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竹筴鱼     
名称与分类地位竹筴鱼 Tvachucus japonicus(Temminck et Sehlegel)属鲈形目,鲹科,竹笑鱼属。地方名,刺鲅,鲐鲅。  相似文献   

2.
沟鲹(Atropus atrops)隶属鲹科(Carangiade),沟鲹属(Atropus)。俗称铜罗盘(福建)。系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其经济价值较高。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和中国沿海。台湾海峡的沟鲹常与蓝圆鲹、鲐鱼、乌鲳等中上层鱼类混栖,成为机帆船大围缯和灯光围网的兼捕对象、研究它的生物学特性、无论对科研、教学和生产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统计资料,利用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CLIMPROD)对东海鲐鲹鱼类最大持续产量(MSY)作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鲐鲹鱼类合计分析时的MSY在34.5~44.2万吨之间,接种类分别评估时,鲐鱼的MSY为16.1万吨,蓝圆鲹为22.2万吨;按区域分析时,鲐鲹鱼东海北部群的MSY为12.5~13.2万吨,福建沿海群为20.1万吨。  相似文献   

4.
鲐鱼     
名称 鲐鱼,学名Pneumatophorus japonjeus(Houttuyn)。地方名:青花鱼、鲐巴鱼(辽宁、山东);青占、油胴、花蜊、台鲅(江苏、浙江);花鲱、花铅、花鲲、华鲱(福建);花鲛(广东海南)。属鲈形目,鲭科,鲐属。  相似文献   

5.
基于形态和分子标记的三种鲭科鱼类鉴别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昊  程起群  郑将臣 《海洋渔业》2011,33(3):297-303
为找到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澳洲鲭(S.australasicus)和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这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新标记,采用形态框架等形态分析方法和线粒体标记的方法开展研究.共分析采自海南的33 ind样本,其中日本鲭19 ind,澳洲鲭9 ind,羽鳃鲐5 in...  相似文献   

6.
鲐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鸿禧 《海洋渔业》1984,6(4):185-185
<正> 鲐鱼属鲈形目、鲭科、鲐鱼属。俗称青占,油筒鱼(上海、江苏、浙江);青花鱼,鲐巴鱼(辽宁、山东);花鳀(福建);花鲛(广东、海南)等。体呈纺锤形,粗壮稍侧扁;尾柄细短,尾基每侧有两条小隆起嵴。头中大,呈圆锥  相似文献   

7.
<正>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又名青花鱼、鲭鱼、鲐鲅鱼等,鲈形目、鲭科、鲐属。身体粗壮,呈纺锤形,体背呈青蓝色,有不规则深蓝色横纹或斑纹,尾鳍基部每侧有两个纵隆起嵴。鲐鱼为海洋洄游性上层鱼类,游泳力强,游速快,并且有集群活动的习性,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鲐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海域,鲐鱼  相似文献   

