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白山羊羯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可溶性淀粉、小麦淀粉、粉碎的滤纸纤维、木聚糖和果胶作为底物,精粗比为30:70,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1(0、10、20、30、40mg/kg)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精料日粮条件下,随着维生素B1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的pH呈上升趋势,NH3-N的平均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降低了乙酸浓度、丙酸浓度和TVFA浓度,提高了丁酸浓度;体外发酵24h时,10、20、30mg/kg处理组降低了"乙/丙";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
选择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白山羊羯羊作为试验动物,体外培养的底物为粉碎的滤纸纤维素15.7 g、果胶9.2 g、木聚糖4.3 g、小麦淀粉61.6 g和可溶性淀粉9.2 g,精粗比为80∶20,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硫胺素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可以降低乙酸和TVFA的摩尔浓度,提高丙酸和丁酸的摩尔浓度,乙酸/丙酸呈降低趋势,降低乳酸的浓度,且以160和240 mg/kg的添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定不同组分植物甾醇(甾醇A~E)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在含60 mL瘤胃培养液及600 mg全混合日粮的120 mL发酵瓶中分别添加0、2、6、12μg植物甾醇,39℃恒温培养24 h,于3、6、9、12、24 h读取产气量,发酵终止时测定产气量、底物降解率、氨态氮、微生物蛋白、pH值及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结果显示:添加的植物甾醇组分、浓度对体外发酵干物质降解率和乙酸/丙酸均有显著影响(P0.05),组分对氨态氮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甾醇浓度对乳酸、菌体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以及pH值、总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组分与浓度在体外发酵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菌体蛋白和乙酸/丙酸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浓度为0.03μg/mL的B甾醇组累积产气量与丙酸浓度最高,乳酸浓度最低,B组平均氨态氮含量最低,浓度为0.03μg/mL分组的平均干物质降解率、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最高。提示: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植物甾醇,可以促进瘤胃发酵,改善瘤胃功能,添加甾醇B,添加浓度为0.03μg/mL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体外培养技术,评估了急性与亚急性酸中毒条件下添加阿卡波糖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设3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体外摸拟了亚急性酸中毒(5.0P<0.001),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 TVFA)、乳酸浓度和累积产气量皆显著降低(P<0.01),但异戊酸浓度变化不显著(P=0.794);实验2中,较对照组相比,添加阿卡波糖提高了4种底物下发酵液的pH值和氨氮浓度(P<0.01),降低了发酵体系中的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和TVFA浓度,提高了乙丙比(P<0.01),除乙酸和TVFA外,对上述其他指标,日粮与阿卡波糖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实验3中,与对照相比,添加阿卡波糖显著提高了发酵液pH值、氨氮、丙酸、丁酸和戊酸浓度(P<0.01),降低了乳酸和乙丙比(P<0.05),但对乙酸、异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说明阿卡波糖可有效提高发酵体系中的pH值,降低乳酸浓度,预防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碘酸钙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以碘酸钙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底物碘含量分别为0.1、0.3、0.5、0.7、0.9 mg/kg,发酵48h,测定发酵后的产气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碘含量为0.3mg/kg,NH_3-N浓度、微生物蛋白质(MCP)含量、脂肪酶(LPS)活力、胰蛋白酶(TYS)活力、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267 mg/100mL、4.619g/L、0.462U/mL、65.463U/mL、69.527U/mL,碘含量为0.3mg/kg时,乙酸(aceticacid)、丙酸(propionicacid)、总酸(TVFA)浓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142mmol/L、30.877mmol/L、87.460mmol/L,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例达到最小值1.819,显著低于其它所有组乙酸与丙酸的比例(P<0.05);在底物碘含量为0.5mg/kg时,淀粉酶(AMS)活力与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32U/mL、69.527U/mL;在底物碘含量为0.7mg/kg时,总产气量与甲烷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8mL、11.88mL。综合以上结果,在体外条件下,在底物碘含量为0.3~0.7mg/kg时,有利于瘤胃发酵和饲草料降解。  相似文献   

6.
