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烟草种质资源及烤烟杂交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85份烟草种质及46份烤烟F1组合进行的青枯病抗性鉴定中,未发现免疫或高抗材料,但不同材料对青枯病的抗性表现不同,感病材料发病早,病情指数上升速度快;抗病材料发病迟,病情指数上升速度慢.85份种质中筛选出了OX2028、RG17、K358等10份抗病种质及岩烟97、RG11、OX940等24份中抗青枯病种质.杂交组合的抗病性总体上优于烟草种质,以抗或中抗为主,但没有明显优势,其抗性多偏向于抗病性弱的亲本.  相似文献   

2.
海陆杂交长绒棉新种质对棉花枯萎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陆杂交技术所选育的4个长绒棉抗病新种质在枯萎病病圃、重病田分别进行抗病性鉴定,并测定了它们对本区不同致病力枯萎病病原菌系的抗性,都表现很好的抗病性。新种质与高产、优质品系杂交选育的后代抗病强、抗性遗传稳定。新种质的育成为长绒棉抗病育种创造了新抗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初步明确39份外引小麦种质中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组成,利用共分离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抗条锈病基因Yr5、Yr10、Yr18和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1进行检测,同时结合田间鉴定,对外引种质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携带Yr18基因的种质有6份,对条锈病菌表现近免疫至中抗,抗性表现稳定; Yr5连锁标记S1320阳性的种质有21份,Yr10连锁标记SC200阳性的种质有2份,但标记阳性的种质中抗病性表现不一致,可能跟载体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关,利用这些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时,要结合接种鉴定结果综合判断。Pm4基因基本丧失白粉病抗性,携带该基因的7份种质中仅有1份抗病。在39份种质中,均未检测到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此外,有2份种质澳阿优1号和bermude兼具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综合抗病性好,在育种中可以合理利用。为小麦抗病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辣椒种质,本试验利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对根结线虫病原物开展分子鉴定,确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接着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0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10份中国辣椒种质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鉴定,计算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并通过比较隶属函数,发现其中3份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表现为高抗,抗病性最强的是L518M和L525-1M,L42M次之;10份表现为中抗;7份表现为感病,抗病能力最弱的是L69-1M;未发现免疫品种.本研究发现中国辣椒种质的抗病性整体高于一年生辣椒,是重要的抗病种质来源,可用于象耳豆根结线虫抗病育种和后续抗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连续多年鉴定了21份普通野生稻(从染色体组)DNA导入后代株系对稻瘟病的抗性,筛选出3个稳定抗病的后代株系2005 D3-60、2005 D3-136和2005 D3-112,以其与感病地方品种白皮稻的杂交F1代和F2代为材料,初步分析了导入后代对稻瘟病菌系01-13-1的抗性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组合的F1代对01-13-1菌系全部表现抗病,说明其抗病性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2005 D 3-60/白皮稻和2005 D 3-136/白皮稻的F2代抗感分离比例为9:7,说明对01-13-1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且基因存在互补作用,而05 D 3-112/白皮稻的F2代抗感分离比例为27:37,说明其抗病性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亦存在互补作用;3个组合正反交的F1代均表现抗病、F1代分离比例相同,说明导入系中抗稻瘟病性状属细胞核遗传.  相似文献   

6.
对引自德国的品种‘16亲10188’、大穗抗病种质‘YB’等2个小麦种质的育种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利用西南麦区主栽品种和地方品种分别与其杂交组配,并对其F1代及其亲本进行产量、抗病相关性状的调查。‘16亲10188’具有矮秆、多粒、抗条锈病、抗白粉病的特性,在F1组合中,其矮秆表现为部分显性,高穗粒数表现为隐形或部分显性,条锈病抗性表现为显性,白粉病抗性表现为隐性;‘YB’为大穗、寡分蘖、抗条锈病、抗白粉病材料,其长穗表现为部分显性,寡分蘖表现为隐性,穗粒数、粒重性状在F1中表现为杂种优势,抗白粉病表现为隐性。‘16亲10188’的降秆、条锈病抗性在育种中可以进行早代选择,高穗粒数、抗白粉病性状可以在高代系群体中进行选择;‘YB’的F1组合在产量上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可作为杂交小麦育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7.
