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星  纪锋 《水产学杂志》1997,10(2):68-71
鱼类越冬池塘冰面除雪是北方地区鱼类越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现冰面除雪机械化,可保证迅速清除池面积雪,提高鱼类越冬密度成活率。本介绍的内容为适用于小型鱼类越冬池冰面除雪机的技术路线及论证。  相似文献   

2.
鱼类越冬场冰面除雪是北方地区鱼类越冬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的内容为适用于小型越冬池冰面除雪机的技术路线及其论证。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生物增氧技术在鱼类越冬管理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时清除越冬池冰面积雪,保证冰面具有较好的透光度,使冰下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和作用得以充分进行,以补充由于鱼类和生物呼吸及有机物氧化分解等原因不断消耗的氧,从而保证鱼类安全越冬,已成为越冬管理的重要措拖。然而,由于冬季工作环境恶劣,人工除雪劳动强度大,很难保证越冬池冰面积雪的及时清除,这样行之有效的生  相似文献   

4.
鱼类越冬是我国北方地区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冬场冰面除雪是鱼类越冬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大水面鱼类越冬冰面除雪机的设计和技术性能,包括结构设计,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的选择和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1.鱼类越冬池为什么要及时扫雪?答:在自然情况下,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空气中的氧向水中扩散溶解。另一方面是通过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对于养鱼水体而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在鱼类越冬期间,由于冰面的封隔作用,如果不采取人工机械增氧,冰下水体依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体氧气补充的唯一来源。因此,在鱼类越冬期间,及时地对覆盖在越冬池冰面上的积雪进行清扫,对保证冰面  相似文献   

6.
纪锋  金星 《水产学杂志》1997,10(2):82-87
鱼类越冬池塘冰面除雪机是根据生物增氧技术在鱼类越冬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而相应产生的一种养殖机构,本介绍了适用于小型鱼类越冬池塘冰面除雪机的研制过程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以拖拉机为动力,以螺旋清雪铲为除雪执行元件的鱼类越冬场冰面机动除雪机的除雪试验情况,初步确定了除雪螺旋的结构参数,以及在不同积雪厚度情况下,该机的除雪效率。同时,对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冰面螺旋除雪机的除雪效率及冰面除净度与螺旋参数的选择有关。除雪螺旋的外径、带宽、升角、螺距等参数直接影响除雪机的输送雪量,螺旋头数和转速又直接影响冰面除净度。本文就带状螺旋的输送量、冰面除净度与螺旋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点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晚秋时节,当水温降至8℃以下时,鱼类基本停止摄食,此时鱼类即可井塘越冬。为了提供鱼类良好的越冬条件,降低鱼类越冬死亡率,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越冬池要做到“五个不宜”。一、淤泥不宜过多:越冬池淤泥最多应不超过20cm。淤泥过多,有机物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二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100天以上,最大冰厚可达80-100cm,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地区渔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鱼类越冬池常因缺氧而造成鱼类大批死亡,所以,越冬池溶解氧的测定和增氧的方法是冬季安全生产的关键。鱼类越冬池溶氧的测定和增氧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1.
李曼  夏宝东 《黑龙江水产》2006,(3):19-19,22
越冬鱼类,尤其是花白鲢鱼种经过6个月的冰封期后,体质有所消耗,如果在越冬期间出现过低氧而多次加水,致使越冬鱼类的活动增加,越冬鱼类的体质损耗将会更严重,将导致花白鲢鱼种的体质明显下降。在越冬池解冻后,随水温的逐渐升高,体质虚弱的花白鲢易染生疾病,而发生大批死亡,而同池的鲤鱼虽体质消耗也严重,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越冬池解冻后,以花白鲢为主的越冬池要及时疏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鱼类安全越冬,避免因越冬池缺氧而大量死亡,设计了越冬池溶解氧含量无线监测和增氧机控制系统。该系统运行安全可靠,能够保证鱼类越冬生产的安全性,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健康养殖     
健康养殖专栏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 使鱼类安全越冬,要同时做好越冬前期及越冬期的工作。   越冬前期的工作包括:   1.越冬池选择和清整消毒;   2.及时并塘及鱼种消毒,控制越冬密度;   3.晚秋尽量延长投喂时间和封冰时间;   4.调配水质;   5.预防封冰当天的过低温度。而融冰后的工作主要是如何尽快分塘、防治疾病等。   这些工作做得好坏都会直接影响鱼类越冬的成活率。   具体做法如下:   一般进池前的准备工作和进池大多在 9月中旬到 10月中旬之间,最晚不超过 10月末。   一、封冰前的管理   (一)越冬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产》2000,299(10)
使鱼类安全越冬,要同时做好越冬前期及越冬期的工作。 越冬前期的工作包括: 1.越冬池选择和清整消毒; 2.及时并塘及鱼种消毒,控制越冬密度; 3.晚秋尽量延长投喂时间和封冰时间; 4.调配水质; 5.预防封冰当天的过低温度。而融冰后的工作主要是如何尽快分塘、防治疾病等。 这些工作做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鱼类越冬的成活率。 具体做法如下: 一般进池前准备和进池大多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之间,最晚不超过10月末。 封冰前的管理 (一)越冬池选择及清整消毒。 1.越冬池选择:越冬池应背风向阳,冰下有效水深不得低于80…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气候寒冷,池塘每年冰封期长达6个月,冰层厚度在70cm~120cm,因此,鱼类安全越冬是提高北方寒冷地区养鱼产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是由于冬季生态条件的特殊性及鱼类生理状态的特殊性,往往形成复杂的综合体,所以原因很复杂,总体来说影响鱼类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几个方面:首先,越冬池生态条件恶化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外因,其次,鱼类本身体质差易感染鱼病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内因,  相似文献   

