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茶叶市场是潜在消费者对茶叶的整体需求。市场既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共性表现在价值规律在市场范围内所起的调节作用,茶叶市场也有这个共性。市场个性表现在不同的交换,是由于消费者的家庭收入、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不同动机而形成购买者的不同行为。茶叶市场的个性决定了不同的茶叶花色有着不同的需求。茶叶商品生产只有通过市场最终卖到消费者手里,才能实现其价值,而达到茶叶经营的目的。我国茶叶管理型式正在由生产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因此,茶厂生产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投入资金和茶叶产品的关系,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其竞争能力,还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商品首先必须是一个有用的东西,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在政治经济学上,这种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效用,就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一种物品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成为商品,所以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一个基本属性。茶叶是有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满足广泛人们饮用的需要。如茶叶没有使用价值,就不成为商品。茶叶有使用价值,就可称为茶叶商品。所以使用价值是茶叶商品的一个基本属性。茶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生,是由社会分工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恩格斯说:  相似文献   

3.
华再欣 《茶业通报》1999,21(2):31-32
现在经济生活中,所有商品都需要经过包装,才可以进入流通、消费的领域。因此,包装是商品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商品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茶叶是商品,若没有包装,茶叶商品的生产就没有完成,就不能进入流通、消费的领域。所以茶叶包装是茶叶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商品。商品茶的生产和流通,就是茶叶生产、交换和消费整个茶叶经济的实现过程,必然受价值规律的制约。一,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般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来实现。所以,价值规律的调  相似文献   

5.
包装是商品的“面孔”,也是商品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商品销售竞争剧烈的情况下,搞好出口商品的包装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商品能否畅销和扩大销售的问题。西方国家为了加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其包装投资是很大的。茶叶作为商品流通到世界各地,包装就成为茶叶商品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茶叶商品生产转到流通和消费过程的重要条件。在国际茶叶商品的销售市场上,包装和品质几乎同等重要,两者同样具有竞争性。茶叶商品的销售过程也就是同国外商品在品质上和包装装璜上  相似文献   

6.
祁红的生产和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也一向出口外销,为国家换取外汇的主要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声誉。茶农生产祁毛红,全部卖给国家,(产地群众不饮用红茶),因此交售量即是产量,它完全是商品性的生产,在交换过程中充分体现商品的二重性。在交换的双方其目的都是:一方面要实现商品的价值,以补偿其生产商品的消耗;另一方面必需在实物形态上取得与自己的消费(生产和生活)需要相适应的使用价值,这样,祁毛红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才能继续下去。祁红产区,在农业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7.
正消费刺激生产,需求产生市场。茶叶消费与茶叶市场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茶叶消费主体的消费数量、消费能力、消费层次、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茶叶市场的走势。1茶叶消费主体的消费层次对茶叶市场的影响清代民国时期,茶叶消费主体众多,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富商大贾、僧尼道人、隶役走卒、平民百姓、劳苦大众、外国饮客等等。一般而言,如果消费者对茶叶质量、档次要求高,则茶叶市  相似文献   

8.
茶叶包装与生产、流通和消费华铁民(安徽农业大学)茶叶包装在其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中,均有其重要的作用.在生产领域中,茶叶包装为保护茶叶的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在流通和消费领域中,茶叶包装是增强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保护产品、促进销售和方...  相似文献   

9.
唐代茶叶市场繁荣,市场主体、客体更加活跃和明确,茶叶生产、流通、交换、消费诸环节及不同从业人员的活动、收益愈加明朗。茶叶市场的从业人员主要有园户、茶商、中介服务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和机构等,他们各有其不同的业务范围,取得了不同的利益收入。  相似文献   

10.
名优茶开发中的标准化和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管理和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收购和销售出现了十分喜人的局面。茶叶市场开放,多渠道经营,给生产、流通、消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名优茶开发工作,也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势头。1985年6月中国茶叶学会和农牧渔业部共同主持召开了全国名茶展览和评比会,评出名茶11个和部优产品16个;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对生产能够起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反作用具有决定的意义。生产决定交换,并不等于商品生产决定商品交换。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商品流通先于商品生产,并且是商品生产发展条件之一。”任何自给生产的剩余产品,一旦由于商品  相似文献   

