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闲置宅基地的数字化平台,既是推进宅基地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深化宅基地改革的工具保障。【方法】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优势搭建数据平台,将分散宅基地资源整合,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在宅基地改革三权分置制度趋势下,文章从“人、资源和市场”三要素与闲置宅基地盘活之间的关系剖析入手,并结合象山闲置农房盘活的具体实践,对利用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实践案例进行总结、剖析和归纳,最后提出相关建议。【结果】 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闲置宅基地数据打通和业务系统,实现农村“人、地、房”空间信息一体化、宅基地治理数字化、交易网络化以及服务高效化。【结论】 该研究以期在促进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探索盘活利用农村土地市场的有效途径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全国的农村宅基地数字化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实现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利用宅基地相关数据和信息系统,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宅基地统一数字化管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实施提供宅基地数字化支撑。【方法】 文章分析了目前已建的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现状,总结了系统功能的基本需求,明确了系统设计的重点内容,并根据以上内容提出了现阶段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和系统数据共享等建设重点。【结果】 昆山市以实现宅基地数字化管理为目标,构建宅基地基础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库管理、宅基地权属信息管理、宅基地利用现状管理、宅基地“一张图”空间分析、宅基地审批、宅基地盘活利用、宅基地监测监管和宅基地信息共享服务多个子系统。选择B/S和微服务架构,采用Java和C语言开发,利用Portal、工作流和WebGIS等技术,实现宅基地数字化管理体系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应用和数据服务等。【结论】 建设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宅基地制度改革和管理的顺利实施,也符合宅基地数字化管理目标。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要从宅基地制度改革和管理的需求分析出发,因地制宜进行系统设计,打通宅基地相关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方便服务各类用户,满足各级政府电子政务服务、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普遍存在宅基地基础数据缺失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各项工作。【方法】 文章详细分析了党中央对推进农村宅基地相关改革工作的指示与当前改革工作的各项要求,明确了加快推进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的重大作用,结合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的相关要求与薄弱环节,以及结合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等相类似工作,提出了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的优化方法。【结果】 该文着重于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与技术方法,围绕调查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出了相应建议。【结论】 加快实施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有助于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全面摸清宅基地基本情况、利用现状,形成宅基地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建设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和实现宅基地数字化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也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方法】 文章以“数据获取-数据管理”为主线,梳理了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的大数据关键技术,提出了数据驱动的数字技术体系总体架构。【结果】 从调查范围、调查类型和调查内容上,分析了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的内涵,阐述了“空-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系统的构建体系,构建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汇交平台的设计思路、建设原则和功能模块。【结论】 加强农村宅基地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夯实农村宅基地基础性数据支撑、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完善村宅基地基础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新疆伊宁市具有典型的自然条件,同时社会经济结构多样,各乡镇距离与伊宁市市区较近,研究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影响因素极具可复制性和代表性,探析农户分化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供给对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深化伊宁市及不同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提高农户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 基于农户视角下,文章通过对伊宁市各乡镇村实地抽样调查方式,构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测算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指数;同时建立二元Logistics模型,运用实证检验来分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农户分化对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的影响。【结果】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越完善,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概率越大,且公共服务设施实证检验中医疗设施、交通设施、生产与生活设施对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影响显著,而教育设施影响不显著;农户分化程度的大小,具有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影响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起到调节作用,且农户分化程度越大越能促进农村宅基地生产经营规模多效利用,从而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对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的正向影响。【结论】 为促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集约节约使用农村土地,盘活利用宅基地,应该因地制宜,以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为主,法律手段为辅,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拓宽农户就业创业渠道,提升宅基地地价和价值辐射,提高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意愿;并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差别化宅基地有偿使用调控政策,防止宅基地违建和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农村宅基地信息统计是制定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方向的基础,目前,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提取还主要停留在人工目视解译的阶段,这种传统的提取方法效率低、成本高、耗时长,基于遥感影像自动化提取农村宅基地的相关研究较少。