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树头菜学名Crateva unilocularis Buch.-Ham,傣语“葩贡”。属山柑科(Capparidaceae)鱼木属(Crateva L,)植物。 树头菜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及亚洲其它热带地区。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保山、临沧等热区均有分布,多生于海拔1500m以下地区山谷林地或村寨边林地,以河边、石滩边为多,傣族驯化栽培于房前屋后、庭院、鱼塘边。  相似文献   

2.
南山藤(Dregea volubilis(L.f.)Benth. ex Hook.f)又名假夜来香、苦凉菜,傣语叫做“葩嘿秀”。属萝摩科多年生粗大藤本攀援植物。主要分布于贵州、广东、广西、台湾及云南省的德宏、思茅、西双版纳等地,野生于海拔1000 m以下山林中。食用部位为嫩茎……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橡胶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均有种植,云南是我国第二大植胶区。云南热带、亚热带包括滇南的文山、红河、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德宏等7个地州及元江、怒江、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  相似文献   

4.
<正>一、茶花鸡品种资源保护及产业开发简介1.品种介绍据《西双版纳地方畜禽品种志》记载:茶花鸡由当地红色原鸡—野鸡长期驯化选育而成,由于该品种公鸡啼鸣声似"茶花两朵",故名"茶花鸡"。茶花鸡(傣语"盖则傣"直译为傣族鸡或傣语"盖当"汉语叫"游子鸡"),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1年荣获云南省"六大"名鸡称号。其特点:体型小、早熟、耐粗饲、抗逆性强、生长慢、能飞善跑、好斗、屠宰率高、营养全  相似文献   

5.
云南稻种主要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6121份云南地方稻种及其优异种质60多人性状进行多样性和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优异资源的富集地区,尤其是滇西南的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滇东南的文山共5个地州13个县构成了云南稻种多样性中心,其稻种的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和民族的多样性息息相关,并与哈尼族善制梯田栽培稻谷有一定联系。(2)临沧地区不仅是云南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97-199
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积极推动亚太自贸区和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构建德宏开放新格局,既是德宏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课题,又是我国构建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战略布局的使命所在。德宏必须紧紧依托面向印度洋的核心优势,大力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加快国际经济贸易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确保始终在全国沿边开放和云南省对外开放中更好地发挥前沿、窗口、桥梁作用,形成大开放推动大改革大开发,实现大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红河、保山、临沧、玉溪、怒江等低热地区较适宜香蕉的生长。在西双版纳近年以规模化连片种植发展较快,且面积逐年扩大。但香蕉生长期间,蕉园中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导致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混合发生.并且不间断地复合侵染,造成严重危害。据2004年在西双版纳植蕉区调查,仅香蕉茎腐病在二三月份发病株率达10%-30%,发病严重的勐腊县勐满镇、勐棒乡、景洪小勐养植蕉区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8.
臭菜别名羽叶金合欢,属豆科,多年生藤本攀援植物.主产于西双版纳、思茅、德宏等地(州),是傣族群众也是彝家村民最喜欢食用的一种野生蔬菜.  相似文献   

9.
德宏地区芳香植物资源丰富,德宏州芳香植物共有79种,分为60属23科。介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海拔高度及其含油部位,指出该地区芳香植物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中旬以来,冷空气影响频繁,降雨不断,气象条件不利于橡胶割胶生产工作。云南省西双版纳气象局加强与西双版纳、红河、文山、德宏、临沧和普洱六州(市)各大农场的合作,充分发挥全省橡胶气象监测网络和“云南橡胶气象信息服务中心”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分析研究,搞好预测预报工作,并提出生产措施及建议,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传播气象预警信息,使广大胶农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气象信息及相关防灾减灾知识。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灌溉历史的农业民族。傣族传统水利灌溉体系具有生态性、宗教性、灌溉技术的独特性等特点,而傣族传统灌溉制度体系具有系统的水利管理体系、常态化的水利管理、法规民约与无形管理相结合等的特点,它们为现今灌溉水源林的保护、灌溉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选址、布局的特点,通过调查寺院周围绿化树种,探讨了其配置方式及形成的园林植物景观,总结了傣族佛寺建筑的园林植物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曙婷  李志民  周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37-14838,14867
探讨了云南德宏州官纯寨傣族村民居更新发展的模式。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村寨家庭构成模式及住宅空间使用规律。研究发现:官纯傣族的传统住宅形制正在发生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建筑难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各种新型材料替代传统砖木材料成为大势所趋。这说明在少数民族村寨民居现代化更新过程中,应提炼传统居住方式、传统住宅营造模式中的有益成分,将其与现代建筑材料、技术相结合,从而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有28个,云南省占有8个.其中,阿昌族、景颇族和德昂族聚集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陇川县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比较滞后.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以德宏州陇川县地区的阿昌族、景颇族为例,全面分析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实际,探讨该地区的发展经验和问题,提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曾经对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西双版纳景洪市7个傣族村寨部分村民和管水员的调查和访谈,在分析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造和利用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价值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传统壮锦织机结构研究——以宾阳竹笼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锦作为壮族的传统标志性工艺美术织品,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传统壮锦机的结构特征,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能为壮族传统织锦工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傣族森林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多样性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傣族与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傣族民族森林文化,如傣族传统的生态观、宗教信仰等。本文从铁刀木文化、贝叶文化、龙山文化和稻作文化4个方面综述了西双版纳傣族森林文化对当地植物多样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剑  刘宏茂  许又凯  李秦晋  许再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44-5846,5856
运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方法对云南西双版纳一个典型傣族村寨的传统森林资源管理及其保存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西双版纳地区的自然状况、民族分布、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教育文化程度、劳动力结构、农业结构等方面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山区村寨贫困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目前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对致富途径的探讨。同时指出,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地推广经济作物,贫困村寨的致富脱贫途径也需要考虑村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焕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96-12098
民族村寨旅游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笔者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二者良性互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