12.
缪林生 《茶业通报》1995,17(4):41-42
浅谈茶叶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缪林生(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茶叶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茶叶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能够广泛地满足人们生理功能和药理功能的需要。而其价值是凝结于茶叶商品体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但在市场上,茶叶商品的价值决定和...  相似文献   

13.
实现茶叶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科学技术装备茶业;用现代管理经济的科学方法来组织和管理茶业;合理利用资源,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结构和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从而大幅度增加商品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茶叶生产经营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研究和分析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的经济活力,探讨茶叶生产全过程的客观规律,使茶叶生产走  相似文献   

14.
应用模糊统计法分析茶叶消费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茶叶消费倾向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评价;二是消费者对茶叶需求(质量、价格、饮用价值等)。有时,消费者对某一茶叶产品达到偏爱程度。就成为这一产品忠实购买者。可见,茶叶消费倾向对于茶叶产品销售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消费者兴趣不同,企业在市场营销实践中,很难对其目标市场消费倾向用一个明确统一量具衡量。例如,对价格贵贱的评价、色泽美感的讨论因人而异、各抒已见,很难找出明确界限。这就是模糊概念。本文以我所科技人员茶叶消费群为目标市场,应用模糊统计  相似文献   

15.
陶德臣 《贵州茶叶》2009,37(4):31-34
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至迟到西汉时期,已经产生了最早的茶叶市场。茶叶区域市场的产生,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表现为拓展茶叶产地,增加茶叶产量,改进种制技术,提高茶叶质量,丰富茶叶品种;刺激了茶叶消费需求,这种刺激作用主要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等多方面表现出来;搞活了茶叶流通环节。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蔡琦 《茶业通报》2001,23(4):43-43
茶叶是毛坦厂镇大宗经济作物 ,生产历史悠久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当地名茶———“六安碧毫”更是闻名遐迩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发挥优势 ,发展商品生产 ,适应市场需求 ,繁荣山区经济。拟在我镇建立以生产“六安碧毫”为主的名优茶商品生产基地。1、建立基地的必要性1 .1 发展生产的需要 在当前深化改革之际 ,商品经济在迅猛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山区优势 ,提高经济效益 ,茶叶生产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形成以名优商品茶为主的合理结构。在适宜地区采取科学管理 ,集约加工经营的方法 ,大幅度地提高名优茶的生产比重 ,提高茶叶商…  相似文献   

17.
<正>两宋茶叶消费对茶叶生产、茶叶市场、茶税茶利、军事国防、民族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1茶叶消费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向前发展虽然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茶叶消费能力、数量、质量千变万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宋代茶叶消费水平比唐五代时茶有较大提高,消费数量有所增加,对茶叶生产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1.1推动了茶区拓展,增加了茶叶产量需求创造生产,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正是由  相似文献   

18.
宋代饮茶风俗的普及,茶叶市场的拓展,突出体现在茶馆的勃兴上。茶馆消费不但成为一种重要的茶叶消费方式,而且功能日趋完善化,经营方式多样化,集茶叶零售、品饮、休闲、娱乐、联谊、学习于一体,与唐五代初兴时的茶馆不可同日而语。正是由于茶馆的兴盛,才把社会上三教九流、贵族官吏、平民百姓聚集起来、在饮茶的同时实现多方面价值。茶馆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经营方式、经营思想均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茶区普遍建立的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调动劳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茶叶生产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这种经营形式目前在许多地方,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主要是茶叶经营规模与茶叶商品生产的发展已不相适应。我们知道,茶叶生产具有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商品性、技术性强和需要一定的资金、专门的设备和厂房、专业人员和广阔的市场等特点。它要求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在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红 《茶业通报》1998,20(2):16-17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不仅有助于提高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力,也是实现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促进茶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关键是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及包装贮运各个环节"无污染"。从我国茶叶生产现状来看,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还比较缓慢。茶叶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原料生产中茶园污染还难以有效控制,这是目前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茶园可能污染源多、缺少有效而规范化的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及生产组织形式。1充分认识茶园污染及其危害。某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