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及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瓜枯萎病是严重危害黄瓜生产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建立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筛选,明确不同黄瓜种质材料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可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重要依据.试验选用5份抗感枯萎病黄瓜材料及其杂交后代,以危害我国黄瓜生产的优势枯萎病生理小种4为供试菌源,开展了苗期人工接种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以及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浸根接种法,以1×106孢子/mL的接种液接种子叶期幼苗,在白天24~28℃,夜晚16~20℃的温室中培养,接种后10~14 d即可正确区分品种之间的抗感性差异.该方法发病迅速,整齐度、重复性好,是较理想的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运用浸根接种法对以WIS2757和津研2号为双亲构建的F1、F2、F4 52个株系的各世代接种结果表明,WIS2757抗枯萎病,津研2号感枯萎病,F1群体抗枯萎病.根据F2群体和F4株系的抗病表现推断WIS2757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符合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同时通过对Cu13和京育202及其F1的接种鉴定表明,Cu13抗枯萎病,京育202感枯萎病,F1群体表现中抗,初步认为抗病材料Cu13由多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8.
与冬瓜枯萎病抗性连锁的RAMP标记的筛选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萎病是制约冬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冬瓜枯萎病的经济有效措施。本研究以冬瓜抗病材料B94与高感病材料B43的杂交F2后代分离群体为供试材料,利用RAMP技术,获得了与冬瓜枯萎病抗性连锁的RAPM分子标记CGA-6380。Mapmarker3.0软件分析CGA-6380与抗性基因的遗传距离为5.2cM。利用此标记对现有42份冬瓜种质资源的抗性进行了检测,并对17个杂交组合的抗性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和预测及对含B94抗性材料进行辅助回交育种,同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实验初步结果表明,42份材料中有12份达到抗性水平,17份与B94有亲缘关系,其中既与B94有亲缘关系,又具有抗性的材料有6份,说明CGA-6380适宜筛选携带有B94抗性基因的材料,含有CGA-6380条带的材料肯定有抗性,而没有CGA-6380条带的材料未必没有抗性。其它分子鉴定结果与人工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此研究结果将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进程,从而为选育冬瓜新种质和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烟草种质资源对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的抗性状况,为烟草抗病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信息,本研究通过苗期PVY汁液摩擦接种,从500多份烟草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假川烟等15份抗PVY资源。与va位点缺失的抗PVY品种NC55杂交F1的PVY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假川烟、Havana K-2-24的PVY抗性与NC55的va位点等位。e IF4E-1基因特异分子标记检测表明,假川烟、Havana K-2-24、Yellow speicial和C151的PVY抗性与e IF4E-1基因缺失有关。本研究鉴定的抗PVY烟草种质资源,可为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品种诱发结合自然发病的方法,鉴定2020—2021年参加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种(系)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情况,分析11个品种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为评估区试小麦品种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及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抗性育种提供支持。在11个参加小麦区试材料中,表现为抗白粉病的有10个品种,占11份鉴定材料的90.91%,其中7个品种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病性、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病性;11个品种都表现为抗条锈病,占鉴定品种的100%,其中1个品种表现为免疫、9个品种表现为高抗、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11个品种都表现为抗叶锈病,占鉴定品种的100%,其中1个品种表现为完全免疫、6个品种表现为高抗、4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在参加试验的11个品种中有10个品种对叶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抗性,占鉴定品种的90.91%,11个区试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存在较小差异。筛选鉴定出对3种病害表现高抗性的5个品种,分别为贵农麦1803、贵农麦20-1、黔1104、贵农19(CK)和贵农麦19-9,可作为抗病育种的优异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辣椒净光合速率杂种优势与农艺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辣椒品种,本文用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辣椒净光合速率杂种优势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辣椒净光合速率离中优势在开花结果前期受叶片、疫病抗性的影响较大;中期主要受叶片、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对果实发育、产量形成、营养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后期主要受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对产量形成、抗病性产生较大的影响。