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解夏蜡梅种子形态结构和萌发特性,以其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体视显微镜结合石蜡切片法观察夏蜡梅种子形态和种胚的解剖结构,用称重法测定不同处理种子吸水率,并统计不同贮藏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夏蜡梅种子呈不规则纺锤状或长圆形,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属双子叶无胚乳种子;外种皮致密坚硬,深褐色、有光泽,透水能力较差,通过刻伤种皮,可显著提高吸水率;内种皮薄膜状,浅褐色,紧贴种胚;种胚发育较为成熟,白色或淡黄色,胚细胞富含淀粉粒,子叶发育良好,两片子叶相互卷合,胚芽分化不明显;湿沙冬藏处理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并显著提高发芽率,高达(72.22±6.44)%;刻伤种皮处理,可显著提高吸水率,从而打破休眠,提高其发芽率。研究表明,水分冲破种皮对破除夏蜡梅种子休眠和促进萌发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硬实性是种子休眠类型之一,为研究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种子硬实性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测定苦参种子的硬实率及发芽率,观察种皮解剖结构,并从苦参中克隆得到SfHs1-1基因(GenBank:MK840-98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表明,苦参具有高硬实率,观察种皮解剖结构发现在发育过程中种皮不断增厚,且栅栏组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克隆获得苦参SfHs1-1基因共1495 bp,其开放阅读框序列长1386 bp,编码461个氨基酸;预测SfHs1-1蛋白分子量为52267.15 kD,等电点为9.21,是一个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含有信号肽和多个磷酸化位点,且具有一个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碱性磷酸酶D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fHs1-1蛋白与豆科狭叶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的PhoD亲缘关系最近.对苦参SfHs1-1基因的表达分析可知,该基因在茎、叶、种皮等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开花初期表达量基本没有差异,随着种子的生长发育,在第4周种皮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本研究为苦参硬实性形成机制的探索及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取毛乌素沙地豆科4种沙生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冬青(Ammopiptanthus kmongolicus)、杨柴(Hedysarum fruticosum var.mongolicum)及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的种子作为研究对象,从形态学和解剖学2方面对种子做研究,以了解4种种子适应沙生环境的形态结构,为沙生植物种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种子的种皮材质、种子形状、种胚类型及色泽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其中杨柴种子由于传播过程中果皮的存在,种皮厚度小于其它3种.4种种子的种皮细胞结构相似:均有3层结构,都有保水的角质层结构和栅栏状石细胞,也有吸水的薄壁细胞;种子吸水后,剥离种皮内层,发现4种种子该结构均胶质化,草木樨胶质化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黄芩果实的形态,并且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对其果实的横切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芩的果实呈卵圆形,种皮呈黑褐色,表面具瘤状突起,突起表面有不规则的网状纹理的次级突起。果实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组成黄芩果皮的不规则细胞的胞腔内具有棕褐色的色素团块,其下有1层色素层;靠近色素层的为种皮,内种皮紧贴于子叶细胞;色素层与种皮之间有1个巨大的维管束,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子叶细胞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含有大量的糊粉粒。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黄芩果实的解剖结构,为黄芩果实的鉴定与筛选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刺萼龙葵与龙葵种子的形态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刺萼龙葵和龙葵种子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刺萼龙葵种子表面凹凸不平,近黑褐色,呈蜂窝状,两侧呈压扁的不规则肾形或三角形;龙葵种子表面光滑,淡棕黄色;呈两侧隆起的卵状三角形.刺萼龙葵种皮由2~3层细胞构成,表层细胞为深色,有金属光泽,表面零星覆盖有透明状覆盖物;龙葵种皮由1层细胞构成,表层细胞为浅色,略带光泽,表面均匀覆盖一层绒毛状附属物.刺萼龙葵种皮表面纹饰呈蜂窝状;龙葵种子的种皮表面纹饰呈绳索状,条纹清晰,较粗.  相似文献   

6.
