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半干旱区农田水肥调控试验与作物生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农田水肥调控为依据,从农田生态学角度探讨了水分和养分最优配置问题,提出了叶面积积分、叶面积持续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建立了作物个体和群体水平上的作物生长模型和有关统计模型,计算了最佳施肥量和最小耗水系数,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高效和谐作物生长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物有多种适应方式来保护自身生存和与外界环境协调共存,本文阐述了与补偿相关的理论,最优采食理论,生长冗余理论。提出对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还应细致地、系统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韩伟  王青科 《兽医导刊》2020,(2):244-244
本文首先从细胞构成与加工处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在生长育肥猪养殖中的应用特点;其后,基于案例试验的角度,对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在生长育肥猪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经济可行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现代化图书馆给图书馆人提出的挑战出发,探讨了作为现代“书库”人除应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外,还应有一种紧迫感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从更细致的角度出发,自觉深化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5.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出发,分析了早期断奶仔猪腹泻产生的原因,从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并简单介绍了治疗早期仔猪断奶腹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转基因作物应运而生。1995年以来,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由于转基因作物的产量越来越大,因而对其安全性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本文从现代科技的正负效应出发,客观的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可能会产生的利弊关系,并针对其潜在的危害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广泛应用于人类的言语交际中。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未对此现象做出充分的解释,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原型范畴理论以及转喻、隐喻等手段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猪养殖活动对于寄生虫等常见病的防治要求比较高,需要养殖人员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实现猪舍疾病的有效控制.常见寄生虫病的产生会导致猪健康受损,还可能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一些严重的寄生类疾病可能会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和发育导致猪死亡,甚至引发大面积的感染.本文从生猪养殖寄生虫病防治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有利于猪病防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营养角度探讨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光  王利华 《家畜生态》1998,19(2):37-39
随着畜牧业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危及着人类生活和生存空间。本文从营养角度出发,提出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氮,磷和某些金属出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绿肥在用地养地、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绿肥对主作物系统的影响,本文查阅了2015年以来主作物耦合绿肥的相关文献,归纳了绿肥对主作物农艺性状、病虫草害的防控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影响。总体上,绿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养分转化,提高主作物对养分、水分的利用效率;影响主作物生理生化,促进主作物生长,提高主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效降低主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是实现绿色循环农业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加强对绿肥种植经济效益的评估和绿肥-主作物一体化病虫害防控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强化绿肥产品的推出与销售。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植物生长季长,生境类型丰富,因此,使饲用物种多样化对于发展该地区的草地畜牧业十分重要。本文从植物对温度和水分条件的耐受性、养分平衡以及生长发育速度的角度探讨了饲用物种搭配的基本原理,并据此提出了适合于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饲用物种搭配模式。  相似文献   

12.
植物群落的内禀冗余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植物落处于各种扰动之中,扰动导致群落的总体功能降低,为适应各种形式的扰动,群落的功能补偿作用就发生了,并由此产生了生长冗余,组分冗余及内颤冗余,内禀冗余是植物群落中组分冗余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波动的环境及人为或动物扰动适应的结果,是落功能最大化的产物,内禀冗余的作用是使群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得以保持,使群落对各种扰动的抵抗能力增强,在一定条件下,内禀冗余阻碍了群落中当前有益物种产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但从生态学观点看,它对植物群落中目标物种的持续较高水平的输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留以内禀冗余形式存在的非目标植物种对群落的稳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獭兔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的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原理对獭兔生长期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建立獭兔生长曲线方程,探索獭兔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①根据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原理,确定了獭免生长曲线方程参数a=24.1504,b=1.2402,并对方程进行了拟合,建立了獭兔生长曲线方程y=2949/(1+24.1504e-1.2402x)(P〈0.05);②Logistic方程能很好地拟合獭兔的生长过程,拟合度均在0.95以上,生长的拐点时间为2.97月龄,拐点体重为2298.28g,极限体重参数2949g。  相似文献   

14.
冷季型绿肥对锥栗园土壤生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锥栗园生草法相比传统清耕法和施用化学除草剂法,果园土壤质量的绿肥恢复效益,本研究以福建典型的红壤丘陵山区锥栗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供试样地均分为面积0.3~0.5 hm2的若干试验小区,全园清除自然杂草后,设置撒播鼠茅草(Mode1)、黑麦草(Mode2)、光叶紫花苕(Mode3)3种生草处理,并以施用草甘膦(CK1)和清耕(CK2)处理为对照,每种处理3个重复,2年后,分析3种冷季型绿肥、清耕及施用草甘膦对锥栗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3种生草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明显提升,其中鼠茅草处理最高,分别为74.14、156.87和234.76 mg·kg-1;黑麦草处理土壤孔隙度最高,为56.03%;鼠茅草和黑麦草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提升明显,分别为32.29和26.87 U·g-1。2)5种处理土壤共有优势细菌类群主要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24.9%~28.9%、20.9%~28.8%、13.7%~18.6%和10.8%~12.9%,共有优势真菌类群主要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37.4%~73.7%和15.3%~54.4%。3)相较于清耕处理,3种生草处理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有所提升,真菌群落有所下降。4)相较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3种生草处理土壤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均有所下降,绿弯菌门和浮酶菌门细菌则有所增加,生草促使锥栗园土壤细菌群落由快速生长型向缓慢生长型转变。5)5种处理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非计量多维尺度转换排序(NMDS)表明,土壤真菌群落分异程度高于细菌群落。6)相关分析(CA)和冗余分析(RDA)表明,生草处理通过改变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喷施草甘膦处理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清耕处理通过限制土壤自然含水率改变真菌相关优势类群。综上,锥栗园短期人工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生草处理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均会形成特异土壤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15.
