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台湾桂竹生物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通过设置标准地以及在标准地中选择标准竹对台湾桂竹进行调查,从而通过相关分析方法找出台湾挂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胸径、叶面积指数、地径、竹兜等的相互关系.应用Y=aXb数学模型建立了台湾桂竹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因此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台湾桂竹的生物产量估测  相似文献   

2.
苦竹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设立标准地,对苦竹的竹高、胸径等因子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了苦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各因子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讨论并论述了改善与提高苦竹生物量的方法,为苦竹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山区森林的主要阔叶树种疣枝桦与欧洲山杨各组织器官生物量分配的规律及准确预估其生物量,研究基于整株收获实测数据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分析了2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和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2树种地上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6.52%、75.42%,平均根冠比分别为0.307和0.341,在不同林龄不同径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疣枝桦和欧洲山杨均表现为树干比例最高,树叶最低,在幼龄林和胸径0~20cm树根大于树枝,但在中龄林和胸径20cm以上疣枝桦表现为两者接近而山杨表现为树枝大于树根;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根茎比方法建立了2树种地上和地下各器官生物量估测的单因子胸径模型和胸径、树高双因子结合模型,结果显示疣枝桦地上部分和树干生物量预估精度显著提高,尤其树干生物量胸径树高的双因子模型比胸径单因子模型预估精度提高了11.3%,但树冠、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各评价指标改进效果不大,而欧洲山杨树干、树冠和树枝生物量评价指标改进显著,精度提高2%~4%,树叶生物量估测反而降低,地上总生物量估测精度几乎没变,2树种地下生物量模型估测精度分别是81.35%%和83.87%。2树种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随着林龄和径阶的变化各器官生物量比例的变化趋势一致;优选出2树种各器官最优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均在80%以上,可以满足日常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4.
麻竹单株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在对麻竹标准竹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麻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Y=aDb和Y=aDbHc数学模型建立了麻竹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其中以Y=aDbHc数学模型为最佳,可作为麻竹生物产量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永安市安砂、青水、洪田3个糙花少穗竹天然居群的18个亚居群为对象,对其表型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研究.各性状变异系数分析表明亚居群内和亚居群间的各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表型性状与微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性状与乔木层类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胸径、株高、枝下高、胸径处节长等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胸径、株高、总节数、枝下节数等均与坡位呈显著正相关;枝下高与坡位呈极显著正相关;各表型性状与坡度、立地类型间相关不显著;株高与乔木类型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发现,青水居群内的亚居群聚为一类,而安砂居群内的亚居群A5聚到洪田居群内,洪田居群内亚居群聚为2亚类.研究结果为揭示糙花少穗竹的表型分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铁尾矿区沙棘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在铁尾矿区的生长状况和生长适宜性,采用样方收获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唐山迁安铁尾矿坝上营造的沙棘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林分总生物量为 13.442 t·hm-2,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为:枝(37.34%)>茎(35.17%)>根(20.45%)>叶(7.04%);对沙棘生长模型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其生长模型,且相关性显著;对沙棘解析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分析表明,除了叶的生物量与地径、树高、冠幅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外,与其他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均表现为显著;沙棘林分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径3~6 cm的植株,占林地总生物量的69.88%;单株根和叶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随着地径的增大逐渐减小,而茎和枝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随着地径的增大逐渐增加;沙棘林的初级生产力为1.493 t·hm-1·a-1.沙棘在铁尾矿区生长良好,适合用于铁尾矿的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解决石灰岩山地淡竹生物量、特别是地下生物量测定困难的问题,在江西省瑞昌市石灰岩山地淡竹林中随机选取40株淡竹构建生物量模型。【方法】通过测定构件因子和构件生物量,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并利用二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幂函数等模型对各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进行建模。【结果】(1)淡竹地上及地下部分各构件生物量与胸径、地径、竹高、枝下高密切相关,其中胸径与各构件生物量相关性最为密切(P0.01);(2)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模型R~2均高于0.85,叶、枝、秆和蔸的拟合模型R~2均高于0.75,其次为根(R~2=0.686~0.701),鞭的拟合度最低(R~2=0.302~0.315);(3)经过检验,以胸径为自变量的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精度,为最佳模型,其对地上生物量(R~2=0.975、RMSE=0.163、AIC=-143)、地下生物量(R~2=0.854、RMSE=0.048、AIC=-241)和全株总生物量(R~2=0.94,RMSE=0.287、AIC=-98)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筛选出的模型W=aD~2+bD+c,只需获取胸径数据便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预测淡竹生物量,这为淡竹林生态经营以及竹林碳汇测算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方收获和分级取样测定法,对16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积累及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与测树因子(D^2H)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16a生马尾松人工林分总生物量为110.449t·hm^-2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为乔木层〉死地被物〉草本〉灌木;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0—20cm径阶范围,占整个乔木层生物量的83.01%,优势木和被压木对林分生物量的贡献不大,平均木构成了乔木层的主林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顺序为干材〉枝条〉根〉干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不同趋势:干材与干皮积累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步减小,而树枝、树叶、树根的相对比例在增加,马尾松的干、枝生物量差别逐渐缩小,生物量结构随着胸径的增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毛竹干形结构及毛竹计量数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省部分地区毛竹的形率与形数、实积系数与形积系数及它们分别与胸径、竹高之间的关系,毛竹胸径与全高、枝下高、胸高处竹壁厚度之间关系及毛竹林分径阶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毛竹竹干材积、竹壁材积、全重、用材部分重和标准根等计量数表,并对数表的编制精度及适用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0.
一代杉木人工林(29年生)林分生物量结构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对 2 9年生的一代杉木人工林采伐时的林分生物量积累和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试验区 2 9年生杉木最大木、平均木和最小木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率大小顺序均为 :干 >根 >皮 >枝 >叶 ,并且干和皮器官的分配比率均较为接近 ;林分中不同径阶杉木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率差异不是太大 (除了最大木的叶比率略小、枝的比率较大外 ) ,用平均木的各器官生物量来估计林分各器官生物量总量完全能满足精度要求 ;密度对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较大 ;叶、干生物量及其分配比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枝、皮生物量分配比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地被物生物量基本上是随着林分地位指数的提高、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降低而增加的  相似文献   

