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1987—1989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仅在上海市崇明县局部田块发生,至1989年,全县大多数乡水稻田均有发病,据对发生较重的西部地区6个乡统汁,发病4.23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3.44%,其中发病率达5%以上的占4.24%、发病率20%以上的占1.22%。病害发生后,轻者引起水稻粒重下降、出米率低、严重的基至造成失收。预计全县因细菌  相似文献   

2.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ee)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区主要为害石榴、桃、李、杏等果树。1988—1989年高粱田间偶见为害株。1990年在武都县河谷区2000亩高粱田普遍暴发,据在锦屏、城郊两乡的调查,紧穗高粱受害率为100%,虫口密度每株达2—12头,最高的达32头;散穗型高粱受害率也达10%以上。该虫以幼虫蛀食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在我市发生普遍,危害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88、1989两年累计发病面积6700亩,占栽培面积的80%,一般地块减产20—30%,严重者达60%以上,个别地块几乎绝产,经济损失高达187万元。1990年8月上旬普查全市发病面积已达4000亩,占栽培面积的96%,估计减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4.
济宁市的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是棉苗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其次是棉苗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ossypii)、红腐病 (Fusarium moniliforme)等.其发生程度除受种子带菌、土壤带菌影响外,主要与棉苗定植后的气候条件相关.据统计资料表明,济宁市 1990~ 2003年 14 a中,发生程度中等偏上年份有 8 a(1992、 1993、 1996、 1997、 1999、 2001、 2002、 2003). 2003年棉花苗期病害在全市大发生,发生面积达 6.57万 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 75.8%,且发病早,持续时间长,死苗率高.据鱼台、金乡县调查, 4月下旬 60%苗床发病,严重苗床病株率达 30%, 5月上、中旬大田普查,病田率达 100%,病株率平均达 55.5%,最高 86.5%,死苗率 5%~ 10.5%,高的达 20.3%,田间缺苗断垄严重.全市发生程度与发生面积也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相似文献   

5.
乔世春 《植物保护》1984,10(5):25-26
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是我国西北荒漠盐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由于锈病常导致育苗失败,使人工造林受到限制。胡杨诱病主要发生在1—2年生实生幼苗上,在我区通常年份发病率达90%以上,病情指数70以上,死苗率达30—40%。为探索防治胡杨锈病高效低毒新农药。我们于1982年至  相似文献   

6.
随着亚麻播种面积的扩大,亚麻复合苗病在坝上地区发生日趋严重。据1983—1984年抽样调查,一般田的病苗率为15—30%,枯苗率为5—10%,发病严重地块的枯苗率达到50%以上,平均减产9.4—10.4%,少数地块甚至毁种绝收。1985年坝上各县发病总面积达1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80%以上。其中严重减产或绝收面积5千公顷,损失  相似文献   

7.
油菜白锈病是突发性病害,大流行年发病高于菌核病。据上海地区的发病情况,1967年以前重发年较多,龙头株率达11~18%;以后逐年下降。1973年大发生,受害面积达50余万亩。据奉贤、嘉定等县调查,平均龙头株率72.6%,最重达100%,每亩减产40斤左右。 侵染规律: 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叶、茎、角果和花轴“龙头”内的卵孢子,以及带病种子。卵孢子在1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萌发。  相似文献   

8.
1985年7月9日在湖北应山县余店区界河乡发现大批稻蝗,据7月11日调查:发虫面积186.7公顷,占该区中稻面积的8%;严重的有40公顷,0.0667公顷(亩)有虫5500—11000头,叶被害率达66.7%,一般发虫田146.7公顷,0.0667公顷有虫3000—5500头,叶被害率25%;其它各区点片田块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县部分沿海乡镇蜗牛已成为棉花、粮食等作物上突出的有害动物。1990年初步统计,沿海乡镇棉田发生面积达31.6万亩,占总面积的79%,棉花苗蕾期调查,每亩有幼贝5.9-28.6万头,高的田块达60万头以上,造成棉花破叶率达54%,重发田块在棉花幼苗期即咬断棉苗叶片、嫩头等:受害重的大豆田,  相似文献   

10.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92年5月19—21日,全县网捕麦田30块,平均百复网有棉铃虫幼虫24—70头,最高达125头,重发田百茎小麦有虫18头,史无前例,使小麦减产5%-10%。 二代棉铃虫百株产卵量历史罕见。地膜棉百株累计1805粒,直播棉1860粒,麦棉套2012粒,是历史平均值的8—10倍。以往主要为害棉花,1992年还严重为害花生、玉米、果树、豆子、芝麻、西瓜及多种蔬菜,以至后期多种杂草也被取食。二代盛期百穴花生有虫800—1000头,百株西瓜1000多头。  相似文献   

