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养鱼》1988,(1):25-25
滦南县水产开发养殖公司养虾一场,700亩对虾精养池,60天育出对虾苗3.46亿尾,平均单位水体育苗34.6万尾,最高为67万尾。对虾养成生产110天共生产较大规格的商品虾17.58万斤。平均亩产125公斤,其中最高亩产204公斤,比1984年的高产池增一倍多,育苗和养成二项总收入达到224万元,纯收入135万元,平均每人创利4.5万元,进入国家养虾生产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2.
小漠镇今年晚造大面积推广虾蟹混养的新模式,改变以往纯养虾的生产模式,走生态系养殖之路,有效地防止了虾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养虾生产再现生机。今年晚造对虾放养面积2100亩,其中纯养600亩,因发生虾病失收;进行虾蟹混养1500亩,占总养虾面积的71.4%,共收虾83吨,其中对虾18吨、青蟹65吨,产值479.8万元、纯利321.1万元,平均亩产55.3公斤、亩产值3198.6元、亩获纯利2140.7元,比早造对虾养殖亩产6.1公斤增产49.2公斤,增长率906%。进行虾蟹混养的虾农户户盈利。  相似文献   

3.
1989年,西半球的养虾面积为90,000公顷,五种虾的产量达61,000吨,占世界活虾总产量560,000吨的11%;占世界虾市场总量240万吨的2.5%,产值达数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广西养虾已经十个年头,近三年发展较快。截1988年7月10日统计,全区养虾面积达28898亩,又比上年增长34.4%,出现合浦、防城两县养虾超万亩的好势头。但是,养虾从业人员的急剧增加而管养技术上的落后状况,则是目前养虾产量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1987年是全区单产最高年份,平均亩产只有23公斤)。  相似文献   

5.
1994年,斗门县养殖罗氏沼虾23335亩,亩产153.3公斤,总产3577吨;平均每公斤交售价38.88元,产值14055万元(其中混养鲢鱼收入140万元),纯收6408.7万元;平均每亩产值6023元,除去生产成本3390元,纯收2633元。1993年全县养虾面积才7739亩、亩产125公斤、总产967.4吨,1994年养虾面积、单产和总产分别增加了202%、  相似文献   

6.
宜兴市从88年开始试养罗氏沼虾,引进3万尾虾苗,于鱼种池中混养,当年亩产成虾82.6公斤,89年放养5万尾虾苗,亩产增加到86.1公斤,全年饲养期146天,成虾尾平均体重20.5克,最大个体82.5克,成活率为42.6%,饲料系数1:1.72。主要技术要点为。  相似文献   

7.
自1989年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试养成功后,广东的对虾养殖得到了发展,养虾面积不断扩大。以汕头为例,1991年的养虾面积达2.9万多亩,比1990年增加了2000多亩,其中斑节对虾养殖面积增加了一倍,上半年的对虾总产量达1100多吨。对虾业的迅速发展,虾病亦随之流行,尤其是高密度养殖以及多造次生产,助长了许多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广东的对虾养殖起步慢,基础差。1985年,全省仅有对虾育苗室16座,育苗水体1.6万米^3,年育苗3.26亿尾;养虾面积2.9万亩,平均亩产25.5公斤,总产量仅约760吨。在1986年全省沿海水产工作会议之后,在省委、省府以及省经贸委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大规模创办对虾养殖出口基地,使我省养虾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986年以来,汕尾市养虾业经历了大面积发展和奋力爬坡的曲折历程,终于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9年,全市放养对虾面积10,368亩,总产1,380.6吨,平均亩产133.16公斤,有81%的虾农盈利,涌现了一大批高产高效益典型。与1988年相比,  相似文献   

10.
诏安县养虾生产发展较迟,1985年才开始少量养虾,1986年面积2100亩,1987年一跃成为万亩县,养殖面积达到10415.5亩,连同养双季虾计算,总面积达到1.5万亩,实现了较大的飞跃。1987年在养虾技术、单产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名列全省前茅。据统计,全县总产对虾1252吨,占全省养虾产量的10%;平均单产120.2公斤,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自 1976年引进已达 24年之久,至 2000年全国育苗产量达 130多亿尾之多,养殖面积 50万亩有余,成虾年产量 10万吨左右,养殖遍及广东、广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 16个省市之多。 1993年因对虾遭受灾害性病害,使罗氏沼虾获得空前良机,形成了 1993~ 1997年的发展高峰期。 1998年是苗种生产最好时期,但成虾销售出现滑坡,一般只能以 20~ 36元 /公斤出售。 1999年多数虾农都获赢利,虾农认为养虾赚钱,“比种棉花、水稻划得来。再是养虾成本低,即使虾价下降到 20元 /公斤,也有赚头”,因此再次掀起养虾热潮。 2000年虽然…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中山市省第三水产良种场,去年大面积养殖罗氏沼虾获得丰收。全场314亩虾塘,总产罗氏沼虾27475公斤,比前年17045公斤增产60.7%,其中1.5万公斤首次出口港澳,创汇60万港元。全场44户养虾职工,户均纯收入3746元,而每天劳动量只有3~4个小时,该场是当地收益大,收效快,创汇多,劳动强度小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合浦县廉州镇养虾专业户龙某吸取以往养虾失败的教训,1996年全程使用光合细菌养虾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龙茶去年到党江镇本案村承包虾塘8口,平均水深五米,面积17o亩,于5月15日投放斑节对虾苗120万尾,平均亩放苗7058尾,经过130天的精心喂养管理,去年9月20日开始收虾至10月2日收获出售完毕,共收获对虾17425公斤,成活率43.6%,平均亩产1025公斤,平均每公斤虾销售价71元,销售收入123.9万元,平均亩产值7288.2元,扣除总成本sl.59万元(包括塘租金sl万元,虾苗款78万元,全程施放光合细菌12次,每次2550元,计3.06万元,投放…  相似文献   