11.
杉木和马尾松幼林生物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本文在对6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标准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杉木和马尾松幼林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Y=aD~b和Y=aD~bH~c数学模型建立了杉木和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其中以Y=aD~bH~c的数学模型为最佳,可作为一定立地条件下的杉木和马尾松幼林的生物产量估测。  相似文献   

12.
观光木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分导切割法,测定了观光木地上及地下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据相关分析,找出观光木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用观光木胸径和树高估测各器官生物量的数学模型。通过生物量估测型的比较,得到 度较高的数学模型W=aD^b和W=aD^bH。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的永久样方中应用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并对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收获法直接测定了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生物量,并采用标准木法间接测定了乔木层生物量,同时分析了该群落及其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群落优势种,它们与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共同构成了该群落的主要树种.群落生物量主要是由群落内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构成的,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其生物量主要分配在米槠和木荷上,各层生物量绝大多数由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构成,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为干>枝>叶.图2表3参17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生物量模型构建的新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树木各分量生物量成比例为基础,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构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通式,采用模型评价指标,逐步剔除模型中参数变动系数大的变量,从而建立树木各分量生物量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15.
应用3种模型对人工落叶松林各器官(或分量)干物质率进行计算,并用哑变量方法分析各器官干物质率在树木不同部位上和不同龄组中的差异.结果表明:模型(Ⅰ)能较理想地得到各器官干物质率,同时给出较小的误差估计;各器官干物质率在不同状态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柿属君迁子幼苗,盆栽2年生君迁子、磨盘、火柿幼树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水分亏缺条件下,组织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用logistic方程模拟了君迁子幼苗在不同离体脱水过程中,组织电解质渗出率随脱水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柿幼树三个种类随土壤干旱程度加深,组织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模型;君迁子幼苗随PEG2000溶液浓度提高;电解质渗出率变化模型。应用导数原理,估算了不同柿树品种,不同苗龄,不同器官和幼树不同发育时期的拐点值,确定了各种水分亏缺处理过程中各类组织电解质渗出率半致死值——水分亏缺半致死点,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杉木分布区中带不同发育阶段人工林生物量估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杉木分布区中带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物量资料基础上,选择10种不同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对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各器官(地上部分、叶、枝、皮、干、根)生物量与主要测树因子进行拟合,筛选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不同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拟合效果最好的为幂函数模型,其次为指数函数模型,再次为多项式模型;共筛选出估算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各器官和总生物量的最优模型42个(包括36个不同器官生物量模型、6个全株生物量模型);从杉木各器官生物量的拟合效果看,拟合度最高的模型均是以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的模型.这些模型为分布区中带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确定和碳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马尾松管胞长度和木材密度这两个性状在树木个体内不同方向上及个体间的变异趋势,得出了管胞长度在个体高度方向上变异的几种数学模型。方差分析表明,两个性状在个体内的变异程度大于个体之间并且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同时还建立了胸径处两性状值与株加权平均值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讨论了不同年龄,不同林分密度对这两个性状的影响,结果是林分年龄的不同对管胞长度无显著影响,林分密度的不同,在23—24年左右时,对管胞长度有极显著影响。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的不同,对木材密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