12.
甘薯卷叶蛾(Brachmia triannuella Her-rich—Schaff)又名甘薯麦蛾、甘薯小蛾。自1991年以来在临沭县甘薯上严重发生,发生面积达25万余亩,占种植面积的71.5%。据调查,幼虫盛发期在7月下旬至10月初;世代重叠,一年约发生2—3代。发生地块一般卷叶率为50—80%,重发地块达90%以上;叶片被卷食后,仅剩一层透明的下表皮,严重影响了甘薯的正常生长。据测产,减产幅度为18—25%。经应用1605、甲胺磷等药剂进行  相似文献   

13.
枣庄市峄城区 2 0 0 0年种植夏玉米 1 34 0 0hm2 ,死苗地块面积达 80 0 0~ 1 0 0 0 0hm2 ,占播种面积的 60 %~70 %。其中死苗率 1 0 %~ 2 0 %的地块 4 0 0 0~ 5330hm2 ,占 30 %~ 4 0 % ;死苗率 30 %~ 50 %的 1 30 0~ 2 0 0 0hm2 ,占 1 0 %~ 1 5% ;死苗率大于 60 %的近 1 330hm2 ,死苗率 80 %以上的地块不得不毁种后重种或改种其他作物。死苗之严重是近十多年来所没有的 ,给农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0~ 60万元。调查发现 ,死苗地块均有以下特点 :一是播种第二天开始连遇近 1周的阴雨天气 ;二是出苗整齐 ,但 1周后开始出…  相似文献   

14.
李文占 《植物保护》1991,17(2):37-37
1989—1990年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稻飞虱试验示范,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 1989年我县从湖北省植保站购扑虱灵13公斤,在九里乡杨桥村防治450亩,亩用药25—30克,5天后调查药效达90%,10天达95—100%,30天田间虫量也很少。如杨桥村4组社员邱克斌水稻制种5亩,共用扑虱灵120克,亩平28克,施药前(7月30日)百蔸虫1500头,施药后10天,在田间未查到稻飞虱,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15.
李复宁 《植物保护》1989,15(3):62-62
棉蝗(Chondracris rosea De Geer)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为害棉花、甘蔗、水稻、豆类等作物。过去我县曾在柑桔园偶见成虫。1988年全县1.9万亩桔园(主要品种为尾张、宫川),有近2/3程度不同地受害,其中5年生以下的幼树受害较重。据在下东、马江、火田等几个乡的桔园调查,受害面积达588亩,为这几个乡柑桔栽植总面积的81%。棉蝗主要啃食夏、秋梢抽出的叶片,被害叶残缺不全,有的吃成光杆。幼树枝梢平均被害率为73.5%。  相似文献   

16.
孙太安 《植物保护》1990,16(1):27-27
自1980年以来,马铃薯瓢虫一直是我县三川、冷水、叫河、陶湾四乡的马铃薯主要害虫。尽管年年防治,虫口密度有增无减,一般减产50%以上,发生面积2.1万亩。 1985年开始推广春玉米地膜覆盖新技术,玉米由单行变双行密度增加,马铃薯面积相对减少,7月下旬马铃薯收获后,马铃薯瓢虫成虫大量迁移到玉米雌穗上嚼食花丝,危害后雌穗形成乱麻状或平顶。据1989年8月7日至9日在该地区调查,穗被害85%,百穗有虫128头,单穗最高有虫12头。个别玉米叶片也受害。 马铃薯瓢虫危害玉米的特点:地膜覆盖春玉米(该地区海拔高度1200-1300米,系高  相似文献   

17.
萝卜地种蝇[Delia floralis(Fallen)]又名白菜蝇、菜根蝇,是甘肃省大白菜、冬萝卜、冬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上的主要地下害虫。分布全省,以西秦岭一线以北、海拔1700米以下的农业区密度大,危害重。1982年调查,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天水等地,大白菜、冬萝卜受害率高达30—70%。1987年在西峰调查冬油菜,受害率达53—100%,越冬死苗率达19.7—93.1%,翻耕改种面积达油菜播种面积30%以上。被害后的冬萝卜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西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茬连作普遍,枯萎病发生为害严重,并有加重为害的趋势,尤以重茬田受害重,病株率高达80%以上,死苗率达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产,已成为西瓜生  相似文献   

19.
东台市地处长江下游苏北沿海地区,是全国重点油菜籽生产县(市)之一。油菜菌核病是我市油菜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据1993年至1998年调查,除1995年中等发生外,其余均为大发生,最终自然茎秆发病株率在60%以上,病指在40%以上,一般田块减产20%左右,重发田块减产50%以上。菌核病已成为我市夺取油菜籽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为此,笔者通过近6年的调查,分析油菜菌核病重发的原因,并通过试验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一、菌核病重发的原因分析1.旱地连作面积大,累积了大量菌源,为菌核病的重发提供了基础。我…  相似文献   

20.
稻切蛆Tipula sp.于50年代在松花江地区暴发,经防治近些年来此虫极少见。1989年在绥化地区发生面积达50多万亩,一般每亩1734—19517头,多的达73124。稻株被害(即切断)率21.0—67.1%,重的达100%,分析其再度猖獗的原因:近几年对稻田的害虫发生动态很少有人关注,且忽视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施药均是针对地上部分害虫,这样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