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光皮桦超干种子回湿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莹  周坚 《种子》2007,26(2):36-38
超干处理的光皮桦种子直接吸胀会引起种子活力下降,回湿处理可以减轻吸胀过程所造成的损伤.本试验以超干储藏1年的光皮桦种子,分别经回湿处理中湿度、温度和时间三因素组合的30种预先回湿处理.结果表明:湿度、温度和时间三因素是回湿处理的主要因素;30种处理中有6种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高于对照,以30℃60%RH回湿4 d显著高于对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南桔梗种子贮藏期间生活力不断下降的问题,将同一批南桔梗种子经过不同时间的超干处理,再经过回湿处理、老化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研究超干处理对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干处理时间的增加,桔梗种子含水量逐渐降低,与自然含水量对照种子相比,经老化处理后超干种子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了较高水平,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高于对照3%~5%、9.6%~21.4%,回湿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降低7.3%~28.2%,膜系统完好程度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10.3%~66.1%,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对照10.5%~40.7%,耐贮性显著提高。研究认为,南桔梗种子超干贮藏最适合水分应在3.06%左右。  相似文献   

3.
将同一批桔梗种子经过不同时间的超干处理,然后经过回湿处理、老化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研究超干处理对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干处理时间的增加,桔梗种子含水量逐渐降低,与自然含水量对照种子相比,经老化处理后超干种子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了较高水平,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高于对照3-5%、9.6-21.4%,回湿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降低7.3-28.2%,膜系统完好程度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10.3-66.1%,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对照10.5-40.7%,耐贮性显著提高。结论:南桔梗种子超干贮藏最适合水分应在3.06%左右。  相似文献   

4.
红麻超干燥种子预先回湿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小荣  胡承莲 《种子》1999,(3):23-24
红麻种子超干燥后,种子生活力明显下降。经五种不同的CB预先回湿方法处理后,除水浸二天处理其它四种方法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的效果。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 活力指数均显著地高于对照,其中以25%PEG处理和40%-60%,RH一周加80%-90%,RH二天的处理效果最佳,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超低含水量的花生种子贮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花生种子为材料,硅胶作干燥剂,超干后的花生种子含水量为3%,2%,1%,分别密封贮于O℃,室温,45℃。结果表明:超干后立即发芽,各级超低含水量种子生活力与原始含水量的生活力没有明显差异,种子在室内回湿后发芽,各级超低含水量种子生活力与原始的亦无明显差异,超干燥至1%水分,花生种子无干燥损伤。回湿后的活力指数比不回湿的高,回湿可以提高超低含水量的种子活力。贮存10,20,30个月后测定生活力表明:最耐贮存寿命最长的是2%含水量的种子,耐贮程度排列次序是2%>3%>1%>4.4%。花生种子超低含水量的临界水分是2%,室温贮存的种子最佳含水量3%~2%,0℃贮存的种子最佳含水量4.4%~3%。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法对白皮松种子进行脱水处理,并将获得的各含水量的种子(7.27%(国家标准安全含水量)、4.14%、3.19%和2.18%)在室温下贮藏4个月,同时,以7.27%的种子低温贮藏为对照,研究贮藏条件及回湿处理对白皮松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种子脱水过程中,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其GA3和ZR含量降低,IAA和AB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含水量由7.27%降到4.14%时,GA3含量大幅下降,而ABA含量大幅升高;超干种子的GA3和ZR含量及GA3/ABA和ZR/ABA的比值均低于对照;(2)经回湿处理的种子与未回湿相比,其GA3、IAA和ZR含量及GA3/ABA和ZR/ABA比值均有所升高.其中,含水量为3.19%的种子其GA3及ZR含量极显著提高,且分别比对照提高81.3%和35.8%;而回湿处理的种子其ABA含量则下降.可见,虽然GA3及ZR在超干贮藏后其含量降低,但回湿处理后却能极显著提高,从而有效提高发芽能力,这为白皮松种子超干贮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种子超重力处理与黄瓜耐盐性的关系,研究种子经超重力处理后对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受到显著抑制.种子在1 000,2 000,3 000 ×g超重力水平下分别处理1h和2h,各发芽指标包括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盐溶液浸种对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颜宏  赵伟  陈文静  张锐  颜炳君  周道玮 《种子》2007,26(2):69-72