14.
江苏扬州的高邮市龙虬镇现有虾农1500户,共养殖罗氏沼虾4.5万亩(其中镇内养虾2.5万亩、镇外养虾2万亩),养虾面积已占高邮市1/2,占江苏省的1/5,成为了“江苏罗氏沼虾养殖第一镇”。2003年全镇罗氏沼虾平均亩产为327千克、最高达550千克,全镇养虾纯收入2500万元,亩平效益1250~1500元。整个虾业一项,实现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15.
对虾养殖具有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等特点,产业优势非常明显。但是自1993年以来,连年暴发虾病使养虾生产遇到严峻挑战。海阳市现有养虾池5万多亩,养虾生产在沿海经济中居于非常重要地位。如何面对现实,尽快探索出养虾生产新路子,实现养虾生产二次创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立足优势定思路确立主攻方向海阳市海岸线长23Okm,沿海乡镇7处,渔村108个,15m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139万亩,沿海滩涂14.8万亩,现有对虾养殖面积5万亩,养虾劳力4000多人。养虾生产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93年以前的规模扩张阶…  相似文献   

16.
光合细菌改善老虾塘底质环境的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州市拥有虾塘4万多亩。由于虾价高、市场看好,群众自发投资开塘养虾的热情甚高。但近几年来由于虾病的袭击,我市养虾业也几经挫折,尤其是以往一些被认为条件较好的老虾塘,由于连年高密度放养,积污严重、池底恶化,现在几乎陷入造造发病,甚至失败绝产的境地。1993年以来.我市东里镇堵海虾场、调风镇坎园虾场、雷高镇仙脉虾场、海田镇望楼虾场等,先后受虾病袭击,都有过连片发病、失收的记录。现在我市已严重老化的虾塘已近2万亩,因此如何改造老化虾场,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斗门县养殖罗氏沼虾42172亩,亩产179公斤,总产量7550.6吨,是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然而,虾价每公斤仅28.3元,致使总产值只有21357万元,平均每亩产值5064元;并且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养虾每亩利润仅621.8元,比养殖家鱼还低39%。回顾1993年,我县养殖罗氏沼虾7739亩,亩产125公斤,每公斤50元,  相似文献   

18.
刘颇  张纪乐 《海洋渔业》1994,16(2):82-83
<正> 为探索对虾养殖高产技术,实现养虾高产量、大规格、高效益。日照市自1989年进行罗茨鼓风机充气养虾试验,当年在17亩虾池中,收获对虾3900公斤,平均亩产230公斤,平均规格达13厘米以上。1991年,开始推广应用,1992年又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全市应用充气虾池由1991年的1处40亩迅速增加到59处1800亩,充气虾池平均亩产对虾250公斤,亩效益达3600元,与非充气虾池相比,亩增产量1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000多元。现就该市充气养虾生产及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罗凯 《水产科技》1995,(5):8-10
徐闻县南门养殖基地是国营防护林场、大水桥农场和徐闻广泰实业有限公司于1994年共同投资创办的股份制企业。该企业搞高位池养虾,开创全国之先河,并取得很大的成功。1994年6月建成虾池32亩,当年放养,收获对虾9600公斤,产值48万元;亩产300公斤,亩产值1.5万元。1995年,虾池面积扩建到98亩,放养92亩,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技》1990,(3):16-17
八十年代中期,我省沿海的养虾业发展很快,全省开发虾塘面积达二十余万亩。几年的实践证明,由于生产规模过大,上马过急,场地施工质量差。还有许多虾塘底质偏酸,纳潮换水困难,不加改造就无法养虾。加上近年来虾价跌落,市场疲软,养虾成本高,亏损大,也影响了虾农的积极性,造成很多虾塘丢荒,不能发挥这些水面应用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