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6,(5):869-874
为了更加经济便捷,微观科学地研究成年牛瘤胃生理及营养代谢机制,本试验着手建立成年牛瘤胃上皮细胞(ruminal epithelium cell,REC)的原代培养方法,其主要分为瘤胃微生物去除和细胞分离培养两部分。首先用9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液,冲洗瘤胃上皮组织。根据微生物去除结果,确定最佳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液;然后采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在不同条件下对瘤胃上皮进行连续消化和分步消化以及先用0.1%胶原酶I消化再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在37℃分步消化,根据所得的细胞特征以及细胞增殖活性来确定适合成年牛瘤胃上皮细胞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瘤胃上皮需分别经过6倍青链霉素和6倍庆大两性霉素洗涤液的清洗后能有效去除瘤胃上皮表面微生物。而瘤胃上皮先经过0.1%胶原酶I消化30min再经0.25%胰蛋白酶+0.02%EDTA分步消化后可获得较多的上皮细胞,且活性较好,分离效果较理想。本试验为成年牛瘤胃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能量、蛋白质或能量与蛋白质同时限制饲养对断奶羔羊血浆和胃肠道上皮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48头28日龄断奶羔羊,按随机区组原则分配到以下4组中:对照组、40%能量限制组、40%蛋白质限制组以及40%能量与40%蛋白质同时限制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分为营养限制期(7周)和营养恢复期(9周),共16周.结果表明:能量或蛋白质限制显著降低第21天血浆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同时显著提高第21天丙二醛(MDA)含量(P<0.05),此外,蛋白质限制显著提高第41天MDA含量(P<0.05);能量与蛋白质同时限制显著降低第21天血浆过氧化氢酶(CAT)、GR活性,第41天血浆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第21天、第41天和第111天血浆T-AOC(P<0.05),同时显著提高第21天和第41天血浆MEA含量(P<0.05).试验第42天,能量限制显著降低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谷胱甘肽(GSH)含量、空肠黏膜CAT和GR活性(P<0.05);蛋白质限制显著降低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GSH含量、空肠黏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T-AOC(P<0.05);能量和蛋白质同时限制显著降低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GSH含量和CAT活性,空肠黏膜SOD、GSH-Px和GR活性以及T-AOC(P<0.05).试验第112天,能量限制显著降低空肠黏膜SCD活性和T-AOC(P<0.05);蛋白质限制显著降低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T-AOC以及空肠黏膜SOD活性(P<0.05);能量和蛋白质同时限制显著降低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T-AOC以及空肠黏膜GSH含量和SCD、GR活性(P<0.05).由此得出,对断奶羔羊进行能量、蛋白质或能量与蛋白质同时限制饲养会降低羔羊血浆和胃肠道上皮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并且该影响在试验观测期内不随营养水平的恢复而彻底解除.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建立浏阳黑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并对其周期分布、增殖和凋亡特点进行研究。试验采集60日龄浏阳黑山羊的瘤胃上皮组织,应用0.25%胰蛋白酶+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组织进行消化,得到单个的山羊瘤胃上皮原代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对原代和传代培养阶段细胞形态进行观察,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应用细胞免疫组化学方法对传代细胞进行鉴定,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和凋亡比率。结果显示:1)经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获得的山羊瘤胃上皮原代细胞,培养1 d开始贴壁生长,2 d开始生长较快(对数期),呈典型的"波峰"状生长,3~4 d生长最为迅速,7 d生长速度平稳(平台期)。2)经细胞免疫组化学方法的鉴定,细胞胞浆为黄褐色,即细胞角蛋白19呈阳性表达。3)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联合染色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比率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通过0.25%胰蛋白酶+0.02%EDTA的消化方法成功得到了浏阳黑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可为今后研究反刍动物瘤胃相关机制与功能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高能量日粮促进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增殖,促进瘤胃上皮生长的机理,选取18只青年波杂山羊,随机分成高能量组(HL组)和低能量组(LL组),连续饲喂持续42 d。