分别用适当浓度的不同盐溶液(NaCl、NaHCO3、混合盐)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种子进行浸种预处理;将浸种后的种子经低温回干,再用不同浓度的混合盐溶液(NaCl:NaHCO3=1:1)进行胁迫处理.通过向日葵种子发芽率(CP)、活力指数(VI)和发芽指数(GI)等指标的测试,分析不同盐溶液浸种对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盐溶液浸种处理后,缩短了向日葵种子的发芽时间,促进了幼苗的生长,提高了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指数.未经盐浸种处理的种子即使是在蒸馏水中培养,其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等指标均不如经过盐溶液预处理种子.种子经不同盐溶液浸种、回干后,在蒸馏水中萌发的各种指标最好,而后随着处理的混合盐浓度的增大,向日葵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步降低.各种盐溶液浸种对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影响依次是:NaHCO3>混合盐>NaCl.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适合不同作物的超干种子回湿方法,结果表明:豌豆、绿豆分别以17%、30%PEG处理,红小豆置室内常温回湿,谷子在饱和水蒸汽回湿等方法都取得了提高种子活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高羊茅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高羊茅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高羊茅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均能影响高羊茅种子活力;随着贮藏时期的延长,高羊茅种子的活力呈下降趋势;贮藏温度为-15~15℃之间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较高;经过超干处理的高羊茅种子在不同含水量(1.77%~8.11%)之间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重等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赵孟良  刘素英  李莉 《种子》2012,31(7):47-50
以青芋1、2、3号菊芋块茎为试验材料,设计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溶液浸种及不同热激温度处理条件下对打破菊芋块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处理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10 mg/L处理效果最好。热激温度处理下,青芋1号菊芋在处理1下效果最好,青芋2号菊芋在处理4下发芽率最好;青芋3号菊芋在处理2下发芽率最好;2种方法对比之下以赤霉素浓度为10 mg/L时打破菊芋块茎休眠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施锌肥对旱作马铃薯全生育期植株锌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及块茎形成期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施锌(Zn)与不施锌(CK,对照)2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能增加马铃薯不同器官的锌浓度,在生育期进行2次喷施锌肥后,叶片中锌浓度Zn处理比CK处理分别高出27.94,43.89 mg/kg,收获后块茎中的锌浓度Zn处理比CK处理高出28.70%;全生育期马铃薯各器官中锌积累量Zn处理CK处理,出苗后66 d时叶片中锌素积累达最大值,Zn处理为1.469 mg/株,CK处理为0.328 mg/株,Zn处理比CK处理多3倍。全株和块茎的锌素积累量和最大积累速率Zn处理比CK处理分别高63.62%,48.43%,51.58%,55.26%;在整个生育期马铃薯茎和根的锌素积累比例Zn处理CK处理,施锌肥增加了锌素在茎和根中的分配比例,降低了在块茎中的分配比例;随块茎生长期的推进马铃薯块茎的VC、游离氨基酸及淀粉含量均呈抛物线型变化,在块茎膨大后期和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值,而还原糖含量则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成熟期末期测定结果表明,Zn处理块茎中VC、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分别比CK处理高16.19%,22.11%,16.28%,而Zn处理块茎中还原糖含量比CK处理低22.72%。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氮肥的用量、施用时期、种类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高的处理与施氮水平低的处理相比,植株及各器官氮含量普遍偏高,而磷钾含量普遍偏低。氮磷钾无论是累积速率还是累积量均是成熟期最大。处理间E(控释氮肥)处理氮磷累积量最多,A(不施氮肥)处理最少;钾累积量G(60%控释氮肥+40%尿素)处理相对最多,A(不施氮肥)处理相对最少。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均为最高水平180 kg/hm2的控释氮肥E、控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G处理植株氮磷钾累积量相对最多。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处理对芹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芹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文图拉’芹菜为供试作物,设置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1/2)和全量有机肥(YTF)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芹菜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芹菜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碱解氮和有效磷。2019年,YTF处理较T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3.16%,增加土壤孔隙度10.72%,提升饱和导水率20.73%。YTF1/2处理较T处理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15.8%和19.6%。2020年,YTF处理较T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71%,增加土壤孔隙度8.23%,提升饱和导水率17.76%。YTF1/2处理较T处理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16.18%和12.91%。与T处理相比,YTF1/2和YTF处理均能提高芹菜产量。