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杂交鳜摄食非鲜活饵料鱼的生长情况,分别用冰冻饵料鱼和配合饲料饲喂杂交鳜10周,并以鲜活饵料鱼作对照,比较不同饲料对杂交鳜生长、成活率及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鲜活饵料鱼组的杂交鳜生长最快,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但与冰冻饵料鱼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鳜的成活率在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杂交鳜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鲜活饵料鱼组和冰冻饵料鱼组,而蛋白质含量则显著高于鲜活饵料鱼组和冰冻饵料鱼组(P0.05)。冰冻饵料鱼组杂交鳜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鲜活饵料鱼组(P0.05),但脂肪含量则高于鲜活饵料鱼组。试验结果表明,可用冰冻饵料鱼替代鲜活饵料鱼来饲喂杂交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交鳜对鲜活饵料鱼的依赖。摄食配合饲料的杂交鳜虽然生长速度较慢,但其体成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肉品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鳜鱼俗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淡水鱼。目前我国养殖的鳜鱼品种有翘嘴鳜、斑鳜和杂交鳜,其中翘嘴鳜养殖量占总产量90%以上。《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鳜鱼养殖总产量首次突破40万吨,比2021年增加2.75万吨。鳜鱼食性独特,自开口起以鲜活饵料为食,传统的养殖方式在不同阶段均需配套供给活饵料鱼。但投喂活饵料鱼存在病害风险高、药残超标等隐患,  相似文献   

3.
网箱养鳜经济投喂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3年在6只小体积网箱(2.4m^3)中利用大规格鳜鱼种(平均体重182g)进行两种活饵料鱼投喂模式养殖商品鳜的对比试验。经过120天饲养,用常规投喂模式(过量投喂法)和试验投喂模式(饱食投喂法)养殖鳜的平均体重分别为560g和568g,饵料系数分别为5.6和3.9,成活率分别为87%和100%,用试验投喂模式养鳜,不仅生长速度与常规投喂模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饵料转化效率和鳜的成活率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4.
鳜(Sinipercachuatsi)属鲈形目 科鳜属。它营养价值高,生长快.是名贵经济鱼类。随看人工育苗规模生产的形成,苗种供应充沛,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网箱养鳜生长快、捕捞方便.相较池塘养殖有明显优势。由于鳜鱼终身摄食活饵料,提供足够的饵料鱼是养鳜成功的关键。近年来金鸡湖利用一部分野杂鱼.加上网箱培育鲤鱼种作为鳜鱼配套饵料进行规模养殖,年产鳜鱼5000公斤、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材料与方法1.1网箱与环境养殖用网箱有三种:面积40m2/只用密眼网布制作用于培育鳜鱼种(12cm);20m2/…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配合饲料完全替代鲜活饵料对翘嘴鳜生长和消化的影响,将初始体质量为(27.3±2.4)g、经过驯化的翘嘴鳜分别用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喂养90 d,比较不同饵料对翘嘴鳜生长、体成分和消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配合饲料组翘嘴鳜的终末体质量(74.0 g)和特定生长率(1.34%/d)均显著低于鲜活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翘嘴鳜的体蛋白含量(质量分数为67.3%)显著高于鲜活饵料组,但其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鲜活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翘嘴鳜的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鲜活饵料组,但其肠道淀粉酶活力则显著高于鲜活饵料组(P0.05)。结果表明:翘嘴鳜摄食配合饲料可维持一定的生长,其体内的消化器官也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饵料向饲料的转变,但若要用配合饲料完全取代鲜活饵料,还需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友亮  崔希群 《水利渔业》1989,(4):49-52,55
1981—1987年我们对鳜的生长、发育、人工繁殖、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池塘和网箱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等,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鳜的营养特征是专食活饵。它对饵料生物的种类、规格、外部形态结构等,都有较强的选择性。当饵料鱼和虾相同时,对鱼的摄食率为66%,而对虾仅为14%;饵料鱼的种类不同而长度一样时,鳜选择的顺序为(?)条、鲤、罗非鱼;而对同一种鱼,鳜则首先选择个体较小者为食。仔鳜开口饵料的适口性,取决于其体高与鳜口裂的相对大小。鳜适口开口饵料为体高小于鳜口张开幅度的各类鱼苗,幼鱼和食用鱼的适口饵料的体长相当于鳜长度60%以下各类鱼.养殖条件下,两性鳜1龄均能达到性成熟。长江流域5—6月进行人工繁殖,广东地区4月初即可开始催产。亲鱼以0.5—2公斤者为好。鳜的苗种培育,不适宜在池塘中进行,而宜在环道、孵化桶中或网箱内培育效果较好.食用鱼在网箱内饲养,每平方米可获得5—10公斤的高产.  相似文献   

