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休眠是许多植物种子的一种重要的功能性状,但对许多观赏植物的种苗培育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查明落地梅种子的休眠原因及萌发行为,本研究以我国特有的观赏植物落地梅(Lysimachia paridiformis)的种子为材料,充分分析了低温层积和赤霉素溶液在休眠解除中的效果,比较了光照和黑暗下的种子萌发行为.结果表明:落地梅种子的休眠是非深度生理休眠,且是光中性.90 d或120 d的低温层积(4℃)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在20℃/10℃且光照的条件下,其萌发率分别为77%和75%.此外,赤霉素(GA3)溶液能促进种子萌发,其中500 mg/L的GA3能将种子的萌发率从20%提高到71%.无论是在光照下,还是在黑暗中,非体眠的落地梅种子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萌发温度偏好,以20℃/10℃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海桐种子的休眠解除与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植物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已被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TTC检测出新鲜海桐种子是高活力的(98%),但在5个恒温和1个变温(12 h/d的光周期)下,其萌发率仅为27%,这说明海桐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经不同浓度(100mM和200 mM)的GA3溶液处理后,新鲜海桐种子的萌发率有所提高;在25/15℃与200 mM的处理下,其发芽率最高是41%,但仍不理想.当经过低温(5℃)处理一段时间(15、30、45、60、90d)后,海桐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在25℃和25/15℃处理下,萌发率分别为87%和95%.此外,冷层积30 d和45 d的海桐种子经200 mM的GA3溶液处理后的萌发率分别达69%和94%,效果显著.可见,海桐种子的休眠是浅生理休眠,单一的GA3溶液处理不能有效地打破海桐种子的休眠,但冷层积90d或200mM GA3溶液处理冷层积45d的种子,可有效地解除其休眠;同时,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较大影响,在适宜的萌发温度(25℃或25/15℃)与周期性(12h/d)光照下,种子的萌发率超过90%.由此推断,海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的原因与其生理休眠有关.  相似文献   

3.
聂小霞  康晓珊  陆婷  李伟  李峰  熊琦 《种子》2016,(12):70-73
为研究伊犁郁金香(Tulipa iliensis)种子的萌发特性,根据伊犁郁金香在自然环境中先经历夏季高温,再渡过严寒的冬季之后再萌发的特点,探讨夏季室温储藏、冬季低温贮藏的时间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及赤霉素(GA3)对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15/2℃是伊犁郁金香种子较为理想的萌发条件;新鲜伊犁郁金香种子在5℃条件下贮藏15d或在室温下储藏30d有助于打破种子休眠;800 mg/L的GA3对新鲜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低温是伊犁郁金香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种子的休眠类型为胚后熟引起的休眠,而种皮的机械阻碍作用也是引起其休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3种野生葱属植物种子吸水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草原上常见的蒙古韭(A.mongolicum)、碱韭(A.polyrhizum)和细叶韭(A.tenuissimum)3种葱属植物为材料,对其种子吸水特性及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韭种子在30 h内吸水饱和,其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77%;碱韭种子在34h内吸水饱和,其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73%;细叶韭种子在26 h内吸水饱和,其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60%.3种野生葱属植物种子自然休眠期约7个月.蒙古韭和细叶韭的种子属于种孔抑制和胚后熟的综合型体眠;碱韭种子属于种孔抑制的强迫性休眠.3种野生葱属植物种子适宜萌发温度为15℃恒温或15 ~25℃变温.黑暗对细叶韭种子萌发无明显促进作用.而蒙古韭和碱韭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嫌光性.在适宜萌发条件下,3种野生葱属植物种子萌发率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姜黎  彭钼植  田长彦 《种子》2022,(12):14-18
为探索盐爪爪对荒漠干旱盐碱环境的适应性,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分浓度及光照(光暗交替和全黑暗)处理对盐爪爪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或高温能显著抑制盐爪爪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15℃;在同一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盐爪爪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指数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和盐分对盐爪爪种子萌发存在交互作用,低温或高温均显著降低了盐爪爪种子萌发的耐盐性;在同一温度下,光暗交替与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差异。在适宜温度下(30℃/15℃),光暗交替与全黑暗条件下种子耐盐临界值分别为393.6 mmol/L和259.0 mmol/L,极限值分别为664.7 mmol/L和403.3 mmol/L,光照能显著提高盐爪爪种子萌发时期的耐盐性。因此,温度和盐分可作为盐爪爪种子萌发时期主要限制生态因子,同时光照也可作为重要的调控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刺山柑种子为材料,研究干藏、埋藏和层积处理后不同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对刺山柑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刺山柑种子的休眠类型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刺山柑种子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千粒重(3.931 6±0.096 2)g,种子活力为98%;最适萌发温度为15℃/2℃;埋藏和低温层积能解除种子休眠;赤霉素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p<0.05),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干藏对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王桔红  王旭  陈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4):120-123
为探查药用植物假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种子破除休眠的贮藏方法以及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将假马鞭种子分别进行30 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后,测定其萌发率;种子在6 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40℃)、12 h 光照/12 h 黑暗条件下培养,观测其萌发率和萌发进程。结果表明:假马鞭种子具有较高活性(92%),初始萌发率为10%~49.3%;经过室温干燥贮藏、15℃、4℃湿润贮藏的种子,在变温(25℃/15℃)培养下其萌发率分别达到55.3%、70%和56.7%,经0℃冰冻贮藏后萌发率降低至9.3%;假马鞭种子对6 种培养温度显示出不同的响应,在30℃和3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早(1~7 天),累积萌发率不足20%;在20℃和2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晚(7~11天),累积萌发率分别达到72.7%和56%。假马鞭种子具有中度生理休眠,经过室内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和4℃层积可以破除种子部分休眠,获得较高萌发率,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0%)的最佳贮藏条件是15℃湿润贮藏、变温培养(25℃/15℃);未经贮藏处理的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2.7%)的培养温度是20℃。  相似文献   