结果显示,与LL组相比,HL组山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在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显著升高;HL组山羊瘤胃上皮p ERK/ERK比率显著高于LL组,表明高能量日粮提高山羊血清IGF-1浓度,并激活其受体后Ras/Raf/MEK/ERK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瘤胃上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3头同时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双筒 T 形瘘管的成年阉公山羊,在精料型饲粮(以风干物质计,混合精料:青干草=50:50)的条件下,以二辛基磺琥珀酸钠(DSS)去除瘤胃纤毛虫后,瘤胃总脱氢酶活力(TDHA)比未处理前(对照期)增高约一倍(P<0.01),瘤胃 NH_3—N、TVFA 和乙酸/丙酸比值显著下降。DSS 期与对照期比较,进入十二指肠食糜的总氮浓度升高(P<0.05),微生物氮则保持恒定,非微生物氮和非氨氮(NAN)均增加(P<0.05),表明在精料型饲粮条件下,去除瘤胃纤毛虫,降低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增加了到达十二指肠内的真蛋白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养方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生长及角蛋白18(CK18)表达量的影响。采集42日龄山羊的瘤胃上皮组织,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其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阶段的细胞形态,检测第5代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经0.25%胰蛋白酶+0.02%乙二胺四乙酸消化获得的原代培养山羊瘤胃上皮细胞于2 d开始贴壁生长,5 d细胞开始明显增多,10 d细胞数量达到最大。2)经组织块法获得的原代培养山羊瘤胃上皮细胞于4 d开始"爬出"组织块,8 d细胞开始明显增多,14 d细胞数量达到最大。3)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胞浆内CK18均呈阳性表达且细胞纯度后者明显高于前者。4)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CK18表达量显著高于酶消化法(P0.05)。综合得出,与酶消化法相比,应用组织块法可成功获得纯度更高的山羊瘤胃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7.
1饲养特点牛的消化器官分为口腔(主要是分泌唾液和咀嚼饲料)、咽部、食道、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皱胃与单胃动物的胃的功能相似,有消化蛋白质的功能。瘤胃表面由黏膜上皮覆盖,它不分泌粘液或消化酶和盐酸,瘤胃可降解、合成、吸收营养成分,瘤胃中消化或降解饲料(特别是粗饲料)是依靠微生物来完成。瘤胃中的  相似文献   

8.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下痢、呼吸困难、神经症状、黏膜和浆膜出血,常呈败血症。1病原本病的病原是新城疫病毒,属副粘病毒属。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对此病毒不起作用,处理接种病料时可加入青链霉素抑制其他杂菌,以利于病毒的分离提  相似文献   

9.
藏山羊和藏绵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藏山羊和藏绵羊在低氧环境中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结构的适应特征,本试验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对4只成年藏山羊和4只成年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藏山羊小肠各段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均高于藏绵羊(P<0.05),其中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37.87%(P<0.05)、21.43%(P>0.05)和31.68%(P<0.05),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肥大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85.20%(P<0.05)、50.73%(P<0.05)和22.52%(P>0.05);而藏山羊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36.35±0.98)低于藏绵羊(48.84±2.12)(P<0.05)。结果提示,成年藏山羊的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强于藏绵羊;藏绵羊小肠中上皮内淋巴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而在藏山羊小肠中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山羊胃肠道的定位分布、形态特征与发育性变化,选用0、30、60、90、120、150和180日龄雌性济宁青山羊,按试验要求取材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显示,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腺体和固有层,有"闭合型"和"开放型"2种类型。2种类型细胞在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均有分布,但未在瘤胃、网胃、瓣胃和直肠中检出。Ghrelin阳性细胞在皱胃中最多,由皱胃至结肠逐渐减少,"闭合型"细胞所占比例也由皱胃至结肠逐步减少。从0~120日龄,皱胃和空肠中阳性细胞数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150和180日龄有所下降;十二指肠中阳性细胞在90日龄达到高峰。回肠、盲肠和结肠中阳性细胞数较少,均呈现随日龄增长而缓慢增长的趋势。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表明Ghrelin可能与山羊胃肠道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在日粮中添加尿素替代部分豆粕对山羊瘤胃发酵、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吸收转运能力的影响。将18 只波杂山羊随机分为3 组(n=6),分别饲喂3 种日粮:LC组(纯粗料)、MC组(30%精料)以及Urea组(1%DM缓释尿素替代部分豆粕+30%精料)。