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Wolbachia是一类胞质遗传共生菌,能调控被其感染宿主的生殖方式。以向川安瘿蜂虫瘿中获得的向川安瘿蜂和其寄生的长尾小蜂为材料,使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向川安瘿蜂和长尾小蜂Wolbachia的wsp特异片段,以邻位相连法构建Wolbachia的wsp基因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向川安瘿蜂和长尾小蜂均感染了Wolbachia;因二者感染Wolbacia的株系Wa和Wb的wsp序列差异大,不能认定在寄生的长尾小蜂和宿主向川安瘿蜂间存在Wolbachia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2.
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Wolbachia是存在于多种昆虫生殖器官的一类共生菌,它可通过在宿主群体中引起细胞质不亲和性(CI)而给宿主带来生殖优势。通过对灰飞虱体内Wolbachia感染率的测定,监测Wolbachia在灰飞虱群体中的扩散趋势从而为媒介昆虫-共生菌技术(Vector-Insect-SymbiontTech-nology,VIST)这一防治手段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WO噬菌体是侵染节肢动物Wolbachia的细菌病毒.WO噬菌体可能携带重要的基因以原噬菌体的形式插入到Wolbachia基因组中并参与Wolbachia调控宿主生殖方式.利用PCR扩增的方法,在感染胞内菌Wolbachia的黑腹果蝇体内检测到了WO噬菌体.由此表明,黑腹果蝇体内存在WO噬菌体.  相似文献   

4.
用米蛾卵作为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共寄生的寄主,实现Wolbachia在赤眼蜂种间的水平传递.对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这4头处女雌蜂体内有Wolbachia的存在,且在由这4头处女雌蜂为单系所建立第1~5代拟澳洲赤眼蜂群体内,Wolbaccha的检测均为阳性;wsp基因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证明未感染Wolbachia的拟澳洲赤眼蜂和感染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在同一米蛾卵体内共同发育时,Wolbachia能从供体短管赤眼蜂成功地水平传递到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体内,并能在新宿主体内垂直传递5代.  相似文献   

5.
WO噬菌体是以节肢动物体内的Wolbachia为宿主的专性细菌性病毒.本研究运用PCR扩增的方法,在稻水象甲体内的Wolbachia中检测到了W噬菌体.由此可知,在稻水象甲体内有WO噬菌体存在.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昆虫共生菌Wolbachia对不同宿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Y"型嗅觉仪分析了三种赤眼蜂对宿主米蛾雌蛾腹部鳞片和米蛾卵表正己烷提取物嗅觉反应,对米蛾卵的寄生能力,以及抗生素去除体内Wolbachia后的性比情况。研究发现:食胚赤眼蜂对米蛾两种提取物的正趋向性最强,短管赤眼蜂无明显趋性,而卷蛾赤眼蜂只对米蛾卵表提取物有较明显的正趋性;食胚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单头寄生率为52.70%,高于卷蛾赤眼蜂的37.58%和短管赤眼蜂的26.35%;抗生素处理后食胚赤眼蜂雄性比率最少,短管赤眼蜂最多。结果表明Wolbachia参与调控赤眼蜂生殖行为,对不同宿主嗅觉反应和寄生能力影响不同,该研究可为孤雌产雌赤眼蜂品种/品系的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水平人工转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获得营产雌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遗传稳定性,探索Wolbachia与其宿主间的相互适应性。【方法】采用喂食抗生素、持续高温处理、与雄蜂交配等方法,观察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和羽化等情况。【结果】抗生素诱导下,从F2代开始出现雄蜂,经诱导获得的雄性与正常雌性、诱导获得雌性交配可以产生后代,且20个后代群体都有雄性个体出现;25℃恒温下,与雄性交配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数和未交配的相比显著降低,到F7代恢复正常,只有交配的F2、F4后代出现个别雄蜂,其它世代和未交配所有世代均未出现雄蜂。而32℃高温下,交配与未交配至F5代所有羽化个体全为雄蜂。【结论】不同温度下与雄蜂交配不会改变Wolbachia感染引起的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方式,抗生素处理和持续至少20 d的32℃高温是改变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褐飞虱海南三亚种群为试验材料,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感染Wolbachia品系的长翅雌虫、长翅雄虫、短翅雌虫和短翅雄虫体内Wolbachia的密度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雌虫中Wolbachia的密度一般都高于雄虫,短翅雌虫中Wolbachia的密度要显著高于长翅型雌虫。进一步对虫体头部、胸部、腹部和足4个组织的Wolbachia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其在寄主各个组织中含量分布的差异。4个组织中,由于褐飞虱的生殖组织在腹部,而Wolbachia主要集中于寄主的生殖细胞中,所以腹部的Wolbachia含量最高;在非生殖组织中,同样存在Wolbachia,胸部含量比头部和足的含量都要高。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在杂拟谷盗体内对寄主杂拟谷盗交配和生殖的调控作用,首先利用PCR扩增检测杂拟谷盗体内是否存在Wolbachia,然后通过饲喂四环素面粉对Wolbachia进行去除,并测定了Wolbachia对杂拟谷盗交配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四环素面粉可去除杂拟谷盗体内存在的Wolbachia,从而获得Wolbachia阴性杂拟谷盗试虫;Wolbachia对杂拟谷盗的交配选择、交配力和受精率没有影响,但对杂拟谷盗的生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Wolbachia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中广泛感染的胞内共生菌,为了解Wolbachia在管氏肿腿蜂体内的感染情况,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特异性引物和B大组特异性引物对管氏肿腿蜂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 Sgu、wSgu A和wSguB,长度分别为620、572 bp和463 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Sgu与wSguB序列间碱基差异较大,同源性仅为6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寄生蜂感染了A大组的Wolbachia,但对于该寄生蜂是否也感染了B大组的Wolbachia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11.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生殖器官内的共生细菌.利用Wolbachia表面蛋白wsp基因的1对通用引物81F和691R,对广东省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地理种群感染Wolbachia状况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桔小实蝇珠海地理种群有1个个体感染Wolbachia,其他种群均未见感染;广东省桔小实蝇种群感染Wolbachia的概率为0.4%.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在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体内的感染状况及种间水平和垂直传播情况,首先通过PCR扩增分离细胞分裂蛋白基因(fts Z)目的片段方法检测这2个近缘种拟谷盗体内是否存在Wolbachia,并将同性别或异性别的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混合饲养40 d,然后测定赤拟谷盗及其与杂拟谷盗的正反交杂种后代体内Wolbachia的感染状况。结果显示,杂拟谷盗体内存在Wolbachia,而赤拟谷盗体内不存在该菌;混合饲养后,赤拟谷盗及其与杂拟谷盗的正反杂交后代体内也均没有检测到Wolbachia的存在,未发现Wolbachia在杂拟谷盗和赤拟谷盗种间的水平和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3.
使用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和PCR法分别对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灰飞虱体内广泛存在Wolbachia感染,但是灰飞虱体内Wolbachia的感染与其体内携带RSV的特点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二者在经卵传播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暗示了RSV和Wolbachia在灰飞虱体内虽然都可以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但是二者在传播方式上或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间没有明显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扩增法,对北京地区8种斑螟亚科昆虫:圆斑栉角斑螟、红云翅斑螟、曲小锯齿斑螟、叉斑螟、亮雕斑螟、富泽云斑螟、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进行了Wolbachia的wsp基因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在富泽云斑螟、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体内存在Wolbachia感染,所得的wsp基因序列分别为590,600和613 bp。对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富泽云斑螟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大组的Btab2组类群,而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大组。  相似文献   

