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秦燕  赵永康  周华安  郭泓鋆  杨洪  李兰 《种子》2019,(5):117-119,123
以6个不同来源糯玉米基础材料(人工合成群体、地方品种、单交种)为母本,引进的3个单倍体诱导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对糯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及化学加倍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倍体诱导率受母本基础材料和父本诱导系影响均较大,而散粉株率、结实株率则主要受母本基础材料的影响。从基础材料的来源看,单倍体诱导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人工合成群体、地方品种、单交种,散粉株率和结实株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地方品种、人工合成群体、单交种。从诱导系的单倍体诱导率来看,YD 2的诱导率为5.3%,显著高于YD 1和YD 3,在糯玉米单倍体诱导育种中可加大对YD 2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侯先颖 《种子》2017,(11):97-99
以5份糯玉米杂交种为母本,以RH 20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获得的糯玉米单倍体籽粒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化学加倍方法、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糯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率.结果表明,滴心叶法的加倍效率最高,均值达11.14%;秋水仙素浓度为0.7 mg/mL时,加倍率最高,均值达11.00%;处理时间以10 h最好,加倍率均值达7.70%.  相似文献   

3.
以DR 5为父本诱导5份糯玉米杂交种获得的单倍体籽粒为试验材料,探究处理方法、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对糯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结果表明,浸芽法的加倍效果最好,加倍率均值达11.02%.秋水仙素浓度为0.8 mg/mL时,加倍率最高,均值达10.47%.处理时间以8h最好,加倍率均值达7.58%.处理温度为21℃时达到最佳,加倍率均值达10.96%.  相似文献   

4.
探求玉米单倍体田间高效自然杂交诱导方法是规模化创制单倍体行之有效的途径。本研究以农大高诱3号和诱导系间杂交种为父本,以2份被诱导材料为母本,研究了5个行间比下的田间自然杂交诱导效率。结果表明:采用诱导系间杂交种作父本,行间比以1:3最佳,而采用诱导系作父本,则以1:4最佳。在诱导系和诱导系间杂交种诱导率相同和各自最优的行比配置情况下,采用诱导系间杂交种进行自然杂交诱导比诱导系的效率要高。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国内外早期关于水稻雄性不育性研究的关键突破,简要概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理和分类,统计了近50年来我国育成审定的各类不育系及对应的杂交种数量,认为水稻亚种内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遭遇“天花板”效应,指出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即籼粳交杂交种是杂交水稻育种的新赛道。籼粳交杂交种基于母本的不同有“粳母籼父”和“籼母粳父”两种模式,“三系法”BT型“粳母籼父”模式已由宁波市农业科学院率先突破,“籼母粳父”模式及其他“粳母籼父”模式基本上属于空白,是杂交水稻育种的新赛道。  相似文献   

6.
以适宜东北地区糯玉米育种的7份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根据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Ⅳ组配21份糯玉米杂交组合,分析了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和皮渣率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支链淀粉含量、皮渣率受加性及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共同控制,且以非加性效应为主;供试7份糯玉米自交系支链淀粉含量GCA效应大小值顺序为5 N 11>5 N 22>5 N 44>5 N 55>5 N 33>5 N 77>5 N 66,皮渣率GCA大小值顺序为5N77>5N66>5N22>5N55>5N11>5N44>5N33;上述2性状广义遗传率都较高,分别为90.27%%和80.32%,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分别为32.55%和29.54%.此外,可将糯玉米自交系5N11、5 N22作为组配高支链淀粉优良糯玉米杂交种的理想亲本,可将5N44作为组配低皮渣率优良糯玉米杂交种的理想亲本.  相似文献   

7.
以8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和按照NCⅡ方法进行杂交组配的28个诱导系F1为材料,分析株高、雄稳小花数的杂种优势,并利用6个骨干自交系京724、京92、京X 005、昌7-2、郑58和农系531为测验种进行单倍体诱导率测验,分析诱导率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25个诱导系F1的株高表现出高亲优势,最高超高亲36.7 cm;28个诱导系F1的雄穗小花数都表现出高亲优势,最高超高亲265.4个;15个诱导系F1诱导率表现出高亲优势,最高超高亲2.30%;综合诱导率、株高、雄穗小花数3个诱导性状分析,表现优良的组合有JKY 042/JKY 044、JKY043/JKY 044、JKY 044/JKY 045、JKY 042/JKY 046、JKY 042/JKY 043.因此通过正确选用不同来源诱导系进行杂交组配,可综合利用诱导率、株高、雄穗小花数的杂种优势,用于单倍体DH工程化育种进程中的规模化隔离诱导.  相似文献   

