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广罗非鱼养殖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罗非鱼越来越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接受。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罗非鱼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拉动了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国.其中集约化养殖是主要方式。但是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受传统观念“肥水养大鱼”的影响,不少养殖户习惯于向高密度养殖池中过度施肥。使得水质变差难以管理,时常发生大量死鱼以及出口鱼片因环境污染卫生不合格的现象,因此,推广罗非鱼的健康养殖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2013,(7):53-54
技术概述:罗非鱼肉质细腻鲜美,肌间刺少,煎、焖、蒸、煮、炸皆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罗非鱼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强,易养好养,能在池塘、网箱中集约化养殖,所以罗非鱼养殖业发展很快,产量年年提高,出口量也逐年增加,罗非鱼已成为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推广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生产操作环节,进一步提高罗非鱼品质,对促进罗非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王银东  方崇义 《内陆水产》2006,31(10):30-31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广罗非鱼养殖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罗非鱼越来越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接受。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罗非鱼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拉动了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随着产量逐年增长和出口量飞速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国.其中集约化养殖是主要方式。但是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受传统观念“肥水养大鱼”的影响,不少养殖户习惯于向高密度养殖池中过度施肥,使得水质变差难以管理,时常发生大量死鱼以及出口鱼片因环境污染卫生不合格的现象,因此.推广罗非鱼的健康养殖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降低罗非鱼出品风险,达到罗非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现将在笔者技术指导与养殖专业户精心管理下由加工企业收购、经检验达到出口标准的罗非鱼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与广大养殖者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12,(8):52-53
技术概述:罗非鱼肉质细腻鲜美,肌间刺少,煎、焖、蒸、煮、炸皆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罗非鱼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强,易养好养,能在池塘、网箱中集约化养殖,所以罗非鱼养殖业发展很快,产量年年提高,出口量也逐年增加,罗非鱼已成为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推广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生产操作环节,进一步提高罗非鱼品质,对促进罗非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能提高罗非鱼商品鱼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减轻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三种奥尼杂交罗非鱼养殖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罗非鱼已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特别是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罗非鱼养殖已形成产业化格局。在罗非鱼养殖中,品种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养殖效益,因此,罗非鱼品种选育已成为直接关系到罗非鱼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罗非鱼养殖、加工和出口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和出口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罗非鱼产量逐年增长,1998年~2009年期间,我国罗非鱼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3.1%,我国占世界年生产罗非鱼苗种和成鱼产量的50%左右,排在世界第一位。和其他产业一样,中国罗非鱼产业目前面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不断增加、订单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利润持续式微”的发展怪圈和困境。中国罗非鱼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式微,从2008年3美元/千克跌到2009年的2.77美元/千克。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是适宜高密度人工养殖的热水性鱼类,也是目前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由于广东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罗非鱼养殖产量一直居全国之首,尤其是茂名市近年来养殖罗非鱼发展迅速,2005年养殖产量达15万多吨,成为全国罗非鱼养殖出口的优势区  相似文献   

9.
2009年,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罗非鱼陷入了出口受阻的困境。在养殖行情无法预知的情况下,2010年如何养好罗非鱼,对养殖户而言,改变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水平,降低养殖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适宜养殖鱼类之一,已成为世界性的淡水主要养殖鱼类,其加工品种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我省湖泊众多,池塘连片,气候适宜,比较适合罗非鱼养殖.同时,我省水产加工基础坚实,发展罗非鱼加工大有可为.本文就罗非鱼加工问题发表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