选用24只3月龄、体质量(13±1.0)kg的雄性波尔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试验期60d。Ⅰ组为对照组(饲料添加微量元素);Ⅱ组(低剂量组)、Ⅲ组(中剂量组)、Ⅳ组(高剂量组)分别肌肉注射"生命元"0.5,1.0,2.0mL/kg。试验前1d及试验后15,30,45,60d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红细胞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及免疫复合花环率(ICR);试验后30,45,60d测定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周期指标。结果表明:(1)"生命元"能提高波尔山羊血液中T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且在试验后45,60d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2)"生命元"能够提高波尔山羊红细胞补体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强波尔山羊的红细胞免疫功能。(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同程度降低G0/G1期和DNA的百分含量,提高S、G2-M期DNA的百分含量以及细胞分裂指数(PI)和DNA百分含量,并在一定时期呈现显著性(P〈0.05或P〈0.01)差异,并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封育后矮嵩草草甸群落生长宙冗余及补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现峰 《草地学报》2000,8(1):37-40
对海北站封育矮嵩草草地上生物量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在6月中旬达到最大产草量的半值,此时,草甸群落生长速率、叶面积增加速率和叶面积比率接近最大值。6月中旬以后,草甸群落进入生长冗余时期。结果与逻辑斯缔方程理论推算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饲用麦类作物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2016-2018年在华北平原的河北衡水测定了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7类麦类作物从拔节期至蜡熟期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和粮饲兼用型小黑麦一般在5月中下旬达到乳熟期,而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一般在6月上旬。7类麦类作物的平均生物量从拔节期的2.72×103 kg·hm-2增长到蜡熟期的10.19×103 kg·hm-2,其中冬性饲用小黑麦在各个生育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1.4%。7类麦类作物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进程逐渐降低,淀粉含量逐渐升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开花期前逐渐升高,开花期后略有下降。采用Milk 2006综合评价7类麦类作物饲用品质显示,冬小麦从孕穗期后饲用品质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吨干物质产奶量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9%。综合生物量和饲用品质及生育期,冬性饲用小黑麦拔节期至蜡熟期hm2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46.3%,综合表现好,适于在华北平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岑慧连  唐祈林 《草业科学》2016,33(3):535-539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种养殖业与饲用作物种植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基于《中国农业年鉴数据库》,查阅了1981-2012年近30年的资料,结合资料和西南地区的实情,对西南四省农区近30年来种植业、农牧比例以及养殖业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区发展饲用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西南地区种植业仍是以粮食为主导,经济作物其次,饲用作物种植偏低,畜牧业仍是养猪为主,草食牲畜在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9.
封育后矮嵩草草甸群落生长冗余及补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现峰 《草地学报》2000,8(1):37-40
对海北站封育矮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在6月中旬达到最大产草量的半值,此时,草甸群落生长速率、叶面积增加速率和叶面积比率接近最大值。6月中旬以后,草甸群落进入生长冗余时期。结果与逻辑斯缔方程理论推算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饲兼用是指将营养期作物用于青绿饲草生产(放牧或刈割),待作物再生形成籽粒后收获籽粒的一种生产措施。这一措施已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以麦类作物的粮饲兼用最为普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普遍存在的饲草供应季节性不均衡与家畜需求相对稳定的矛盾,促进了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粮饲兼用的效益优势在于可确保作物籽粒生产的稳定,同时获取额外家畜生产收益。然而,不合理的粮饲兼用会导致饲草及籽粒的产量及品质均会受到影响,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规范化粮饲兼用的应用模式。本文分析了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的分布及其效益优势,深入分析了作物类型、播种时间及密度、水热条件等对粮饲兼用生产的影响,归纳得到如下4条技术要点。1)麦类作物可在分蘖期用于适度的利用,保留原有茎尖分生组织可维持籽粒生产的相对稳定。2)应优先选育冬性较强,早期生长缓慢,粮饲兼用不易破坏其茎尖分生组织且花期较晚的高秆品种用于粮饲兼用。3)粮饲兼用作物时,播种时间应提前2~4周,且需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及提高底肥水平以增加饲草生产;为补偿饲草转移造成的氮亏缺,需在利用后适当添加氮肥以维持其籽粒生产。4)为保证粮饲兼用的效益优势,麦类作物粮饲兼用更适宜于在较湿润的地区(年降水量350~500 mm)开展。本文可为我国深入开展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将进一步指导粮饲兼用措施的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