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分析中国居民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路径基础上,利用197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宏观数据,将不确定性分为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用"调整离差率"对不确定性进行测算,建立引入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扩展模型,实证研究这两类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重点对比分析其影响的差异之处。研究发现,与收入不确定性相比,支出不确定性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大;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强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证的角度,运用相关分析、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检验,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相关性均极显著,但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更为显著;影响居民近期利益的政策是低效的,长期政策更为有效;收入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商品价格、消费理念、消费环境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的增长始终是影响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时期,由于面临不同的消费环境,湖南省城镇居民选择了不同的消费行为模式.改革开放初期,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一些常规的影响因素比较敏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收入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应着力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并稳定城镇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以此促进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选取可能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产生影响的11个因素,通过LASSO方法分别筛选了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粮食、蔬菜、肉类、蛋、奶、水产品及鲜瓜果消费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食物之间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并不相同,不同人群即农村和城镇居民之间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宏观经济因素人均GDP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非常微弱;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对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产生影响,对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没有影响;影响城乡居民蔬菜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且两者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人口老龄化率是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率的提高,肉类消费量增加,而该因素并不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政  王征兵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6):201-204
通过VAR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何作用于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研究,以泰尔指数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1978-2008年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农村消费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消费的快速增加会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伴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居民会增加其消费,而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减慢.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收入弹性3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存在显著差距,城镇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交通和通讯已经成为当前的消费热点;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基本消费支出在实际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偏高,其中,食品和居住2项的基本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最大,是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目前的消费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994-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出游率、人均花费之间的关系,探究收入因素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对比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收入高低是影响居民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体水平高于乡村,但是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低于乡村;乡村旅游消费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一、绵阳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现状分析1.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纵向比较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以各种方式消费精神文化用品和服务的行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是衡量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80.4%,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18.5%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5~2014年海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探索影响海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消除多重共线性,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显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收入水平唯一决定,符合绝对收入假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影响显著,消费差距函数符合生命周期假说的近似形式。消费水平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收入和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长期边际效应大于短期;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短期边际效应大于长期。消费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短期效应略大于长期;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的长期、短期边际效应都较小,长期边际效应略大于短期。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与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储蓄差距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方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消费能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性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收入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约0.1个百分点。2)总人口抚养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5个百分点,西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1个百分点。3)城乡收入差距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产业占比以及人口抚养比等因素显著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且影响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及其结构特征,判断居民肉类消费的未来趋势,基于FAO和统计年鉴等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和LA/AIDS模型(Linear approximated/Almost ideal deal demand system模型),测算我国及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不断增加,且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居民对牛羊肉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禽肉次之,猪肉最小。其中,农村居民对各项肉类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显著高于城镇。我国居民的牛羊肉需求对自身价格及其他肉类价格变动较敏感,猪肉需求对自身价格与其他肉类价格变动敏感度较低。由此推断,未来我国居民对牛羊肉消费将呈波动增长态势,而对猪肉的消费呈缓慢增长,但消费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牛肉市场模型构建与基础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国牛肉市场现状及大致走向,本研究构建包括牛肉生产、进出口贸易、城乡居民消费、价格传递及市场出清在内的牛肉市场局部均衡模型,拟合各方程并对市场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牛肉消费对价格和收入水平的敏感度高于城镇居民,居民牛肉消费对收入敏感度更高;未来我国肉牛生产和市场规模将得到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及城乡户外的消费潜力巨大;牛肉价格和肉牛出栏价格将不断上涨;牛肉进口剧增而出口不断萎缩。至2020年,我国牛肉产量将达到723.17万t,净进口量为55.40万t,城乡居民总消费量为600.35万t;肉牛出栏价格和牛肉价格分别上升至37.11和79.50元/kg。  相似文献   

14.
基于总量和分类支出的视角,从宏观层面对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面板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确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尤其是对以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为主的发展享受性消费的挤入程度要大于以衣食住为主的基本生存性消费;但在民生财政具体分类支出方面影响却存在着差异,即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挤入效应,而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支出影响微弱。因此,在稳步扩大民生财政支出比重的同时,应注重优化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等,全面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使用2000-2011 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消费者最优选择框架,实证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 费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并未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也不存在显著 的时期效应和区域效应,为发挥财政支农支出的消费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7省份1 059户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克服农村居民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样本选择性偏误问题,实证分析农业科技培训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了农业科技培训的样本自选择问题之后,农业科技培训对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作用更小,统计描述分析或者最小二乘法估计会高估农业科技培训的增收效果。培训方式和培训费用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影响。田间示范的培训方式更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所支付的培训费用越高,其收入也相应的越高;培训费用由农村居民个人支付比由政府支付收入提高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运用Panel Data模型和方法,依据西部地区11个省区2000~2014年数据,考量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差异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性原因所在。鉴此,应通过优化城镇布局和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吸引人口进入城镇,提升城镇化率,同时,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提升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ed in the inevitable impact on Chinese economy.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impact,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has been a crucial means of steady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However, the farmers over seven million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should be the main consumers in China. On the contrary, the current lack of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in rural consumption, is the lack of the critical issues of our effort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his paper clarified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China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expansion, and on this basis explored the expansion of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countermeasures. Empir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prove the low level of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constraints, and also to expose the fact tha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as imperfect. Meanwhile, rural infrastructure restricted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The consumer marke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相似文献   

19.
主流城市化理论的预设前提是,城市化的结果就是农民的“终结”,因而把城市化起点的农村给忽略或遮蔽了。学界在除蔽中取得“农村就地城市化”的研究成果。农村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一般村落,有着高度的发达经济,有着兼具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和谐文明。这里居民的收入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享受城市相似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享受相当于城市的现代化而又具有乡村特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10~2013年地方财政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城镇化率、对外贸易依赖程度是调节效率提高的有利因素,人均GDP、人口密度是调节效率提高的不利因素;总体地方财政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综合效率较低;东、西部地区的平均综合效率始终高于中部地区,效率分布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