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文 《河南水产》1992,(1):42-42
在墨西哥的一些山洞的地下湖泊里,生长着一种奇特的鱼。这种鱼幼时有眼,长大以后却没有了眼睛。它于1936年被人发现。1943年,美国纽约市的一家刊物首次将这种鱼作了报道。自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引进了它,用于观赏。1976年7月,墨西哥政府向北京动物园赠送了这种鱼。人们称这种长大后没眼睛的鱼为盲鱼或墨西哥盲鱼、无眼鱼。  相似文献   

2.
谢建洋 《内陆水产》2013,(10):73-73,77
南方马口鱼属鲤科雅罗鱼亚科马口鱼属,是一种生活的溪流或大型水域中的中小型肉食性鱼类。近年来随水资源的急剧减少,水质的富营养化加重,南方马口鱼自然资源急剧减少,逐渐成为了濒危物种。为了保护和抢救这一宝贵的鱼类资源,笔者于2006年开始进行马口鱼的驯化养殖工作,2007年开始进行人工催产,2011年人工催产成功,2012年产水花达到了年82万尾。  相似文献   

3.
以前养过不少种鱼,有从孔雀鱼到灯鱼不少于20种的小型鱼,也有龙鱼、地图、狗仔、铅笔等大型鱼。从鱼店买回后,鱼都能很快适应并健康成长。七彩是这两年开始养的,先混养,也就是以养别的鱼为主,配养几条 七彩,后来就专养七彩。以下是我两年来轻松养彩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可能和专业的说法不一样,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4.
鹦鹉鱼系硬骨鱼纲丽鱼科的雄性红魔丽体鱼(Cichlasoma citrinel lum)和雌性红头丽体鱼(C,synspilum)杂交变种鱼,遗传了来自两种鱼类所特有的生理习性。鹦鹉鱼体长可达15cm,体宽厚,体呈椭圆形,寿命可达8年。杂交繁育的鹦鹉鱼有血鹦鹉、紫鹦鹉、金刚鹦鹉、一颗心鹦鹉、独角鹦鹉、罗汉鹦鹉、红白鹦鹉、斑马鹦鹉、花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的成功.人工养殖黄颡鱼越来越多。以往黄颡鱼夏花培育大都在水泥池中进行,设施、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黄颡鱼夏花价格偏高,限制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规模。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2005年6月进行了黄颡鱼夏花池塘培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很多品质非常优秀的作品经常令鱼友们羡慕不已.而鱼友们自己拍出来的鱼却难有上佳表现其实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没有掌握一些拍鱼的基本技巧,使得拍出的照片不是模糊就是鱼的状态不佳,无法完整表现出爱鱼的生动、活泼、美丽的一面.觉得甚是可惜.自己拍鱼也就是1年左右的时间,积累了一些经验(只是针对拍鱼,其它不敢乱说),愿奉献出来,或许对各位鱼友拍鱼有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1936年3月,法国水族爱好者Monsieuya.Rabaut,在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地区的森林河畔,发现一种与众不同的小型鱼类,他如获至宝,当即喊来同行者,在水中足足捕捞了三天。几个月后,这批小鱼被运到法国,不久又运到美国和德国。据说,当第一批这种小型观赏鱼抵达美国时,轰动了整个美国的观赏鱼市场,而当时每对小鱼的售价也高达一百美元。人们依照这种鱼的颜色和特点,赋予了它“红绿灯”的美名。16年后,红绿灯在日本水族箱中被成功繁殖,一年后,红绿灯的光芒几近照遍全世界,但此时它的价格依然不菲。以后红绿灯鱼又逐渐有了霓虹灯鱼、红灯鱼、红莲灯鱼等等的雅名。  相似文献   

8.
1990—1993年进行稻鱼高产模式研究,确立了“田凼结合养鱼”这一稻鱼高产模式,分析了“鱼凼”与“鱼溜”,“鱼池”的基本区别,提出了“鱼凼”建设的标准和稻鱼高产配套技术。4年共实施面积288.52hm^2,产鱼363.35t,稻谷4055.43t。总产值533.20万元,每hm^2平18970.4元,其中1993年实施面积76.72hm^2,产鱼157.2t,每hm^2产2149kg,稻鱼总产值201.1万元,纯收入129.42万元,每hm^2平16869.15元,投产比1:2.81。  相似文献   

9.
红尾皇冠鱼,学名Aequidens rivulatus,英文名Green Terror,1999年从南美输入我国香港,不久传至大陆的广州、天津、北京等地。2000年在国成功繁殖。2002年冬季,在北京的全国观赏鱼会展中,北京昌平立水桥热带鱼养殖场养殖的红尾皇冠鱼,以其特有的丽姿,获得中型鱼组第一名。从此,红尾皇冠鱼由市场的“冷面孔”,逐渐成为鱼友们的“热情侣”。  相似文献   