8.
以吉糯13等4份糯玉米杂交种以及98W-2等7份糯玉米骨干自交系经诱导系DRL诱导后的糯玉米单倍体为供试材料,对糯玉米单倍体自然环境下的加倍特性及其雌雄育性的恢复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1份不同来源糯玉米单倍体间雄花序育性的恢复程度存在巨大差异,雄穗散粉株率变幅为5.80%~32.47%,平均值为14.29%,雄穗育性恢复程度大大低于雌穗(62.17%),是糯玉米单倍体自交结实的限制因素;昼夜温差较大(12℃)的长春晚春播更有利于单倍体雄穗育性恢复,散粉率最高,达14.75%。在糯玉米DH育种实践中可以选择育雄性恢复能力强的材料重点开展糯玉米单倍体育种,也可以选择适宜雄穗育性恢复的地点专门用于糯玉米单倍体的自然加倍。  相似文献   

9.
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的单倍体诱导和加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2份不同基因型F1进行单倍体杂交诱导与自然加倍研究,分析不同材料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结实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2份不同基因型F1的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结实率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诱导率最高达11.03%,最低为3.34%;加倍结实率最高达13.20%,最低为2.61%。2组正反交组合的单倍体诱导率差异较小,而其中1组正反交组合的加倍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最高相差3.34%。单倍体的雄穗加倍率与加倍结实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且雄穗正常散粉植株加倍获得稳定纯系的比例较高,达89.52%。  相似文献   

10.
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育种技术具有加速育种进程的突出优势,已成为玉米育种关键性核心技术并在国外广泛应用.本试验选用47份玉米地方种质,进行单倍体诱导和单倍体加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7份玉米地方种质材料之间杂交诱导的拟单倍体率有显著差异,介于1.64%~14.50%之间,平均为5.95%.种植12份玉米地方种质的拟单倍体籽粒进行田间鉴定,标记鉴定准确率介于40.2%~82.3%之间,校正单倍体诱导率介于2.33%~6.45%之间,表明玉米遗传背景影响到籽粒标记的表达,单倍体诱导率有明显差异.将15份玉米地方种质拟单倍体于冬季在海南田间种植,加倍授粉株率介于2.7%~27.2%之间,加倍结实株率介于0.7%~8.9%.说明我国玉米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具有明显差异,利用DH育种技术可以拓宽和加强我国玉米地方种质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依赖性派生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仿育种是一快速、高效、针对性强的(改良)育种方法,但是根据最新国际保护公约规定,所育品种属于依赖性派生品种,侵害了原品种权人的权利。改良品种与原品种的遗传差异多大才算是依赖性派生品种,目前国内外没有标准。以BA为母本,以H28、昌7-29、502、P138、齐319、连87、吉853、京2101、京343、京832为父本组配了10对同母异父玉米杂交组合,研究了杂交组合两两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遗传差异在20%以下的组合,父本之间具有明确的血缘关系;遗传差异在20%~30%的组合,父本之间有40%具有血缘关系,没有血缘关系的占60%;遗传差异在30%以上的组合,父本之间全部没有血缘关系。无论两父本之间是姊妹系,还是其中一个父本是用另一个父本回交2次改良而成,用它们组配的杂交组合之间的遗传差异都在10%以上。通过回交3次改良的组合,与原组合之间的遗传差异在10%以下。因此,将遗传差异小于10%作为判断是否是依赖性派生品种的DNA指纹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割手密杂交后的父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选用云割82-114、云南1号、云割83-184、云割82-25、云割82-160、瑞割3号等优良甘蔗细茎野生种作为父本,利用百眉蔗、粤糖93-159等作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并利用SSR鉴定杂交后代的遗传关系,从140个后代材料中鉴定出109个真实杂种,27个是假阳性材料,4个自交材料。并对12个组合真实性达到6个以上的子代进行了父性遗传的评估,结果父本共检测出24个位点,各子代群体的平均父性多态性比率在33.33 %-86.67%之间,平均基因杂合度较低,而父性遗传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玉米亲子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DNA指纹分析技术 ,分析了同母异父 5个杂交组合分别与其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 ,结果发现 ,每个杂交组合与其相应的父本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所有组合完全一一对应。因此 ,可以通过计算遗传距离来进行玉米亲子鉴定 ,只需计算出玉米杂交种与所有可能父本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 ,与其遗传距离最小的自交系就是该杂交种的真正父本。  相似文献   

