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广西通过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理顺蚕种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和市场执法检查,严格实施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创新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宣传培训等活动,推动了《蚕种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使广西的蚕种产量和质量得到稳步提高,蚕种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蚕种市场秩序逐步好转,较好地维护了各方利益,促进广西蚕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蚕种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部分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积极开展蚕种执法,完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加强各地执法队伍建设,并在《蚕种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制定和出台《蚕种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2.
市、县蚕种产销经营体制的探讨湖州市农业局朱根生蚕种产销经营,内容包含蚕种场生产蚕种、冷库加工贮藏蚕种。质检部门监管蚕种质量,乡镇村代理供应蚕种等等。蚕种产销经营体制,实质上是指蚕种生产、质量管理、经营调拨和对蚕农的供种,是统还是放?放给谁?作为市、县...  相似文献   

3.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9,36(2):40-43
近几年来,我区蚕种场在蚕种生产中,大多数蚕种场都是只重视增加制种量,以多销售蚕种来提高经济效益,而在加强蚕种生产管理、计划生产、产销平衡、提高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方面则重视不够,因此,蚕种生产的经济效益仍不高,现就这个问题谈谈原因和改进意见,供蚕...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浙江蚕桑产业受茧丝市场波动的影响呈逐步萎缩的趋势,蚕种生产量随农村需求量减少而下降.但实现了产销基本平衡;在依法管理、强化基础、完善标准、创立储备、加强质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十二五”浙江蚕种业面对保障供应出现的新问题,应在贯彻蚕种管理条例、开展标准化蚕种基地建设、实施科技提升工程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蚕种生产,历来由省公司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生产计划,统一监督检验,统一经管销售。较好地发挥了对全省蚕种产销宏观调控的作用,保证了我省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产销量不断增加,如生产上与计划管理上稍有失误,则会造成全省蚕种的大量余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影响蚕农经济收入和社会的安定。而蚕种的生产和销售,常受自然条件、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因此,做好蚕种的统一管理,达到产销平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制定全年蚕种生产计划的原则是以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3月30日,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与浙江省蚕种业协会联合在绍兴市召开了全省蚕种产销趋势分析会。全省39家蚕种生产、经营单位及省蚕种质检站、省农科院、各市(县)蚕桑管理站等单位相关负责人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2017年浙江省蚕桑生产及蚕种生产经营情况,交流了2018年春蚕种产销平衡情况,分析了全省蚕种产销趋势和产业发展形势,探讨了蚕种生产、质检和管理举措。会议要  相似文献   

7.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蚕种产销体制的改革应当根据蚕种生产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在稳定蚕种产销秩序的同时搞活蚕种生产.目前我省蚕种产大于销,蚕种必须实行以销定产,合同订购,划区供种.当前蚕种产销上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不一,管理乏力,因此必须加强蚕种管理,稳定产销秩序,以确保蚕种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计划性,长期以来,蚕种生产经营单位遵循合同订购,划区供种,以销定产的方式,保证了蚕种产销秩序的稳定。但是,随着蚕种生产、蚕种经营单位的改制,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原有的产销供应秩序被逐步打破,并正逐渐危及蚕桑产业的正常运转。随着蚕茧行隋波动的加剧,蚕种供应的市场化趋势更加明显,产品、质量、价格等要素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因此,为了保证蚕种市场的稳定,应在依法行政、加强行业管理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当前的蚕种生产形势。平衡蚕种市场需求,有序调配资源,努力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9.
浙江蚕种业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建国以来浙江省蚕种行业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蚕种产销管理办法、蚕种品牌、蚕种价格、蚕种场经营机制与体制以及蚕种标准、法规、行业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改革成果。提出浙江蚕种业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深化改革,确立蚕种场的企业地位、开展有序竞争、加强行业宏观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蚕种产销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十五"以来广西蚕种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广西蚕种业取得较快发展,生产能力得到增强,但受市场影响,蚕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蚕种价格波动较大,生产利润率较低,蚕种生产面临较大困难;广西国有事业性质蚕种场数量和蚕种生产比例持续下降,公司民营性质蚕种场的数量和蚕种生产比例持续上升,成为了蚕种生产的主要力量。认为广西蚕种业存在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产销经济效益低、市场混乱、生产体制革新进度慢、营销模式不顺畅、品种更新换代慢等问题,提出加大科技创新、规模化生产、多元化发展、体制创新的措施,以提高广西蚕种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1.
做好制种过程中母蛾检查的抽样和技术处理及管理工作,是微粒子病防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湖州蚕种生产经营近20年的历史演变及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基础条件、建立蚕种生产保护区、完善蚕种行业风险保障机制、加强企业自身改造等巩固稳定湖州蚕种产销的想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13.
质量检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硬件建设是开展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先决条件;质量体系的建立是规范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基础;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坚持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从苏鲁浙的比较看浙江蚕种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山东、浙江三省是我国蚕业生产的主要产区,尤其是蚕种生产不仅数量相近,而且质量均在全国先进水平.本文通过对江苏、山东、浙江三省蚕种生产规模、蚕种质量、新品种开发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指出了浙江蚕种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增强浙江蚕种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湖北省及6个下属蚕种场1993—2012年蚕种生产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蚕种生产量与超毒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推导不同蚕种场较安全的蚕种生产规模临界值,避免因蚕种生产量过大导致微粒子病暴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个稳固的农村原蚕区基地,开展合作制种,是提高蚕种产量质量,提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实现蚕种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原蚕区建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性要求,总结了安康市蚕种场的利好政策,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原蚕区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扼要回顾了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 ,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上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针对近年来由于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迅猛发展 ,导致预防兽用的生物制品流通失控 ,而影响到疫病防治的问题。建议国家应从体制上特别是从质量管理体制和流通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 ,以适应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