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鲤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建鲤,呈长体型,美观适中,青灰色,具有鲜明的品种特征。建鲤生长优势十分显著,其个体增重较荷包红鲤、元江鲤和荷元鲤分别高141.55% 250.82%、80.46% 96.71%和40.34% 42.53%;群体增重分别高154.41% 256.70% 、93.30% 100.38%和42.08%44.57%,并显著高于其它鲤鱼和杂交鲤,普遍能增产30%以上,当年可养成商品食用  相似文献   

2.
鲤鲫移核鱼与散鳞镜鲤杂交优势及遗传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研究将鲤鲫移核鱼进行有性杂交,使其遗传性状得到改良,效果显著。试验材料为鲤鲫移核鱼 F_2?(以下简称移核鱼)和散鳞镜鲤?(以下简称镜鲤),经杂交获 F_1(以下简称颖鲤)。当年颖鲤个体增重平均比双亲快 47%,群体增重平均快 109%;二冬龄个体增重平均快60.1%,群体增重平均快75.11%。颖鲤含肉率为74.58%,移核鱼和镜鲤为61.7%与72.21%。颖鲤和父母本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35%,17.37%和16.95%。模糊数学聚类分析表明,颖鲤及其反交在体高、体厚、头长等性状均偏向移核鱼,尤其偏向其雌性个体。  相似文献   

3.
在稻田生态条件下,当年丰鲤比杂交鲤(散鳞镜鲤(?)×本地江鲤♀,未定名),禾花鲤、长鳍鲤个体增重分别快29.45%、42.38%、88.22%,群体增重分别快51.98%、48.33%、115.39%。  相似文献   

4.
建鲤新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建森 《水产学报》2007,31(3):287-292
设计并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鱼类新品种建鲤,具有生长快、体型好、青灰色、肉质肉味好、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抗逆能力强等优点。为进一步提高建鲤的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和抗逆能力,选用超大的亲本群体和选择强度、快速世代更新及低温繁育筛选等方法,对建鲤进行了3代选育和生产验证,而育成的建鲤新品系,较选育前的建鲤群体增重快13.6%~15.1%,日增重快13.7%~15.48%;青灰色、长体型等表型性状的一致性由选育前的96.2%和95%左右,提高到近乎100%。新品系体型增长,体色一致,群体整体性、美观性有明显提高,体长/体高比值平均增加0.37,增长13.8%,标准差减少11.4%,扩大了推广,进一步验证了建鲤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表3参30  相似文献   

5.
网箱培育建鲤、丰鲤鱼种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全 《淡水渔业》1996,26(4):21-22
<正>鲤鱼在皖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市场售价也较高,近些年网箱养鲤也形成一定规模,但池塘培育的鱼种进箱成活率偏低,易生水霉.且本地鲤网箱养殖效果也不令人满意,为解决鱼种配套问题,我们5月份从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蠡园养殖场分别购进建鲤和丰鲤乌仔30万尾,利用本地池塘经强化培育成夏花鱼种,再转入网箱培育,10月底共收获建鲤鱼种4841公斤,规格119.3—131.7克,单产64.55kg/m~2,成活率36.67—47.36%.增重14.59—20.79倍.收获丰鲤鱼种1910公斤,规格109克,单产76.4kg/m~2,成活率61.48%,增重6.7倍.建鲤鱼种在网箱养殖中生长比丰鲤快9.4—20.8%.  相似文献   

6.
用RNA/DNA比率评定鲤的生长及其配合饲料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投饲不同动物蛋白源,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饲料养殖鲤鱼种,在环境条件和投饲率相同的情况下,测定鱼体的增重率、肌肉、肝脏中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含量。结果表明:A、B、C三组饲料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17%、17.86%、31.56%时,其个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106.87%、94.65%、129.48%;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2.04、2.30、1.52时,RNA/DNA平均比率分别  相似文献   

7.
<正> 建鲤是采用荷元鲤F_4长型品系与两个同型的雌核发育系相结合,经选择横交固定,六代定向选育,首次育成,遗传性状稳定(达99%以上)并能自繁自育的鲤鱼优良品种。建鲤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它具有独特的生化遗传特征。建鲤生长优势非常显著。其体重增长较荷包红鲤、沅江鲤和荷元鲤分别高58.2~71.3%、44.5~49.1%和28.5~29.3%;群体增重分别高60.1~71.8%、49.1~50%和29.4~30.8%,并显著地高于其它鲤鱼和杂交鲤,能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8.
稀土添加剂网箱养鲤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添加量(0,107,125,143,170mg/kg饲料)的维西稀氧化物作添加剂,在5只5m×5m×3.5m的网箱中进行养鲤试验。除添加量不同外,配合饲料其它成分完全一样,鲤入箱规格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投喂添加稀土的配合饲料,鲤增重倍数为9.7-10.8,净产量119.4-132.8kg/m^2,对照网箱增产12.3%-25%,稀土添加剂投入产出比为1:37。本文认为稀土添加量以143m..  相似文献   

9.
用地热水并充气对短盖巨脂鲤鱼种进行室内越冬试验,面积100m^2,产鱼种2869kg,出池密度28.7kg/m^2,增重率140.1%,成活率97.6%。投入产出比1:4.60,净收入5.389万元。  相似文献   