14.
以普通小麦京冬8号为母本,八倍体小黑麦劲松5号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在对杂种F1代和亲本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亲本和杂种F1代的叶表皮及气孔亚显微形态进行比较,得知3种供试材料叶表皮亚显微形态共同的特征是有气孔器、长细胞和毛细胞,细胞排列与叶脉平行,但母本普通小麦的叶表皮细胞轮廓清晰,排列较为整齐、光滑,气孔排列呈直线,哑铃状的保卫细胞有长短不一的刺毛;父本八倍体小黑麦的气孔周围有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嵴状凸起,气孔呈长方形、较大,排列方式总体也呈直线型,保卫细胞非常明显,但刺毛极少且短;杂种F1代无论是叶表面还是气孔的亚显微形态都与父本更相似,所不同的是叶表皮有刺毛,气孔大小介于两亲本之间。杂种F1代与双亲在形态学、叶表皮及气孔超显微形态特征上均有明显差异;超显微形态学指标也可以作为区分、鉴定远缘杂种和亲本的一项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玉米Reid种质遗传改良效果,本研究以Reid类群重要种质J1491、J1492、J1493、J1495、J1498与PH6WC构建基础群体,通过DH技术育成DH系,经鉴定从中选取5个代表DH系6DH6、6DH7、6DH9、6DH10、6DH12作母本,以Non-Reid群5个优良自交系作父本,按NCII设计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DH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杂种优势以组合6DH7×J1628最高为180.22%,组合6DH12×J1673最低为54.94%;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有6DH7和6DH10,穗长、穗粗亦为正效应,因此认为6DH7和6DH10更具应用潜力;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组合是6DH7×J1673。各产量性状中穗长、穗粗和秃尖长,狭义遗传率高,主要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本研究为鉴定有潜在价值的DH系及杂交种提供选择,为玉米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选用了8个玉米自交系和它们的5个杂交种,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杂种和亲本之间抽穗期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模式。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杂交种与自交系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可以分为5种类型:杂种特异表达型(W1)、单亲显性表达型(W2)、双亲表达沉默型(W3)、单亲沉默表达型(W4)、亲本和杂交种表达一致型(W5),所占比例分别为2.81%,16.92%,11.79%,4.25%和64.23%。还对每种差异表达模式与12个杂种性状表现和中亲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Zea mays ssp. mexicana, an annual wild relative of maize, has many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for maize improvement. To transfer alien genetic germplasm into maize background, F1 hybrids were generated by using Z. mays ssp. mexicana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cultivated maize inbred line Ye515 as the male parent. Alien introgression lines, with a large range of genetic diversity, were produced by backcross and successive self-pollinations. A number of alien introgression lines with the predominant traits of cultivated maize were selected.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proved that small chromosome segments of Z. mays ssp. mexicana had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maize genome. Some outstanding alien introgression lines were evaluated in performance trials which showed 54.6% hybrids had grain yield greater than that of hybrid check Yedan12 which possessed 50% Ye515 parentage, and 17.1, 9.9% hybrids had grain yield competitive or greater than those of Nongda108 and Zheng958, which were elite commercial hybrids in Chin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me of the introgression lines had excellent agronomic traits and combining ability for maize cultivar, and demonstrated that Z. mays ssp. mexicana was a valuable source for maize breeding, and could be used to broaden and enrich the maize germplasm.  相似文献   

18.
库源调节对玉米杂交种青枯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江  宋同明 《作物学报》2003,29(5):740-743
以穗叶处理作为控制库源关系的手段,对玉米杂交种青枯病的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源关系对玉米杂交种的抗病性有直接影响.去穗可显著提高感病品种(掖单13)的抗性,去叶则使抗病品种(高油115)的抗病性降低.()穗叶处理间有明显的互作效应.所有处理均以去穗留叶发病率最低,以留穗去全叶的发病率最高.各叶处理对抗感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46个杂种及21亲本自交系光合生产率的测定结果表明:F_1平均光合生产率优势为16.4%.用高光合生产率亲本作母本时,F_1光合生产率优势超亲8.8%,反交F_1光合生产率优势超亲0.9%;母本光合生产率遗传力,大于父本光合生产率遗传力11倍.低光合生产率亲本的光合生产率遗传力大于高光合生产率亲本光合生产率的遗传力1.6倍.低光合生产率亲本作母本的连应遗传力达到42.1%.因此,以组配高光合生产率×低光合生产率的的组合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