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圆尾斗鱼家庭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林  肖克宇 《内陆水产》2005,30(10):39-40
圆尾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又称蝶鱼,隶属于鲈形目、攀鲈科,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近年来,作为观赏鱼类,圆尾斗鱼因其艳丽的外观和好斗的行为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对其家庭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圆尾斗鱼的繁殖及其对蚊幼虫孳生的控制熊国根(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南昌330039)圆尾斗鱼(Macropoduschinensis)是我国分布广泛,可行气呼吸的小型鱼类。以前对它的生活习性已作了基本阐述.[1][2]鉴于圆尾斗鱼喜食蚊子的幼虫和蛹,近...  相似文献   

3.
博湖县水产工作者在开都河西支湖口处首次发现圆尾斗鱼。  相似文献   

4.
接吻鱼又名吻鲈,其生物学学名为Helostoma temmincki,隶属于攀鲈科(Helostomidae)、吻鲈属(Helostoma)。其俗名尚有亲嘴鱼、吻嘴鱼、吻鱼、香吻鱼、接吻斗鱼、桃花鱼和钉口鱼(台湾称)等,英文名有kissing gourami、kissing fish、pink kisser、green kisser。许多热带鱼爱好者常用中英名合称kiss(ing)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叉尾斗鱼的繁殖和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壮家叉尾斗鱼漫谈中国斗鱼,是中国及越南已知的四种Macropodus属斗鱼的统称,其中的红蓝叉尾斗鱼(普通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是分布地域较广、培育历史较久和最受斗鱼玩家欢迎的一  相似文献   

7.
条纹鲈原产于美国,因其体侧有沿身体纵向排列的7道 ̄8道条纹而得名,杂交条纹鲈为条纹鲈与白鲈的杂交子一代。美国将杂交条纹鲈作为主养对象,养殖产量在淡水品种中排于斑点叉尾鮰之后居第二位。杂交条纹鲈因其具有显著的杂交优势: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抗病力强,目前己成为世界性  相似文献   

8.
养殖密度对宝石鲈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宝石鲈(50,100,150,220尾/m3)的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0尾/m3组宝石鲈的生长较有优势,其特定生长率(1.61%/d)和存活率(89%)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1.70);密度对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影响显著(P<0.05),随养殖密度增加其浓度呈上升趋势,均在220尾/m3密度组上升最多;密度对血清无机离子(钾、钠、氯、镁、磷)也有影响.综合认为循环水养殖条件下,150尾/m3养殖密度组宝石鲈生长效果较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河蟹与加州鲈池塘混养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养殖模式,而近年来加州鲈在池塘里大多采用单养或主养,放养量一一般在1500~2500尾/亩,在广东甚至达到8000~10000尾/亩,出塘规格达400~700克/尾,但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养殖塘口水质差、病害多发,对外部环境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红鱼(Reddrum)学名为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o-cellatus),又叫红拟(黑斑)石首鱼、红鼓鲈、斑尾鲈,属鲈形目,石首鱼科,体形与大黄鱼、黄姑鱼相似,主要差别在于体色微红,尾柄基部带有黑斑,故台湾又称其为黑斑红鲈。本公司于1999年4月25日放养体长为7.6cm的红鱼幼鱼,经温室暂养58天后放入地位,用美蛙膨化颗粒饲料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饲养,获暂养成活率79.2%,平均日增重率11.6%;后期养殖单用冰鲜海杂鱼投喂。于11月28日井塘,90%以上的成鱼可上市,平均尾重600.sg、日增重率6.7%。实践证明:红鱼生长快…  相似文献   

11.
在5块面积均为0.467ha的中稻田中,每块稻田分别放养6~8cm的全雄太阳鲈5000尾以及白鲢、花鲢和红鲤鱼种300尾、80尾和200尾.经过5个多月的养殖,全雄太阳鲈的平均规格达183.4g,成活率为87.92%~94.20%,平均成活率为90.73%,平均每亩产全雄太阳鲈114.12kg.另外平均每亩还产白鲢18.8kg,花鲢5.81kg和虹鲤11.01kg,稻谷546.5kg.平均每亩稻田总产值2631元,平均毛利1662元,投入和产出比为1: 2.71.  相似文献   

12.
《海鲜世界》2007,(4):84-85
泰国斗鱼又名暹罗斗鱼、彩雀鱼、斗鱼、搏鱼、火炬鱼、五彩搏鱼、攀鲈科属,原产东南亚的泰国、马来半岛、新加坡等地静止的水域中。我国广东、广西和台湾省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2020年5月~2020年11月开展了攀鲈池塘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攀鲈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长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生长速度与生长阶段和温度密切相关,体重与体长呈现冥函数关系;攀鲈经过180天的生长,平均体重由0.56 g/尾增长到172.16 g/尾,共收获攀鲈商品鱼167.5 kg,产值5025元,效益2725元,折合产量为1117.2 kg/亩,效益为18175.8元/亩.试验表明,江西地区养殖攀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山塘水库加州鲈的繁殖与养成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67m^2池塘投放加州鲈亲钱87尾,培育出4 ̄4.5cm加州鲈苗种1.7万尾,收入1.02万元,获利9000元,并在1995 ̄1996年对36座水库的套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为平均投入产出比1:10.9,苗种成活率46.3%,成鱼平均尾重0.44kg,单产16.2kg/hm^2。  相似文献   

