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为获得可再生清洁能源氢气,以棉花秸秆为发酵产氢底物,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产氢菌源,通过厌氧发酵产生可再生能源氢气。主要研究发酵底物质量浓度、发酵初始pH、预处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对棉花秸秆产氢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棉花秸秆发酵产氢气的类型。结果表明:底物质量浓度为10g/L,初始发酵pH为7.0时,用0.4mol/L盐酸在90℃下浸泡棉花秸秆2h,底物发酵产氢潜势最高,其累积产氢量为76.78mL/g,最大平均产氢速率为4.79mL/(g·h),混合气中氢气摩尔分数达63.38%,棉花秸秆产氢类型为乙醇型发酵产氢。  相似文献   

2.
以牛粪堆肥为产氢菌源、以玉米秸秆酸解后的固体残渣为底物进行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系统考察了发酵温度和纤维素酶用量对产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发酵温度40℃、纤维素酶用量20 IU FPA/g-substrate时,秸秆残渣中纤维素含量由326.6 mg/g-TS降至115.2 mg/g-TS,氢气产量可达到78.7 mL/g-TS,该研究为难降解的秸秆残渣寻找出一条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厌氧发酵有机废水产氢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废水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实验,得到的活性污泥厌氧发酵有机废水产氢的最佳条件为:初始底物蔗糖浓度6g/L、初始pH8.0左右、发酵温度35℃左右。在此最佳条件下,每克底物蔗糖能够取得的最大比产氢量为139.65mL。  相似文献   

4.
潘春梅  李领川  王静 《湖北农业科学》2014,(7):1645-1648,1653
利用3因素5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了玉米秸秆的纤维素酶水解条件,以提高纤维素氢气的产量。结果表明,酶解温度、pH和酶用量对氢气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在酶解温度51.8℃,pH 4.84、酶用量9.00 FPU/g TS条件下,氢气产量达到208.1 mL/g TVS。通过分析玉米秸秆在降解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发现玉米秸秆经水解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降解,产氢菌主要利用其产生的可溶性糖发酵产氢,且混合产氢菌也具有直接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鸡粪与不同果蔬废弃物混合基质的厌氧发酵产氢特征,为利用混合物料厌氧发酵制氢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香蕉皮、白菜废弃物、油麦菜废弃物、笋叶、土豆皮渣与鸡粪的混合物为原料(各45mL),在中温(35±1)℃、混合基质初始COD质量浓度为40g/L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试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的气体产生量、气体成分和发酵结束后的发酵液液相代谢产物。采用Modified Gompertz模型对累积产氢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拟合,测定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挥发性固体、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并计算三者的降解率。【结果】不同混合基质的累积产氢量依次为:鸡粪+土豆皮渣(87.5mL)鸡粪+香蕉皮(62.5mL)鸡粪+白菜废弃物(42.1mL)鸡粪+油麦菜废弃物(34.4mL)鸡粪+笋叶(34.2mL)。在混合基质初始COD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混合基质的COD产氢率依次为:鸡粪+土豆皮渣(46.04 mL/g)鸡粪+香蕉皮(34.00 mL/g)鸡粪+白菜废弃物(22.24mL/g)鸡粪+油麦菜废弃物(18.64mL/g)鸡粪+笋叶(18.57mL/g)。采用Modified Gompertz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各混合基质累积产氢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以鸡粪+土豆皮渣和鸡粪+香蕉皮为混合底物时,发酵类型为丁酸型发酵;以鸡粪+白菜废弃物、鸡粪+油麦菜废弃物和鸡粪+笋叶为混合底物时,发酵类型为乙酸型发酵。在5种混合基质中,鸡粪+土豆皮渣组的挥发性固体、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降解率均最大,分别为51.82%,62.43%和28.90%。【结论】基质类型是影响厌氧发酵产氢的重要因素,5种混合基质均能产氢,但以鸡粪+土豆皮渣混合物料的产氢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稀酸强化水解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机械粉碎、蒸汽爆破和稀酸水解处理,并分析不同处理、玉米秸秆粒度等对玉米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蒸汽爆破后采用0.8%稀H2SO4强化水解的预处理方法产氢效果较好;玉米秸秆粒度为0.425~0.850mm时,产氢效果最好;当0.8%H2SO4(质量)∶秸秆(重量)的液固比为10∶1时,产氢效果较好。[结论]玉米秸秆经蒸汽爆破后,再用0.8%HSO强化水解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产氢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稀酸强化水解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机械粉碎、蒸汽爆破和稀酸水解处理,并分析不同处理、玉米秸秆粒度等对玉米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蒸汽爆破后采用0.8%稀H2SO4强化水解的预处理方法产氢效果较好;玉米秸秆粒度为0.425~0.850mm时,产氢效果最好;当0.8%H2SO4(质量)∶秸秆(重量)的液固比为10∶1时,产氢效果较好。[结论]玉米秸秆经蒸汽爆破后,再用0.8%HSO强化水解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产氢效果。  相似文献   

