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俗称土鲮、鲮公,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野鲮亚科(Labeoninae)鲮属(Cirrhinus),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鲮鱼为杂食性鱼类,摄食池塘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禽畜残饵、粪便等,在养殖中起到清底和增产增效作用。近年来,鲮鱼作为鳜鱼、笋壳鱼等养殖品种的优质饵料,需求量不断增长,已成为热门养殖品种之一。肇庆地区鱼猪养殖模式使得鲮鱼养殖具有节约成本优势,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俗称土鲮、鲮公,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鲮鱼为杂食性鱼类,摄食池塘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残饵粪便等,在养殖中起到"清道夫"和增产增效作用。鲮鱼作为鳜鱼、笋壳鱼的优质饵料,需求量不断增大,已成为热门养殖品种之一。近年随着草鱼的价格低迷,鲮鱼价格坚挺,  相似文献   

3.
鲮鱼     
我国目前养殖的鲮鱼品种有3种.即广东土鲮、印度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和麦瑞加拿鲮(简称麦鲮).其中野鲮和麦鲮是东南亚诸国主要养殖鱼类之一。1978年泰国ADK养鳗公司赠送我国广东省食品公司一批野鲮,八十年代末广东省又从印度引进麦鲮进行饲养,目前均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一带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cetv)分布在亚热带,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鱼类,也是两广和福建等省池塘养殖的主要养殖对象,在淡水鱼产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种鱼以着生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耐低氧,个体虽然不太大,群体产量却很高,且肉嫩味美,素有“甜鱼”之际,颇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它不耐低温,使其分布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属亚热带鱼类,在南方常作为肉食性鱼类的饵料鱼。2004~2005年,笔者在湖北汉川桂康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麦鲮池塘主养试验。  相似文献   

6.
叶星  刘家照  洗炽彬 《水产科技》1990,(3):23-24,31
麦瑞加拉鲮鱼(以上简称麦鲮)是南亚次大陆国家传统的养殖鱼类之~。1982年自国外引进珠江水产研究所。麦鲮为杂食性底层鱼类,生长快,个体较大,易养殖。在池塘中混养净亩产可达50—100公斤。麦鲮的人工繁殖,在南亚次大陆国家已获成功。为了使麦鲮迅速地在我国繁衍并发展其养殖,作者于1985—1986年进行了麦鲮人工繁殖试验.并取得成功。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属鲤科,鲃亚科。鲮属,原产于印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麦鲮体长、侧扁、圆筒形。浅红色的尾鳍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苗种期更明显),口下位,背部青色,腹部银白。麦鲮是一种亚热带鱼类。不耐低温。水温在7-9℃以下被冻死,11℃以下冻伤,15℃左右时停食,18℃以上时可越冬。麦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省.现常作养殖鳜鱼的阶段性饵料鱼被长江流域的养殖单位引进和养殖。麦鲮食性杂,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也食部分浮游动物,人工饲料中喜食菜粕类和未完全消化的畜禽排泄物。麦鲮具有耐密养、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易起捕。外形美观、肉质鲜嫩等优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现将麦鲮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us mrigala是印度和缅甸的江河鱼类,属印度主要养殖鱼类之一,1982年我国两次分别从印度、泰国引进。1988年6月1日,玉林市从广东南海县水产研究所引入人工孵化麦瑞加拉鲮鱼苗(海花)100多万尾。并先在南江竹美渔场放牛塘,以及玉林镇垌口村牛寨塘和书房塘(面积共8亩)进行苗种培育,经过1个月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正>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中文译为有益微生物菌群,其主要成分为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及发酵性丝状真菌等80多个菌种,已推广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环境净化等方面[1-3]。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属鲤形目、鲤科、鲮属,其体形修长,鳍条柔软,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产量高等特点,是鳜鱼理想的饲料鱼[4]。2010年至今,笔者所在单位组织实施了"鳜鱼生态高效养殖试验示  相似文献   