10.
清道夫鱼属于鲇鱼科,又叫琵琶鱼、吸盘鱼、垃圾鱼。由于该品种以鱼类排泄物、青苔等为主要食物,具有清洁池水的作用。为此,天津市汉沽区生态工程研究所于2011年进行了在精养鲤池塘中套养清道夫鱼的生态养殖技术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报告简述了鱼是鱼深水层流刺网具结构及特点。在鱼是鱼挂网的基础上,研制出60.00m×5.06—21.8mm鱼是鱼深水层流刺网具。在两只29.4kW渔船上进行了两年生产试验,生产171流次,捕鱼是528余吨,纯益14万元;与原型网对比,产量提高90%左右;推广10只渔船,捕鱼是963余吨,纯益21万元,取得较好的捕捞与经济效果。并简述了黄海北部产卵鱼是鱼生物学特性;得出了网目尺寸与鱼体叉长、体重、体周关系的各自相关系数;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鱼是鱼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红剑养殖     
李毅 《海鲜世界》2007,(2):32-35
20世纪80年代初,高鳍红剑尾鱼经香港输入大陆,20多年过去了,高鳍红剑尾鱼依旧是热带观赏鱼中一个重要的品种,以其壮硕、豪华的主要特征惹人喜爱。所以,在观赏水族中,人们早已把高鳍红盥尾鱼看成是一个单一品种,来单独鉴赏它。在1990年唐复安先生编著的《热带观赏与养殖》和1996年郁倩辉先生编著的《热带鱼养殖与观赏》书中,把 “高鳍红剑尾鱼”从“剑尾鱼”的章节中分离出来单列,重点论述,就足以证明了高鳍红剑尾鱼在人们心中的显著地位。  相似文献   

13.
魏建平 《科学养鱼》1997,(10):32-33
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捕鱼技术的研制成功,较好地解决了困扰大水面放养底层鱼的捕捞难题。实现了底层鱼均衡上市,利用鱼货淡季上市鲜活鱼获取高额差价利润,大幅度提高了养殖底层鱼的经济效益。在以灌溉为主的地区和水域,既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又缓解了渔、农用水矛盾。汉台区1995年从浙江引进后经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捕捞底层鱼效果很好,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三套网具。根据我们的实践,要想达到理想的捕捞效果,须正确使用和操作。现归纳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一、我悉原理,正确安装网具在使用前,须仔细阅读说明书。在岸上平坦、宽阔、…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于1977年开始研制的YBQ-175潜水吸鱼泵已于1982年12月5日至7日由上海市水产局在湖北省主持召开的鉴定会上通过了技术鉴定。该泵的壳体及叶轮均采用玻璃钢材料,使鱼泵耐腐蚀且重量轻,泵体重量仅28公斤,用人力即能搬运。该泵的鱼、水进口处采用了M441(P23-1)水润滑轴承付,使吸鱼泵的叶轮构成简支梁结构,提高了吸鱼泵的运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的规模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俗称黄鼓鱼、黄腊丁等,属鲶形目、鱼危科、黄颡鱼属。其广布于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中。黄颡鱼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可鲜活上市,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小型名、优鱼类,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水产工作者对黄颡鱼的生物学、人工繁养技术,大水面开发利用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1~7〗。笔者于2000~2001年在西洞庭祝丰办事处清水塘村鱼苗繁殖场对黄颡鱼进行了规模人工繁殖试验,催产亲鱼2批330组,共获1.5~2厘米的黄颡鱼约…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我国青、草、鲢、鳙和鲮鱼等家鱼人工繁殖已于1958年先后获得成功。从此摆脱了数千年来“靠天然供苗”的被动局面,为我国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新途径。十几年来,家鱼人工繁殖的成绩是巨大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当前家鱼人工繁殖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日本渔业情报服务中心对日本海、太平洋、黄海柔鱼,及北海道近海巴氏狭乌贼的近年渔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北海道太平洋沿岸1980年夏季柔鱼丰渔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981年度各海域局部渔获前景作出予测,认为柔鱼资源的恢复情况良好。得出柔鱼丰渔~歉渔周期为9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渔业现代化》1980,(3):13-14
鱼货销售理处一直是落后的手工操作,需两个工人将一筇鱼提起来,倒在理鱼台上,再把鱼、冰分开。同时拣出花色鱼、有毒鱼和变质鱼,然后才过磅销售。由于场地小,提货集中,极易发生差错。这种交易方式速度慢、效率低、劳动强度大。1979年我们采用定量过磅的销售方式,改革后的销售方式迫切要求用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为此,  相似文献   

19.
荣成Ti鱼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建议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i鱼是东,黄海区(含我国近海)尚未充分开发的中,上层小型鱼类,农业部调查组分析,简要分析了Ti鱼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提出了年开发Ti鱼的最佳数量范围,指出鱼粉,鱼肉加工,利用的问题,并提出鱼粉生产线规则、布局、设备选型、攻克鱼肉制品技术难关的措施及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1987,(3):17-17
贵州省印江县农场乡大云村农民刘世昌,连续三年参加稻田养鱼高产试验。1984年稻田养鱼面积5亩,产鱼170公斤,收稻谷2580公斤;1985年养鱼面积6亩,产鱼293公斤,收稻谷3240公斤,1986年试验面积7亩,产鱼400公斤,收稻谷3685公斤。三年共产鱼863公斤,卖鱼收入2157.50元。稻田养鱼致了富,家里买了两头耕牛,还添置了电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