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apsylla sinica Yang et Li)是龙眼梢期的主要害虫,也是龙眼鬼帚病的传毒媒介昆虫之一。90年代以前,龙眼角颊木虱仅在仙游县的埘部果园发生为害,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进入90年代后,为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各龙眼主产区龙眼角颊木虱的发生情况及在广州地区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龙眼角颊木虱在广州1年发生7代;在各龙眼主产区均有发生为害,尤以春梢受害最为严重,为害率可高达100%,已成为龙眼上的主要害虫。本文还描述了龙眼角颊木虱的形态特征,并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apsylla sinica Yang et Li)是龙眼梢期的主要害虫,也是龙眼鬼帚病的传毒媒介昆虫之一[1].90年代以前,龙眼角颊木虱仅在仙游县的局部果园发生为害,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进入90年代后,为害逐年加重,成为制约龙眼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2-3].为了促进龙眼生产的持续发展,笔者从1991年起,对该虫进行系统的调查观察和综合治理研究,初步明确了龙眼角颊木虱的发生与自然演替特点,发生的主导因子,以及综合治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荔枝、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荔枝、龙眼的主要生产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大面积集约化种植,导致虫害问题日趋突出。福建省荔枝、龙眼害虫发生多集中于4~10月份,笔者就福建省荔枝、龙眼严重发生的害虫按月份逐一调查统计,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1主要害虫及其为害特点1·1种类各月份发生的害虫如表1所示。表1各月份发生的害虫月份主要害虫4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白蚁5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瘿螨白蚁6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瘿螨白蚁7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瘿螨龙眼亥麦蛾白蚁8荔枝蒂蛀虫荔枝尖…  相似文献   

5.
龙眼梢、果5种害虫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龙眼梢、果5种害虫、(龙眼亥物、荔枝尖细蛾、荔枝蒂蛀虫、龙肯角颊木虱、荔枝蝽)生态位出发,通过对5各害虫在时间、空间上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的研究,探讨了5种害虫在时间、空间上的竞争机制,分析5各害虫地环境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试验表明,荔枝尖细蛾与荔枝蒂蛀虫、龙眼角颊木虱与荔枝春、荔枝尖细与荔枝蝽在时间、空间的一维生态位和时间-究竟二维生态位的重叠较大,说明它们的发生和分布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6.
辽宁地区木虱科5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李法圣,孙力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北京100094)(辽宁省林业学校,沈阳110101)1白绢梅喀大虱CacopsyllaexochordaeLi,sp.n.(附图1)头顶桔黄色,中部及后缘黄色,颊锥褐色;中...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天敌对龙眼害虫的控制作用,以龙眼角颊木虱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研究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2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均属Holling Ⅱ型,对猎物的捕食量(Na)都是随着猎物密度(N)的增加而增加,而对猎物的捕食量(Na)和寻找效率(a)均随着龙眼角颊木虱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处理时间(Th)延长;红星盘瓢虫的寻找效率大于小毛瓢虫,处置时间则更短,在同一虫态既定猎物密度下,红星盘瓢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小毛瓢虫。  相似文献   

8.
龙眼角颊木虱是龙眼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龙眼新梢嫩叶,对龙眼叶片生长、果穗长度、果重、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严重发生为害的可造成产量损失高达80%,必须及时防治。而防治的关键是准确的测报和防治技术,下面介绍测报和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龙眼角颊木虱是龙眼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龙眼新梢嫩叶.在厦门市同安区年发生十二万亩次,笔者于1988-2000年对该害虫进行专题研究,确定该虫在本地区年发生6代,主害代为第一代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第五代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报道了该虫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现各个世代若虫都有滞育的现象,研究分析了若虫滞育对越冬虫源、主害代虫源等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探讨了龙眼角颊木虱的药剂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晚熟、特晚熟龙眼新品种在宁德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龙眼角颊木虱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此,笔者于1998年7月在宁德市七都镇进行了几种农药的防效试验,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角颊木虱为害对龙眼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产上龙眼角颊木虱对龙眼秋梢造成严重危害,研究结果表明。龙眼叶片遭受角颊木虱严重为害后,体内清除活性氧的酶促系统活性下降幅度大于非酶促系统,酶促系统SOD、POD、CAT活性分别降低26.33%、28.58%和27.86%,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非酶促系统GSH、AsA含量下降11.64%和8.43%。表明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减弱,导致H2O2等活性氧的积累,促进膜脂过氧化,造成膜的损伤,加速了叶  相似文献   

12.