16.
冬季,如发现越冬池出现溶氧量突然下降,鱼类浮头,则应马上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大批死亡。越冬池应急增氧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增氧。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来,鱼类越冬机械使用率越来越高,大幅度了提高了工作效率,显著改善了鱼类越冬效果,以下主要介绍增氧机和清雪机。一、增氧机过去产,北方地区鱼类越冬池增氧大多使用叶轮式增氧机,但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缺点:一是叶轮式增氧机体积大、机器重,使用后将机体提上冰面转移它池难度大,并且浮筒联接处极易受损、漏水;二是目前厂家生产的叶轮式增氧机浮力小,浮筒和冰防水帽上很容易结冰砣,增加机体附加重量,导致机体失去平衡,沉入水中。三是易导致水温下降,冻伤鱼类,特别是北方高寒地区。近几年,射流式增氧机开始在北方高寒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越冬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据统计,历年来鱼类越冬死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越冬问题,是水产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一、越冬池的准备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是鱼类越冬和活动的场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越冬效果。因此,越冬池要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面积2000-5000?,冰下水深要求2-3m,最浅不少于1.5-2m。一般为静水池,有条件的可修建流水越冬池。池底要平坦,淤泥越少越好,最多不超过20cm。水源…  相似文献   

19.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越冬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据统计历年来鱼类越冬死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越冬,是水产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一、越冬池的准备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是鱼类越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越冬效果。因  相似文献   

20.
魏国 《科学养鱼》2005,(11):21-21
为了减少越冬鱼类的死亡,提高经济效益,应加强三个环节的管理。首先,要加强越冬前的管理,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越冬前鱼病检查及营养性疾病防治。在鱼类停食前30天左右,对计划越冬的鱼类进行检查,重点对鳃、肝、胰脏和肠道等内脏器官进行检查。根据鱼病检查结果,除进行常规的鱼病防治外.要采取措施,抓住鱼类停食前的摄食时机,强化培育,以增强鱼体肥满度,提高鱼体的抗寒能力。二是越冬池的选择与消毒:①越冬池池底应平坦,淤泥不超过20厘米,土质为保水力强的粘土或壤土:②越冬用水为井水或湖库水,原池越冬要换掉1/2老水;③对越冬池水在放鱼前进行消毒,灭菌杀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