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胡锐  李龙 《福建茶叶》2016,(6):36-37
茶氨酸作为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有效的化学成分之一,对茶叶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化学家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茶叶中的茶氨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茶氨酸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茶氨酸对人体的作用研究,特别是关于茶氨酸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生理功能方面。现在茶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当前研究表明,茶氨酸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像消除疲劳、降低血压、补充营养等,因而可以预见的是茶氨酸在体育运动健康领域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基于茶氨酸的研究现状,通过介绍茶氨酸的合成以及生理作用,分析和探讨茶氨酸对体育运动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茶氨酸是茶叶中一种特有的氨基酸,是茶叶鲜爽味的主要来源。随着它对人体重要保健功效被研究发现,茶氨酸的研究已成为茶叶功能成分研究热点之一。对目前的茶氨酸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为茶氨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氨酸的生理作用及合成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茶氨酸是茶叶特有的化学成分之一,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近年的研究发现茶氨酸有多种保健作用,非常具有开发前景。本文就茶氨酸的性质、生理作用、合成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周雪冬 《福建茶叶》2016,(11):26-27
茶氨酸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是茶叶品质的主要代表物质。通过国内外对茶氨酸的相关研究表明,茶氨酸有降血压、抗肿瘤和增强学习记忆能力等功效。茶氨酸是目前最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尤其对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疲劳的恢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氨酸(theanine)被认为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参与茶叶风味的形成,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本文对茶氨酸的理化性质、制取方法及现阶段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茶氨酸是茶叶氨基酸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被誉为茶树的特征性物质,这是因为1950年日本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绿茶中分离得到以来,迄今除了在蕈(Xeeocomus badius)和山茶花(Camellia Sasanqua)中发现有少量茶氨酸外,其它植物中均尚未发现;又因为茶氨酸在茶叶化学成份中的含量占于物率总量的1—2%,特别在茶叶氨基酸组成中一般占50%以上,高的可达70%以上;同时,茶氨酸又是重要的茶叶品质影响成份,其与茶叶品质的相关系数为0.989。因此,茶氨酸就引起了茶叶科学工作者极大的注意和产生浓厚的兴趣。近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茶叶科学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如今我们对茶叶产品的成分认知日益完善,尤其是其中对茶氨酸元素、茶多酚元素等诸多元素的价值研究不断完善,我们看到合理有效发挥茶叶产业的具体应用优势,其将为当前我国茶叶产业的优势转化提供重要影响。本文拟从茶氨酸元素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篮球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具体特征和价值理念,从而分析茶氨酸元素对篮球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研水平有效提升,如今我们在对茶叶进行深入研究时,我们发现茶氨酸这一物质对抗疲劳有着重要帮助。茶氨酸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其实质就是氨基酸类的物质,是在绿茶中所包含的物质,茶氨酸的含量直接决定了整个茶叶的具体品质。我国是绿茶大国,也是在整个绿茶生产体系中极具优势的国家,因此研究绿茶中的茶氨酸对缓解人体疲劳的作用和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拟从运动疲劳和篮球运动员的运动疲劳入手,结合分析茶氨酸的相关功效,从而研究茶氨酸对篮球运动员抗疲劳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茶氨酸两方面的作用:(a)茶氨酸是否影响红茶质量;(b)茶氨酸的生理形式。同时也研究了茶树茶氨酸和总氮量以及两者的变化。用半微量凯氏蒸馏法测定总氮量,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氨酸。结果表明:20个红茶样茶氨酸变化范围为0.33~1.59g/100g(干重),而总氮量为3.03~4.30g/100g(干重)。茶氨酸含量与茶叶品质似乎无关,但感官审评为中档的茶叶其茶氨酸(1.05g/100g)比高、低档茶  相似文献   

10.
通常,茶氨酸在绿茶中的含量高于其他类别的茶叶。同时,茶氨酸也是决定茶叶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茶氨酸元素具有镇静和舒缓神经的作用,因此,如果合理应用茶氨酸元素,将对服用者的身体素质状况有很大的好处。本文拟从茶氨酸的内涵及具体功效分析入手,结合足球运动员运动特点及无氧运动能力的应用概述,从而分析茶氨酸对足球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状况。  相似文献   

