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优质小麦品质的形成与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生产技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标准化生产技术是保证优质小麦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准确把握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有关对策建议,对加快河南省优质小麦发展,促进小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一、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现状(一)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不断完善1.不断研究调整优质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2.
正优质专用小麦是指用于生产特定面食制品及专用面粉的小麦。优质专用小麦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出现的阶段性概念。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作出的重大决策。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多,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少根据河南省种子站统计,目前全省生产上种植面积在0.07万hm~2  相似文献   

3.
<正>一、试验目的修武县2018—2019年承担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县建设项目,不断提升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水平,在项目实施中围绕"四优四化"决策部署,结合县域生态条件,开展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筛选、展示和鉴定,客观、公正地评价不同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及其利用价值,为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长垣县是我国最适宜的中强筋小麦种植区,认证绿色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为了进一步搞好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文章从长垣县的气候资源、水资源及农田水利、土壤资源、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情况几个方面分析长垣县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适宜性。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求发展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有效途径,用战略研究的方法,进行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区划,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战略思考,并对河南省近几年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各主产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战略支撑手段和发展前景。强调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加快调整小麦的品种和品质结构,进一步加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实行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基地等战略手段才能使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新乡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搞好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筛选鉴定,实现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加工基地建设,发展小麦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搞好产销衔接,搞活优质专用小麦流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麦生产应对入世的主要策略是 :依靠先进栽培技术 ,提高小麦生产效益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积极发展商品生产 ,认真搞好深层加工 ;搞好产销衔接工作 ,扩大小麦市场销售 ;科研推广通力合作 ,提高生产科技含量 ;充分利“绿箱”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正>3月2日,在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产销对接推进会上,河南省副省长王铁、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等领导,对于今年乃至将来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的整体发展做了明确要求与布局。息县、延津、濮阳县、内黄、永城等8个县(市)作为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的试点县(市),其代表在会上汇报了近年来小麦种植与相关产业发展的经验、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可谓是"八仙"谈麦,助力河南优质小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息县: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近年来,息县以实施全国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为抓手,以农民种植意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度  相似文献   

9.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作出的重大决策.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南省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转型行动方案(2016-2018)》《河南省推进优质小麦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等一系列文件.优质专用小麦发展一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2日,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产销对接会在郑州召开。此次对接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要求,贯彻陈润儿省长5月4日在浚县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近期的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优质专用小麦产销对接,提高订单覆盖率。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魏蒙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巡视员张惠民主持。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针对豫北地区强筋小麦育种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强筋小麦育种技术体系。新麦系列优质强筋高产高效小麦品种的育种实践表明,新品种与栽培技术、产业加工的有机结合能够适应当前豫北地区的农业发展需要,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4,因此河南的小麦生产和发展状况对全国的小麦生产与供求平衡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利用统计数据,结合生产实际对河南省1949年以来小麦生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表明:58年间小麦播种面积增加21.24%,总产量增加了8.8倍,单产提高了7.1倍。自1999年以来,河南省优质小麦面积和总产也不断增加,2006年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占到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的41.75%,总产量占到河南省小麦总产的39.32%。近年来,随着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河南省小麦高产、超高产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河南省小麦单产平均水平还不到6000kg/hm2,不同区域之间小麦单产水平差别较大,品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生产资料投入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作者认为今后应该要大力推广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加强优质小麦的研究与管理,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4—2005年对河南大众种业提供的9个弱春性强筋小麦新品系(种),在中上等肥力、中壤土质的地块上,进行大区田间试验,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影响强筋小麦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强筋小麦新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穗粒数(0.7147)、花前时期(0.7106)、千粒重(0.7031)、单株成穗数(0.6946)、公顷穗数(0.6873)、生育期(0.6347)、基本苗(0.56)、花后时期(0.542),这一结果为河南弱春性强筋小麦的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范志业  吴春西  宋小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9-10640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省级审定情况。[方法]结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005年小麦新品种的审定情况,从审定品种数量、育种单位、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浅析。[结果]2001~2005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小麦新品种61个,53个适合水地种植,3个适合旱地种植,2个适合信阳麦区,3个适合南阳地区。科研院所育成品种有48个通过审定,公司、农场、农技站有13个品种通过审定。18个科研院所育成小麦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11个种业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9个半冬性品种和31个弱春性品种通过省级审定。通过省级审定的中筋、强筋、弱筋小麦品种分别为534、、4个。[结论]河南省不同小麦生态区均有审定品种,不同类型育种单位之间审定品种数量差异较大,审定品种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5.
为更加有效地进行育种理论研究和提高小麦育种成效,对‘鲁麦13’的培育思路、优异特性和育成品种进行了总结分析。从1996—2018年,以‘鲁麦13’为亲本,共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和9省共57家育种单位育成品种77个。这些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7次,通过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河南、山西、陕西、新疆、甘肃、湖北、天津、北京审(认)定103次,截至2016年累计推广2512.13万hm2。‘鲁麦13’作为新一代骨干亲本,对山东和全国的小麦育种和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烤烟种植中连作障碍与综合效益低等问题,本文对四川烤烟主产区“烤烟?小麦”轮作模式进行了提质增效途径的分析。通过合理选择彩色小麦品种,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特色小麦的品种优势、成熟种植技术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将实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烟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弱筋小麦是指用来制作饼干、蛋糕、糕点类食品的专用小麦,要求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筋力弱。与强筋小麦相比,河南省弱筋小麦的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弱筋小麦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从发展现状看,河南省研究、生产、加工弱筋麦的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在弱筋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规模化生产、优质优价、精深加工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分析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河南省强筋小麦发展经验,提出加快河南省弱筋小麦发展的几点建议:加强品种选育、深入研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壮大弱筋小麦商品粮基地、加强弱筋粉加工利用研究、培养龙头企业等。  相似文献   

