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茄子种子在不同浸种时间、温度和不同浓度碱液组合处理后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情况,旨在筛选出茄子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水温50℃、碱液浓度0.3℅、浸种24h的处理组合对茄子种子发芽效果较好,发芽率可达86.0%,较最低处理茄子种子发芽率高59.7%。  相似文献   

2.
《种子》2018,(11)
刀叶金合欢种子种皮透性差,常规处理种子萌发率低。为获得更高的种子发芽率,采用浓硫酸6种不同拌种时间、4种不同水温处理种子,浸种24h后置床催芽进行比对。结果表明:1)刀叶金合欢种子的种子膨胀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与浓硫酸拌种时间长短和浸种水温高低处理关系密切;2)水温是影响刀叶金合欢种子膨胀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的主要因子,浸种处理水温越高,其种子膨胀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越大;3)浓硫酸不同拌种时间对提高种子膨胀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起重要作用,经浓硫酸不同拌种时间处理下的种子,其种子膨胀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处理;4)浓硫酸拌种5min+100℃水温烫种处理,其种子膨胀率、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为14.8%、76.4%和2.55%,在本试验中表现最好,种子发芽势则以浓硫酸拌种1min+100℃水温烫种处理最好,达到66.8%,以上与其它处理相同因子比较,差异性也达到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3.
浸种温度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一级濒危物种巨柏为材料,设计了不浸种、20(常温)、30、40、50、60℃浸种等6种播前种子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浸种对巨柏种子吸水及发芽过程的影响,确定巨柏沙培法发芽测定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浸种温度影响种子的吸水过程,浸种温度越高,种子吸水量越大,吸水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浸种温度为60℃时,巨柏种子吸水达到平衡的时间为34h;浸种温度为20℃时,吸水达到平衡时间为44h。浸种温度影响种子的发芽过程,巨柏种子浸种的适宜温度为50℃,浸种时间为36h。采用培养皿沙培法,在25℃条件下巨柏种子发芽势测定时间为7d,发芽率测定持续时间约为15d。巨柏未发芽种子存在发育不全、空粒、涩粒、木栓粒和虫粒等5种情况,其比例达50%~5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赤霉素处理和机械处理对光叶红花苕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处理促进发芽效果最好,发芽势达92.00%;发芽率达94.00%;发芽指数达25.84;浓硫酸处理次之,以98%硫酸处理60 min效果较好,发芽势达77.33%;发芽率达86.00%;发芽指数达42.55;赤霉素处理种子,对发芽率影响不显著.由于机械处理操作难度大,因此,实际生产中用98%硫酸浸种60 min来提高种子发芽率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能有效提高防风种子发芽率的外源物质,为解决防风生产中存在的发芽率低、出苗缓慢等实际问题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在20℃黑暗条件下,用青霉素、赤霉素(GA3)、KNO3溶液及40℃温水浸种20 min+ 400 mg/L青霉素溶液对防风种子进行24 h发芽预处理.结果:不同浓度的青霉素对防风种子的发芽均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0℃温水浸种20 min+ 400 mg/L的青霉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防风种子的发芽率,但对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400 mg/L和500 mg/L的赤霉素处理均可显著地提高防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其中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分别较对照提高44.53%、7.79%和22.51%;0.3%的KNO3处理可有效提高防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50.59%、10.33%和23.53%.结论: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与0.3%的KNO3处理对防风种子的萌发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激活蛋白对多种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真菌源激活蛋白在促进种子发芽方面的效果,研究了不同浓度激活蛋白处理对多种作物种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2—3μg/mL的新型激活蛋白浸泡棉种6h,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番茄和丝瓜种子分别用1μg/mL的蛋白浸种6h,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黄瓜种子用500倍和1000倍液都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结缕草种子打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赵昕  李玉霖 《种子》2002,(1):22-24,27
针对结缕草萌发困难限制该草种广泛利用的问题,研究了磨擦处理,不同浓度的硫酸,强碱以及双氧水,激素处理两种结缕草--半引Ⅲ号结缕草和青岛结缕草。结果表明供试种子经磨擦处理,一定浓度的硫酸,强碱,双氧水浸种都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活力,特别是采用7%-10%的NaOH和KOH溶液浸种15min ,或处理之后再加入0.04g/L-0.16g/L的赤霉素或1.0g/L乙烯利浸种24h的综合处理,可使两种结缕草种子的发芽率接近他们潜在的发芽能力,并且使发芽天数缩短5-6天。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不同温度、不同浸种时间和温度、光照与黑暗等处理对齿果酸模进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条件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探讨齿果酸模种子发芽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1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最大,分别为92%和78%,然后随温度增加逐渐降低;浸种24 h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最大,达77.5%,浸种6 h与12 h对种子发芽率较低;20℃浸种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最大,分别达78.5%和73.5%,浸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种子萌发。光照与黑暗对发芽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发芽势影响显著。齿果酸模发芽最适合条件:20℃浸种24 h,15℃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9.