11.
“杭为茶都”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铉周  梁月荣  邵淑宏  陆建良 《茶叶》2009,35(3):182-186
本文分析了杭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产业基础,认为杭州是我国茶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现代高层次茶学人才培养中心、现代茶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城市,同时在国际绿茶贸易中处于龙头地位。通过名茶、名泉、名具和名景的完善,茶文化历史遗存的进一步挖掘以及茶文化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建设“杭为茶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主要在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上探讨茶树特别是新梢中特征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系。近年来,茶叶生物化学主要侧重在与茶叶品质和健康功效密切相关的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萜烯类香气物质等合成途径的研究,并在茶树基因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代谢组、茶叶加工过程代谢谱、茶叶品质化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茶叶生物化学作为茶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成果为茶树栽培和育种、茶叶加工和深加工、茶叶贸易和茶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随着行业和科技的发展,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与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光 《茶叶通讯》2010,37(4):34-3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出发,阐明了茶文化与茶品牌的关系和茶文化在茶品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种茶主要以采收鲜嫩芽叶为主,而忽略了茶花、茶籽、茶梗、茶灰、废茶渣等副产品的利用,对茶树资源是一大浪费。本文综述了茶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以期为茶叶生产拓宽出路,并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张小宁 《茶叶通讯》2021,48(1):182-186
与茶叶的故乡中国相比,美国的茶饮历史并不算悠久.然而,美国人钟爱饮茶,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国茶文化.可以说,茶改变着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人也改变着茶.本文将从殖民地时期的饮茶文化、美国人对饮茶文化的拓展、茶对美国独立进程的影响、茶贸易与美国经济及对外关系、茶对美国文化的丰富五个方面对茶文化在美国的传播与影响进行多维解读,帮助...  相似文献   

16.
将白叶单枞、金萱、鸠坑3个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原料,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茶饮料的品质稳定性;深入探讨茶叶原料发酵程度及其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原料制成的茶饮料因为生化基质的不同,茶汤冷藏后效果明显不同。透明度:金萱优于鸠坑;白叶单枞最差;絮状沉淀与茶汤的分界线不清晰,随着发酵程度的加重,沉淀物的量明显增加,其沉淀物颜色也逐渐变深。金萱原料制成的茶饮料中能看到明显的灰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分层。同一品种,随着发酵程度的增加,冷后浑固形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同个品种的样品中,红茶工艺制作的全发酵茶叶饮料中沉淀物形成总量相对较少,说明红茶较适合于制作茶饮料。沉淀物中茶多酚含量平均为36.47%,说明茶多酚是沉淀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子之一;沉淀物中多酚含量不受茶叶中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茶叶原料发酵程度的加深,沉淀物中的多酚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茶叶中EGC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其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所以EGC有可能是茶汤固形物形成量的主要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7.
李荣林 《茶叶》2015,(2):107-109,118
本文以茶圣陆羽为主线,引述、解释、欣赏了与陆羽及茶经有关的茶事对联,介绍了对联中所涉茶事知识和人物典故,指出茶叶成为一门科学是因陆羽"跨百城烟水,历万重云山"而成,探讨了茶所包含的精神内涵,认为茶叶中天然蕴藏有宗教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名优茶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4~2011年连续九届3948只"中茶杯"名优茶评比茶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六大茶类名优茶均呈现发展态势,绿茶是发展的主茶类,乌龙茶、黑茶稳步增长,红茶、白茶和黄茶呈恢复性增长。四大茶区中,江南茶区获奖率最高,发展势头强劲;浙江名优茶产业引领我国名优茶发展,江苏名优茶总体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山东显现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福建、四川、湖北、贵州、广东和安徽等省也占重要地位。无性系品种茶样比例不断提高,福鼎大白茶、白叶一号、福鼎大毫茶、龙井系列品种等是主要无性系良种。名优茶质量不断提高,但外形同类化趋势明显;卫生安全状况良好,有机茶发展较快;名优茶机制率、按标准生产率和商标持有率等逐年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仲华 《茶叶科学》2019,39(2):115-122
我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在传统茶叶出现产大于销的背景下,中低档茶和夏秋茶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影响茶叶行业效益水平。茶叶深加工是提高茶资源利用率、茶产业规模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阐述了国际茶叶深加工产业概况,以及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与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茶叶深加工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我省无性系茶树良种比例较低,中低档茶比例较高,国内外知名品牌少及“技术贸易壁垒”限制我省红、绿茶出口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应大力推广湖南优质红、绿茶无性系茶树良种,加强茶园肥培管理,发展山区茶园,加强茶叶的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技术,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提高其国际影响力,促进湖南红、绿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