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油17是利用甘蓝型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咸黄A和双低恢复系1521C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0 ~2011年通过陕西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陕油17平均产油量1 048.8 kg/hm2,对照秦优7号平均产油量972 kg/hm2,比对照增产7.9%;2011年平均产油量1 222.95 kg/hm2,比对照增产3.9%;2年平均产油量1 135.95 kg/hm2,比对照增产5.7%.2010年陕油17平均产量2 674.5 kg/hm2,比对照增产3.3%;2011年平均产量2 947.5 kg/hm2,比对照增产4.9%.2年平均单产2 823 kg/hm2,比对照增产4.2%.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63.5 kg/hm2,比对照增产3.7%.该品种产油量高,品质优,稳产性好,芥酸含量0.00%,硫苷含量25.03μmol/g,含油量45.10%,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品种“楚玉8号”是以自交系CY 02做母本,CY 08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参加湖南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7 960.5 kg/hm2,比对照品种临奥1号增产9.4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802.5 kg/hm2,比对照品种临奥1号增产10.61%.该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抗病、品质优等特点,适宜于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种植.于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正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 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韦清源  陈渊  汤复跃  陈文杰  郭小红  梁江 《种子》2020,(2):122-124,127,F0002
以桂M 32为母本,桂夏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了高产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桂夏7号(广西区域试验代号桂166,国家区域试验代号桂夏7号)。2012—2014年参加广西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53.55 kg·hm^-2,比对照种桂夏1号减产0.8%,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59.40 kg·hm^-2,比对照种桂夏1号增产2.9%。2016—2017年参加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99.5 kg·hm^-2,比对照华夏3号增产8.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12.0 kg·hm^-2,比对照华夏3号增产12.2%。生育期夏播101 d,株高80.3 cm,主茎节数15.5节,有效分枝3.5个,底荚高度18.5 cm,单株有效荚数53.5个,单株粒数109.5粒,单株粒重17.5 g,百粒重17.4 g。籽粒粗蛋白含量39.99%。粗脂肪含量20.63%。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豆2015005号),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80033),适宜在广东、广西、福建中南部、湖南南部和江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5.
吉农29号是以吉农9722-2为母本,吉农990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晚熟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8.6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0.8%;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403.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1.0%.粗蛋白含量为39.76%,粗脂肪含量为21.50%.该品种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高油、稳产.  相似文献   

6.
张豆1号大豆于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号:甘审豆201 1001.该品种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两年11个参试点平均产量2 671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17.38%,增产达显著水平,居参试材料第2位,其中在9个点次增产,增产点次达到81.8%.2010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39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5.04%,居参试品系第2位.  相似文献   

7.
<正>吉龙2号是黑龙江省久龙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金1131为母本,金6112为父本,于2004育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黑审玉2014006。2010~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102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2.3%,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3 450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23.5%,居本熟期组第1位,同年荣获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产量1.35万kg/hm2,具有1.50万  相似文献   

8.
高油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合丰50的创新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桂春豆111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泉豆937为母本,以桂早一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9.35kg/hm2,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2.5%;2020年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93.65kg/hm2,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3.9%。202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油、抗倒伏、抗病、抗虫等特点,适合清种亦适合间套种,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生产上提供鲜食可口、品质纯良的花生品种,以远杂9102辐射变异株为母本,以05-77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育成优质鲜食型花生新品种,于2017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品种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蜀花2号。2014-2015连续参加两年四川省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854.0 kg/hm2,比对照增产10.33%;籽仁平均产量3522.0 kg/hm2、比对照增产6.55%;201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荚果产量6点增产、平均产量4248.3 kg/hm2,比对照增产10.26%。蜀花2号种子休眠性和抗倒性强、耐旱性较强,对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及病毒病的抗性均较强,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的非青枯病高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