8.
孙学习  李俊峰  李涛  曾召刚  任保增  樊耀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04-19905,19962
[目的]研究稀酸强化水解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机械粉碎、蒸汽爆破和稀酸水解处理,并分析不同处理、玉米秸秆粒度等对玉米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蒸汽爆破后采用0.8%稀H2SO4强化水解的预处理方法产氢效果较好;玉米秸秆粒度为0.425~0.850 mm时,产氢效果最好;当0.8%H2SO4(质量)∶秸秆(重量)的液固比为10∶1时,产氢效果较好。[结论]玉米秸秆经蒸汽爆破后,再用0.8%H2SO4强化水解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产氢效果。  相似文献   

9.
麦秆分步糖化发酵产乙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小麦秸秆为原料进行分步糖化发酵产酒精.分别对影响糖化和发酵阶段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以pH4.8的醋酸钠缓冲液为溶剂,底物浓度2%,1 mL稀释40倍的纤维素酶液,摇床转速150 r/min;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酒精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发酵72 h,起始pH4.8,N源补加量为1%,在此条件下当底物浓度为2%时,乙醇的产量可达4.83 g/L.  相似文献   

10.
以尖孢镰刀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诱导产酶及同步糖化发酵产纤维素乙醇的影响。选取不同诱导底物、产酶培养基以及发酵时间,通过测定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确定最佳诱导产酶条件。最佳诱导产酶培养基:底物30 g/L,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5 g/L,蛋白胨10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 2 g/L,硫酸铵3 g/L,pH值6. 0。最佳诱导产酶的底物为小麦秸秆,发酵4 d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达到12. 40 U/mL,木聚糖酶活性达到930. 9 U/mL。尖孢镰刀菌诱导所产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pH值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真菌纤维素酶耐碱性差和细菌纤维素酶活性低的不足。将其作为乙醇发酵菌种进行木质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在3%葡聚糖负荷下,96 h生成乙醇12. 23 g/L,乙醇得率为71. 81%。将其与酿酒酵母混菌同步糖化发酵,48 h添加木糖利用率最高,96 h生成乙醇19. 11 g/L,乙醇得率82. 11%。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TCC19377(A.thiooxidans ATCC19377)对硫化氢的脱除条件进行研究,考察pH,反应器运行时间,气流量,初始硫化氢浓度以及细菌生物量即600 nm处吸收值(OD600)对脱除效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A.thiooxidans脱除硫化氢的条件进行了研究。A.thiooxidans脱除硫化氢的最佳条件为:pH 2.5、反应器运行时间180 min、气体流量40 mL·min-1、初始硫化氢浓度8 g·m-3、细菌生物量即600 nm处吸收值0.40。初步确定了A.thiooxidans脱除硫化氢的条件,为工业气体脱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法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枇杷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微波功率(W)、乙醇浓度(%)、料液比(g∶mL)和提取时间(s)对枇杷叶黄酮类化物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微波辅助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深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125W,微波时间100s,料液比1∶10(g∶mL)。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得到黄酮类化物含量为0.712%。【结论】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得率高,且提取时间短、乙醇用量少,是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雷公藤叶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雷公藤愈伤细胞生长及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在White培养基上增殖最快,而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White和MS培养基中悬浮细胞在第6天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7.14 mg/g和4.77 mg/g,而N6培养基中雷公藤甲素最大产量为6.34 mg/g,出现在第9天;3组细胞培养悬浮液中的雷公藤甲素峰值产量分布规律为White(28.13μg/mL)〉N6(21.27μg/mL)〉MS(16.27μg/mL),同时培养基的pH随细胞的生长有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镰刀菌为对象,对其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的液体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秸秆粉末为最佳碳源,NaNO3为最佳氮源,且碳源∶氮源(C∶N)为6∶1时酶活力最大;不同的无机盐对产酶有一定的影响,AlCl3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CuSO4.5H2O和AgNO3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面活性剂吐温-80在低浓度(0.04%)下对产酶有促进作用。同时考察了装液量、发酵液初始pH、接种量、菌龄、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培养条件为:75 mL/250 mL,初始pH7,接种量10%,菌龄42 h,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分别为30℃和96 h。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9%,菌龄42 h,发酵时间108 h,发酵温度32℃。  相似文献   

