简便方法,特别对平常不易观察的蓟马,更有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杆菌是目前最有效、应用最广的生物杀虫剂,具有不污染环境,害虫难以产生抗性等优一点,多年来被广泛利用。六万林场1974年开始弓l进苏云金杆菌土法生产技术,并应用于防治八角尺故。20多年累计生产苏云金杆菌超过10万多公斤,防治八角尺纹面积在3.2万公顷以上,有效地控制了虫灾的发生和蔓延,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八角尺歧是八角林主要害虫,幼虫食害八角叶、幼果和花,大发生时将全树叶片吃光,使八角减产,若连续被害则造成植株死亡。六万林场从5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八角,面积在1万亩以上。但自用年代开始,使用多种农药仍无法…  相似文献   

12.
富宁县八角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全面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发现危害富宁县八角林的主要病虫害有20种,其中病害9种、虫害10种、无根藤寄生1种,虫害和病害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基本相同。分析造成富宁县八角林病虫为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提出对八角烟煤病、八角炭疽病、八角蚧壳虫、八角飘萤叶甲等7种病虫害的分类治理方法,并阐述富宁县八角林病虫害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温室中使用2种粒状杀虫剂杀虫灵、imidacloprid防治非洲菊(Transvaaldaisy)苜蓿蓟马。4个随机区组,每区组4次处理。药剂用量分别为075、10g/165cm杀虫灵和13g/165cmimidacloprid。放花前,引入5个苜蓿蓟马成虫。5d后喷杀虫剂,每星期观察花的品质、每朵花的虫口密度和花的数量。研究表明,与imidacloprid处理和空白对照相比,杀虫灵处理的花品质最好,虫口数量最低,产量最高。粒状杀虫灵在花的组织中呈现一定活力,可以用于花卉防治苜蓿蓟马使用粒状杀虫剂防治非洲菊苜蓿蓟马(western f…  相似文献   

14.
八角低产林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林 《广西林业》2001,(5):15-15
长期以来,我区八角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低产林面积比例大。低产表现为适龄树不结果或结果少,大小年结果差异大,落花落果多。笔者认为,造成低产的原因是诸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养分不足。八角终年花果不离枝,树体积累的养分消耗较多;每年采收果实和落叶,会带走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从而使土壤养分含量越来越少。加上长期以来对八角只停留在粗放管理水平上,不施肥或施下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时期、配料搭配、施肥方法不当,土壤肥力得不到及时补偿,养分供应不足,八角的生长、开花结实受到影响。第二,林内植…  相似文献   

15.
在宣汉及通川区等地危害小叶榕的蓟马有榕管蓟马、丽瘦管蓟马、棘腿管蓟、大腿榕管蓟马等四种,其中榕管蓟马最为普遍。榕管蓟马在当地一年发生9代-11代不等,每代历期依季节不同而异。在弄清榕管蓟马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危害特点、消长动态、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于云南富宁县八角林的2月春梢期、4月春果成熟期、10月秋果成熟期、12月休眠期4个重要物候期对八角林间作农作物林分类型Ⅰ、八角与油茶混交林林分类型Ⅱ、八角纯林林分类型Ⅲ、八角与茶树混交林林分类型Ⅳ4种八角林分类型,采用设样陷阱诱捕法采集蚂蚁,对不同八角林分类型的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捕获蚂蚁44种,隶属6亚科21属。研究得出,粗纹巨首蚁是当地八角林中蚂蚁群落的绝对优势种。但在八角林各物候期及不同的八角林分类型内,蚂蚁的优势种类、群落组成特征不完全相同,造成八角林分类型间蚂蚁群落多样性差异的原因与其八角林云南链壶蚧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有关。各八角林分类型经营状态的不同导致林分的植被类型及生境产生变化,使蚂蚁群落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论大明山保护区八角的发展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八角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大明山保护区八角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八角的条件和意义,八角增产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八角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珍贵经济树种,它的使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市场需求量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我国出口的干八角和八角油都非常畅销。主要结合在广南县长期从事林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八角的适生环境、育苗技术、栽培技术、抚育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八角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八角单产,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八角尺蠖(Dilophodes elegans sinica Prout)是广西八角产区的历史性大害虫.在六万林场上万亩八角成林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从1964年至今,八角尺蠖多次成灾,单株虫口数最高达二千头以上,造成八角严重减产。1984年此虫再次大发生。由于此虫对八角林的危害甚大,为了进行防治,对其发生量进行准确预测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笔者对此虫雌蛾的携卵量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八角金花虫(Oides leucomeluenaWeise)分布在广西,是八角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受该虫为害,八角林成灾的有上林、德保、百色、凭祥、宁明、防城等县市。大发生时可将整株树叶全部吃光。受害后2—3年不开花结果,重者造成林木枯死。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