18.
张燕  加孜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30-8531
通过对奇台县小麦滴灌技术现状及节水增产关键技术的探讨,介绍小麦滴灌节水增产原因和节水增产关键技术并提出奇台县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播种适期为9月15~25日;选用早熟、高产、优质的冬小麦品种;滴灌带滴头间距宜为30 cm,滴头设计流量3.2 L/h,滴管带铺设间距为60 cm;冬小麦全生育期施尿素600 kg/hm2,灌水量4 200~4 500 m3/hm2。这可为奇台县小麦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Wheat was the first crop grown in Egypt, and it remains highly important. Egypt is the largest wheat importer in the world and consumes an extensive amount of bread. It is imperative for wheat scientists to decrease the large gap betwee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Wheat yields in Egypt increased 5.8-fold(6.7 billion kg) between 1961 and 2017 due to variety improvement and the use of better planting methods such as the raised bed method, ideal sowing date, surge flow irrigation and farm irrigation systems, laser levelling, fertilizers, and intercropping with raised bed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wheat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variety evolution over more than five decades in Egypt have been analyzed. In particular, we have focused on the technologie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causes for per unit area yield increase. The main purpose was to study the issues that have arisen during wheat production an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smart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 1981, the yield was 3 300 kg ha–1 an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varieties, expan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the adop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yield reached 6 500 kg ha–1 by 2017. The production growth rate was 4.1% annually, and the total grain yield increased 4.3-fold, from 1.9 billion kg in 1981 to about 8.1 billion kg in 2017. The use of new improved varieties, new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modern irrigation techniques contributed to 97.0% of the increase in yield per unit area and 1.5% of the increase in yield was due to planting area expansion. Therefore, the increase in total yield mainly depended on the increase in yield per unit area. Wheat production in Egypt has been improv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he use of these new techniques, the popularization of new high-quality seed varieties, and the use of the raised bed method instead of the old method of planting in basins have made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s to increased yield. In the future, wheat yield could be further increased by using the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mo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heat varieties that are resistant to rusts, deficit irrigation, and abiotic stress, that are highly adaptable to mechanized operation and have high yields. Based on our analysis, we propose the mai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s to increase wheat yield in Egypt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麦谷蛋白优质亚基的引进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矮败小麦和八倍体小偃麦亚远缘杂交。进行了异源种质资源整合,从而丰富春小麦遗传基因多样性,平衡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改善春小麦加工品质,培育优质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筛选出含1Axl、1Bx7+lBy8、1DxS+lDyl0集于一体的材料3份;含IAxl、1Bxl7+lByl8、IDx5+lDyl0集于一体的材料4份。2009年审定了两个含优质亚基的春小麦新品种晋眷15号和晋春16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