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目前最有开发价值的螺旋藻为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和巨大螺旋藻(Spirulinamaxima)。藻作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状弯曲。多数种的藻丝由短圆柱形细胞组成,丝长50~250微米,宽3~8微米,细胞内有气泡,上浮性好,便于收采。繁殖方式以细胞不断横分裂或藻丝断裂而增加藻丝长度和数量。3~4天内生物量增加一倍。该藻适宜盐碱水域及淡水、海水、稻田、沼泽、温泉等水域。适宜生长水温为28~35C,其最高与最低生长温度为40C和15C。PH值为85~10,适宜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海区及陆地淡、盐水湖中,是浮游自养的原核生物,属蓝藻门颤藻目颤藻科。藻体由于含藻蓝素而呈绿色,显微镜观察呈细丝状螺旋形。全世界已知存在36个种,目前国际上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是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2个淡水种类。螺旋藻是目前常用微藻(小球藻、绿藻、螺旋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营养全面、消化吸收及适口性最好的藻种,而且食用安全,至今未发现对动物有任何毒性或致病等副作用。 一、螺旋藻的营养特点 1.蛋白质含量高 螺旋藻含蛋白质高达55%~70%,相当于大豆的2倍,鸡蛋的4倍,且蛋白质品…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海区及陆地淡、盐水湖中,是浮游自养的原核生物,属蓝藻门颤藻目颤藻科。藻体由于含藻蓝素而呈绿色,显微镜观察呈细丝状螺旋形。全世界已知存在36个种,目前国际上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是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2个淡水种类。螺旋藻是目前常用微藻(小球藻、绿藻、螺旋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营养全面、消化吸收及适口性最好的藻种,而且食用安全,至今未发现对动物有任何毒性或致病等副作用。1螺旋藻的营养特点1. 1蛋白质含量高 螺旋藻含蛋白质高达55%~70%,相当于大豆蛋白质的2倍,鸡蛋蛋白质的4倍,…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螺旋藻属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显微镜下呈螺旋形。螺旋藻藻种主要来自墨西哥台库斯湖的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和非洲乍得湖的钝顶螺旋藻(spimlina platensis)。当前螺旋藻产业在我国迅  相似文献   

5.
螺旋藻的培养技术 一、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螺旋藻属于低等的藻类植物。属于蓝藻门(Cyanopingta)、蓝藻纲(Hormogocnles)颤藻科(Oscillatoridae)、螺旋藻属(SpirulinaTurp)。在世界上已定名记录的有30余种,...  相似文献   

6.
应用螺旋藻养殖稚鳖螺旋藻(Spirulina)为蓝藻门、颤藻目、颤藻科的一个属。因其具有高蛋白(60—70%)、高营养、高消化吸收率的特性。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畜禽饲料等领域均有应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已有用螺旋藻配合饲料饲喂对虾、鲍鱼、...  相似文献   

7.
螺旋藻属蓝藻门,蓝藻纲,念球藻目,颤藻科,螺旋藻属,是一种微型藻,因其个体微小,且呈螺旋状,故名螺旋藻。其蛋白质含量高达60%以上,富含多种维生素,如Vc、Ve、Va、Vb和胡萝卜素;富含r-亚麻酸、藻蓝蛋白及钙、铁、碘、锌、铜、硒、锗、锶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螺旋藻还含有核酸小分子多糖、蛋白多糖、叶绿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螺旋藻的细胞壁不是由纤维素构成的,而是由多糖类物质构成的,易于吸收,消化率高达86%以上。80年代许多资料上介绍了使用藻粉的方法,特别是日本在水产育苗上广泛应用螺旋藻。1994-1995年我们…  相似文献   

8.
祖国各地     
祖国各地螺旋藻的培养技术与应用生物学特性螺旋藻属于蓝藻门(Cyanophyta)、颤藻目(Oscilatoriales)、螺旋藻属(Spirulina)。在世界上已定名记录的有30余种,目前最有开发价值的螺旋藻有二种: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  相似文献   

9.
从嘉兴市某温室甲鱼养殖场废水储存池中分离出1株螺旋藻JXSC-S1。通过与典型钝顶螺旋藻品系进行比较,确定该藻种的藻丝颜色、形状、螺距、螺宽、细胞大小等符合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形态特征。在Zarrouk培养基中,JXSC-S1的生长速率为1.64/d,生长代时为13.96 h,与典型钝顶螺旋藻种S6、S2相似,高于Ns-90020。在温室甲鱼废水中,JXSC-S1的生长速率、外观颜色和藻丝特征都与在Zarrouk培养基中相差不大,远高于S6(0.33/d),而Ns-90020基本不长,S2死亡。上述结果表明,该本地藻种JXSC-S1可以在温室甲鱼废水中快速生长,在用温室甲鱼废水代替昂贵的Zarrouk培养基高效规模生产优质饲料蛋白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螺旋藻在河蟹育苗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螺旋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藻种 ,属兰藻门颤藻目 ,是一种多细胞螺旋体状的浮游自养原核生物。通常所讲螺旋藻是螺旋藻属中个体较大的钝顶螺旋藻 (S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 (S .maxima) ,其富含蛋白质高达 6 0 %- 70 % ,仅藻类蛋白占干重的 1 5 % ,是螺旋藻含量最高的成分 ,还含有 1 5 % - 2 0 %的多糖 ,1 2 5 % - 1 6 6 %的脂类 ,其中的 40 %是糖脂 ,试管实验证明藻的糖脂具有抗AIDs病毒的特性 ,能够抑制AIDs病毒的生长 ,螺旋藻还是γ -亚麻酸 (GLA)的一种浓缩型天然原料 ,大约占比重的 1 % - 1 5 % ,作为保…  相似文献   