陈伟 《福建农业》2000,(6):12-12
荔枝、龙眼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果品,全市荔枝种植面积1200公顷,龙眼种植面积1.44万公顷,但荔枝、龙眼在生产过程中遭到多种害虫危害。全国目前已报道的荔枝、龙眼害虫有116种,福建有106种,在我市对荔枝、龙眼危害性大、常造成经济损失的害虫有20多种,其中普遍发生、为害梢果严重的有荔枝蝽、荔枝尖细蛾、荔枝蒂蛀虫、荔枝瘿螨(主要为害荔枝)和龙眼角颊木虱(主要为害龙眼),发生较严重的有龙眼亥麦蛾、金龟子类、卷叶蛾类、介壳虫类、木蠢蛾类和白蛾蜡蝉,龟背天牛零星局部发生,在许多老果园白蚁发生十分严重,此外,荔枝小灰蝶、龙眼鸡、蓑蛾类虽危害很轻,也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控制东壁龙眼角颊木虱的危害,用2.5%溴氰菊酯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10%烟碱乳油、10%虱千灭可湿性粉剂等4种杀虫剂对角颊木虱进行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4种杀虫剂对角颊木虱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其中溴氰菊酯乳油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毒力最高,复合药剂的防效明显高于单一药剂,最佳药剂组合为2.5%溴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6 000倍液+10%烟碱乳油6 000倍液,采用园间喷雾效果最佳,药后1、3、7、15 d的防效分别为85.28%、89.78%、93.82%、94.67%,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长,可有效地控制东壁龙眼角颊木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方燕华 《福建农业》2005,(10):17-17
龙眼角颊术虱是危害龙眼生长,并影响产量及果实品质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在龙眼幼芽、嫩梢、叶片、花穗、花果上吸食汁液为害,造成幼芽凋萎、新梢畸形.同时诱发鬼帚病。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果树木虱主要有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柑桔呆木虱(Diphorina citri Kuwayama)、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psylla sinica Yang et Li),危害的果树主要有梨、柑桔和龙眼.木虱的防治技术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应用较为广泛,但研究不够深入,尚待完善.综述了危害果树的木虱种类、危害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对相同虫态下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对不同虫态下猎物的日捕食量和寻找效率随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处置时间均延长;四斑月瓢虫对相同虫态和密度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日捕食量和寻找效率大于龟纹瓢虫,而处置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内可能与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互作的内生细菌,为黄龙病菌的人工培养及其病害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地理来源带黄龙病菌(带菌)和不带菌黄龙病菌(不带菌)的木虱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差异。其次将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分别分为头、胸、腹3部分,经PCR扩增其16S rDNA的V6-V8区,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比较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内生细菌的差异和木虱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差异。选择3种差异的内生细菌:Bacillus sp.、Salmonella sp.、Enterobacter sp.,在8份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样品中通过q-PCR分别对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再以总细菌量为校正计算包括黄龙病菌在内的4种细菌的相对含量,数据经LSD检验,以各种细菌相对含量的-lg值作图,先比较同一样品中3种细菌分别与黄龙病菌的相对含量关系,再比较同种细菌在不同样品中的特性,分析3种内生细菌和黄龙病菌的互作关系。【结果】不带菌木虱中可培养内生菌菌落丰富度和菌落形成单位均大于带菌木虱中。在不带菌木虱中共获得14株形态不同的菌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欧文氏菌属(Erwinia,1株)、克雷伯氏杆菌属(Klebsiella,1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2株)、节杆菌属(Arthrobacter,1株)、泛菌属(Pantoea,2株)、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1株)、沙门氏菌属等(Salmonella,1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株)、Massilia brevitalea(1株)等10个细菌属。在带菌木虱中分得的4株细菌在不带菌木虱中均分离到,分属于克雷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果胶杆菌属。其中Dc-11(嗜气芽孢杆菌属)在带菌木虱和不带菌木虱中分离频率均达到100%,表明其为木虱体内常驻细菌;对木虱不同部位(头、胸、腹)内生细菌16S rDNA的PCR-DGGE图谱显示,带菌与不带菌木虱中细菌种群差别明显,带菌状况相同的木虱不同部位之间差别不明显。