辽东楤木种子休眠原因及休眠破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辽东楤木种子休眠原因,确定打破休眠方法。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及种子活力,种子吸水率,解剖观察种皮结构及种胚形态,提取种内萌发抑制物质,确定种子休眠类型;用GA3丙酮溶液浸泡,再进行变温层积处理,以确定破除休眠的方法。结果:辽东楤木种子种胚的形态发育不完全,种子内部存在多种抑制萌发物质,属于综合性休眠。200 mg/L GA3丙酮溶液中浸泡12 h,再进行变温层积处理30 d(高温20~23℃12 h,低温0~4℃12 h),能有效地解除休眠,萌发率达84%。  相似文献   

7.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刺五加种子外部形状、外种皮表面、外种皮内侧、内种皮外侧、外种皮横切面结构.结果表明,刺五加种子呈扁平状新月形;外种皮表面近于平滑,表面细密而平整;外种皮横切面由两部分细胞组成,外侧5~7层,最内侧1层.采用层积处理的方法,保持温度23~24℃ 3个月可完成种胚形态发育,在0~5℃条件下2个月解除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8.
张建  徐思远  李刚  王群  费永俊 《种子》2016,(2):50-53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5种楠属植物种子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种子长宽比在楠属植物分类上有一定参考意义;2)5种楠属种子的种脐形状、大小具一定差异,小叶楠和白楠种脐呈圆锥状突起;紫楠种脐如火山口,外缘突起,内部凹陷;湘楠种脐稍下陷,近圆形,具较多小瘤状突起;浙江楠种脐有一大一小2个突起;种脐可作为楠属植物分类的辅助参考;3)浙江楠和湘楠为多胚性,紫楠、白楠、小叶楠为单胚性,子叶两侧对称;4)5种楠属种子的表面纹饰是由粘性物质和种皮所固有纹饰共同组成,其中紫楠种子具数条纵棱,其它4种均为嚼烂状.综上,种子形态特征在楠属植物上存在一定差异,可为楠属分类提供依据,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甘蓝耐裂球性与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细胞学水平上探讨影响甘蓝裂球的原因,为甘蓝耐裂性材料的选育和新品种的育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甘蓝耐裂性鉴定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份耐裂性不同的甘蓝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甘蓝球叶表皮细胞为无规则型,气孔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材料间下表皮微形态存在较显著的差别:耐裂材料的垂周壁上有明显的波状嵴,平周壁上有加厚的条纹状角质层纹饰,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褶皱较多、起伏较大,表皮细胞上覆盖有大量的粉状或颗粒状蜡质.易裂材料的垂周壁呈沟槽状下陷,平周壁上角质层光滑,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较平坦.耐裂材料的叶肉细胞层数多,排列紧密,间隙小.易裂材料叶肉细胞层数少,排列松散,间隙大.耐裂材料与易裂材料在球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上表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婷婷  王洋  利站  林程  关亚静  胡晋 《种子》2016,(1):19-25
为探索豌豆种皮的结构和成分对种子透水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对种皮表面和横断面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显微化学鉴别法、红外光谱分析法以及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种皮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豌豆种脐是水分进入种子的主要通道,而种皮结构中的角质层、栅栏层是水分和其他外源物质进入的主要障碍.种皮成分中纤维素、木质素、角质、含碳化合物和Sr元素等的积累增加了种皮的机械强度,从而降低种子的透水性,而种皮中K、Fe、Ca元素的积累可能有利于种皮透水.此外,研究还发现,皮壳率越高,种子透水性越好,且保持种子种皮完整性对种子吸水和保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主要针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形态学结构、内含物等进行研究,使用机械法去除种皮及化学试剂去除种皮束缚,以探究多花黄精种子结构及其休眠类型与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粒径大小为(3.950±0.422)mm×(3.683±0.404)mm。鲜种子千粒重为(25.036±2.117)g,生活力为(83.33±5.51)%,鲜种子含水量为(45.29±2.76)%,种子吸水4 d后可达饱和;10%硫酸处理种子1 min为最佳处理方式,可有效打破休眠状态,并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2.
为解除多花黄精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利用Nikon-SMZ 800体式显微镜观察多花黄精种子不同萌发时期的外观形态,采用石蜡切片法将多花黄精种子特殊部位制成切片,在Olympus-BX 6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解剖结构,探究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可分为:刚采摘、未萌发、刚萌发、小球茎形成、初生根茎形成和出苗6个阶段;2)成熟的多花黄精种子,其胚未分化出明显的子叶、胚芽和胚根,随着种子的萌发而分化成成熟胚;3)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伴随着胚乳的降解;4)多花黄精种子同时存在生理休眠和形态休眠,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13.
