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喷淋试验,研究不同pH模拟酸雨对台湾桤木叶片K+,Ca2+,Mg2+渗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酸雨胁迫,台湾桤木苗木叶片K+,Ca2+,Mg2+渗出量随着pH值的减少而增加,呈现负相关效应。处理I-V的叶片K+渗出量分别比对照(CK)升高34%,25.5%,17.4%,16.7%,11.4%;处理I-V的叶片Ca2+渗出量分别比对照(CK)升高36%,25%,18%,5%,3%;处理I-V的叶片Mg2+渗出量分别比对照(CK)升高58.3%,41.6%,37.5%,29.2%,22.1%。并且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延续,叶片K+渗出量和Mg2+渗出量的变化趋势均大致为先升高后下降,而Ca2+渗出量则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千层金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酸、碱、盐胁迫连续15天和30天对千层金幼苗的形态、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植株与对照( CK)相比,除了pH值为4和11条件下植株出现叶片枯萎脱落现象,叶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以外,其余的在形态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表明千层金幼苗对酸、碱胁迫有一定的抗性,在pH值为5~10浓度处理下的植株均能正常生长;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以pH值为8的居高,随着pH值的降低和升高,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 CK);用不同浓度混合盐碱对千层金幼苗进行胁迫处理,随着浓度的增大,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不断增加,当pH值大于9, NaCl浓度在0.3%以上的盐碱混合胁迫处理15天以后,千层金幼苗植株受伤害程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3.
对pH值为3.0、4.0和5.0的模拟酸雨对紫茎泽兰光合等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紫茎泽兰叶片中丙二醛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较对照(pH5.6)显著升高,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含量缓慢下降(pH5.0~4.0)或显著增加(pH3.0),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均较对照有所降低;净光合速率(Pn)除PAR低于200μmol/m^2·s时pH5.0的处理略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均明显高于对照。在模拟酸雨的胁迫下,紫茎泽兰生长良好,叶片中仍能维持较高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净光舍速率,表明紫茎泽兰对酸雨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对澳洲坚果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澳洲坚果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与水分胁迫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下,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中含量降低的矿质元素有Zn、Ca、N、Mg和B,含量升高的矿质元素有K和Mn,水分胁迫对叶片中Co元素的影响不大,而P元素含量的变化不一致。水分胁迫时间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为:长期水分胁迫下,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升高的有B和K,含量降低的有Ca、Mg、Mn、P、Zn和N,表现不一致的是Co。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中华蚊母在淹水胁迫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淹水胁迫对中华蚊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淹水胁迫下中华蚊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在淹水胁迫30d,各淹水胁迫下两生理指标与对照(CK)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大小是Y3〉Y2〉Y1,可溶性糖含量则是Y3〈Y2〈Y1。  相似文献   

6.
利用粉煤灰合成了Linde type F(K)沸石吸附重金属Cd2+,考察了吸附剂量、初始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C d2+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数据模拟。结果表明:吸附剂量、初始p 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均对C d2+的去除率影响显著。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不断增大,C d2+去除效果不断提高,饱和吸附量逐渐减小。初始pH值为7时沸石吸附Cd2+的去除率为100%。反应温度越高,沸石吸附Cd2+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Linde type F(K)沸石对Cd2+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氮沉降背景下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钾(K)、钙(Ca)、镁(Mg)元素的释放动态,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在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养分元素的循环过程。[方法]在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设置对照(CK)、低氮(L)、中氮(M)和高氮沉降(H)4个处理,以NH4NO3为氮源,采用尼龙网袋法对凋落叶进行模拟氮沉降分解试验,研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浓度及残留率,探讨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经过1年的分解,模拟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元素浓度的下降,显著促进了Ca元素浓度的下降,对Mg元素浓度无显著影响。在各处理中,K元素呈净释放模式,Ca元素表现为释放-富集的交替模式,Mg元素呈富集-释放模式,模拟氮沉降未改变凋落叶分解中K、Ca、Mg元素的释放模式。分解1年后,L、M和H处理的K元素残留率分别比CK高3.91%、10.27%和13.91%,模拟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元素的释放;L、M和H处理的Ca元素残留率分别比CK低6.39%、6.51%和15.93%,模拟氮沉降显著促进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a元素的释放;L、M和H处理的Mg元素残留率与CK差异不显著,模拟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Mg元素的释放无显著影响。