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品种紫苏形态、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选育品种紫苏、左家优良品种紫苏和白苏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品种紫苏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都比左家品种紫苏和白苏有显著的差异.选育品种紫苏的株高、分枝数、花序数都高于左家紫苏和白苏;选育品种紫苏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也都高于左家紫苏和白苏,但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左家紫苏和白苏.3个品种中选育品种紫苏为较晚成熟品种,左家紫苏为中熟品种,白苏为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陕西省紫苏产区有效地开展紫苏选育工作,对10 个紫苏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探讨不同来源品种在陕西紫苏产区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绛县紫苏、吉苏1 号和吉苏2 号为早熟品种,株高、分枝位、茎节数、总穗数、生育期等性状低于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的产量和千粒重也低于晚熟品种。研究结果对陕西紫苏种质资源收集、评鉴及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为紫苏选育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盆周山区移栽油菜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为当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支撑,对 21 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进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各油菜品种间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高度、分枝角果数、角果长的变异程度较高,是引起单株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能为油菜品种选育提供更多遗传变异;通径分析表明,分枝角果数、株高、千粒重、主花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对油菜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 1.115、0.527、0.519、0.382、0.406,具有较明显的正向作用;各农艺性状间存在相互影响,株高、分枝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 21 个油菜品种划分为 4 类,其中单株产量最高的类群Ⅰ表现为植株较高、主花序长、主花序及分枝角果数多、每角粒数多 、千粒重小;综合分析得出,盆周山区移栽高单产油菜的选育当以多分枝角果数、长角果、多角粒数为主要选育指标,以高植株、低一次分枝高度和多主花序角果数为次要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4.
绿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讨绿豆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新选育的巧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与绿豆产量相关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绿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主茎分枝数>单芙粒数>单株芙数>株高>芙长>百拉重>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与绿豆产量的关联度最大,r值为0.7142,其次是单芙拉数,r值为0.7028,芙长、百拉重和主茎节数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选育山西省绿豆新品种时,应注重主茎分枝数和单芙粒数多的品系选育。  相似文献   

5.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0份海南黑豆地方资源的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海南黑豆单株产量相关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百粒重>生育期>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株高>底荚高度。因此,在海南黑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选择子粒大、生育期相对较长和有效分枝多的品系选育。  相似文献   

6.
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小区产量与株高等10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与株高等10个性状的关联序为:全株有效结角数>角粒数>千粒重>一次分支数>结交密度>角果长度>主花序结角数>株高>主花序长度>分支部位.因此,选育高产杂交油菜时,应重视全株有效结角数、角粒数、千粒重以及一次分支数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油菜育种中利用杂种优势组配获得高产时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油菜杂交高产组合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油菜杂交高产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杂交油菜高产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种植密度、生育期、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结荚密度、平均荚粒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高。云南玉溪市利用杂种优势组合油菜高产育种工作中,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应适度增加播种密度,并适时早播,当株型合理时,应加强对千粒重、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性状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和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 8 个紫苏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对其 9 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位居前 3 位的品系为 AS-06、AS-07、AS-08;AS-06 每 667m2 平均产量最高,为 33.94kg;AS-07 位居第 2 位,平均产量为 31.70kg;AS-08 位居第 3 位,平均产量为 31.24kg。8 个参试品系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 11.72%~40.38% 之间,单株籽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变异系数最小,可见 8 个紫苏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可以通过改善栽培措施和育种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紫苏经济性状。产量与单株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株总穗数、主穗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千粒重、主茎节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茎粗、单株分枝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在新品种培育中应注重以上性状之间的协调性。由主成分分析可得,9 个性状可归纳为 3 个主成分(产量与穗型因子、株高与分枝数因子、茎粗与千粒重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92.199%;根据各个品系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AS-06、AS-07、AS-08 等 3 个紫苏新品系综合得分最高,表现较好,适宜在贵州安顺地区种植,可进入下一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高产是当前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玉米产量的高低与其农艺性状尤其是产量构成因素有关,产量性状是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且性状间彼此关联,某一性状的改变必然导致其他性状的变化.因此,研究各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相关性,对于减少玉米高产新品种选育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对玉米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目的在于探索各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的相关重要性,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选育玉米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紫苏资源鉴选中产量构成因素的问题,对贵州地区收集的50份紫苏种质资源材料进行2年2点种植,并对农艺学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农艺学性状指标均有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是单株总穗数,其次是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是影响紫苏产量的重要因素。以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建立回归方程,发现3个因素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度分别为0.037、0.069、5.598 g。结果表明,紫苏高产育种研究应主要考虑株高、单株总穗数、千粒重指标。该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紫苏种质资源的鉴选评价,以及紫苏材料创新及品种选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