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日前,第三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暨2019年度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在安徽合肥举行。浙江省共有6家稻渔综合种养主体参加"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12家主体参加"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一举囊括了"模式创新大赛"特等奖、稻渔米(籼米组)金奖和稻渔米(粳米组)金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张馨馨报道)8月8日,由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简称"联盟")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宁夏银川举行。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指出,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农业绿色发展、优质食品生产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说最近几年,农业领域呼声最高、底色最靓的新业态,一定非稻渔综合种养莫属。且不说省肥减药、控制投入多么给力,光是小龙虾、大闸蟹、福瑞鲤这些"流量明星"就足够耀眼。在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特别是稻虾产业,不仅是农渔民增收的"利器",更是安徽现代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神器"。2018年底,安徽提出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力争到2022年,每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100万亩,每亩水稻产量达到1000斤,亩年产值达到10000元。  相似文献   

4.
<正>三、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划分,如按照产地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山区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与平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稻渔共作、稻渔连作和稻渔共作-连作模式三种;按照水产动物的种类划分,则有稻-鱼类(鲤、鲫、泥鳅、黄鳝等)、稻-甲壳类(虾、蟹,其中虾又分为青虾、罗氏沼虾、小龙虾等)、稻-两栖类(蛙类,包括青蛙、牛蛙、石蛙等)和稻-爬行类(龟、鳖等);按照共作的生物种类数来划分:二元共作、三元或多元共作等。其中最常见的为稻鱼共作模式。适宜稻田种养的鱼类品种可以很多,一般以杂食  相似文献   

5.
正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  相似文献   

6.
正11月25日~26日,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和上海海洋大学支持,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在上海海洋大学举办。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的88家稻渔综合种养企业主体带来了40余种创新模式、79个渔米样品参赛、参展。梧州市水产畜牧试验场在评比中获得"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绿色生态奖"。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以来,湖州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稻-小龙虾”“稻-鳖”“稻-青虾”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综合效益显著。截至2023年12月,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0.29万亩,严格规范稻渔共生种养模式,重点鼓励稻渔轮作种养模式,培育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5个,在浙江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其中南浔区、长兴县通过省级第一批验收,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8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8.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基地韶关市,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大力推广,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43万亩,占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大半。"水中鱼跳,坝上稻香"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成为韶关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四川省内江市重点项目之一的隆昌市10万亩(15亩=1 hm~2,下同)稻渔综合种养项目自2019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展顺利。计划在5年时间内新建及改造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0万亩,其中,今年新建及改造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万亩,目前已建成1. 0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为了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品,隆昌市自2016年开始,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高标准农田建设区、优质粮油示范区,组织有条件的专合社、大户联合实施了养鱼不用饲料、水稻整个生育期间不打化学农药和不施化学肥料的生态稻渔  相似文献   

10.
正由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的首个稻渔综合种养省级地方标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于近日获得批准并发布。《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规定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稻渔设施、优质水稻栽培、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张馨馨报道)8月8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在宁夏银川组织开展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集中研讨和现场观摩。集中传达了于康震副部长对稻渔综合种养广西三江模式的批示精神,总结了"十三五"以来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发展形势,探  相似文献   

12.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引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现代技术模式之一,具有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优点。兴安盟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和品牌认证,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10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成为"兴安盟大米"的绿色名片。内蒙古兴安盟有组织的稻田养鱼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单纯以获取鱼产量为主,效益较低。本世  相似文献   

13.
稻(藕)田综合种养通过开发利用"低洼荒地、低产蟹池、低效鱼池",在不占用水稻种植面积和精养池塘的基础上,实现种养结合,产出优质水稻、莲藕、水产品和禽产品,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新抓手、提高农渔业效益的新途径、发展绿色农渔业的新模式.近年来,泰州市大力推进稻(藕)田综合种养发展,主推稻渔、藕虾、稻鸭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4.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当前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也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之一。在很多内陆省份,稻渔综合种养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培育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农(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渔)业增效和农(渔)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依托和组织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对2018年度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和总结,编制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9)》,供业界人士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陕西省积极推动渔业转型升级,调节渔业生产结构,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产业绿色转型和撂荒地利用典型模式,每年省级财政投资2 000万元以上,支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从2018年的1 534.1万m2,快速发展到2022年的15 007.5万m2,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模式不断创新,稳粮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天津自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4.58万亩,以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河蟹“牛奶病”病害,导致引入的扣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且单一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无法支撑起天津地区稻渔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天津市旺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基于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了稻-蟹-鱼、稻-蟹-虾两种多元化养殖模式,并通过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探讨稻田多元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宿迁是农业大市,常年水稻种植总面积稳定在327.7万亩,沿湖、沿河约有95万亩低洼稻田适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16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以及稻渔综合种养具有"投本少、易种养、周期短、产品优、效益高"的优点,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到2018年,宿迁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23.8万亩,取得了较好社会、经济、生态效  相似文献   

18.
<正>稻渔综合种养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方面的效果,水稻与小龙虾轮作(即种植一季水稻再养殖一季小龙虾)是目前较好的模式。笔者在基层从事稻渔综合种养推广工作时,对遇到的一些问题采取了解决方法,现将稻田养虾注意事项归纳整理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掌握相关政策2017年9月30日国家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SC/T1135.1-2017)发布,明确了稻渔综合种养在水稻最低产量、水产养殖沟坑面积占比、渔药、饲料、农药、化肥使用、稻渔工程建设、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指标要求。其基本要求是水稻产量不能低于有机稻的产量(即粮食  相似文献   

19.
<正>四川省广元市在昭化、苍溪、剑阁三县区利用下湿田、低洼田发展山区稻渔综合种养5万余亩,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实现了"千斤稻,4000元~10000元产值",促进了广元市稻渔综合种养快速发展。广元市探索出的山区稻渔发展新路径与助推5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的经验在四川全省推广,有助于推进省内山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在绿色兴农、以渔促稻等方针的引导下,各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方式,使稻渔综合种养效益进一步提升,笔者于2018—2019年度在安徽省现代农业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马鞍山综合试验站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结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先进实用的种养模式,进行了“水稻+小龙虾+青虾”养殖技术模式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