对软叶刺葵种子进行不同的化学催芽处理,结果表明:20%过氧化氢和浓硫酸浸泡5min、0.3%亚硝酸钠和0.2%的硝酸钾溶液浸种24h后,发芽率显著升高,发芽速度显著加快,尤以亚硝酸钠和浓硫酸处理效果为好;200~1000mg/L赤霉素和20~100mg/L激动素溶液浸泡24h也能显著促进种子萌发,但催芽效果与其溶液浓度有关。成熟种子轻度脱水,发芽率有所上升,但含水量下降至17%以下,发芽率急剧下降;当含水量下降10%以下,发芽力完全丧失,表明软叶刺葵种子很可能是中间型种子。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0,(6)
为筛选育苗基质,探讨天门冬播种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桂冬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贮藏时间、播种月份、浸泡水温、发芽温度、不同育苗基质条件对天门冬发芽率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时间大于12 h的处理与发芽率呈正相关,浸种96 h的发芽率最高,达96.67%,比未浸种(对照)提高了25%以上;种子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即采即播的发芽率最高,达到86.33%,贮藏时间12个月的发芽率仅有8.33%; 4月和10月播种的发芽率较高,分别达到90.00%和87.67%;不同浸泡水温对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温度(恒定)对天门冬种子发芽率具有显著影响,25℃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8.67%,常温次之,30℃、35℃明显下降;以黄泥+珍珠岩+泥炭+椰糠(体积比2∶1∶1∶1)为播种基质和育苗基质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9.58%,幼苗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11.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是一种富合营养物质的豆科牧草,适应酸性、干旱及贫瘠的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种子的休眠特性限制了它的利用.为此,以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的野生百脉根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擦破种皮、化学腐蚀、低温冷冻等方法研究打破种子休眠的办法.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百脉根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2.3%,种皮厚度为(65.63±2.26)μm,比对照高出60.4% (p<0.01),可见野生百脉根种子以种皮厚、透水性差为特点.试验还发现,擦破种皮后,种子的发芽率由8.7%提高到85%;浓度为98%的浓硫酸浸泡5,15,25 min均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的硬实率,提高发芽率,其中以15,25 min处理效果最好,相比而言,浓度为40%的NaOH处理效果不明显.GA3、低温湿沉积+GA3及-4℃,-20℃及液氮超低温冷冻能显著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农家桑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钙浸种、提高温度和光照等对解除桑树种子次生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25 mmol/L CaCl2浸种24 h,可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其中,未休眠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81%提高到97%,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16%提高到44%.在25 mmol/L CaCl2浸种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25,28,30,35,37℃)处理,以及相同温度下照光和遮光处理,进一步探讨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结果表明,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5℃温度处理的发芽率达到最高,可达90%左右,说明提高温度是解除桑树种子的次生休眠的有效方法.桑树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且照光对桑树种子的根长和茎长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黑种草种子的吸水特性以及温度、光照和GA3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采收的黑种草种子吸水迅速,具有明显的迅速吸水期和吸水平台期,不存在吸水障碍;具有一定程度的浅生理休眠和热抑制现象,且为需光种子,在恒温条件下仅在10,15℃有少量萌发,其中交替光照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黑暗处理;在15℃/25℃变温和交替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较高,但也仅有(61.5士7.6)%;0.1 mmol/L的GA3溶液可有效解除其休眠,使黑种草种子在15℃交替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从(33.5±2.2)%升高至(76.7±7.0)%.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了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离体胚萌发试验,并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酸碱处理、低温层积和干藏处理、GA3和6-BA溶液处理,探讨不同的处理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广西绞股蓝种子的活力高达98%,但在6个恒温和1个变温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仅为11.7%,说明广西绞股蓝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种子吸水性测定结果表明,广西绞股蓝种皮限制种子吸水,离体胚萌发实验证实广西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说明种皮障碍是导致广西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低温层积不能解除广西绞股蓝种子的休眠,而干藏则会导致种子内部失水,从而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浓硫酸和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均不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仅6-BA溶液处理对4℃层积后的种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破除红蓼种子休眠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许桂芳  刘明久  席世丽  赵刚 《种子》2005,24(1):24-25
红蓼种子由于种皮障碍,发芽率低.对红蓼种子种皮进行剪口处理,发芽率达82%,简易活力指数为3.26;98%浓硫酸处理3 min,发芽率达94%,简易活力指数为4.12.  相似文献   

16.