2019年,YTF1/2处理芹菜产量最高,为97984 kg/hm2,与T和YTF处理相比分别提升产量2.65%和22.83%。2020年,YTF1/2处理芹菜产量最高,为93750 kg/hm2,与T和YTF处理相比分别提升产量25%和13.64%。总体来看,有机肥配施化肥效果最优,可在试验开展地区芹菜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大白菜生理障害——小黑点病发生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对两个大白菜品种进行氮肥施用量及不同施用方法试验,研究氮肥对大白菜生理障害—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400 kg氮素肥料的处理(处理3),2个品种小黑点的发生程度均明显高于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肥料的处理(处理1,2);在氮肥施用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基施用量大的处理(处理2),两个品种小黑点的发生程度也明显高于基施用量少的处理(处理1)。品种间的小黑点发生差异还表明大白菜小黑点病的发生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旅游景观早熟禾养护肥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早熟禾养护肥的实际应用效果。试验以4年生早熟禾为试材,设置纯氮、氮磷、氮磷钾、有机氮4个处理,氮用量均为91.09 kg/hm2,1个对照,3次重复。结果表明:氮磷对提高叶绿素a含量效果最佳,7月份比对照提高33.33%,而有机氮比对照降低2.33%;氮磷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叶片内叶绿素b含量,9月份比对照提高48.08%,氮磷钾处理提高46.15%;氮磷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7、9月显著高于对照,10月比对照提高33.33%,纯氮处理仅提高2.38%;叶片长度氮磷处理6~10均显著高于对照,有机氮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氮磷处理效果最佳,有机氮处理最差。  相似文献   

17.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原料牛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对荷斯坦奶牛原料乳脂肪酸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18头体重、年龄、胎次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3组,每组6头。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基础上调整粗饲料中干草比例,为对照组(TMR+羊草100%)、试验组1(TMR+羊草50%+苜蓿50%)、试验组2(TMR+羊草50%+苜蓿25%+秸秆25%)。在试验开始第1天、第25天、第50天采集奶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牛乳脂肪酸。结果表明:(1)试验组1和对照组的t10,c12-CLA含量差异显著(P<0.05)。(2)试验组1和2较对照组C20:1分别下降了16.67%和33.33%。(3)对照组和试验组1的C14: 1/C14:0均呈下降趋势,而试验组2的C14:1 /C14:0是先下降再上升(P<0.01)。(4)对照组n3/n6比值增加趋势变缓,试验1组对n3/n6比值的增加效果最强,试验组2次之。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对黄瓜几种酶活性及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黄瓜幼苗经水杨酸处理后,POD、PPO、PAL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对照相比POD活性在处理后24h有明显提高,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至144h后较对照提高193.0%。PPO活性变化相对较小,酶活性的明显提高在处理48h以后,处理后144h时较对照提高61.7%。PAL在处理后72h时出现一个小的酶活性峰,较对照提高17.6%,而后下降,120h出现第2个活性峰,较对照提高30.8%。处理后4d接种霜霉病菌,调查结果表明:第1真叶处理较对照病情指数降低8.9%,第2真叶处理较对照降低22.1%。  相似文献   

19.
采用针刺、层积、双氧水(H2O2)法、硝酸钾(KNO3)法和赤霉素(GA3)法对酸浆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酸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层积40天可有效地打破酸浆种子的休眠;赤霉素处理是打破酸浆种子休眠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解除酸浆种子休眠的最佳浓度为0.08%;而针刺法、KNO3法和H2O2法对酸浆种子的解除休眠作用并不明显。说明酸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存在后熟作用且种子内部可能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而种皮的机械束缚不是抑制酸浆种子萌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控释氮、钾肥及其配合使用对大蒜生育特性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设计常规处理、控氮处理、控钾处理、氮钾双控处理、减量16.7%氮钾双控处理,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使用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大蒜产量及品质,且氮钾双控产出效益最佳,减量氮钾双控次之,仅控氮、控钾间无明显差异。大蒜生理指标的表现为:控释肥料抑制大蒜苗期根系发育,提高花芽鳞芽分化期后大蒜根系活力。对根系活力的提高能力具有以下规律:氮钾双控处理>减量氮钾双控处理>控氮处理>控钾处理>常规处理;控释氮素抑制大蒜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提高花芽鳞芽分化期后大蒜叶绿素含量;对花芽鳞芽分化期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为双控效果优于单控,控氮效果优于控钾的表现。使用控释肥可显著提高作物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全量效果优于减量。控释肥料在大蒜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环境效益,综合投入及产出,减量16.7%氮钾双控处理为最佳投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