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蘑菇栽培料“增温剂”床式发酵法,是一种全新的堆料方法,具有省料、省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栽培料质量,缩短发酵周期,不耗能源等特点,产量可提高10%以上,是蘑菇栽培料发酵技术继二次发酵法后一项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5,(6)
<正>以前辽宁省凌源市利用一次发酵技术栽培双孢蘑菇,产量不高(7.5 kg/m2)。近几年笔者在凌源市刀尔登镇柏杖子村利用现有50个冷棚进行二次发酵技术栽培双孢蘑菇,鲜菇产量达到15 kg/m2。笔者根据栽培实践,现将冷棚二次发酵技术的要点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1二次发酵法的优点二次发酵技术是双孢蘑菇标准化规范栽培的重要步骤,是双孢蘑菇高产栽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与传统的一次发  相似文献   

3.
张祖堂 《食用菌》2004,26(4):22-22
培养料二次发酵,是当前蘑菇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技术的正确、有效运用,可使得以稻草、牛粪为主料栽培的蘑菇生物转化率达45%~50%,较原先一次发酵法(在本地已被淘汰)栽培的蘑菇产量提高3成,甚至更多。笔者既是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又是蘑菇生产者,经过十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蘑菇二次发酵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蘑菇培养料酵素菌发酵与二次发酵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琴  王海旺  张福元 《食用菌》2005,27(5):23-24
目前,采用二次发酵栽培蘑菇比原来常规一次发酵提高了产量,主要是二次发酵通过人工控制料温,增加了培养料的有益菌,减少了有害菌,优化了培养料。但该法耗能、费工、产量低、成本高。为此,本试验采用酵素菌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酵素菌发酵和二次发酵技术制备蘑菇培养料对培养料内温度变化,各种营养成分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前栽培蘑菇的培养料,多采用室外堆置发酵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传统惯用方式,虽然操作简便,但培养料中的养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培养料中还会残存病菌和害虫,对蘑菇产量有直接影响。若采用培养料二次发酵法,在不增加有机肥料的情况下,就能使蘑菇单产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香菇主要是段木栽培和木屑等代料栽培,大床或箱式栽培研究不多。笔者最近得到美国吴龙溪教授的一篇专利报告,提供了一种利用通气发酵法制造适合香菇生长的培养基,和一种利用蘑菇生产工艺和现有设备大规模栽培香菇的方法。该发明和我国的香菇生料栽培法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引进蘑菇的堆制发酵技术(包括二次发酵技术),成为美国香菇大面积栽培的一种新工艺。现摘译于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蘑菇增温发酵剂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慈友  任永源 《食用菌》1992,14(6):19-19
蘑菇培养料二次后发酵技术的推广普及,对我国蘑菇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它发酵时间长、耗能多、劳动强度大.而应用增温发酵剂(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可直接上床发酵,不用能源加热,也不用翻堆,可达到与二次发酵法同样的优质培养料,为蘑菇高产栽培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报道我们在西湖区周浦乡的应用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林地内采用一次发酵法、小畦厚料的栽培模式利用棉秆栽培双孢蘑菇,在简化栽培程序、减少劳动力投入的同时,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市蘑菇栽培1989年就试验了“增温剂”堆料发酵法,原堆料方法是将培养料预湿后拌入“增温剂”直接进房密闭发酵10天.此法发酵后培养料偏生,虽春菇产量较高,但发菌慢,秋菇产量有所降低,菇农不易接受.1991年起我们对使用增温剂的发酵法作了改进,起到了和二次发酵相同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蘑菇培养料加入864菌液发酵与二次发酵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入864菌液发酵和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试验,比较培养料中微生物群落、培养料成份及产菇量,说明加入864菌液发酵是代替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地蘑菇生产从七十年代初始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产量从五十多担增加到去年的一万多担,是发展初期的二百倍。一九八二年种植蘑菇七十五万平方尺,收菇10414.547担,平均单产为1.39斤/尺~2,比一九八○年前平均单产0.6~0.8斤/尺~2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地区蘑菇生产的实践表明,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培养料“二次发酵法”是获得蘑菇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我地从八一年秋开始,采用室内“蒸汽育秧式”直接火加热升温的二次发酵法。八一年  相似文献   