饲喂Urea组和MC组的山羊瘤胃中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pH值均显著高于LC组,而该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Urea组在MC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显著提高了瘤胃NH3和血浆尿素氮(BUN)浓度。因此日粮添加尿素对于瘤胃上皮中受瘤胃SCFA浓度、pH值调节的上皮生长、细胞周期、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和SCFA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与MC组相似,但对受瘤胃NH3调节的尿素转运、细胞内pH(pHi)调节相关蛋白mRNA表达则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即显著高于LC组,但低于MC组。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小鼠乳腺上皮细胞(MMECs)及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分离培养体系,并比较其生长特性。分别无菌采集健康妊娠后期昆明鼠及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乳腺组织,采用改良混合酶消化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原代MMECs及BMECs,并进行细胞角蛋白18的免疫荧光鉴定;通过细胞形态跟踪观察评价传代、冻存和复苏后MMECs及BMECs生物学特性;连续培养及细胞计数绘制MMECs及BMECs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从小鼠和奶牛乳腺组织分离的目的细胞,经角蛋白18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MMECs及BMECs;汇合的单层MMECs多角形,呈铺路石样外观,BMECs呈鹅卵石样;MMECs在传至第2代时细胞特有形状消失,而BMECs传至第9代时仍保持其鹅卵石样外观;MMECs只能复苏冻存原代细胞,传代BMECs均可冻存和复苏。采用改良混合酶消化结合差速贴壁法可获得高纯度的MMECs和BMECs,两种细胞在生长培养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匡伟  赵国琦 《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3):41-43,55
进行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是研究小肠功能、营养物质吸收机制及其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外已经建立的几种特殊的肠上皮细胞系。  相似文献   

14.
15.
乳腺上皮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是合成和分泌乳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近年来乳腺上皮细胞作为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预防和治疗乳腺炎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物和乳腺上皮细胞系对乳腺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腺上皮细胞在病原微生物侵入乳腺时,能分泌众多的免疫调节因子(如炎症趋化因子、前炎性细胞因子和宿主防御肽等),这些免疫活性成分对乳腺炎的发生与病程发展起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上皮细胞是由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的一个高度组织化系统.从离体的肠组织中分离的肠隐窝单位或肠上皮细胞可在数小时内保持高度活力,但要长期(达到10 d)原代培养肠上皮细胞仍然很困难.文章对肠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原代培养所需维持培养基和生长培养基的设计及培养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Epithelial inclusions of a bovine hear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19.
A method is reported for the continuous in vitro culture of epithelial cells derived from bovine ocul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及其特性,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酶-EDTA联合消化和分步消化2种方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贴壁细胞覆盖率选择细胞传代的适宜消化方式;筛选了传代细胞培养液中L-GLN和胰岛素的最佳浓度,通过贴壁差进一步纯化盲肠上皮细胞,探索其合适的培养条件。通过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化学技术、糖原染色、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传代细胞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胰酶-EDTA联合消化、15min贴壁差纯化除去成纤维细胞,72.5mg.L-1 L-GLN、0.05mg.L-1胰岛素和5%FBS的传代细胞培养液更有利于盲肠上皮细胞的生长;经形态学和透射电镜观察,AKP、Vimentin及PAS染色,所培养的传代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特征,在传代后24~72h盲肠上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贴壁细胞覆盖率达85%以上;细胞凋亡测定表明,细胞连传5代,活性较好,第6代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贴壁细胞覆盖率降低。本研究提示用该法传代可获得稳定、数量大、活性高、纯度高的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