8.
为探查药用植物假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种子破除休眠的贮藏方法以及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将假马鞭种子分别进行30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后,测定其萌发率;种子在6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40℃)、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培养,观测其萌发率和萌发进程。结果表明:假马鞭种子具有较高活性(92%),初始萌发率为10%~49.3%;经过室温干燥贮藏、15℃、4℃湿润贮藏的种子,在变温(25℃/15℃)培养下其萌发率分别达到55.3%、70%和56.7%,经0℃冰冻贮藏后萌发率降低至9.3%;假马鞭种子对6种培养温度显示出不同的响应,在30℃和3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早(1~7天),累积萌发率不足20%;在20℃和2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晚(7~11天),累积萌发率分别达到72.7%和56%。假马鞭种子具有中度生理休眠,经过室内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和4℃层积可以破除种子部分休眠,获得较高萌发率,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0%)的最佳贮藏条件是15℃湿润贮藏、变温培养(25℃/15℃);未经贮藏处理的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2.7%)的培养温度是20℃。  相似文献   

9.
黄精种子破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精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沙藏温度、温水及外源生长调节物质浸种对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黄精有性繁殖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0℃低温沙藏120d的条件下,最有利种子的萌发;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比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高37.78%,其差异显著,说明黑暗更有利于黄精种子的萌发;40℃温水浸种24 ~30 h,可有效促进黄精种子的萌发,发芽率达到93.33%.适宜浓度的GA3、6-BA、水杨酸和壳聚糖均能促进黄精种子的萌发,显著缩短发芽时间,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浓度为150 mg/L的GA3浸种24h,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1.11%、62.22%、0.87和5.16;100 mg/L的6-BA除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还可以打破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芽的休眠.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策略,设计储藏方式和温度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种十字花科植物菥蓂、庭荠和条叶庭荠种子萌发影响.2个萌发温度(5℃/15℃、15℃/25℃)下,以室温干藏种子为对照,设置5种储藏处理(干种子:冬季室外干藏、冬季室外沙埋;吸胀种子:4℃、-10℃、冬季室外沙埋)及添加外源GA3的萌发实验.结果表明,1)5℃/15℃萌发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各储藏处理都显著延长了菥蓂和庭荠初始萌发时间,冬季室外沙埋干藏处理显著降低了庭荠种子萌发率.15℃/25℃萌发条件下,4℃、湿藏处理显著延长了3种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同时显著抑制条叶庭荠种子萌发;各储藏处理下菥蓂种子初始萌发时间显著缩短,对萌发率无影响.2)添加GA3可使各储藏处理下种子萌发进程由停滞状态转变为持续萌发.3)各储藏处理和对照中菥蓂和庭荠种子的潜在萌发率均超过50%,5℃/15℃温度下大量条叶庭荠种子腐烂或失去活力导致潜在萌发率低于20%;添加GA3对3种种子潜在萌发率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11.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是一种富合营养物质的豆科牧草,适应酸性、干旱及贫瘠的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种子的休眠特性限制了它的利用.为此,以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的野生百脉根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擦破种皮、化学腐蚀、低温冷冻等方法研究打破种子休眠的办法.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百脉根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2.3%,种皮厚度为(65.63±2.26)μm,比对照高出60.4% (p<0.01),可见野生百脉根种子以种皮厚、透水性差为特点.试验还发现,擦破种皮后,种子的发芽率由8.7%提高到85%;浓度为98%的浓硫酸浸泡5,15,25 min均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的硬实率,提高发芽率,其中以15,25 min处理效果最好,相比而言,浓度为40%的NaOH处理效果不明显.GA3、低温湿沉积+GA3及-4℃,-20℃及液氮超低温冷冻能显著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农家桑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钙浸种、提高温度和光照等对解除桑树种子次生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25 mmol/L CaCl2浸种24 h,可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其中,未休眠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81%提高到97%,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16%提高到44%.在25 mmol/L CaCl2浸种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25,28,30,35,37℃)处理,以及相同温度下照光和遮光处理,进一步探讨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结果表明,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5℃温度处理的发芽率达到最高,可达90%左右,说明提高温度是解除桑树种子的次生休眠的有效方法.桑树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且照光对桑树种子的根长和茎长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潘健  郭起荣  方乐金  张建伟 《种子》2012,31(3):17-19,22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国家二级稀有濒危保护树种,其种子具休眠特性。测定了永瓣藤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吸水率和种子生活力等指标,分别采用层积、酸蚀和GA3处理种子,分析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永瓣藤种子千粒重为(4.504 8±0.055 8)g,含水率为13.18%±1.84%,吸水率为29.95%±1.58%,种子生活力为94.25%±0.017 1%,种子萌发实验的发芽率为0;层积时间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最高仅为2.67%±1.53%,种子经50%H2SO4处理20 min的发芽率为18.00%±3.46%,种子经250 mg/L GA3处理24 h然后再经室内层积75 d,发芽率达到72.67%±7.02%,对照仅为1.67%±1.15%,永瓣藤种子休眠首次有效破除。永瓣藤种子休眠可能与种皮障碍有关,种子内可能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质是引起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GA3处理能有效解除其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4.
大叶芹种子催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叶芹(Spuriopimpinella brachyara)种子为材料,通过采用化学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层积处理及综合试验处理,寻找打破大叶芹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处理和越冬层积具有破除大叶芹种子休眠的作用,低温层积(4±1)℃的条件较其他层积条件下种子发芽率高,是最佳的层积处理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6-苄基腺嘌呤(6-BA)预处理后结合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250 mg/L GA3浸种24 h后低温层积100天可使种子发芽率达60%左右,发芽势较高,且腐烂率低,基本上解除了大叶芹种子休眠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为材料,从种子的吸水性、浸提液活性的生物测定和GA3、ETH、IAA等外源激素浸泡处理等角度,研究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生活力均达到92.2%以上,但发芽率较低.宽叶雀稗和巴哈雀稗的发芽率分别仅为59.3%和10.0%,都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2)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的种皮均不限制种子吸水,但巴哈雀稗种子种皮对种子萌发有机械障碍.3)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及自身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内源抑制物含量较高.可知,宽叶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巴哈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综合休眠.4)GA3、IAA、ETH、H2SO4及复合处理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A3、H2SO4及复合处理对巴哈雀稗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H2SO4处理5 min巴哈雀稗种子效果最佳,可提高发芽率35.3%.  相似文献   