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分别以羊草、玉米和淀粉为底物,研究了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L9菌株及其与酵母联用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羊草为底物时,添加酵母可显著提高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P<0.05),有降低乙丙比值的趋势(P=0.082),但对异丁酸及pH值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L9菌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但对异丁酸及戊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在影响pH值、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TVFA浓度及乙丙比值方面,酵母与L9菌株间无显著的互作关系(P>0.10);在降低乳酸及戊酸浓度方面,酵母与L9菌株之间有显著的互作作用(P<0.05),在影响pH值及乙酸产量方面,酵母与L9菌之间有互作效应趋势。以玉米为底物时,添加酵母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有提高戊酸浓度的趋势(P=0.082),但对异丁酸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L9菌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但对异丁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在影响pH值、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TVFA浓度及乙丙比值方面,酵母与L9菌株间有显著的互作关系(P<0.05);在影响异丁酸及戊酸浓度方面,酵母与L9菌株之间无显著的互作作用(P>0.10)。以淀粉为底物时,添加酵母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P<0.05),但对戊酸、异丁酸浓度和乙丙比值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L9菌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但对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在影响pH值、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TVFA浓度及乙丙比值方面,酵母与L9菌株间有显著的互作关系(P<0.05);在影响异丁酸及戊酸浓度方面,酵母与L9菌株之间无显著的互作作用(P>0.10)。结果说明,添加酵母与L9菌株均可有效降低乳酸产量,且均可有效提高玉米及淀粉条件下发酵体系中的pH值,酵母与L9菌株联用更有助于发酵前期pH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不同类型及比例的酵母培养物(YC)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在发酵底物条件下分别添加不同类型及比例的YC,一个对照组、4个试验组,测定体外发酵参数浓度;发现YC-3能极显著降低培养液pH和丙酸浓度,显著增加异丁酸浓度和乙丙比。在体外条件下添加1%、2%YC均能显著增加培养液中乙酸浓度,添加4%YC能极显著降低异戊酸的浓度。YC不同来源和不同水平影响绵羊瘤胃体外发酵pH、丙酸及乙丙比等发酵参数,用于指导畜牧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色氨酸(LeuTrp)、缬氨酸-蛋氨酸(Val-Met)、酪氨酸-丙氨酸(Tyr-Ala)和苯丙氨酸-缬氨酸(Phe-Val).培养后2、4、8、12、24 h,测定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结果表明:各时间点Val-Met组培养液pH低于其他各组,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CP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Val-Met 组TVFA浓度和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H3-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P>0.05)或显著(P<0.05)低于其他试验组,另外2、4和12 h时Val-Met组的乙酸/丙酸也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二肽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提高VFA含量和MCP产量,降低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 Val-Me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开展了3个试验,探讨了高粱单宁提取物(STE)与聚乙二醇(PEG)的协同作用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用3头健康、体况相近的成年肉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精粗比为40∶60(干物质基础)的混合料作为发酵基质,采用两步消化法模拟瘤胃发酵和真胃消化过程。试验1:分别向发酵基质中添加0、0.50%、1.00%和2.00%STE作为处理;试验2:在向发酵基质中添加1.50%STE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75%、1.50%、3.00%PEG作为处理;试验3:在发酵基质中分别进行不添加STE和PEG(对照)、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STE、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STE和3.00%PEG、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STE+真胃消化阶段添加3.00%PEG处理。在上述3个试验中,STE和PEG的添加量均以干物质为基础,每个处理均设置8个重复,另外设置3个空白。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基质中添加STE对培养液的pH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STE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均呈线性下降(P0.05),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和粗蛋白质消化率(CPD)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下降(P0.05),乙酸/丙酸及氨态氮(NH3-N)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试验2结果显示:在发酵基质中含有1.50%STE的条件下,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中TVFA、NH3-N浓度线性升高(P0.05),乙酸浓度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添加PEG对培养液中丙酸、异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丁酸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PEG具有线性提高培养液中戊酸(P=0.088)和异戊酸(P=0.067)浓度以及体外CPD(P=0.089)的趋势,对体外DMD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3结果显示:添加1.50%STE显著降低了体外DMD和CPD(P0.05)。在瘤胃发酵阶段或者真胃消化阶段添加3.00%PEG均缓解了STE对体外CPD的抑制作用。由此得出,STE抑制碳水化合物在体外瘤胃中的发酵,降低VFA产量及体外DMD和CPD,而PEG能够缓解STE对体外瘤胃发酵及CPD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揭示高精料日粮条件下硫胺素对体外培养荷斯坦牛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的影响。以2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牛为试验动物,设置精粗比为6:4的底物,硫胺素的添加量设为0、60、120、180和240mg/kg5个水平,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研究硫胺素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高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可以提高培养液的pH值;(2)高精料日粮条件下NH3-N浓度随着硫胺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高精料日粮条件下硫胺素提高了细菌蛋白的产量而降低了原虫蛋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徐淮白山羊为试验动物,设置精粗比为70∶30的底物,VB1的添加量设为0、35、70、105和140 mg/kg 5个水平,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研究VB1对瘤胃发酵、微生物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B1对瘤胃pH值、氨氮浓度、细菌蛋白产量都没有显著作用.