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了解西安市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接受度、态度以及期望和建议,分析当前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形势以及现状,对当地不同区域的人群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对转基因食品相关标识的关注力度较低;对转基因态度以及评价主要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相关报道的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研究进展与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自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研究的现状,并阐述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巴西)转基因农产品的种植状况、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和公众态度。同时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转基因领域法律法规不完善,公众对转基因安全性了解不足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困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建立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体系和专业知识训练,增大执行力度,建立全国转基因生物科普宣传平台,加强公平且理性的对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食品近几年来已成为我国公众关注的敏感词汇,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为了解我国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以及接受程度,采用网络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对我国大陆中青年公民进行了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公众对转基因技术认识比较浅显,缺乏获取转基因信息的渠道;公众最关心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安全问题和对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民众愿意接受转基因技术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并愿意相信专家的讲解。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是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最迅速的农业技术,正确引导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客观理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关乎我国转基因产业化能否顺利推广的关键问题。借助于江苏省农学会在江苏省农林类专科院校开展的转基因科普讲座,调查并研究217位大学生对转基因的认知情况与科普偏好。结果显示,(1)农林专科院校学生对转基因的认知程度偏低,并且深受反转基因舆论影响;(2)学生对转基因科普存在明显的偏好差异,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最受信任的主体,网络媒体上的图文动画是最受欢迎的科普途径及形式,而他们最关注的科普内容则是转基因产品安全;(3)科普讲座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和信任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优先科普公众迫切需要了解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依托转基因研究人才建立专业的转基因科普队伍、合理搭配组合科普渠道和科普形式、有效遏制不科学的反转基因社会舆论等对当前转基因科普工作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沈娟  颜明  田子华  朱筱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09-10912,10914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京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该地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仍然缺乏深入了解,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亟待加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尚未得到充分满足,政府部门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不足。针对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26-328
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近期相关文献整理分析,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转基因问题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概括了基于消费者视角的转基因食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公众对于转基因方面的认识是有限的、模糊的,加上媒体不公正的片面报道的影响,人们对转基因的概念产生了偏激的态度,认为转基因生物就是不好的,转基因食品就是有害的,对其“谈虎色变”,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似乎有着被妖魔化的危险。为了让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者对转基因相关的概念及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京郊居民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促进转基因市场发展以及引导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有全面、客观的认知,帮助国家和企业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方法】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出发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Logit模型分析。【结果】京郊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较低;价格敏感性与京郊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关系密切;信息渠道对京郊居民的态度及购买意愿会有影响;受教育程度对购买意愿影响显著;京郊居民在购买转基因产品时,除考虑价格因素外,也考虑其他因素。【结论】加强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的科普信息宣传力度,提升受众群体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并对其有全面、科学的认识;不能单从价格方面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竞争力,而应利用转基因技术研发既安全又具有独特功效的转基因食品;媒体作为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的信息渠道,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传播转基因相关信息;在教育方面,如课堂上、书本上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相关内容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转基因大豆油为例,基于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地区的30份问卷数据,初步分析当地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质量安全认知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于转基因大豆油质量安全认知不深刻;营养价值、质量风险认知对购买决策的影响较支付决策更为显著,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认知是影响支付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科研院校与新闻媒体合作进行多方位转基因科普教育,引导大众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质检部门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转基因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提升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转基因食品公共认知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是新兴技术,对于转基因食品国际社会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论。本文通过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3个城市9大超市400位消费者的文卷调查,了解湖南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公共认知程度。结果表明,只有1/3的消费者认知转基因概念,其中男性、高学历、个人收入较高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食用,有33%的消费者表示一定食用,只有17%的消费者表示给小孩子食用,有35%的消费者表示高度关注转基因食品;对于购买倾向,仅6%的消费者表示购买转基因食品。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85%的被访者认为需要拥有,对于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88%的被访者持较高的认同态度,对于不含转基因的食品品牌,43%的被访者表示会增加对品牌的信心,对于转基因食品不标识的食品牌子,有72%的被访者表示信心会减弱。该调查研究为转基因食品的公共安全监督、安全性评价以及消费者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转基因玉米逐渐发展,成为转基因作物中的重要一员。通过分析转基因玉米产业现状及重要意义,指出其在科学研究、国家政策和科普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vergence of opinion between the EU and the US over how food products derived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should be labeled. This has less to do with safety, as moves towards the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of safety standards continue apace, and rather more to do with the consumers' right to know about the origins of the food they are consuming. This paper uses a framework drawn from the global public goods (GPG) literature of economics and the work b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sts on form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IO) to explain why there is presently no global consensus on the manner (voluntary or mandatory) in which GM food products should be labeled.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可以打破物种间界限,从而实现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造,在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保障食物安全、改进农产品质量、节水增效、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综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及目前的发展规模,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现状及安全管理框架,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旨在为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产业化以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可以打破物种间界限,从而实现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造,在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保障食物安全、改进农产品质量、节水增效、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综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及目前的发展规模,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现状及安全管理框架,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旨在为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产业化以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南宁市相关部门制定科普政策提供科学、合理、可行的决策依据,促进南宁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方法】通过总结“十一五”期间南宁市科普工作取得的成效及科普工作模式,分析现阶段南宁市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目前,南宁市科普工作可分为以政府为主体的科普工作模式、以学校为主体的科普工作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普工作模式、以大众媒体为主体的科普工作模式、以社区为主体的科普工作模式、以农村为主体的科普工作模式、以其他组织和个人为主体的科普工作模式。南宁市科普工作存在科普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不健全、科普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科普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科普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众缺乏接受科普的动力和能力等问题。【建议】应加强科普工作模式和机制创新,增强科普人才队伍素质,保障经费投入,以大型科普活动和重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科普工作能力,以促进南宁市科普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延边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与购买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市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延边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不高,购买意愿也较低,而转基因食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是影响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宣传和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农业后劲、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农技推广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这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对山东省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着重对农业科技推广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转基因作物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GM)作物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并且对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国家之一,但最近放缓了推进的步伐。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一直持积极态度,对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扶持政策,然而,公众舆论对人类健康、经济效益和环境的过度担忧,逐渐表现出反对转基因生物的倾向。转基因推广应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缺少沟通、不同管理部门对转基因生物缺乏有效的监管、对采用先进技术态度模糊、媒体的多变和不实报道,以及全球反转组织的干扰。本文讨论了这些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Globally, the area of land cultivated with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has increased a thousand-fol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Although this technology has become important for food production,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s that underpin these outcomes are based on a list of requirements for a risk assessment that differ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policymakers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the controversies over transgenics to create effective regulatory milestones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allowing them to reach their potential for a mor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ensuring food security. In Brazil, Law No. 11.105 of 24 March 2005 established a framework with four main organizations responsibl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However, most of new breeding technologies did not exist at that time and were not considered in this law. In 2016, Normative Resolution No. 16 of the National Biosafety Technical Commission (CTNBio) was established to address this gap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products obtained through these techniques (termed Innovative Precision Improvement Techniques in the resolution), in a case-by-case consultation system. Briefly, if the product is designated to be a GM, the developer will have to go through the biosafety requirements and will be approved only after CTNBio risk assessment. If the product is designated not to be GM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legislation), then it can be registered using the existing procedures. Currently, 152 GM products are commercially approved in Brazil. In 2018, CTNBio assessed the first consultation on commercial release of plants generated using the new breeding technologies and has subsequently approved six products. It is expected that many institutions would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Brazilian and world markets, developing and introducing new biotechnological solutions and products through a more sustainable approach and without facing public disapproval, a common issue for GM cr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