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通过遥感解译得到2013年怀来县土地利用数据,探究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选取自然、经济社会、空间距离及随机因子等12个驱动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引起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空间定量化分析,并对各地类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进行了检验,计算得到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概率图。研究结果表明,各地类分布受地均纯收入和人口密度影响较大,通过ROC检验得到各种土地类型的拟合度分别为:耕地0.844,园地0.780,林地0.904,建设用地0.882,水域0.983,其他用地0.650,各土地类型的拟和度均在0.600以上,拟和结果较满意。社会经济、地形、城乡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等因素对研究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形成与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巳成为研究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从数据来源,指标提取,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采煤塌陷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以山东省微山县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研究区2000-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及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与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在整个研究期呈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塌陷积水区2000-2005年面积增幅最大;距居民点的距离是影响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及水域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距工矿的距离是影响塌陷积水区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保护等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对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多种数据,探讨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技术流程.以1989年和2000年石河子垦区及周边地区TM影像为基础,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趋势是耕地(农田)面积大幅度增加,以草(林)地向耕地(农田)的转化最为显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处在相互转化中.  相似文献   

5.
百年尺度上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是全球土地系统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开垦初期的LUCC研究也必不可少,但是其数据来源较少,获取困难.该研究依据土壤类型、坡度、20世纪30年代的人口数量以及距居民点距离对耕地分布的驱动影响,在GEOMOD模型中输入20世纪30年代的耕地数量、20世纪50年代的耕地与非耕地空间分布图,从而模拟出20世纪30年代的耕地与非耕地空间分布图,同时也生成了一个耕地分布的适宜性图.该方法重建了当时的耕地空间分布,其重建结果比较理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技术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郑州市1995—200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得出研究区内耕地进一步增加,林地总面积也在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总量在减小的结论,从而达到全面把握郑州市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金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文章以金华市区近八年来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金华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市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因素以最优经济福利驱动和粮食安全驱动为主,并对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粮食生产等相关问题作了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范双云  邓楚雄  胡倞  陈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91-9092,9094
以长沙市中心区为例,采用Rs和GIS技术对1991、1998、2004年3期T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Markov模型对研究区未来一段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建设用地增加90.00%,林地增加9.25%,水域减小19.16%,耕地减小25.89%,未利用地减小0.91%。  相似文献   

9.
李漫  吴良林  周世武  赵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82-8585
借助SPSS软件,以河池市1998-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原理分析河池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信息熵的变化(1.455-1.463)说明河池市土地利用向无序状态发展,有序度降低;利用SPSS的因子分析功能对影响河池市耕地变化的社会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得出第1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8.697%,载荷系数较高的集中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客运周转量、蔬菜播种面积等,表明产业结构、交通水平和经济水平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彭笃明  李德一 《甘肃农业》2006,(11):285-286
随着土地利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转化及其驱动力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利用两期遥感影像,以烟台市为例,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烟台市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信息,分析了烟台市区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1990-2000年之间的建设用地迅速增加,耕地显著减少。这一变化是人口驱动力、城镇化发展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987—2000年洋河流域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振刚  王键  李黎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59-13161
以1987、2000年两期的遥感数据和其他GIS数据、专题图等为基础,利用交互式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方法,对张家口洋河流域14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解译和分析。结果表明,14年间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有较大的增长,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草地成为最大的转出源;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影响越来越大,洋河流域城镇化进程加快;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的景观多样性有所降低,破碎度加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土地整治使得未利用地的利用类型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从而评价土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质量。[方法]选取有效土层厚度等6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特尔斐法确定权重。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该地区190.500 5 hm2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新增耕地省级自然等为6等、省级利用等为7等、省级经济等为6等;新增耕地国家级自然等为12等、利用等为12级、国家级经济等为11级。[结论]经过对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实现了耕地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以廊坊市规划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APGIS软件对规划区现状图进行空间叠加,得到1996—2002年的转移矩阵,重点分析研究区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同时结合数理统计软件Spass全面分析影响耕地变化的人文因素,试探性的用模型方法定量表达北京和天津的城市辐射作用。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其主要来源是耕地;非农经济、城市辐射以及人口因素是影响廊坊市规划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在研究区耕地变化和城市辐射存在很大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方法分析得出北京和天津的城市辐射系数分别为12.6和7.9,进一步验证城市辐射对廊坊市规划区耕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支持下,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从立地条件、剖面性状、土壤管理、耕层养分状况、耕层理化性质5个方面共选取14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隶属函数模型和地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了黄山市耕地地力等级。在此基础上,就市级与其各县级耕地地力等级差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级评价结果与县级评价结果的整体趋势一致,并且实现了不同县级区域间的等级可比性。研究结果对于市级乃至省级耕地地力汇总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5~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基于ArcGis平台,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该区2015、2020和202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十几年耕地面积将不断减少,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将不断增加;与2010年相比,2025年的耕地面积将减少38.1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将增加53.23%。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70、1980、1990、2000和2008年五期的MSS、TM与ETM遥感影像数据,对海河流域1970~2008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为充分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特征在土地结构整体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将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图叠加,统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1970~1990年与1990~2008年两个比较时段的转移概率矩阵.近30年来海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一直是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导的土地覆盖格局,园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显著增加,耕地和其它用地则明显减少,在定量刻画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流域内土地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以及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等社会经济因素.目前海河流域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生产性用地快速增长,耕地面积迅速减少,林地面积变化不大,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流域内耕地不合理非农化,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7.
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比较优势作用下,粮食生产区位变化明显,给耕地的粮食生产保障功能带来影响。本文以粮食生产大省江苏为例,考察了区位变迁下的粮食生产耕地资源依赖变动情况。脱钩分析和计量分析都能够得到: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粮食生产耕地依赖存在区位差异,苏北粮食生产对耕地的依赖性远高于苏中和苏南。因此,随着粮食生产重心的逐步"北去",江苏省省域层面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依赖性会逐步增强,经济因素主导的粮食生产变迁并非完全合理。因此,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政府应在认清区域禀赋差异的基础上,适度推进粮食生产北上。同时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拓展粮源供给渠道,缓解变迁中禀赋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建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23-10125
利用温岭市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温岭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年来,温岭市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耕地资源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太平街道和石塘镇耕地相对变化率较大,是温岭市耕地减少的主要集中区。造成温岭市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等。  相似文献   

19.
作为长江中下游典型沿江城市代表,研究芜湖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芜湖市1995、2005和2015年的TM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提取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景观指数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和景观破碎化过程,采用转移矩阵和不稳定斑块图谱分析景观类型变化和稳定性,并分析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芜湖市景观格局类型以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景观指数表明20年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各类土地景观相互转化明显,且随时间变化转化关系愈发复杂,耕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逐渐取代耕地的主导地位,耕地和林地同为最主要的转入者和转出者;草地和未利用地的转移概率最高,最易转化;水域和建设用地较为稳定。20年时间跨度里芜湖市景观格局破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表现出不稳定性增强。而这些变化都在降水与气温变化、人口与社会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决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形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的耕地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严重威胁。根据上海市及郊区范围内1995~2004年的耕地面积数据及其他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对耕地变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并对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定量分析: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动力、工业化和社会系统压力以及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