15.
编号为GZUCCZY0012的青霉属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代谢产物中的物质A疑似为青蒿素类化合物,体外抗癌实验表明物质A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力。本实验以物质A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考察,并结合PB和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确定了适合物质A积累的GZUCCZY0012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GZUCCZY0012发酵生产物质A的最优培养基为麦芽糖47.52 g/L、NH4Cl 14.82 g/L、K2HPO41.5 g/L、MgSO42.0 g/L、KCl 2.0 g/L、ZnSO40.5 g/L、CaCl20.5g/L、FeSO40.5 g/L,pH 6.0,接种量4%(V/V),于26℃下摇瓶发酵14 d,物质A的产量可以达到(144.61±7.56)μg/mL,比优化前的含量(32.30±2.28)μg/mL提高了3.48倍。  相似文献   

16.
夏文静  李飞  常钰  蒋雅静  沈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02-10305
[目的]利用碱解农林废弃物制备阿魏酸和对香豆酸。[方法]对4种农林废弃物(花生壳、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玉米芯)进行比较,发现玉米芯最适合用于提取阿魏酸和对香豆酸。考察不同氢氧化钠浓度、固液比(玉米芯/碱液)、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玉米芯中阿魏酸和对香豆酸提取量的影响。[结果]提取玉米芯中阿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0.5 mol/L,固液比(玉米芯/碱液)为1∶30 g/ml,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2.5 h。在此条件下,阿魏酸的提取量最高为14.05 mg/g,对香豆酸的提取量为21.12 mg/g。[结论]研究可为提高玉米芯的附加值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玉澜  张春艳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1018-1021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法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枇杷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微波功率(W)、乙醇浓度(%)、料液比(g∶mL)和提取时间(s)对枇杷叶黄酮类化物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微波辅助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深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125 W, 微波时间100 s, 料液比1∶10(g∶mL)。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得到黄酮类化物含量为0.712%。【结论】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得率高,且提取时间短、乙醇用量少,是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晓烨  李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54-12957
[目的]比较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与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乙醇型发酵产氢的运行效果。[方法]以红糖为底物进行两种反应器的乙醇型发酵制氢,监测系统的产氢效能、产能效能、生物量以及COD去除率变化。接种污泥的生物量为15.21g/L,COD浓度分别为4000、6000、8000mg/L各运行30d,进水pH为7~8,水力停留时间为12h。[结果]HABR系统的产氢效能、产能效能、生物量以及COD去除率随COD的提高而上升,在COD为8000mg/L时分别达到了17.54mmol/(h·L)、45.13kJ/(h·L)、38.11g/L.42.87%。CSTR系统在COD为60130mg/L时效果最佳,产氢效能、产能效能、生物量以及COD去除率分别为13.26mmoV(h·L)、33.00kJ/(h·L)、19.91g/L、26.47%。随着COD的进一步提高,运行效果显著下降。[结论]HABR在高有机负荷的条件下乙醇型发酵产氢效果整体优于CSTR,更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发酵生产α—亚麻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8种因子对头孢霉 (Cephalosporiumsp .)发酵产α 亚麻酸产量及其占总脂肪酸百分含量的影响。有利于获得α 亚麻酸高产的条件包括 :培养基中碳源为蔗糖 30g/L ,氮源为 (NH4 ) 2 SO4 3g/L ,起始pH为 6 0 ,5 0 0ml三角瓶装 10 0ml培养基 ,接种 2 0 % (v/v)的菌种 ,2 0℃培养 10d。在此条件下 ,α 亚麻酸产量达 87 6 6mg/L ,占总脂肪酸百分含量为 2 3 85 % ,干菌丝产量达到 7 82g/L ,油含量占菌丝干重的 8 0 8%。  相似文献   

20.
以蛹虫草斜面固体菌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碳源(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和4种氮源(蛋白胨、牛肉膏、酵母浸膏和柠檬酸氢二铵)对蛹虫草菌丝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种类;同时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蛹虫草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浓度为20 g/L;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适宜浓度为5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