10.
<正>鲮鱼属鲤科、野鲮亚科、鲮属,是一种生活在气候温暖地带的鱼类,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海南岛、台湾、闽江、澜沧江和沅江。在江苏养殖鲮鱼主要作为鳜鱼的饵料鱼。目前对鲮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11.
鲮鱼混精授精的育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祖熊  黄文郁 《水产学报》1985,9(2):203-206
1979至1982年间,用瓦氏雅罗鱼、草鱼、鲢鱼、鲤鱼中的一种或多种精液同鲮鱼新鲜精液混合对鲮鱼成熟卵授精,使其发育成苗,并培育成鱼种。经养殖表明,有几组混精授精得到的鲮鱼,其抗寒性能比不?昆精授精的鲮鱼强;其中以四种混合精液授精以得混精鲮的耐寒能力最高。现将耐寒能力低达5.5℃的混精鲮鱼选出,供进一步选育用。最后,根据各组试验结果,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 露斯塔野鲮是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杂的淡水养殖鱼类。为了评价其养殖价值,探索其养殖方式,为生产单位提供一些数据,作者于1981—1982年进行了露斯塔野鲮与鲮鱼(为了方便叙述,露斯塔野鲮和鲮鱼,以下分别简称野鲮和土鲮)个体生长速度、群体生产力比较的初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露斯塔野鲮(以下简称野鲮)是比鲮鱼(以下简称土鲮)生长快、个体大,群体产量高、生产潜力大、深受生产者欢迎的淡水养殖鱼类。初步品尝认为野鲮肌纤维较粗,鲜味逊于土鲮。为探讨其原因以及进行营养学的评价,作者于1982年对野鲮和土鲮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鲮鱼的种类分为麦鲮、土鲮、泰鲮(露斯塔野鲮)。土鲮为3种鲮鱼中相对最小的1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通常作为鳜鱼等肉食性鱼的水花开口饵料和夏花培育饵料。2020年4月,为给鳜鱼夏花培育提供鲜活饵料鱼,笔者利用四大家鱼的孵化环道进行鲮鱼乌仔的高密度囤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杂交提高鲮鱼的耐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1980,(6):26-26
<正> 鲮鱼是我国南方地区淡水鱼类中较好的一个养殖品种,但它的抗寒能力较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广西水产研究所合作,1977年进行鲮鱼(?)和湘华鲮(?)  相似文献   

16.
<正> 鲮鱼(Cirrhinus molitoiella)是广东、广西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无论是五十年代以前西江(珠江)水系自然繁殖的鲮鱼苗,还是1960年以后人工繁殖的鲮鱼苗,每年都占家鱼苗总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上。鲮鱼亲鱼个体小,怀卵量少,因此,在人工繁殖时使用亲鱼的尾数多。这不仅使催产剂的消耗量大,而且逐尾注射,亲鱼的死亡率高,劳动强度亦大,因而迫切需要改进鲮鱼人工繁殖的方法。为此,我们提出了鲮鱼诱导产卵的设想,经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水产科技》1978,(1):33-34
鲮鱼是两广和闽南一带渔民所喜欢养殖的鱼类。它在每年4月上旬至7月下旬,水温22-29℃时进行繁殖,但它的抗寒能力差,水温在14℃以下,鲮鱼就群聚在深水处,少活动,当水温降到7℃以下时就被冻死,因此推广鲮鱼养殖,在地区上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印度三种鲤科鱼类鱼种。即:厚唇鲅Catla catla(Hamilton),鲮鱼Labe orohita(Hamilton)和印度鲮Cirrhinus mrigala(Hamilton),对嗜水产气单胞菌的阴性溶血素的阴性变异株进行免疫反应。厚唇鲅具有很高的抗体效价,其次是印度鲮和鲮鱼。免疫后的鱼对同源攻毒表现出很好的保护性。并且印度鲮和鲮鱼对异源攻毒也具有中等保护性。(厚唇鲅对异源攻毒的保护性未试)  相似文献   

19.
《淡水渔业》1977,(2):12-13
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开门办学,结合生产实践.把进一步应用LRH类似物对家鱼催情产卵试验作为毕业实践的选题之一。现将LRH类似物对华南地区特有的淡水养殖鱼类——鲮鱼的催情产卵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六沙村养殖户何梳周承包了17亩池塘.养殖“四大家鱼”,还混养鲮鱼苗。鲮鱼苗一年养殖一批,达到160-180条/公斤的规格时出售,作桂花鱼和笋壳鱼的饲料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