11.
螺旋藻直线形变异藻株(Sp.-Dz)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长期应用于研究与生产中的优良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株(Sp.-D)中分离出一株直线形变异藻株(Sp.-Dz),对其生长特性及主要生化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直线形变异藻株具有生长快、上浮性好、藻胆蛋白含量高等优点,是一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新藻株。  相似文献   

12.
螺旋藻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最适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藻属蓝藻门、颤藻目、颤藻科,目前国内主要有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两个淡水种,云南程海湖是世界上三大天然螺旋藻产地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3.
一、生物学特性螺旋藻属于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在世界上已定名记录的有30余种,目前最有开发价值的螺旋藻有二种:钝顶螺旋藻和巨大螺旋藻。螺旋藻是一种繁殖快、高光效、适应性强的藻类。藻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状弯曲。细胞或丝体顶部不关细、横壁常不明显,不收缩或有收缩,顶端细胞圆形,外壁不增厚。多数种的藻丝由短圆柱形细胞组成,丝长50~250μm,宽3~8μm,细胞内有气泡,上浮性好,便于收采。繁殖方式以细胞不断横分裂或藻丝断裂而增加藻丝长度和数量。3~5天内…  相似文献   

14.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螺旋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海区及陆地淡、盐水湖中,为蓝藻门(Cyanophta)、颤藻目(Oscilatarides)、颤藻科(Oscillatoridae)的一个属。全世界已知存在36个种,目前国际上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是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S maxima)[1,2] ,含蛋白质高达60%~70%,  相似文献   

15.
饵料对不同品系卤虫生长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盐藻、米糠、螺旋藻粉、酵母、米糠 盐藻这5种饵料类型培养江苏台北盐场、西藏巴里坤湖、山西运城、美国大盐湖等4个品系的卤虫,考察其生长、存活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米糠、螺旋藻、米糠 盐藻利于卤虫的生长,盐藻和米糠 盐藻利于卤虫的成活,米糠、螺旋藻、米糠 盐藻可促进卤虫的繁殖;美国大盐湖品系的综合性能最佳,以它作为增养殖对象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钝顶螺旋藻进行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分离筛选,获得一直线形变异藻株(Sp-L)。长期观察培养发现,分纯得到的直线形藻株能保持稳定遗传。对其形态、生长曲线、产量、上浮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常见金属元素(Fe、Mn、Cu、Zn、Ca、M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直线形变异藻株具有藻丝体长、蛋白质和常见金属元素含量与正常螺旋藻接近及易于采收等特点,为研究直线形螺旋藻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药物杀除极大螺旋藻培养液中的轮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培养液中添加“轮虫克星Ⅰ号”以杀除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试验,表明该药物能有效杀灭藻液中的褶皱臂尾轮虫;后者的死亡时间、死亡率以及杀灭轮虫后螺旋藻的恢复情况与药物的浓度有关;在试验范围内既能杀灭轮虫、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又较小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25%。  相似文献   

18.
螺旋藻(缩写:S.P.)属兰藻门,兰藻纲,颤藻目,螺旋藻属。藻体为螺旋状多细胞结构,呈绿色或青绿色,个体为300—500微米。原产于非洲窄得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其蛋白含量高,并含有广泛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以维生素B族,E族的成份高;不饱和脂肪酸的r—亚麻酸含量高达800—1,300毫克%,能较强地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同时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始于1975年日本,主要对象为对虾、锦鲤、香鱼、鰤、鲑等。90年代转入用于高档水产品养殖,年产量超过200吨,螺旋藻应用在水产养殖上对提高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缩短养殖周期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 螺旋藻属于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属于原核生物,在世界上已命名并有记载的有30多种,目前最有开发价值的有两种:钝顶螺旋藻和巨大螺旋藻。 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其细胞内富含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具有繁殖快、光效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藻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虾生物絮团集约化养殖尾水含有高浓度硝态氮和磷酸盐的特征,比较分析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盐藻(Dunaliella sp.)3种微藻在配制尾水中的存活生长状况及其对无机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宜的微藻用于后续尾水净化技术。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藻细胞密度,国标法测定总无机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的含量。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前后的藻细胞密度变化不大(P>0.05),约为3.32×106 个/mL和5.88×106 个/mL;牟氏角毛藻和盐藻细胞密度有明显增加(P<0.05),分别从初始的4.00×104 个/mL和2.50×105 个/mL升高至实验结束时的1.66×106 个/mL和1.06×107 个/mL。经过16 d实验,钝顶螺旋藻组对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9.60%和46.0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第8天时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高达98.55%;牟氏角毛藻组16 d的磷酸盐去除率为98.2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3种微藻均可在对虾养殖尾水环境中存活,且对尾水氮磷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