12.
国际热带菇类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学系主任张树庭教授,1990年膺选为瑞典世界文学与科学院院士。这是自1960年瑞典成立世界文学与科学院以来,香港地区第二位获颁此荣衔的学者。显然是与他三十多年来致力于食用菌教学与科研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分不开的。张树庭教授应中国轻工业部邀请,从1978年开始,先后九次来大陆访问和讲学,教授食用菌栽培理论,传教生产技术,赠送食用菌菌种。尤其自他倡导推广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法之后,使我国的蘑菇产量显著增  相似文献   

13.
信息台     
《食用菌》1991,(4)
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技术通过鉴定该项研究在掌握国内外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应用蘑菇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快速发酵的新技术,与二次发酵法制备的蘑菇培养料相比,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及提高蘑菇产量等优点,已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11.1万米~2。  相似文献   

14.
增温剂对培养料中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富民  凌霞芬 《食用菌》1992,14(5):12-13
应用增温剂制备蘑菇培养料,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安全及增产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蘑菇培养料制备技术。为了从微生物学的角度阐明这一新技术的可行性,我们测定了蘑菇培养料应用增温剂后料内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的变化,并与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法料内微生物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一般菇农知道,培养料发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蘑菇产量。为了提高培养料质量,国外已普遍采用二次发酵法。我国多数地区因受条件限制,仍采用古老的一次发酵工艺,因而产量较低,一般每米~2单产在5~7公斤。为此,我们进行了无粪细草料发酵种蘑菇试  相似文献   

16.
吴菊芳 《食用菌》1992,14(4):36-36
蘑菇害螨是影响蘑菇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侵染菇床的害螨,主要来源是被其污染了的栽培种、栽培料和不清洁的环境中带有害螨。要使蘑菇安全生产,必须注意环境卫生,生产无螨菌种,蘑菇培养料须经二次发酵,以及探索低温冷冻菌种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探索蘑菇高产栽培的途径和因子,我们进行了波形料面栽培试验,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株为本室选育的蘑菇优良菌株8305—2。培养料配方为稻草和猪粪各50%,另加花生麸2%,尿素1%,茶籽饼、过磷酸钙、石膏和石灰各2%。采用本室设计的塑料薄膜密封与管道通气堆料发酵法。波形料面设计,二波谷之间距离2尺,波峰高8寸,波谷高4寸,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8.
酱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佳品。酱油的生产有三种方法:发酵法、兑制法和生化法。其中发酵法是目前国内外传统的生产酱油的方法。它是以脱脂大豆和麦麸为原料,利用米曲霉经发酵而制成。近年来,有报道利用蘑菇杀青水与各种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兑制成酱油,这就是所谓的兑制法。最近,我们利用生化法制作蘑菇酱油,它是先把蘑菇(菇脚)中的蛋白质酸水解后,再调制成酱油。该法既具有兑制法的快速,工艺和设备简便,材料易得和成本低的特点;又具有发酵法酱油的色鲜油浓,醇香清澄,酱油的含氮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芯粉为主料栽培褐蘑菇的培养基配方的优化,出菇管理,获得了二次发酵技术栽培褐蘑菇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提高了15%以上,且由于玉米芯的理化性质是透气性好,明显的缩短了发酵时间及用工量。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提高隧道式堆制生产双孢蘑菇基料的质量,从而满足双孢蘑菇生产中对产量和品质的要求,进而为秸秆和奶牛场废弃物混合堆制双孢蘑菇栽培基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采集7个批次隧道堆制生产的栽培基料,对其理化性状进行分析,分析栽培得到的双孢蘑菇的品质和产量,并对栽培基料与品质、产量间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二次发酵结束时,各批次栽培基料的pH均微偏碱性,基料全氮含量上升,C∶N下降.B5批次栽培基料所得双孢蘑菇的品质最好,产量较高,所得栽培基料适合栽培双孢蘑菇,栽培基料原料堆制配方较为合理.二次发酵后栽培基料总有机碳含量、C∶N与品质和产量负相关,基料全氮含量与品质和产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