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柱剑毫是近年创制的特种绿茶,其质量标准为:外形扁平挺直、色翠毫显,内质清鲜略有花香,鲜浓爽口,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嫩绿明亮匀整。一九八五年,被评为部级名茶。为了在今后的批量生产中永远确保其独有的品质特征,特对其优异品质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制茶质量、制茶技术与质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茶质量、制茶技术与质量意识查六一(安徽省太湖县茶叶开发公司246400)制茶质量是指茶叶的做工。茶叶的色、香、味、形体现出茶叶做工的好坏。做工好的绿茶色绿一致,颜色鲜活;形状一致,均匀完整;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滋味纯正;叶底明亮匀整,无红梗红叶。茶...  相似文献   

3.
正清明节刚过就收到了贵州诗友寄来的湄潭翠芽茶和描写清明的新作。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礼盒,就闻到了一股扑鼻的新茶香。外形扁平光滑,形似雀舌,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细品湄潭翠芽茶,让我想起清代著名诗人闵钧的《采茶》,"筠篮镌向岭头来,一度春风雀舌开。好傍高枝勤采摘,东皇昨夜试春雷。"湄潭翠芽的制作是大自然艺术与人类智慧的一次绝美碰撞和结合,原料是手工采摘的头  相似文献   

4.
湄潭翠芽的三种干燥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潭翠芽是绿茶类扁形名茶,外形要求扁、平、直、绿润、光滑,内质要求香高持久、味醇。外形的的塑造、内质的形成与干燥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湄潭翠芽的干燥方式较多,主要采用手工辉锅,多用机炒干,瓶炒机滚干三种。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点,但都需要进行二炒(做形)茶坯水分含量的控制,以及三炒(干燥)过程中温度、力度及程度的掌握和适时变化。  相似文献   

5.
湄江翠片加工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湄江翠片茶各种工艺组合,并根据制茶原理,分析了制茶因子对湄江翠片的品质影响,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了湄江翠片比较合理的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6.
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公认的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而闻名中外,其成品茶嫩绿隐翠、清香幽雅,茶汤碧绿清澈,饮后回甘。  相似文献   

7.
我场手工制作香山云尖茶年产量10万多kg,但因传统的手工制作工效低,劳动强度大,加之用柴、炭资源紧张,耗费多,使之难以扩大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场经过近几年实践探索,终于成功地运用机械加工出香山云尖。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品质上都达到香山云尖茶的要求。现就香山云尖机制方法介绍如下:l品质特点外形扁平挺直,大小一致,色泽绿翠,汤色清澈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2香山云尖机制工艺鲜对采摘:要求采摘谷雨前的一芽一叶初展或展开芽叶,做到“五不采,三不带”达到一叶一心,身长八分,色泽一致,朵朵匀…  相似文献   

8.
湄江翠片自史创以来.经过了60多年的变迁,其加工工艺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近年来,随着名优茶机械化的发展.湄江翠片的加工工艺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在过去传统工艺时期,用于制造翠片茶的原料是以少毫的湄潭苔茶为主,故脱毫工序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顾轩强  丁颉 《茶业通报》1998,20(1):33-34
太湖翠竹"茶产于太湖之滨的锡山市,是八十年代后期创制的地方名茶。该茶1994年在省"陆羽杯"和全国首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总分第一,同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质奖,脐身全国名茶行列。该茶外形风格独特,扁似竹叶,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滋味鲜醇,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年产量5000多公斤,手工制作批量少,为了扩大批量生产,1994年我市引进了浙江产的"春江"牌6CDm42型多功能机,进行了反复的机械制作试验,研制成功了"机制太湖翠竹"茶,制定了成熟的操作工艺。1996年在省"陆羽杯"机制名优茶评比中又获总分…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应山县竹叶青茶以其叶扁、芽尖、叶芽分离、形似竹叶;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内质清香持久;汤色黄绿锃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叶底嫩绿匀整的独有特色,获1985年孝感地区第四届茶叶评比新产品刨新奖。目前产品已在湖北市场打开销路。竹叶青茶选料  相似文献   

11.
王强 《科学种养》2013,(11):7-8
纳雍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汤色嫩绿透明、滋味清香、回味甘甜,早在清朝时所产的“姑箐茶”就曾作为名茶上贡;而今的“贵茗翠剑”“康苠银针”“府营香翠龙”等也开始走向市场。纳雍茶叶逐渐成为农户从自然经济直接走向市场经济的绿色产业,是…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纳雍茶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在人们的饮食和保健中日显霞要,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普文国营农场,手工生产蒸青绿茶——云针。品质特征,条索紧直细嫩似针状,呈现深绿色,鲜润光滑,汤色青绿明亮,香气高长鲜爽,滋味醇和回甜,叶底嫩绿匀整,无花杂等现象。一、鲜叶采摘:采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半开展,芽叶大小要匀齐,老嫩要一致,叶色浓绿,茶梗不能采长,不采无芽头茶,不采紫芽、黄叶等,不带鱼叶。采摘时动作要轻,防止揉破,折断芽头、叶片。保持鲜叶的新鲜,鲜叶应现采现制,  相似文献   