7.
鲜饲料网箱养殖商品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水库渔业研究所在9只小体积网箱(2.4m^3)中利用大规格鳜鱼种(平均体重176g)进行活饵料鱼、死饵料鱼和饮料鱼块养殖商品鳜试验。经过120天饲养,用活鱼、死鱼和鱼块喂养的鳜平均体重分别达到568g、428g和473g,饵料系数分别为4.0、4.9和4.4成活率均为100%。尽管用死鱼和鱼块喂养的鳜生长率比用活鱼喂养的低24%和16%,但饲料成本仅为用活鱼喂养的25%和23%,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翘嘴鳜作为我国特有的淡水名贵鱼类,其养殖经济价值极高,是养殖户脱贫致富的优良养殖品种。然而,每年因为病害而造成大量死亡,损失惨重。究其原因,翘嘴鳜发病与养殖水体恶化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养殖1斤翘嘴鳜大约需要4.5斤的活饵料鱼,同时还有3.5斤的排泄废物进入到水体,排泄废物在水体中积累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等有毒有害物质,这是造成养殖中后期翘嘴鳜发病的根源。另外,活的饵料鱼在水体中被翘嘴鳜追食,长期搅动水体,  相似文献   

9.
李松林  韩志豪  王小源  陈乃松 《水产学报》2021,45(10):1787-1795
鳜是我国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2019年其养殖产量已达33万t。本文从养殖现状、养殖模式及良种选育等方面介绍鳜的养殖概况。同时,鳜摄食习性独特,终生以活鱼为食。养殖生产中,主要以活饵料鱼直接饲喂,这种以鱼养鱼的方式不仅资源利用率低,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也极大。据此,本文从环境因素和饵料性质等方面概述了影响鳜摄食的外在因素,并从摄食感觉器官和摄食调控因子剖析鳜摄食特性的内在因素,这有助于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调整鳜的摄食习性,为其转食配合饲料提供必要的支撑。此外,需加强鳜摄食调控机制及营养生理需求特性的研究,实现鳜配合饲料的突破,促进其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斑鳜是本世纪初新发展起来的一个鳜鱼养殖品种。早期受韩国市场需求的刺激,出口利润高,逐渐带动了斑鳜人工养殖产业发展。与鳜相比,斑鳜经驯食后可食冰鲜鱼,无需常年活饵料鱼供应,生产成本降低,抗病力强,因此,斑鳜养殖较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斑鳜生长较缓慢,一般需养殖2~3年,生产周期长、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1.
条件反射法驯化鸭绿江斑鳜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斑鳜为鸭绿江流域优质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虽然鸭绿江斑鳜集约化养殖已获得初步成功,但在养殖过程中全部投喂活饵料鱼不但增加养殖成本,而且活饵料鱼的供应受季节、营养、价格等因素制约,限制了鸭绿江斑鳜养殖业的发展,如何让鸭绿江斑鳜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采用条件反射法对体长为3厘米的鸭绿江斑鳜进行食性驯化试验。  相似文献   

12.
<正>网箱养殖鳜鱼,必须根据鳜鱼自身生长习性,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有计划地生产供给其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活饵料鱼,加强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适时取捕销售,才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在鳜鱼网箱养殖日常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科学投饵鳜鱼属肉食性鱼类,一般以摄食鲜活饵料鱼为主,且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活饵料鱼的种类、规格等有不同的要求,一旦饵料鱼提供不及时、数量不  相似文献   