【方法】 文章收集了德清县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HRNet-OCR模型,并与FCN、UNet、DeepLabV3Plus这3种模型在不同场景下进行对比。【结果】 模型精度评价指标IoU表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HRNet-OCR比FCN、UNet和DeepLabV3Plus分别高了4.24%、3.72%和2.82%,在山区HRNet-OCR比FCN、UNet和DeepLabV3Plus分别高了3.59%、2.77%和1.55%,且模型在边缘细节上表现得更优秀。【结论】 基于HRNet-OCR识别模型使得遥感影像农村宅基地提取更为准确,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可为精准提取农村宅基地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未来更快速、高效的高精度提取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影像采集,建立实景三维模型,为后续农村宅基地科学合理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文章以邢台市信都区为研究区,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测区影像数据,通过大疆智图软件构建实景三维模型。【结果】 实景三维模型结果精度较高,误差均达到地籍测绘规范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宅基地管理系统平台。【结论】 通过平台搭建,推动宅基地各项流程电子化管理,实现实景立体三维模型,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还方便后续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可以快速、便捷获取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信息。【方法】 文章选择黑龙江省安达市吉星岗镇作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了研究区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信息,并利用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对其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 (1)吉星岗镇共有宅基地5 897宗,总面积640.76 hm2,平均每宗宅基地面积为1 095.61 m2。(2)吉星岗镇宅基地在空间上总体分布零散,但在行政村内分布相对紧凑,基本上以自然屯为单元,集中分布在自然屯内某个区域。(3)吉星岗镇宅基地数量和面积总体精度分别为81.86%、91.87%,10个行政村宅基地数量精度在72.55%~88.47%之间,面积精度在82.94%~99.92%之间。(4)与实测法、倾斜摄影测绘法、勘丈测绘法等方法相比,基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获取宅基地空间信息,操作简单、成本低、工作周期短。【结论】 该文成果可为研究区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该方法为获取农村宅基地空间信息的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统一的农村宅基地代码编制规则是开展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方法】 在吸收、消化国内外相关编码的基础上,文章将宅基地所有权人、农户、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人和农民房屋作为农村宅基地编码内容,提出了相应的代码结构、编码方法和赋码规则,并以安达市吉星岗镇吉星村为例,对编码进行了应用。【结果】 (1)各编码内容体现了农村宅基地的权利要素构成,符合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2)各编码内容以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符合国家行政管理原则,能够与其它相关编码体系进行有效衔接,有助于农村宅基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3)以宅基地所有权人为基础进行统一编码,能够很好地反映各编码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结论】 研究对提高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效率和促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而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将面临着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和配置效率问题。【方法】以山西省孝义市特色小城镇梧桐镇的两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农户进行调查走访,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两村有73.9%的农户愿意流转宅基地,36.9%的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2)年龄、家庭总人口、家庭收入来源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0%以上水平显著影响中梧桐村农户宅基地的流转意愿;年龄、在外定居人数、家庭年收入、家庭收入来源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5%以上水平显著影响中梧桐村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3)年龄、家庭年收入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5%以上水平显著影响北姚村农户宅基地的流转意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在外定居人数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0%以上水平显著影响北姚村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结论】为了盘活农村大量闲置的宅基地,需要建立并完善宅基地流转与有偿退出机制,提升农民自身的素质,同时政府要重视土地管理的相关工作,最后要借鉴其他地区宅基地治理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该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四川丘陵山区村镇闲置宅基地状况,对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助推乡村振兴具有现实价值。 【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南充市李渡镇闲置宅基地的空间特征,归纳总结其闲置类型与形成原因,并提出 相关对策建议。【结果】李渡镇宅基地闲置时间跨度为 2~15 年,其中闲置 5~10 年占比最大,闲置总面积达 30.19 hm2 ,占全镇土地面积的 0.29%;原镇乡区域尺度闲置宅基地面积占比以原新场乡为起始点,呈顺时针 减少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村域尺度闲置宅基地宗数情况表现为“50~100 宗”>“小于 50 宗”> “100~150 宗”>“大于 150 宗”,其面积及占比均为“大于 150 宗”>“50~100 宗”>“100~150 宗”>“小于 50 宗”; 李渡镇闲置宅基地包括外出务工闲置、建新不拆旧闲置、人口进城闲置和继承闲置 4 类,外出务工闲置宗数最大, 形成原因是宅基地执法监管机制不健全、退出机制不完善和流转机制不畅通,其本质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 人口结构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关系失衡的结果。【结论】从助力地区乡村振兴出发,提出激活宅基地主体参与内 生动力、健全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探索闲置宅基地多功能利用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实时掌握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变化、发展信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研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的变化监测研究主要针对于城市建筑物,且依旧存在大量的人工监测方法,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对农村宅基地进行高效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手段。【方法】 文章基于面向宅基地图像的半自动标注及训练方法,对训练样本进行半自动化提取与训练。通过构建的深度学习多尺度融合监测模型对宅基地图斑进行智能化提取,依据模型对提取出的多期宅基地图斑进行叠加分析,自动提取出宅基地新增与拆除的变化图斑,以此实现农村宅基地的动态变化监测。【结果】 面向宅基地图像的半自动标注及训练模型有效实现了训练样本集的半自动化构建与训练,通过实时的影像输入,完成了样本的动态构建与训练,提高了训练效率;深度学习多尺度融合监测模型对研究区宅基地动态变化的监测效果明显,成功提取出多期宅基地建筑物的精确轮廓,识别出宅基地的变化区域,反映出宅基地变化的数量、面积、形态特征。