其中优势条带10 (Wolbachia sp.)、12(Wolbachia pipientis)、13(Syncytium endosymbiont of Diaphorina citri)、14(Uncultured bacterium)、19(Serratia marcescens)、21和22(均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在木虱体内稳定存在,带菌木虱腹部特有优势内生细菌为Enterobacter sp.,木虱中同样也存在次级内生菌Wolbachia。q-PCR的结果验证了所选的3种细菌在前期传统分离培养和16S rDNA-PCR-DGGE中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表明肠杆菌属在8份样品中与黄龙病菌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黄龙病菌进入木虱体内会改变木虱内生细菌菌群种类和结构;嗜气芽孢杆菌(B. aerophilus)在柑橘木虱体内稳定存在,为木虱体内常驻菌群;Enterobacter sp.与黄龙病菌带菌量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与黄龙病菌互作。  相似文献   

18.
龙眼角颊木虱田间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测定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毒力,并对龙眼角颊木虱体内相关酶系的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氟氯氰菊酯的毒力最高,其对福州田间种群龙眼角颊1龄、2龄、3-4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0.5044、0.8635、1.3934 mg.L-1,对仙游种群的LC50分别为0.8557、1.2956、2.1453 mg.L-1;噻嗪酮的毒力最低,对福州种群各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53.0060、103.5494、231.6822 mg.L-1,对仙游种群的LC50分别为90.8686、121.2680、243.1726 mg.L-1.同一种群的龙眼角颊木虱若虫对药剂的敏感性随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不同虫龄若虫对药剂敏感性差异与AChE、CarE、GSTs活性差异呈正相关;龙眼角颊木虱田间种群对药剂敏感性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地理种群药剂敏感性差异与AChE、CarE活性差异呈显著相关,与GSTs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南宁市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自然天敌种类以及柑橘木虱数量与天敌数量的相关性,为利用天敌防控柑橘木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广西大学农场多功能标本园内未喷施过化学农药的九里香绿篱和广西创新驱动专项基地内砂糖橘果树上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柑橘木虱自然天敌种类,统计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及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每15 d调查1次。【结果】调查发现南宁市柑橘木虱的自然天敌共有15种,其中昆虫纲天敌9种,包括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粗网巧瓢虫(Oenopia chinensis)、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e)、阿里食虱跳小蜂(Diaphorencyrtus aligarhensis)及豹纹花翅蚜小蜂(Marietta picta);蛛形纲天敌6种,条纹金蝉蛛(Phintella vittata)、角红蟹蛛(Thomisus labefactus)、锈宽胸蝇虎(Rhene rubigera)、多色金蝉蛛(P.versicolor)、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及园果大赤螨(Anystis baccarum)。发现亮腹釉小蜂的1种寄生蜂黄食虱跳小蜂(Psyllaphycus diaphorinae)。【结论】南宁市柑橘木虱自然天敌共15种,主要捕食性天敌为六斑月瓢虫,主要寄生性天敌为亮腹釉小蜂。当地柑橘木虱自然天敌资源丰富,在田间应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天敌对柑橘木虱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毒力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瓢虫的毒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高,对龟纹瓢虫选择指数分别为11.10、10.36,对四斑月瓢虫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0.05、7.06;氟虫腈、阿维菌素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均较高;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高效氯氰菊酯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高,对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83和1.43,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毒力最高,但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较低;毒死蜱对2种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低,选择指数分别为0.42和0.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