草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探讨草果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萌发的最佳条件,为草果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提高播种育苗成功率提供参考。浸种称重法测定种皮透水性;生物鉴定法检测发芽抑制物;设置不同前处理、不同光照和温度、不同发芽床以及不同贮藏方法等处理对草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结果表明草果种子吸水率较低,吸水67 h仅达40%左右;种子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湿沙层积处理30天后的种子,其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明显提高,较未处理种子发芽率提高近50%;以纱布作发芽床,30/20℃变温、12 h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4.75%。草果种子中存在发芽抑制物可能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湿沙层积处理可有效降解发芽抑制物,是草果种子最佳前处理方法;以纱布作发芽床,12 h光照、30/20℃变温条件是草果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草果种子以湿沙进行贮藏为好。  相似文献   

17.
以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为材料,从种子的吸水性、浸提液活性的生物测定和GA3、ETH、IAA等外源激素浸泡处理等角度,研究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生活力均达到92.2%以上,但发芽率较低.宽叶雀稗和巴哈雀稗的发芽率分别仅为59.3%和10.0%,都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2)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的种皮均不限制种子吸水,但巴哈雀稗种子种皮对种子萌发有机械障碍.3)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及自身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内源抑制物含量较高.可知,宽叶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巴哈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综合休眠.4)GA3、IAA、ETH、H2SO4及复合处理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A3、H2SO4及复合处理对巴哈雀稗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H2SO4处理5 min巴哈雀稗种子效果最佳,可提高发芽率35.3%.  相似文献   

18.
野生地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种子为试材,对其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榆种子长约2.548mm,椭球形,灰褐色至紫黑色,千粒重为2.471g;种子休眠属种壳休眠,破除休眠可采用98%浓硫酸处理,以酸蚀30min为宜,发芽率为85.33%;最适萌发温度为20℃;200mg/L赤霉素浸种发芽率达到86.67%。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紫椴种子休眠原因并找到休眠解除方法,以紫椴种子为材料,对其透性、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种子透性试验结果表明,紫椴种子经浓硫酸处理后透性增加,吸水率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特性试验显示,紫椴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去掉种皮后,保留完整胚乳的种子萌发率为4.0%,切除部分胚乳(根尖未露出)的种子萌发率为23.3%,剥除胚乳帽露出根尖的种子萌发率为84.7%,离体胚萌发率为100%,此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存在休眠,但其种胚并不存在休眠,其休眠是由胚外因素导致,胚乳(尤其是胚乳帽)是造成紫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解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15 min+500 mg/L GA3溶液浸泡12 h+低温层积30天,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92.0%,可作为快速解除紫椴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综上,紫椴种子的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性障碍,但胚乳帽是造成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使用浓H2SO4处理+GA3浸泡+低温层积的综合处理方法可在30天内解除紫椴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20.
研究NaOH处理打破紫椴种子休眠的效果及NaOH处理后对紫椴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影响。采用不同质量分数NaOH处理紫椴种子,结合变温层积,定期统计发芽势、发芽率,并在层积过程中定期随机取样进行贮藏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30%NaOH处理1.5 h对紫椴种子休眠解除效果最好,发芽势平均为38%,发芽率平均为71.66%,20%NaOH处理1.5 h及10%NaOH处理6 h效果次之。与对照相比,NaOH处理后种子在整个层积过程中,淀粉、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淀粉酶活性变化剧烈,呈“W”型。说明NaOH处理能够有效地解除紫椴种子的休眠,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种子的透水透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紫椴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生理生化反应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