超亲优势在开花结果前、中、后期受叶片、CMV、疫病抗性的影响较大,受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较小,三个时期都对果实发育、产量形成、干物质、纤维素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摘要:针对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优良抗性种质资源的问题,利用外引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国内种质的方法,即鉴定并发掘外引玉米种质的优良抗病、抗逆基因,通过与国内骨干系杂交或组建抗病、抗逆群体后,鉴别筛选出含抗病、抗逆基因的材料回交纯合,最终选育出新的自交系用于我国杂交种的培育,从而提高国内玉米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并利用外来种质的优良抗逆基因选育出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植9831。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辣椒抗疫病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利用分子标记快速准确鉴定辣椒抗疫病材料,以36份辣椒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利用与辣椒疫病紧密连锁的2对标记引物,结合田间抗疫病性调查,鉴定辣椒抗疫病种育材料。实验结果表明,26份材料的2个标记引物的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完全吻合,包括22份抗病材料,4份感病材料;3份材料的分子鉴定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相反;4份材料在2对引物上的鉴定结果不同,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标记所连锁的抗性位点不同、抗性基因的表达形式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对临海杨梅种质资源圃的112个杨梅种质资源凋萎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抗病性研究,以期为杨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凋萎病的抗性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2个杨梅种质资源对凋萎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病,其中29个杨梅种质表现高抗和抗病,占被调查种质的25.89%。杨梅属毛杨梅、蜡杨梅、矮杨梅和杨梅4个不同种间对凋萎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毛杨梅抗性较强,表现为高抗和抗病;杨梅种抗性次之,高抗、抗病占该种总数的25.23%;蜡杨梅耐病与中感各占50%;矮杨梅抗性最弱,表现高感。杨梅雌雄株对凋萎病的感病性也存在差异,雄株抗性表现整体优于雌株。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改良利用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提出了若干改良利用意见,并对种质基础狭窄,杂优群划分与利用,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Ga糯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3个经遗传改良的Ga糯玉米自交系为父本,与8个糯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对24个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分析Ga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父、母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极显著差异。Ga糯玉米自交系具有良好的配合力,其中,CM32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较高,其组配的杂交种在产量、穗长、行粒数等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具有很好的杂优利用潜力。Ga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利用,有助于糯玉米种质的扩增与杂种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棉花抗草甘膦突变体筛选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采用体细胞连续定向筛选技术,结合体细胞诱变技术,获得非转基因抗草甘膦的棉花突变体—R1098。R1098植株抗除草剂性状稳定;霜前皮棉产量与苏棉12号相当,纤维品质优良,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是一优异的棉花种质资源。遗传试验结果表明,R1098的抗草甘膦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无细胞质效应。用R1098作父本与一般陆地棉杂交,其F_1仍具有抗草甘膦特性,可以用于棉花杂交种的纯度鉴定和假杂种自动清除,有利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氨基寡糖素对辣椒病害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用2.0%氨基寡糖素防治辣椒疫病、病毒病和枯萎病,结果表明,在疫病、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03%—73.91%和81.36%;枯萎病发病后喷施,病株率得到有效控制。防治疫病最佳使用浓度为500—800倍液,防治病毒病、枯萎病最佳使用浓度为500倍液。  相似文献   

19.
辣椒黄绿苗突变体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96-140牛角辣椒及96-140辣椒黄绿苗突变体(96-140YBM)生物学特性、生长动态、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测定,试验收结果表明96-140辣椒黄绿苗突变体不仅在生长势,叶片、株重、单果重等方面强于96-140,而且在抗疫病方面明显强于96-140牛角辣椒。96-140YBM性状遗传稳定,苗期遗传标记性状明显,在杂交育种及纯度鉴定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辣椒疫病抗性材料鉴定和疫霉菌生理小种测定等工作中, 常因菌种在室内连续多代转接培养导致菌株的致病力下降, 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针对辣椒疫霉菌的长时间保存这一问题, 通过对 4个辣椒疫霉菌株的长时间无菌水保存和常规固体培养基斜面连续转接保存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定期对菌株培养性状和致病力进行观察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在 16℃条件下, 无菌水中保存的辣椒疫霉菌株在 24个月后仍有活力, 菌株培养性状没有发生变化, 致病性也没有明显衰退。该菌种保存方法制作简单、 经济、 可靠, 适用于辣椒疫霉菌种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