10.
将建鲤夏花放在池塘内进行集约化养成,给人工驯养养并投喂全价颗粒配合饲料,178天后尾均重由0.9g增长到570g,增重数633.3,成活率79.6%,单产1140kg/100m^2,蛋白利用率为27.5%,饲料系数1.46投入与产出比为1:2.42。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与建鲤增重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建鲤分子育种,实验在建鲤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上筛选了与增重相关的SNP位点.首先使用PCR扩增到2个建鲤FABP3基因,jlFABP3a和3b基因,两个基因均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3a和3b阅读框相似性为93%,编码133个氨基酸,相似性为94%,内含子长度和序列存在着明显差异.jlFABP3的系统进化和传统的分类地位一致.通过序列比对,在3a和3b上分别找到26和25个SNP位点.构建PCR-RFLP法检测了其中3个SNPs在建鲤群体中的分布,并与增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30G与检测群体雌、雄鱼鱼种阶段和雌鱼成鱼阶段增重显著相关(P<0.05),CC型个体增重显著快于CG型个体.G267T在5个家系中与雌鱼成鱼增重相关,在7个家系中不同基因型个体增重虽呈相同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考虑G267T和C30G位点,则发现GGCC个体在雌、雄鱼增重均最大,在雌、雄鱼中分别比GGCG个体快17%和12%.GGCC个体在实验样本中占约9%,存在着较大的选育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杨勇 《水利渔业》2003,23(5):33-34
观音阁水库15℃以上的年度积温为3517-3620℃,2001年网箱养鲤增重9倍、鲫鱼增重3.6倍;2002年网箱养鲤增重8倍、鲫鱼增重6倍。适宜开展网箱养殖常温性鱼类。  相似文献   

13.
武鸣县鱼种场于1992年引进建鲤种苗,试验表明:建鲤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47.5%。池塘混养建鲤增产增收效果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率和存活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用同池比较法,研究了一龄和二龄阶段“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及“粉花”五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率和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一,二龄阶段,麻花存活率均最高,分别是98.8%和96.3%,但各体色彩鲤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不则体色彩鲤的生长率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一龄阶段,不同体色彩鲁的绝对增生率,瞬时增生率均依次为大花>麻花>粉花>全红>粉玉,差异极显著(P<0.01),二龄阶段,不同体色彩鲤的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次序和I龄阶段不完全相同。(3)一龄阶段,“大花”和“麻花”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二龄阶段,则是“粉玉”和“大花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了黄河上游特有鱼类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在池塘、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养殖试验情况。395g/尾的花斑裸鲤855尾,经过170d的池塘驯养,成活778尾,驯养成活率91.0%,均重450g/尾,平均增重55g/尾,增重率13.9%;378g/尾的花斑裸鲤405尾,经过180d的流水池驯养,均重530g/尾,平均增重152g/尾,增重率40.2%,成活308尾,驯养成活率76.0%;345g/尾的花斑裸鲤2029尾,经过14个月的网箱驯养,均重500g/尾,平均增重155g/尾,增重率44.9%,成活1002尾,驯养成活率49.4%。野生花斑裸鲤驯养试验平均总成活率为72.1%。寄生虫病是导致花斑裸鲤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驯养试验对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和增殖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箱养殖建鲤及团头鲂,投喂颗粒饲料及青饲料、建鲤平均产量41.25kg/m~2,增重倍数7.44;团头鲂平均产量30.56kg/m~2,增重倍数5.43。  相似文献   

17.
首次报道了黄河上游特有鱼类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在池塘、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养殖试验情况。395g/尾的花斑裸鲤855尾,经过170d的池塘驯养,成活778尾,驯养成活率91.0%,均重450g/尾,平均增重55g/尾,增重率13.9%;378g/尾的花斑裸鲤405尾,经过180d的流水池驯养,均重530g/尾,平均增重152g/尾,增重率40.2%,成活308尾,驯养成活率76.0%;345g/尾的花斑裸鲤2029尾,经过14个月的网箱驯养,均重500g/尾,平均增重155g/尾,增重率44.9%,成活1002尾,驯养成活率49.4%。野生花斑裸鲤驯养试验平均总成活率为72.1%。寄生虫病是导致花斑裸鲤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驯养试验对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和增殖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建森 《水产学报》1985,9(4):375-382
正交风F_1—荷包红鲤×元江鲤较亲本荷包红鲤(P_1)增重快30.05-38.57%;较亲本元江鲤(P_2)增重快21.2—23.2%。反交F_1较亲本荷包红鲤增重快14.39-19.62%;较元江鲤快4.2—12.14%。正交F_1较反交F_1增重快5.2—23.8%。四种回交鲤中以回交B_3(元江鲤×正交F_1)最好,它比正交F_1增重快14%。F_2在增重方面与F_1相近似。P>0.05,差异不显著。正交F_1、反交F_1、回交鲤及F_2的成活率和起捕率均较高。比较九种鱼的经济效益,以回交鲤B_3和正交F_1为最好,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两个较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红鲤四群体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起源及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成辉 《水产学报》2004,28(6):640-644
用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及瓯江彩鲤4种红鲤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RFLP分析。共产生17种限制性态型,其中5种酶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归结为5种单倍型;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核苷酸多样性(Ⅱ)分别为0.0087、0.0059、0.0094、0.0286,瓯江彩鲤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瓯江彩鲤起源于单倍型Ⅱ为主的母系祖先,推算分化时间分别约在11.5万年、9.5万年前;玻璃红鲤和荷包红鲤起源于单倍型I为主的母系祖先,推算分化时间分别约为5~5.6万年、2万年前。  相似文献   

20.
四、网箱养鲤的饲养管理 (一)鲤品种选择。鲤品种很多,其中杂交鲤具有最明显的生长优势。网箱养殖的杂交鲤的最理想品种为“丰鲤”。它生长快,抗病力强。其次为鳞鲤,这是从苏联引进的一种杂交鲤,这种鲤体短而宽,生长快,抗病能力也强。普通鲤即所谓野鲤,生长速度比前两种慢,但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