[结论]模拟氮沉降未改变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的释放模式,但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的释放速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元宝枫的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模拟酸雨胁迫的响应特征,以2年生元宝枫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pH值分别为5.6、4.0、3.0、2.0的模拟酸雨处理0、15、30d后,分别测定了叶片脯氨酸、丙二醛、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pH值为4.0的酸雨处理初期,元宝枫叶片未出现伤害症状,处理后期叶片上出现了极少量的斑点,而pH值分别为3.0和2.0的酸雨胁迫下元宝枫叶面均出现了明显的伤斑,且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持续,酸害指数不断增大;2)随着酸度的增大,元宝枫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逐渐减少,尤其在pH值分别为3.0和2.0的酸雨处理下叶片的SPAD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3)随着酸度的增大,元宝枫叶片中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均呈上升趋势,但胁迫时间不同,各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显著性也不同;4)随着酸度的增大,元宝枫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以单位面积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cs)均逐渐变小。当胁迫时间分别为0和15d时,pH值为4.0的酸雨处理下叶片的Fv/Fm值和PIabs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在pH值分别为3.0和2.0的酸雨处理下叶片的Fv/Fm值和PIabs均显著低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轻度酸雨(pH值为4.0)胁迫下,元宝枫植株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均不大,而其他处理尤其在重度酸雨(pH值为2.0)处理下,元宝枫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用4年生的雷竹竹秆在传统的竹材炭化窑中烧制获得的雷竹炭进行理化性质及其在Hg^2+溶液中对Hg^2+的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①雷竹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pH等基本理化性能指标均达到《竹炭》(DB33/T467-2004)要求;②雷竹炭中K、Ca、Na、Mg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中钾含量最高,达11 730 mg/kg,Hg、Cd、Cr、Se等重金属未被检出,As、Pb、Co、Ni、Sr等重金属的含量均小于1 mg/kg;③雷竹炭对Hg^2+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率与雷竹炭的粒径,作用时间,HgCl2溶液的pH、浓度,雷竹炭用量,吸附温度等因素有关,在雷竹炭粒径为0.25~0.37 mm,添加量10 mg,处理温度35℃,pH6的条件下,对Hg^2+的吸附率在9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方法,以3种不同pH值(3.0、4.0、5.0)的模拟酸雨溶液对红檵木、杜鹃、夏鹃幼苗进行浇灌处理,研究不同pH值的酸雨对幼苗叶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3种灌木幼苗叶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一定影响,3种幼苗叶中的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变化不一致,表明不同植物的不同元素对酸雨的反应不同;各酸雨处理红檵木幼苗叶K、Mg、Mn、Ni、S、Al的含量较对照增加,其中Al、Ni含量是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而逐渐增加.Zn含量比对照含量有所减少,N、P、Ca、Fe、Cu、Cd、Pb含量不随酸雨pH值的变化而变化.红檵木幼苗叶Al含量与模拟酸雨的pH值达到显著负相关;3种酸雨处理后的杜鹃幼苗叶P、Cu、Mn、Pb含量均比对照增加.其中P、Cu含量是随酸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Ca、Zn含量比对照有所减少,N、K、Mg、S、Al、Fe、Ni、CA含量没有随着酸度变化而随之变化的趋势,P含量与模拟酸雨的pH值达到显著负相关;3种酸雨处理后的夏鹃幼苗叶P、K、Mg、Al、Fe、Cu、Mn、Ni、Pb含量比对照增加.其中P、Ni是随酸度增加逐渐增加,Zn含量比对照减少,N、Ca、S、Cd含量则表现为有的酸雨处理增加,有的下降,Ni含量与模拟酸雨的pH值达到显著负相关.该项研究可为南方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分布梯度上的川滇高山栎不同年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表明:(1)当年生叶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NKCaPMg,分别为1.45%、0.75%、0.49%、0.17%和0.13%;N、P含量随海拔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即在海拔2 400 m和2 800 m较低;K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Ca、Mg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老叶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NCaKPMg,分别为1.08%、0.79%、0.40%、0.16%和0.11%;N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P、K、Ca、Mg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即在海拔2 400 m和2 800 m较高。(3)N、K、Mg含量呈现当年生叶比老叶高的趋势;P含量除2 600 m以外,老叶的含量比1年生叶低;Ca含量在海拔2 400 m以上出现老叶比1年生叶高,海拔2 000 m为1年生叶比老叶高;(4)N/P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7.83~9.50,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老叶范围在5.25~9.00,具有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下降后升高的趋趋势。C/N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31.91~40.18,老叶范围在44.34~56.04,总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K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0.20~0.28,老叶范围在0.31~0.48;当年生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老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Ca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0.83~3.91,老叶范围在0.39~0.65;当年生叶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老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Mg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3.56~10.75,老叶范围在2.50~6.00,总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对枫香、无患子、博落回3种植物与枫杨、乌桕及其组合叶片水浸液抑螺效果在控湿(25±1)℃和常温两种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初步研究了博落回不同部位水浸液的杀螺效果。结果表明:(1)在控温(25±1)℃和常温条件下,单一树种枫香、无患子、博落回叶片的水浸液均有较好的灭螺活性。(2)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枫杨+乌桕+枫香等组合处理与单一植物材料水浸液的灭螺效果差异不显著,枫杨+乌桕组合对钉螺的抑制率略低于单一树种。(3)博落回不同部位灭螺效果有一定差异,根的灭螺效果明显低于叶和茎,不同部位的平均灭螺效果排序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Ca、Mg、Cu、Zn和B等中微量元素不同的浓度梯度(缺乏、低量和过量),调查养分胁迫对桉树幼苗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各元素养分胁迫对桉树幼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2)CK(未浇灌营养液)处理桉树营养元素总量最低,浇灌营养液各处理比CK(未浇灌营养液)处理提高36.03-43.55倍;...  相似文献   

14.