13.
正翘嘴鳜以其生长速度快、饵料容易解决、病害相对较少、对气候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在江苏境内被广泛养殖。鳜鱼目前在江苏的养殖方式以单养为主,在养殖区建立专门饵料鱼养殖池塘,根据饵料鱼生产能力及资金等现状决定放养鳜鱼苗种的数量。这种模式已经得到了养殖户的肯定,成为当地高产高效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5.苗种培育溪流性鱼种类较多,苗种培育方法各异。其中斑鳜苗的开口饵料为其他初孵仔鱼,培育过程需要投喂活饵料鱼,适合在清水网箱或水泥池中进行。其他大多数种类的开口饵料为浮游动物轮虫或枝角类,因此适合在土塘中培育。土塘可以通过施肥大量培育浮游动物,天然饵料丰富,短期内不需投喂人工饲料就可满足鱼苗生长,培育的苗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养殖成本低的特点。一般选择面积1~5亩的土池,  相似文献   

15.
鳜是我国优质名贵鱼,生性凶猛,以小型鱼虾为饵料,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较强等特点.随着人民对鳜的需求量逐渐上升,养殖规模也在快速扩大,目前鳜养殖过程中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应对疾病,采用科学高效的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鳜的产量,也是减少鱼病发生的常用手段.本文根据鳜的养殖现状和笔者的实践,对如何科学养殖鳜商...  相似文献   

16.
优选野生鄱阳湖翘嘴鳜成熟个体为亲本,强化培育至5月初开展人繁。♀:♂=1∶1~1.5,一次性注射混合激素,自然产卵,雌体剂量为LRH-A10~12ug HCG700~800 IU/kg。水温23~25℃时效应时间25~27h,催产率90~100%,受精率50~60%,孵化率85%以上,水温24~26℃需30~31h出膜。采用同步繁殖的团头鲂苗作开口饵料鱼,采取投喂充足的适口饵料鱼、严防低溶氧综合症和NH3-N中毒、遍洒福尔马林和硫酸铜防治原虫病等措施,育苗成活率由20%提高到60~70%。针对滨湖地区和自然水体野杂鱼丰富的特点,总结了池塘套养、自然水体混养和网箱养殖商品鳜模式,探讨了池塘主养及饵料鱼配套技术,建立了健康养殖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7.
<正>鳜鱼(桂花鱼)一直是广东淡水养殖优质名贵鱼类当家品种,其单位经济效益是四大家鱼的四倍以上。但近些年来,广东鳜养殖爆发性疾病频发,鳜鱼批量死亡甚至"颗粒无收",严重阻碍了鳜养殖业的发展。有关研究发现,广东地区许多繁殖场使用的鳜亲本经人工累代繁殖,已经过度近交,种质退化,苗种畸形率高,鳜生长性能、抗逆抗病性能都受到了影响。佛山市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经多年杂交试验发现,特定的翘嘴鳜与斑鳜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好、养殖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8.
鳜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以活鱼虾为饵是鳜的摄食特性,如得不到鲜活的饵料鱼,即相互残食,或使其鱼体消瘦,体质变弱,容易发病,甚至饿死。因此,在一般的养殖条件下,必须同时配套养殖饵料鱼。选择好开食饵料鱼是提高鳜苗种成活率的关键,宦选择体型偏长、游泳能力较弱的鱼苗,如鲂、鳊、鲴、适口野杂鱼等鱼苗。在投喂时要注意,不同生长时期的鳜需投喂一定发育阶段的饵料鱼苗,  相似文献   

19.
杨兴丽 《水利渔业》2006,26(2):24-25
在网箱中将鳜鱼夏花用活饵料鱼培育至平均33.6 g/尾规格,形成主动上浮抢食后,按大小进行分箱,停食3 d,采用投喂濒死饵料鱼、死饵料鱼、饵料鱼块的驯食程序,使鳜鱼抢食死饵料鱼和鱼块。通过108d的喂养,有64%鳜鱼达到400 g以上的商品鱼规格,生产成本仅21.7元/kg,比用活饵料鱼节约68%。  相似文献   

20.
中国鳜鱼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前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古以来,鳜一直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名贵鱼类,因其肉质鲜美、无肌间刺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上世纪70年代,鳜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80年代,广东省南海、顺德等地率先开展鳜人工养殖。随着市场对高品质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活饵料鱼生产问题的解决,鳜养殖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我国鳜养殖总产量为31.59万吨,平均塘口价50元/kg,产值超过20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