8.
金鲳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鲳鱼,学名卵形鲳(Tmchinotus ovatus),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鲹科、鲳鲹属,俗称黄腊鲳、黄腊鲹、卵鲹、短鳍鲳鲹等。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温带、热带海域,为暖水性鱼类。在我国的东海、南海和黄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等沿海均有一定资源量。但由于近年来的滥捕,产量锐减。金鲳鱼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味鲜美,历来被列为名贵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9.
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动物分布与鲐鲹渔场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鳀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五条[鱼师](Seriola quinqueradiata)又称[鱼师]鱼,别名平安鱼、油甘鱼、青甘鲹或青甘等,属于鲹科、[鱼师]亚科、[鱼师]属,是一种温水性深海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五条鲫分布于台湾、日本附近海域,主要以甲壳动物、鲭、乌贼、沙丁鱼等为食,并呈一定季节性洄游现象。五条[鱼师]肉质鲜美,特别是DHA含量很高,是做生鱼片的上等鱼类,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情报》1977,(1):37-46
东海围网渔业的主要渔获物是竹筴鱼、鲐鱼和圆鲹类。其中,关于圆鲹的资料极少,它的生态基本上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又名(鱼师)鼻鲳鲹、金鲳,属鲈形目、鲈亚目、鲹科、鲳鲹属。布氏鲳鲹具有肉质细嫩、细刺少、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易于圈养、经济效益很高的养殖品种。为丰富福州市海水养殖鱼类品种并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 DNA 条形码在鲹科(Carangidae)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中的适用性, 本研究自测 6 属 7 种 17 条序列, 同时筛选了 BOLD 数据库中的有效序列, 共获得 25 属 95 种 273 条鲹科鱼类 DNA 条形码序列, 通过 BLAST 比对、遗传距离和系统关系树, 构建了鲹科鱼类的 DNA 条形码分类系统。结果表明: (1)鲹科鱼类属间、种间、属内种间和种内三级分类单元遗传距离的平均水平分别为 0.186、0.169、0.090 和 0.008, 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 21 倍, 可见 DNA 条形码适用于鲹科鱼类分类鉴定; (2)运用 DNA 条形码技术可以识别出形态鉴定有误的物种, 表明 DNA 条形码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局限性, 可对鲹科鱼类形态学分类结果进行精准修正; (3)鲹科鱼类 DNA 条形码分析表明, BOLD 数据库中仍存在一定的“同种异名”和“异种同名”现象, 建议使用该数据库信息时应严格评估信息的准确性; (4)鲹科鱼类系统发生关系研究对物种的分类地位提出了新的见解, 即拟鲳鲹 (Parona signata)和镰鳍波线鲹(Lichia amia)亲缘关系较近, 支持将二者均归为鲳鲹亚科(Trachinotinae)。本研究旨在为丰富鲹科鱼类 DNA 条形码数据, 完善鲹科 DNA 条形码分类系统, 并为鲹科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提供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5.
蓝园鲹     
蓝园鲹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et Schlegel),也称棍子、池鱼。属鲈形目、鲹科、园鲹属。是南海北部中上层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6.
渔业动态     
<正> 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8月21~26日在舟山沈家门召开了鲐、鲹鱼加工利用学术会议。鲐、鲹鱼为中上层鱼类,也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鱼类,我国每年产量达20~30万吨。近年来,沿海各省市在捕捞作业的同时,十分重视鲐、鲹鱼类的保鲜和加工。在这次学  相似文献   

17.
东海鲐鱼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1970~2006年每年取样鲐鱼所得叉长体重组构成资料,重点分析了70、80、90年代的鲐鱼生物学表征;并结合我国围网捕捞的发展变化情况,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LVPA)对各个年代的鲐鱼捕捞死亡系数(F)做了分析对比,研究显示,东海区日本鲭F由70年代的0.68上升为90年代的1.60,开发利用程度在不断地加大中。根据1990年以来的日本鲭渔获量资料,估算了1990~2001年东海区日本鲭资源量,结果表明,东海区日本鲭年平均资源量在(73.34~116.88)×104t之间波动。以LVPA法估算所得的90年代鲐鱼F值和最小开捕叉长的数据,利用B-H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了不同渔业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的变化,结果显示,以目前的捕捞强度,日本鲭的开捕年龄从0.25龄提高为1.22龄,即最小开捕叉长由185 mm调整为247.61 mm,Y/R可提高15.1%,具有一定增产潜力。建议在实际渔业中,渔期适当推迟,禁止利用日本鲭幼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东黄海围网渔业随着渔场的扩大,渔获品种和产量都有了提高,特别是浙江南部海域的鲐鲹鱼和对马、日本海的沙丁鱼的开发和利用,给灯光围网渔业增加作业时间,提高产量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鲐鲹鱼、沙丁鱼、鲅鱼等中、上层鱼类肉质嫩、不易保鲜,特别是对马渔场的沙丁鱼和九、十月份浙江南部渔场的鲐鲹鱼,很难保鲜。九、十月份浙江南部渔场气温在30℃以上、水温在25℃以上,用拖网船运回的冰鲜鱼,大部分变质,不能食用。这对围网渔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卵形鲳鲹的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属鲈形目、鲹科、鲳鲹亚科,鲳鲹属,俗称黄腊鲳、黄腊鲹、卵鲹、金鲳等。  相似文献   

20.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86.14×10~4t,进而以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估算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51.76×10~4t。Gulland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25.00×10~4t和25.88×10~4t。Schae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23.60×10~4t和23.41×10~4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分别为1140.41×10~4kw·d和1266.66×10~4kw·d。折算为福建灯光围网渔船分别为424和471组,并从开发现状和种群生态学及捕捞死亡等参数分析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