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牧结合种植模式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传统种植业只注意发展谷物生产,仅以粮食来衡量可供养人口的唯一标准,它不能确保我国未来的食物安全和人类正常营养需求,因此,必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重要改革。目前,国内已有“一粮一饲”,“一粮一经”,“两饲一粮”和“一粮一经一饲”以及“一一二五”等农牧结合型种植业模式,农牧结合型种植模式匠核心是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个以粮食生产为基础,饲料生产为重点,经济作物生产为动力,并有机配合和协调发展的粮一经一饲三  相似文献   

2.
在1992~1993两个定位试验基础上,1994年选择粮经,粮饲和粮菜肥等3种多元复种模式继续开展定位验证,结果探明了粮经型的模式1(青菜-马铃薯-早稻-晚稻)粮饲型的模式2(绿肥-玉米-晚稻)每公倾产粮17.10t和15.61t,分别比粮粮型的CK1(小麦-早稻-晚稻)每公顷增产39.3%和27.3%,比粮肥型的CK2(绿肥-早稻-晚稻)每公顷增产45.9%和33.3%,纯收益分别3.41万元和  相似文献   

3.
我省农区一条切实可行的增收途径--种草养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农区泛指我省以粮经作物种植为主的广大地区,由于人多地少,长期以来以粮食生产为主。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有农业结构已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而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将现有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发展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目前一条行之有效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4.
金华市旱粮生产发展潜力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华市旱粮生产优势较强,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大农业、大旱粮的观点认识旱粮,注重旱粮生产的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把旱粮当作粮经饲肥结合的大旱作来抓,着力推广间作套种,多种多收复合型的种植制度,走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带动旱粮生产的产业化道路,是优化和发展旱粮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1992-1993年定位试验基础上,1994年选择了粮经饲菜肥多元结构和高产高效的3种复种模式,以粮粮型模式为对照,继续开展定位验证,结果粮经菜型的模式3和粮饲型的模式1,年公顷产粮9.29吨和10.64吨,较对照分别增产1.4%和16.1%,模式2和模式1年公顷纯收益1.152万元和1.084万元、较对照增收36.3%和28.2%,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吕梁山区耕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粮饲轮作耕作模式的优势,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白银市的农业结构在向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合理的三元结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玉米品种的改良,积极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一方面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白银市畜牧业提供基础保障。1白银市粮饲兼用玉米种植的现状1.1粮饲兼用型玉米内涵粮饲兼用型玉米在获得玉米高产籽粒的同时,还可以产大量可被畜禽充分利用的秸秆。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既可生产粮食,又可生产青贮饲料。这种玉米在籽粒完全成熟时,叶片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发挥高原地域特色优势,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笔者在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条件、生产发展现状、结构调整潜力的基础上,以粮饲兼用作物为研究对象,围绕良种良法良田良机的有机融合,总结梳理近年来开展的粮饲兼用作物禾豆混播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并对今后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9.
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农业生产大县,随着农业规模生经营的不断扩大,其生产结构性矛盾也越来越显现,如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路子,在多年多点试验探索基础上,对以大麦为主的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循环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粮经饲统筹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农业发展战略。以长阳永兴生态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利用当地资源在长阳县贺家坪镇紫台村大力发展以青贮玉米、饲料油菜为主的"粮经饲统筹发展"生产,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创新了生产方式,培育壮大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体重约 10kg的三元杂交 [杜× (大×长 )]仔猪 70头,分为 7组,每组 2个重复,每个重复 5头猪。分别饲喂含粗蛋白质 (CP)水平为 15%、 17%、 18%、 19%、 20%、 21%和 22%的玉米-豆粕-进口鱼粉-乳清粉型饲粮,研究饲粮 CP水平对 10~ 20kg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尿素氮 (SU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15%~ 18%的 CP水平范围内,随着饲粮 CP水平的升高,仔猪平均日增重趋于增加 (P>0.05),料重比趋于降低 (P>0.05),在 18%~ 22%的 CP水平范围内,随着饲粮 CP水平的升高 ,仔猪生产性能没有改善。血清尿素氮浓度随饲粮 CP水平升高而极显著升高 (PP0.05),在 CP 20%~ 22%组极显著升高 (P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小麦拔节后的割青,研究了江苏淮南麦区育砀扬麦158、ND35/R18和ND36/R9034等3个小麦品种(组合)用于粮饲兼用生产系统的表现。