结论,本试验所设置的VB1梯度...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5 d,试验设负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正对照组(添加10 mg/kg莫能菌素)和海南霉素组(添加7.2 mg/kg海南霉素)。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后,除在采食后2 h显著提高奶牛瘤胃内pH(P<0.05)外,其他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食后0、2、8和10 h,海南霉素组氨态氮(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而采食后6 h,海南霉素有抑制NH3-N释放的趋势(P=0.06);采食后0、2、4和6 h,海南霉素组乙酸浓度及乙酸与丙酸的比值与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丁酸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海南霉素显著抑制了瘤胃甲烷的产生(P=0.02),海南霉素组的奶牛甲烷呼出量为216.50 L/d,比负对照组降低了14.03%。由此得出结论: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奶牛瘤胃的发酵类型,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显著降低动物的甲烷呼出量。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设计以不同RDN(g)/FOM(kg)比值日粮为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瘤胃液pH值、瘤胃液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微生物蛋白含量这四个指标的测定,评价日粮RDN(g)/FOM(kg)比值分别为20、25、30、35的4种不同能氮同步化释放日粮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瘤胃液pH值不断降低,pH均值以RDN(g)/FOM(kg)=25组为最高,RDN(g)/FOM(kg)=30组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NH3-N浓度随着RDN(g)/FOM(kg)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RDN(g)/FOM(kg)=35时,NH3-N浓度均值最高。当RDN(g)/FOM(kg)=20时,细菌蛋白含量和原虫蛋白含量均最高。对于VFA当RDN(g)/FOM(kg)=30时,乙酸含量最高;当RDN(g)/FOM(kg)比值为20时,丙酸含量、丁酸含量最高;TVFA含量以RDN(g)/FOM(kg)=30时最高,乙酸、丙酸比值以RDN(g)/FOM(kg)比值为25时最高。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酸添加剂对奶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1头安装瘤胃瘘管的荷斯坦产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Ⅵ组,每组3头,对照组饲喂全混日粮(TMR),试验Ⅰ~Ⅵ组每天饲喂TMR加50.0 g、100.0 g、150.0 g、200.0 g、250.0 g、300.0 g/头复合脂肪酸日粮,主要探讨复合脂肪酸对奶牛瘤胃甲烷(CH4)产量、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氮(NH3-N)浓度和pH值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TMR中每天添加150.0~200.0 g/头复合脂肪酸,明显(P<0.05)提高奶牛乳脂率和瘤胃乙酸浓度,显著(P<0.05)降低奶牛的CH4释放量、CH4能/GE值和瘤胃NH3-N浓度,对奶牛的标准乳(FCM)、乳干物质、乳蛋白和乳糖均有提高趋势,能有效地提高奶牛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氮源和水平对肉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水平(0、50、100和200 mg/L)的尿素、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对培养液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以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为氮源,培养液pH和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分别显著低于和显著高于以尿素为氮源(P<0.05),以支链氨基酸为氮源培养液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以尿素为氮源(P<0.05),以异亮氨酸为氮源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都显著高于其他氮源(P<0.05);随着氮水平的提高,培养液pH以及氨态氮、微生物蛋白质和丙酸的浓度都显著的升高(P<0.05);氮源和水平对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结果提示,亮氨酸作为氮源更有利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200 mg/L的氮水平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氮源和水平对瘤胃发酵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铜对奶牛瘤胃内环境及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方法]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 mg/kg、18 mg/kg、27 mg/kg DM的蛋氨酸铜,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动物为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体重500 kg,均处于干奶期,试验基础日粮由混合精料、羊草和玉米全株青贮组成,精粗比为30∶70。[结果]表明,日粮添加蛋氨酸铜有提高瘤胃pH值、NH3-N的趋势;但对各时间点的瘤胃液pH值、NH3-N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27 mg/kg DM的蛋氨酸铜显著提高了日粮各个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论]添加蛋氨酸铜不影响奶牛瘤胃的内环境,添加27 mg/kgDM的蛋氨酸铜可以提高日粮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肉用绵羊瘤胃pH、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选用(47.21±1.01)kg安装有瘤胃瘘管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1代肉用公羊12只,采用12×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6 d,分别饲喂NFC/NDF为0.25、0.34、0.36、0.52、0.60、0.80、0.87、1.13、1.30、1.58、2.17和2.49的12种饲粮.结果表明:随着NFC/NDF的增加,试验羊瘤胃pH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氨态氮浓度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及丁酸比例呈显著三次曲线变化(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中的丙酸、戊酸和异戊酸比例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NFC/NDF对瘤胃pH、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外源酶对湖羊瘤胃液微生物体外培养的影响,为将外源酶应用于湖羊饲料添加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瘤胃液体外培养法,将10、20、30、40 mg/kg 4个水平的外源酶加入体外培养体系分别培养6、12、18、24、36、48 h后,测定体外培养液中的产气量(GP)、pH值、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外源酶可有效提高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液的GP、pH值、NH3-N浓度、MCP浓度及VFA浓度。添加外源酶可改善湖羊瘤胃微生物发酵特性,其中以添加量为10 mg/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