15.
Wolbachia是一种共生菌,可在多种叶螨寄主中引起细胞质不亲和及适合度改变,影响寄主的生物学特性。为了明确感染Wolbachia对山楂叶螨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生命表法系统观察了山楂叶螨感染种群和未感染种群的生物学,分析感染Wolbachia对其生殖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种群产卵前期比未感染种群延长了约0.69d,产卵量降低了16.84%,而对其性比没有显著影响。感染种群在25℃从卵发育到成螨平均需要(14.21±0.11)d,比未感染种群(13.25±0.08)d延长了将近1d。感染种群数量增长1倍,需要的时间为5.7346d,未感染种群仅需要5.1322d;感染种群平均每经过1d增长为原数量的1.1285倍,未感染种群则为原数量的1.1446倍。表明感染Wolbachia的山楂叶螨种群生殖力下降,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延长,种群发展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个 Wolbachia在蚊子种群中的传播模型, 并考虑蚊子种群的成熟时滞, 主要研究时滞对 Wolbachia传播的影响. 首先, 通过理论分析发现零解是不稳定的; 其次, 理论分析了常数时滞对模型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发现 Wolbachia会完全入侵蚊子种群; 最后, 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周期时滞对模型动力学行...  相似文献   

17.
肉孢子虫病是由肉孢子虫科的各种肉孢子虫寄生在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一种食源性人畜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肉孢子虫除寄生于牛、羊、马、猪等家畜外,在鼠类、禽类和人体内均有寄生。其病原的发育需要两个宿主,中间宿主为牛、羊等草食动物;终末宿主是狗、猫等食肉动物。人既是中间宿主,又是终末宿主。为掌握青石嘴地区牦牛肉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笔者对青石嘴屠宰场的牦牛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弓形虫病是寄生于多种动物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弓形虫在宿主体内因寄生的发育阶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各异。在其整个发育过程中分为5种类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狗、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四环素饲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以确定对其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去除效果,探讨松毛虫赤眼蜂生殖适合度受Wolbachia的影响情况。采用不同浓度(5,15,30mg·m L-1)的盐酸四环素连续处理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5代,测定其产卵量、羽化率、后代雌性百分率变化。利用Chelex-100法对待测的成蜂进行单头总DNA的提取,以wsp基因专用引物检测蜂体内Wolbachi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后不同浓度、不同世代处理间羽化率发生显著变化(p0.05),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抗生素处理后产卵量在不同代数间呈无规律变化;后代雌蜂百分比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高浓度盐酸四环素对Wolbachia的去除效果较好;同一盐酸四环素浓度下不同世代间Wolbachia的去除效果呈现的总体趋势与羽化率类似。研究表明,抗生素确实可去除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品系虫体内的Wolbachi,其去除效果受抗生素处理浓度、处理代数的影响,高浓度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抗生素可打破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并影响蜂的羽化率。  相似文献   

20.
牛痒螨病是一种由痒螨属中的痒螨引起的慢性接触性皮肤外寄生虫病。易引起寄生宿主不安,剧烈瘙痒,皮肤创伤,形成痂皮。影响奶牛采食、休息,从而影响奶牛生长发育和产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