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鲜草产量、饲用品质和再生能力等饲用性能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粗蛋白含量变幅为18.0%-22.7%,冬季割青鲜草产量变幅为1012.8-1248.1kg/667m^2,春季第二次割青鲜草产量变幅为295.7-705.1kg/667m^2,1次割青后籽粒产量相当于对照的48.7%-62.6%,2次割青后籽粒产量相当于对照的18.9%-25.0%。扬麦158粮饲兼用综合表现相对较好。粮饲兼用生产系统在进入越冬期前即开始拔节,茎蘖冻害严重,须在拔节后割青。不宜冬春2次割青,可通过增大播种密度减轻冬季1次割青对籽粒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粮饲兼用型玉米在我国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种植。基于此,主要从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现状出发,讨论宁夏盐池县引种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实验现状,并讨论粮饲兼用型玉米在我国农业发展上的前景及改进方向,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畜禽产业是安庆市农业6大主导产业之一。随着畜禽业跨越式发展,“十一五”以来饲用玉米原粮年外调总量、饲料及畜禽肉、蛋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影响农业经济增长。为将安庆市畜禽产业板块经济不断做大,带动水稻、饲料产业板块经济增长,本文提出走订单开发高蛋白双季早稻饲料稻、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量乏路,逐步减少玉米外调量和粮食饲用量。力争“十一五”期末实现粮食用途分流和畜禽饲粮自产、自足供应,降低畜禽肉、蛋生产成本,保障粮、饲原粮产需安全和畜禽肉、蛋产需安全。扭转饲用玉米大调大运被动生产和粮饲同粮、畜禽饲用争粮及双季早稻低质、低产、低效局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区域开发程度低、种植结构单一,影响土地生产力的问题,通过优化盐碱地粮经饲作物种植结构,采取作物种植与盐碱地生物改良相结合、粮经饲多元化种植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粮经饲作物提质增效绿色种植模式研究,完善不同盐碱胁迫类型,不同地力条件下粮经饲作物种植制度,推广应用适宜不同盐渍化程度下用养结合、多元化高效种植模式,构建粮经饲多元化种植结构并合理布局,实现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推动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正常营养水平饲粮为对照,研究在营养水平降低6%的低营养水平饲粮中,植酸酶和纤维素复合酶合用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和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12个处理,处理1为不加酶的正常营养水平饲粮,处理2为不加酶的低营养水平饲粮,处理3添加200g/t植酸酶,处理4-处理12为纤维素复合酶(400g/t,200g/t,100g/t)和植酸酶(300g/t,200g/t,100g/t)的配合处理,试验用27周龄的海兰灰蛋鸡1728只,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36只蛋鸡。结果表明:在低营养水平的饲粮中植酸酶与纤维素复合酶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者最适配合量为:每吨饲料添加植酸酶200g和400g纤维素复合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产品转化的主要模式。呼和浩特市的奶牛头数和奶类产量居全国前位,结合我市奶业立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优质饲用农作物种植,已成为我市奶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市建设绿色奶源基地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入世以来 ,牛、羊价格上涨 ,市场供不应求 ,给农区草食家畜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但是 ,发展草食畜 ,除抓好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市场营销等措施外 ,应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 ,大力发展优质牧草 ,为牛、羊生产提供充裕的草料。一、提高认识 ,抓好种草养畜工程。种草养畜工程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因此 ,要提高对种草养畜的重要性认识 ,抓住退耕还林还草机遇 ,建立粮———经———饲链的生态农业模式 ,实现农业种植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畜牧业由以生猪生产为主向牛、羊等草…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依据植酸酶可以水解饲料中的植酸磷,放出可利用磷的原理,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把18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第1组喂标准饲粮,第2组日粮中有效磷水平较第1组减少0.1%,3-6组饲粮是在第2组的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植酸酶300,500,700,900PU/kg,整个试验分两个阶段:0-3周,4-6周,观察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提高了肉鸭的日增重并降低了料重比,在0-3周,以植酸酶添加量为500PU/kg的第4组效果最好,而在4-6周则以植酸酶添加量为700PU/kg的第5组效果最佳,植酸酶能部分替代磷酸氢钙。  相似文献   

20.
农牧结合是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养殖业的重要举措。文章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吉林省农牧结合的主要模式:“小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农业企业+农户”模式,并对三大模式进行深度评价。从社会化服务角度,尝试构建适合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新型农牧结合方式,提出了加大政府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改革力度、加快发展农业综合型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高龙头企业服务水平等构建新型农牧结合模式的保障措施,以促进农牧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