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因气候不适宜,管理不善而发生生理性病害。现将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空根白心菇菇房喷水少、湿度小,覆土层含水不定,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就会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适时喷水,出菇期菇房保持在85%以上的相对湿度,可防止空根内心菇的发生。二、水锈斑菇每次喷水后,未及时打开窗户通风换气。菇房湿度过大,蘑菇表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就形成锈色斑点,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喷水后要开门窗通风30min。三、红根菇出菇前高湿阶段用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  相似文献   

2.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除发生真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外,还因管理不善而发生生理性病害。如果生产中该病一旦发生,就会降低蘑菇的商品价值,从而影响到菇农的经济效益,所以应当引起注意。现将几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空根白心菇 菇房喷水少,湿度不够,培养料含水不足,菌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防治方法是:适时喷水,出菇期保持85%以上的湿度,可预防空根菇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1 地蕾菇 培养料进入菇房时湿度过大 ,覆盖细土过迟、温度较低 ,容易产生地蕾菇。这时要进行通风透气、喷水 ,使菌丝吊在粗土之上、细土之下 ,促使生长发育。2 开伞菇 昼夜温差达 10℃以上 ,遇到冷空气袭击 ,密度过大 ,温度偏高、湿度偏低 ,均会造成开伞菇。要注意温度骤变时 ,及时加盖草帘 ,保持菇房适宜温、湿度。3 空心菇 菇房喷水少 ,湿度小 ,覆盖土层含水量不足 ,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 ,菌柄就产生白色髓部 ,造成空根白心菇。要适时喷水 ,出菇期菇房保持相对湿度 85 %以上 ,能有效防止空根白心菇。4 锈斑菇 每次喷水后 ,没有…  相似文献   

4.
非病源性病害是由环境因子、气候变化、技术和管理不当等所造成的病害。目前蘑菇的非病源性病害在栽培上已发现18种,现介绍5种.(一)硬开伞①症状:子实体未成熟时菇盖和菇柄不正常地拉开或菌膜破裂,大多发生在秋菇后期.②发生原因:气温和气候突然变化,致使菇房出现10℃以上的温差和较大的干湿差;空气相对湿度高而土层湿度过低,形成反差;低温时夜间风袭菇房;低温下已出土的子实体在床面停留时间过长;床面土层菌丝出现板结现象.③防止措施:注意天气预报,尽量保持菇房湿度恒定;调整土层和空气湿度相对平衡;大量子实体出土后,如遇到8℃以下的低温,及时补喷温水;撬动土层,以断裂老菌丝,刺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是我国食用菌主要出口产品,近几年在北方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在其生产过程中,病害是阻碍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各种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外,不少是因栽培管理不当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1菌丝生长阶段1.1菌丝徒长症状:播种后菌丝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集结成团,严重时形成"菌被",不出菇、推迟出菇或形成气生菇。病因:常发生于蘑菇调水以后,或菇房温度  相似文献   

6.
提高蘑菇的产质量,对保证出口,增加菇农收入,十分重要。这里仅就几种生理病害引起的次菇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红根锈斑:发生于11月下旬出菇后期,这时气温低,蒸发少,菌丝活力差,吸水能力弱,出菇慢。喷水过多或气候突然变化,料内酸性重,都会发生此病。防治方法:根据蘑菇和菌丝长势及天气状况用水。料内酸度较高时,要及时用石灰水调整pH值。硬开伞:突然低温,或西北风较大,菇房空气过干,菌丝活力弱,生长慢,吸水能力差,出土  相似文献   

7.
朱正威 《食用菌》2017,(4):54-55
<正>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双孢蘑菇主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1菌丝生长期常见生理病害1.1播种后菌种不萌发1.1.1原因播种时温度过高,连续2~3d高于32℃,使菌丝灼伤;播种后温度高于30℃,且菇房通风不良,菌种因闷热而不萌发;料内氨气过重,菌丝中毒;菌种老化等。1.1.2解决方法如果播种后遇高温天气,菇房要在  相似文献   

8.
巴氏蘑菇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文章阐述巴氏蘑菇出菇期常见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菇房所需要的四个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其中湿度和通风是一对矛盾。增加菇房湿度的常规办法是用水管往地面放水,或用喷雾器往空中、地面喷水,但一通风培养料表面容易干,影响出菇。笔者采用  相似文献   

10.
蘑菇生产上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荣金  兰巧玲 《食用菌》2000,22(4):38-38
蘑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不良的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受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产量下降,品质低劣,甚至死亡,给生产上造成严重的损失。常见的病害有以下几种:1菌丝徒长 蘑菇播种后菌丝一直旺盛生长,并持续不断往覆土层表面生长,绒毛状菌丝大量冒出土层,浓密成团,严重时形成不透水的菌被,并不形成子实体或推迟出菇或不出菇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发生于蘑菇调水以后,主要由于菇房温度过高,湿度大及通风换气不良的环境条件造成的。另外播种期偏早,播种后温度较长时间处于20~25℃,迟迟不能下降而…  相似文献   

11.
从播种到出菇是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该阶段若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生理性病害。文章对双孢蘑菇菌丝体阶段生理性病害的病状、发生原因进行介绍,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双孢蘑菇的主要病害可以分为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虫害有菇蚊、菇蝇、螨虫、线虫等。病虫害的发生与菌种、环境、基质等有关,常见的引发因素有堆肥质量,覆土质量,菌种,环境卫生,以及温、湿、气等环境因子。1双孢蘑菇病虫害的防控措施1.1菇房及环境的卫生与消毒保持菇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是病虫害安全防控的前提与基础;做好菇场及栽培材料的消毒是病虫害安全防控的重要举措。其中包括:栽培结束后的菇房通入蒸汽,使空气和料温  相似文献   