于2011年夏季进行红花檵木不同基质(林地表土+0.5%钙镁磷肥、火烧土、细潮沙)、不同生根剂(ABT1号生根粉、NAA(萘乙酸)20%粉剂、清水对照处理)的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林地表土+0.5%钙镁磷肥和火烧土的扦插生根率均较高,分别达92.7%和93.3%,扦插的生根率、抽梢长度、≥5 cmⅠ级侧根数显著高于细潮沙;ABT1号生根粉和NAA(萘乙酸)20%粉剂处理插穗的扦插生根率均较高,分别达93.7%和93.0%,生根率、抽梢长度、≥5 cmⅠ级侧根数比清水处理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一代种子园母树营养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一代种子园母树的针叶和球果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园母树对氮、钾、钙、磷养分的需求量较大,针叶中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KCaPMgBMo,球果的养分含量为KNCaPMgBMo;种子园母树的针叶、球果中各营养元素含量波动较大;初步得到种子园母树针叶各营养元素含量适宜范围为:N(10.994~13.414 g/kg),P(1.026~1.430 g/kg),K(6.025~15.842 g/kg),Ca(1.784~5.483 g/kg),Mg(0.845~1.233 g/kg),B(28.417~38.854 mg/kg),Mo(1.743~3.012 mg/kg),可作为推测种子园母树营养元素是否分布正常以及种子园施肥和开展配方施肥试验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不同模式杉阔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杉阔混交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枫香和杉木+木荷2种混交林与杉木纯林比较,在树高生长方面有极显著差异,其中以杉木+枫香混交模式生长最好,为8.47m,杉木+木荷模式次之,为7.93m。杉阔混交对促进杉木林的健康生长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玉溪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16年中龄林、26年近成熟林、43年成熟林)生物量及N、 P、 K、 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81.515 t/hm2、284.679 t/hm2、295.311 t/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占林分的91.594%、94.760%、93.838%,乔木层的净生产力分别为10.391 t/( hm2· a)、10.375 t/( hm2· a)和6.444 t/( hm2· a);3种林龄群落各层生物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各营养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是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或树皮>树根)>树干;3种林龄华山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含量最高,其他元素含量依次为K>Mg>Ca>P,其中树叶中的N含量最高,达到16.733 g/kg~21.368 g/kg;3种林龄群落营养物质总积累量分别为1497.993 kg/hm2、2257.161 kg/hm2和2810.246 kg/hm2,乔木层营养物质年积累量分别为77.532 kg/( hm2· a )、76.679 kg/( hm2· a)、58.759 kg/( hm2· a)。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地区日本栗养分用量与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地指导栗树施肥,该文研究了嫁接6~8年生大峰和辽栗10号各器官的年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测定了2个品种各器官的养分含量,计算单株所需养分用量及其相应施肥量。结果表明:嫁接6~8年生栗树的单株平均生物量为:10.64、19.97、29.75 kg,生物量年均递增率达76.59%,同立地、年龄,不同品种间生物量差异很大;在干枝、根、叶、果肉、刺苞、1年生枝、果壳、雄花中的分配依次降低。嫁接7~8年生栗树单株年间养分(N、P2O5、K2O、Ca、Mg)平均吸收量分别为175.87、34.55、68.21、170.88、31.13 g。盛果初期,栗树分配于生殖生长的养分量逐年加大,各器官中,N、P2O5用量最多的是叶片,K2O用量最多的是果肉;树体内各营养元素吸收量占总量的排序NCaKPMg。根据试验分析:每生产100 kg鲜栗果,树体需要施N 3.06 kg、P5O21.50 kg、K2O 1.48 kg,N:P5O2:K2O=2:1:1。这一指标可作为辽宁地区日本栗的科学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析不同植株类型和不同染病程度的文冠果叶片成分差异,于2012年8月采集其叶片测定了12种成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有机酸和6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文冠果叶片干物质含量38.80%,干物质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17.56%和9.81%;6种微量元素中钙含量最高(达2.218%),其次为镁(0.507%),其它4种含量均小于0.04%。不同植株类型(毛枝型和光枝型)上的叶片间成分无显著差异。不同病虫害危害程度除对叶片铁含量有显著影响以外,对其他成分含量并无显著影响。叶片12种成分在文冠果群体中变异程度不一且差异较大,其中钙变异最大,其次是维生素C,次之是铁和有机酸,锌变异最小最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施肥处理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全缘冬青(Ilex integra Thunb.)、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et Zucc)3种海岛树种苗木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设置了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即(1)N(对照),(2)N+P,(3)N+2P、(4)N+K、(5)N+2K、(6)N+1P+1K、(7)N+2P+2K,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并测定植物各部分的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苗木不同施肥处理下,通过测算苗木质量指数QI可知,在N+1K施肥组合下,全缘冬青的苗木质量最好,而红楠在N+2P+2K的施肥组合下苗木质量最高,普陀樟在N+1P+1K的施肥组合下,苗木质量要好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