15.
对实验室人工繁殖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叉尾斗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胚胎时已出现.微耳石在仔鱼刚孵化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近椭圆形,孵出后19 d转变为中部圆凸两端较尖的菱形;矢耳石在仔鱼刚孵出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椭圆形,孵出后19 d转变为一端略尖的桃形;星耳石在仔鱼孵出后第19天才出现,呈中部略凹的椭圆形.叉尾斗鱼仔鱼耳石长径(包括微耳石和矢耳石)与鱼体全长(TL,mm)呈线性相关.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天形成,其后每日形成1个新轮纹,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呈线性相关,且线性方程斜率接近于1.结论认为,叉尾斗鱼仔鱼星耳石出现时间晚,矢耳石形态在后期出现较大变化,而微耳石在胚胎时即形成,形态稳定;日轮可读性较好,故更适合做日轮研究的材料.本研究旨在为叉尾斗鱼自然种群年龄结构调查及其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鲈-中国对虾-罗非鱼混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 5~ 10月在 1.7hm2 池塘中设 6个 5.0m× 5.0m× 2 .0m陆基围隔 ,研究了鲈 (Lateolabraxjaponicus)、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和台湾红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O .niloticus)投饵混养的养殖模式。鲈和罗非鱼放养在围隔内的浮式网箱中 ,对虾散放在围隔中 ;鲈在围隔中设 3个放养密度 ,分别为 0 .76、1.52和 2 .2 8尾 /m2 ;对虾 ( 2 .2 8尾 /m2 )和罗非鱼 ( 0 .2 4尾 /m2 )均为单一密度 ,每个处理 2个重复。给鲈投喂冻杂鱼 ,对虾不投喂。实验结果表明 ,鲈出塘体重 ( 2 14.2~ 34 8.3g)和成活率 ( 2 6.3%~ 10 0 .0 % )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净产量为 174 3.3~ 2 4 68.7kg/hm2 ,生产力为 3.2 6g/d·m2 ,负荷力 2 50 0~2 80 0kg/hm2 。鲈的密度为 1.52尾 /m2 时 ,对虾的出塘体长 ( 10 .2 5cm )、产量 ( 58.35kg/hm2 )和成活率( 17.55% )最高 ,生产力为 0 .4 3g/d·m2 。鲈的适宜放养密度为 38尾 /m2 ,与对虾和罗非鱼的适宜数量比为 1∶( 3~ 4 )∶0 .2 4。还讨论了 3种生物调节水质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0年9月29日,海底世界(湖南)有限公司从印尼进口的一批斗鱼到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通过检疫后进入海底世界临时隔离场隔离检查。在隔离期间不断发现斗鱼有病死亡现象,到10月18日死亡率达80%。最后该批鱼全部销毁处理。该批斗鱼进口时共有4290尾、净重22公斤、17箱,在隔离场换用塑料盆装自来水,中间用塑料隔板隔开,每条鱼一格存放饲喂,水中加2%呋喃唑酮。在检查过程中采集13尾病斗鱼,6尾死斗鱼进行检验。现将该批斗鱼的检验情况和死因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检查:病鱼体质较差,消瘦,不摄食,体色先是发黑,鳍充血,体微弯曲…  相似文献   

18.
暹罗斗鱼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名称与原产地暹罗斗鱼(Betta splendensRegan)又名五彩搏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斗鱼科(Belontiidae)。暹罗斗鱼原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湖沼、稻田等水流缓慢水域,个体小,没有绚丽缤纷的色彩。它主产于东南亚的暹罗(即如今的泰国),让人啧啧称奇的  相似文献   

19.
1前言 近10余年来,无论在中国、韩国,还是日本,花鲈海面网箱养殖日益受到重视.在国内,花鲈现已成为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海面网箱主要养殖鱼类.在韩国,1994年花鲈产量已达830T,位居牙鲆、许氏平鲉、五条()之后,高于真鲷(Chun,1997).韩国和日本花鲈养殖所用苗种主要从中国进口,2000年,日本进口中国花鲈苗种40.5万尾.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习见淡水热带观赏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鱼,一般指在赤道两侧最低表层水温为20℃的等温线范围内所有水域中生息的鱼类。这个范围大致在北起北纬20—30°,南抵南纬15—30°之间,包括整个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其中生活在淡水水域中的鱼类,称淡水热带鱼,不少淡水热带鱼有观赏价值,与金鱼、锦鲤誉为三大观赏鱼。 我国习见的淡水热带观赏鱼种类不多,主要有:叉尾斗鱼、圆尾斗鱼、金丝鱼、黄金条鱼、条纹二须鲃等,它们的形态特征、分布、生活习性和观赏价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