16.
草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探讨草果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萌发的最佳条件,为草果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提高播种育苗成功率提供参考。浸种称重法测定种皮透水性;生物鉴定法检测发芽抑制物;设置不同前处理、不同光照和温度、不同发芽床以及不同贮藏方法等处理对草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结果表明草果种子吸水率较低,吸水67 h仅达40%左右;种子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湿沙层积处理30天后的种子,其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明显提高,较未处理种子发芽率提高近50%;以纱布作发芽床,30/20℃变温、12 h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4.75%。草果种子中存在发芽抑制物可能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湿沙层积处理可有效降解发芽抑制物,是草果种子最佳前处理方法;以纱布作发芽床,12 h光照、30/20℃变温条件是草果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草果种子以湿沙进行贮藏为好。  相似文献   

17.
以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药剂和不同水温浸种、不同储藏方式对红蓼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蓼种子在0.5 g/mL浓度的NaOH下浸泡45 min发芽率最高,达99.63%;综合NaOH浓度及处理时间,在0.3~0.5 g/mL范围,浸泡45 min可以使红蓼种子发芽快而整齐,发芽率高.低温贮藏可以打破红蓼种子休眠,室外地表自然放置发芽率较高,达19.93%,显著高于常温保存.红蓼种子浸种2h后吸水速度最快,24 h达吸水高峰;60℃温水浸种24 h发芽效果好于其他水温,发芽率达26.67%;70℃处理种子失去生活力.萘乙酸、吲哚乙酸处理红蓼种子效果不显著.种皮硬度及休眠是影响红蓼种子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紫椴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经层积处理解除休眠的紫椴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条件,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物质的动态变化,开展了紫椴在5种恒温和4种变温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研究,并选择萌发最适与最差温度重新进行发芽试验,探讨2种温度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物质的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种子适宜萌发的恒温条件为10℃和变温条件为15℃/10℃,温度高于20℃时,温度越高,萌发率越低。不同温度下储藏物质转化研究表明,高温下,淀粉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导致种子中的淀粉分解缓慢,可溶性糖和蛋白代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而导致种子不能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19.
从形态结构、发芽试验、环境因子和处理方法对美女樱种子生物学特性、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女樱种子为直立型双子叶无胚乳种子,存在7 d的休眠期.15/5℃全黑暗条件下用草炭做基质萌发效果较好.不同处理可提高美女樱种子萌发率,其中以清水浸种3 h后用0.1%的H_2O_2处理5 h效果最好,可高达73.8%.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种子发芽对温度和生长调节剂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温度和GA3、IBA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L9 (34)正交设计进行外源激素浸种后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分别为66.0%~86.0%、14.0%~29.3%、7.9~11.7 d和3.3~5.6粒/d,处理组合间此4项指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主导因子,19.6℃提高种子发芽率.温度和GA3的不同水平对云南松种子发芽指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影响,0.10 g/L的GA3溶液浸种促进种子发芽.GA3、IBA和温度的两两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标影响较为复杂,特定条件下对发芽指标的交互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