胡小荣  孙雨珍 《种子》1995,(5):20-23
通过对野生向日葵种子吸水速度试验和切去种子钝端1/4,去壳、去皮等处理,结果表明引起野生向日葵种子休眠的关键部位是种壳和种皮。种壳中的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的透气性不良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任何去除种壳和种皮的处理都能迅速有效地破除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紫椴种子休眠原因并找到休眠解除方法,以紫椴种子为材料,对其透性、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种子透性试验结果表明,紫椴种子经浓硫酸处理后透性增加,吸水率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特性试验显示,紫椴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去掉种皮后,保留完整胚乳的种子萌发率为4.0%,切除部分胚乳(根尖未露出)的种子萌发率为23.3%,剥除胚乳帽露出根尖的种子萌发率为84.7%,离体胚萌发率为100%,此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存在休眠,但其种胚并不存在休眠,其休眠是由胚外因素导致,胚乳(尤其是胚乳帽)是造成紫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解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15 min+500 mg/L GA3溶液浸泡12 h+低温层积30天,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92.0%,可作为快速解除紫椴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综上,紫椴种子的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性障碍,但胚乳帽是造成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使用浓H2SO4处理+GA3浸泡+低温层积的综合处理方法可在30天内解除紫椴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5.
拧筋槭种子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拧筋槭种子深度休眠的原因,以拧筋槭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甲醇浸提液提取种子的果皮、种皮及胚中抑制物质,研究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苗高及根长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除30%种皮浸提液对白菜苗高生长略有促进作用外,各浸提液随着浓度比例的提高,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生长及简化活力指数的抑制作用都逐渐增强。各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强,果皮和种皮次之。说明拧筋槭种子的果皮、种皮及胚中均含有一些抑制物质,这些抑制物质的存在可能是拧筋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假色槭种子透水性及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初步探讨假色槭种子休眠原因,比较了假色槭完整种子和剪裂种皮种子的吸水率,测定了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假色槭种子休眠影响较小。假色槭种子的果皮、种皮、胚浸提液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抑制了小麦种子对自身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吸收利用,而且随着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抑制活性也表现得愈加强烈。在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抑制影响强于种皮和果皮。说明假色槭种子果皮透水性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各部位存在发芽抑制成分,尤其是胚的抑制活性最强可能是其休眠期较长、不易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为材料,从种子的吸水性、浸提液活性的生物测定和GA3、ETH、IAA等外源激素浸泡处理等角度,研究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生活力均达到92.2%以上,但发芽率较低.宽叶雀稗和巴哈雀稗的发芽率分别仅为59.3%和10.0%,都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2)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的种皮均不限制种子吸水,但巴哈雀稗种子种皮对种子萌发有机械障碍.3)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及自身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内源抑制物含量较高.可知,宽叶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巴哈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综合休眠.4)GA3、IAA、ETH、H2SO4及复合处理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A3、H2SO4及复合处理对巴哈雀稗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H2SO4处理5 min巴哈雀稗种子效果最佳,可提高发芽率35.3%.  相似文献   

18.
扁蓿豆种子发育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常规发芽法测定了扁蓿豆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发芽能力,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扁蓿豆种子发育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栽培驯化后的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千粒重和体积小于野生扁蓿豆。(2)种皮外的角质层、种皮的栅状细胞和种脐的结构是造成扁蓿豆种子硬实的重要原因之一。(3)开花后21天左右,种子形成成熟胚。成熟种胚存在3片子叶的异常现象。(4)胚乳发育属核型发育类型。(5)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在黄熟后期发芽率最高为81%,硬实率最低为19%;野生扁蓿豆种子在黄熟前期发芽率最高为20%,硬实率也最高为80%。  相似文献   

19.
离子注入对绿豆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0keVFe^+与Cu^+注入绿豆种子,应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法观察,分析低能重离子的主对绿豆种子细胞形态的影响及注入离子的穿透能力。结果表明,Fe^+和Cu^+主后的种皮表现细胞壁角质层被破坏,细胞表面呈现也许多孔洞;剥去种皮的子叶和胚根表面,细胞壁明显塌陷;注入离子可穿过种皮,进入胚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