【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多尺度融合监测模型,对于宅基地图斑的动态变化监测效果明显,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农村宅基地的动态变化监测,可为农村宅基地的变化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新县是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此为契机,全域创建和推广充满乡土气息的“一米菜园”,探索出一条“两同步两提升”(村庄环境整治与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利用同步,庭院经济与集体经济互相促进提升)的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之路,有效解决了群众主体作用发挥难、闲置宅基地(破损农房)整治难、集体经济发展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明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其现阶段发展的主要问题,对助力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对贵州省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案例进行调研,分析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实践,探讨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结果】 贵州乡村旅游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取得了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新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营销矩阵逐步拓展,大数据洞察能力持续提升,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活跃等良好局面;但也面临着数字鸿沟有待弥合,从业者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数据壁垒有待打破,盈利瓶颈有待突破,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现实困境。【结论】 从加快乡村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数字化培训教育、推进乡村旅游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塑造乡村旅游数字化运作商业模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和新技术应用场景等五方面提出详细的应对举措,以推动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正>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洛阳市孟津区围绕“确权、赋权、活权、保权”,通过采取“多元合作+农旅融合、农房激活+产业发展、综合利用+环境提升、老宅腾退+新批用地、退宅还耕+增减挂钩”五种模式,引进开发乡村旅游、健康养老、冷链物流等项目,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133.33 hm2,实现了闲置资源从无价值到有价值再到高价值的转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智慧果园管理和综合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传统的数据库无法满足智慧果园多模态数据融合和全场景查询分析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智慧果园数据来源和应用逻辑,以都市龙泉驿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应用,从多级数据局部存储策略、冷热数据存储和空间数据存储等方面探索了存储策略,提供了一站式数据库解决方案。【结果】 该解决方案满足果园数据高效存储、管理的需求,结果显示YMatrix充分发挥了其高吞吐、低延迟、高并发、准实时数据加载等优点。【结论】 该研究为数字农业和果园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数字孪生建设提供技术参考,为实现现代化智慧农业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证明垂起无人机免像控技术在无人农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文章采用自主研发的地面站系统及飞控软件进行航规划,采用垂起无人机自动进行航空摄影。同时,采用无人机高精度惯导和实时差分技术,在无像控点及免像控点的条件下自动生成高精度地面底图。【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该应用实验中的10处检测点,△X、△Y、△H分别取得了平均0.026,0.027和0.042的精度结果,10处检测点的精度均保持在0.05 m以下。同时验证了无人农机根据此航摄影像规划路径后的田间作业效果,无人插秧机可以较好的沿规划路径进行作业,作业路径规范、整齐。【结论】 该应用结果证明垂起无人机免像控技术的应用,完全能够满足无人农机作业需求,能够有效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政策及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提供支撑,采用文献分析与归纳概括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并提出未来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研究若干重点方向。结果表明:1)现有研究主要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影响因素、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模式、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路径及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实践样态等方面开展;2)已有研究主要采用了农户问卷调查方法、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及其他相关研究方法。基于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并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农村宅基地利用定量测度和问题诊断研究;2)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3)典型地域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提炼研究;4)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整体制度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数字化技术促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田非粮化现象日益普遍,对于非粮化整治后的农田,合适的施肥推荐系统可为种植大户提供便捷、可视化及轻简化的施肥推荐,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开展精准施肥推荐。【方法】 文章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结合空间、土壤要素等信息,构建了非粮化农田的施肥分区和施肥推荐方案,结合非粮化农田土壤养分的基础状况和水稻种植的养分需求,定制研发了面向镇村筛选和高清影像的非粮化农田施肥咨询服务系统。【结果】 该系统主要功能为地图操作浏览、非粮化地块可视化、施肥推荐三部分。该研究区施肥分区可以分为“控氮—控磷—控钾”“控氮—控磷—稳钾”“控氮—稳磷—控钾”“控氮—稳磷—稳钾”和“稳氮—控磷—控钾”五大类。施肥推荐功能可以根据施肥分区提供非粮化地块水稻(单季稻、早稻和连作晚稻)施肥方案,并进行田块点触式施肥咨询服务。【结论】 该施肥推荐系统,是一个通用性和适用性好的智慧施肥移动应用平台,极大便利了非粮化农田种植用户的施肥推荐应用技术的落地应用。这种施肥系统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和类型农田开展精细化施肥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宅基地资源存量及其分布特征是宅基地管理和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中国各省份农村宅基地面积审批标准、农村宅基地面积超标率和“一户多宅”率,构建农村宅基地面积测算方法,测算农村宅基地面积,并利用中国27个省份112个村73 191个农户宅基地观测数据对农村宅基地面积测算方法进行校验。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宅基地总量为901.45×10~8米~2,其中,农村闲置宅基地总量约为96.46×10~8米~2;农村宅基地面积省域差异大,但各省份农村人均宅基地面积受人口密度影响相对较小;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基于此,本文提出要加快试点地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在本县域内部流转探索进程;鼓励农村闲置宅基地就地盘活利用;扩大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自愿退出制度试点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