13.
“金水翠峰”是在吸取我国手工特种名茶采制经验,对鲜叶的采摘和管理到制茶各过程的技术作系统研究之后而制成的新产品。其品质特点:外形圆直,色泽翠绿,峰毫显露,香清味醇,叶底嫩绿,汤色碧绿明亮。特别是色泽和显毫,结合国直的外形,有别于一般茶类。其制法既具名茶特点,又选用部分炒青绿茶初制机具与手工配合,达到  相似文献   

14.
张续周 《茶业通报》2004,26(2):82-83
青岛茶叶产品按其加工方法和品质外形可分成两类,即扁平挺直外形和紧细卷曲外形。其中扁型茶以其独有的品质特征和风味特点在北方市场持续走俏,成为青岛茶叶的主流产品。其加工方法基本工序组合是“摊青——杀青——理条——造型——辉干”。“辉干”作业绝大部分是通过电炒锅手工完成。由于青岛种茶历史较短,有些县市乡镇近几年才开始种茶,茶农炒茶技术积累不够。就目前来看,凡是以机械制茶为主的工序操作,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像“辉锅”等需要手工和感官因素较多的工序操作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青岛茶区多数茶厂在扁型茶“辉锅”工序中普遍…  相似文献   

15.
屯绿之冠——“四大名家”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东部的凫峰乡,年产干茶250吨左右。由于品质优异,长期以来,不但是“屯绿”出口茶的主要拼配原料,而且每当春茶上市,直接前往产地购茶者也是络绎不绝,光尝为快。“四大名家”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紧结匀整壮实,色绿而润,香高持久带有熟板栗香、兰花香、滋味浓醇,回味甘甜。素有  相似文献   

16.
机制名茶目的在于扩大名茶生产,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效益。1995年,潢川蚕茶场成功研制出机制名茶一银湖碧莲”,被第四届一中国信阳茶叶节”认定为地区级名茶。一、“银湖碧莲”产地及品质特点该茶产于古光洲境内演川县邬桥水库中心岛屿,四面环水,烟波浩淼,小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且桑茶相间、茶芽既增香又持嫩。其品质特点:芽叶相连,条直、芽壮、白毫显露、自然舒展;色泽鲜绿,叶底嫩绿,汤色明亮,滋味鲜爽,雨前精品于杯中亭亭玉立、形似莲花、故名“银湖碧莲”。二、机制工艺技术规程(一)…  相似文献   

17.
《茶业通报》2010,(3):104-104
<正>九华山财政局自2010年4月立项恢复研制历史名茶"南苔空心"茶以来,目前已获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研究组研制的干茶基本上能达到"梗空如筱、芽头枝枝倒立",形似"童子拜佛"的神奇现象。实验所制干茶,叶色翠绿,汤色亮绿,栗香清纯,滋味鲜爽,叶底匀整明亮,初步达到了拜佛茶梗  相似文献   

18.
秋浦玉龙茶是安徽石台县于1992年创制成功的机制名优茶。其品质特征:条索细嫩白毫披露,色泽翠绿润亮,香气高雅持久,有兰花香,味鲜爽甘醇,汤色嫩绿明亮。1992年荣获浙江省茶机公司“机优杯”机制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其机制工艺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幸福银针产于浙江省嵊州市幸福茶场,该场地处海拔500m的高山,土壤肥沃,常年雨量充沛,云雾缭绕,生态环境优越,是优质名茶的理想产地。幸福银针是近年创制的新名茶,它具有外形圆直肥壮、披亳、色泽银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香气鲜爽,叶底嫩绿肥厚的特征。产品自开发以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一直供不应求。平均亩收入超过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幸福银针系采用无性系良种茶树福云六号、福鼎大毫等多毫品种鲜叶精制而成。鲜叶质量要求一芽、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完整、色泽嫩绿、新鲜匀净、不带鱼叶、鳞片、单片、茶果、病虫斑点。幸福银…  相似文献   

20.
早先,洞庭东山人朱正元在碧螺峰的石壁缝里,采了几株野茶,发现香味惊人,于是培育后发展为家茶。康熙某年春,“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采茶姑娘采摘碧螺峰的野茶时,一时竹箩装不下,只得放入怀中,不想鲜叶在怀中经热气蒸熏,发出阵阵清香,姑娘们惊呼“吓煞人香”。从此,采时不用竹箩装,而将其放入怀中,并将此茶叶叫做”吓煞人香”。康熙品饮时,觉其香气扑鼻,汤色嫩绿鲜艳,滋味醇厚,龙心一悦,当即指为贡品,但觉其名字不雅,遂曰:“此茶品质优良,来历不凡,但名字不雅。依朕之见,此茶出自碧螺峰,茶色绿如碧,茶形曲似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