13.
1984年10月中旬,在我所栽培的蘑菇多数菇盖上出现了色似铁锈的病斑。笔者曾多次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而未能杜绝。1985年春菇采收期间,笔者用土霉素防治后效果相当理想。一、锈斑病的发生原因:蘑菇锈斑有水锈斑和细菌性锈斑两种。水锈斑多是由于喷水以后,菌盖表面水分没有得到充分吸收或蒸发,再加上通风不良,菇房相对湿度过高而引起的,细菌性锈斑则是由托兰斯假单孢杆菌引起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但有时在通风良好,湿度不高的情况下发生。二、锈斑病的防治方法:菌床上喷施土霉素(含量25万单位/粒,剂量0.25克/粒),对防治水锈斑和细菌性锈斑有明显效果。另  相似文献   

14.
朱广凯 《食用菌》2014,(6):50-50
<正>白腐病是双孢蘑菇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发病重于春季,栽培户应加强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在菇床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不影响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应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将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下,温度保持在18℃以下。这样,既有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又不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侵染,可有效地减轻病害。2为预防病害的发生,在双孢蘑菇出菇前用1∶2∶230倍波尔多液均匀地喷洒菇  相似文献   

15.
李东  陆凤英 《西南园艺》2000,28(2):35-35
1 高温生理性病害 在食用菌家族中 ,平菇属于低温型菌类。当栽培环境出现 2 5℃以上高温时 ,会造成幼菇菌伞枯萎变黄直至死亡。因此 ,在平菇原基形成后 ,若环境温度超过此标准应采取降温措施 ,如喷水雾、通风、遮荫等。栽培平菇时 ,要尽量避开在高温季节出菇。同时选择耐高温平菇菌株系。2 高湿生理性病害 平菇出菇期要求栽培场所相对湿度在 85%左右。如盼菇心切 ,调水失控而重喷出菇水 ,会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而死菇。正确的喷水保湿措施是少、细、勤 ,切忌直接向幼菇体喷水。3 异味生理性病害 在平菇出菇期出菇场所要严禁油漆、汽…  相似文献   

16.
杨辉德 《食用菌》2011,(5):65-65
雾化喷头广泛适用于花场、草坪、绿地、厂房、温室、农业节水灌溉等。笔者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地制作了食用菌菇房喷雾装置,有效地解决了食用菌出菇期间喷水增湿问题,达到了创造了"雨濛濛、雾沉沉"的小气候出菇环境梦砘缤纷灾?的菇房喷雾装置在菇房喷水增湿中效果不错,它的使用一是能充分地提高菇房湿度,提高出菇质量,二是能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7.
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蘑菇疣孢霉病(Mycogone)是一种世界性的蘑菇病害,在我国蘑菇老产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一带是春、秋两季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不侵染菌丝体,而侵染菌索、原基和子实体。如蘑菇在出菇初期被疣孢霉侵染,将严重影响第一潮菇甚至以后各潮菇的产量。尤其是早秋抢早播种,在温度偏高、湿度偏大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此病。在缺乏精心管理的春菇菇床上,也经常可见因被侵染而产生的畸型菇,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疣孢霉病的症状疣孢霉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产生一团团畸型的蘑菇组织。发病初期,菇体呈白色绒毛状,随着生长直径可达10厘米以上,这些畸型菇体组织称为“硬皮马勃状团块”。在湿度大、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发病组织会产生琥珀色至深褐色的小液滴,随后团块逐步腐烂变褐、发臭进而污染整个菇房。在菇体生长的后期被侵染,只在菇柄基部发病,使基部变成褐色,并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菌盖发病则出现褐色病斑。2疣孢霉病的发病规律病原菌是一种土壤微生物,来源于土壤,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病原菌能产生两种孢子:一种是单细胞、壁薄、寿命较短的分生孢子,另一种是双细胞、侧生的厚垣孢子。这种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贤  金卫群 《食用菌》2010,32(3):63-63,68
防治双孢蘑菇褐腐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根据双孢蘑菇褐腐病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侵染双孢蘑菇的途径和病害发生规律,对菇房和床架采用敌敌畏和石灰进行菇房环境消毒及床架的杀菌处理;采用日光暴晒5h和38%甲醛熏蒸消毒覆土,能明显控制病害菇的发生。药物防治及综合措施防治试验以采用38%甲醛覆土消毒结合施保功化学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竞争性病害:木霉、青霉、根霉、毛霉、链孢霉、细菌;病原性病害:细菌性斑点病、绵腐病、黑根病;生理性病害:针头菇、连体菇、疲软菇等的症状和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简述培养期、出菇期及采收后3个时间段可应用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1984,(3)
防治蘑菇病、虫害,应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认真做好老菇房的消毒工作。现将老菇房消毒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浸:将菇房内能拆的床架都拆下来,放在河水中浸10~15天,然后用毛刷洗净。对不能拆下的水泥柱、杂树脚,则用高压水泵或机动喷雾器吸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打开门窗大通风。二、晒:拆下的床架,浸泡洗净后,放在强烈阳光下曝晒2~3天。三、洗:通过浸、晒,只能杀死表面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