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分析平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时空变化特征,对平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集2018年11月(秋)、2019年1月(冬)、5月(春)和7月(夏)4个季节的水样,选取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透明度(SD)5个指标,利用分形维数权重的方法建立富营养化评价插值模型,对平寨水库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①平寨水库TP和CODMn量达到Ⅱ类水质标准,TN量超出Ⅴ类水质标准,是主要污染因子;TN、CODMn和Chla量在夏季最高,TP量在冬季最高,SD在春季最低。②平寨水库总体上呈中富营养、富营养状态,所有监测断面没有出现贫营养和贫中营养,说明该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③平寨水库夏季富营养化程度最高,冬春季次之,秋季最低。BS2和HJ2监测断面富营养化程度最高,NY3、SG3和PZ4监测断面次之,ZW8和SG1监测断面最低。【结论】平寨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偏高,TN是主要污染因子,控制氮元素的输入和富集是防治平寨水库富营养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枯季西江中游梯级水库调度对梧州流量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季梧州控制断面径流过程对西江中下游生态、供水及珠江河口三角洲抑制咸潮入侵具有指标性意义。以该控制断面的生态基流和河口抑咸所需流量为控制指标,选取近年来典型枯季水文过程,应用建立的西江中游河网及梯级水库数学模型,对利用龙滩和岩滩正常蓄水位与汛限水位间的库容开展枯季调度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龙滩单库调度或龙滩与岩滩联合调度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枯季梧州控制断面的径流量,岩滩单库调度则作用不明显。分析显示,在西江中游梯级水库以防洪、供水或生态等为目的的调度中,若能充分发挥上游龙滩水库的主导作用和下游梯级水库的辅助中转水库的作用,可以有效缩短对下游需求的反应时间并提高效率,同时也证实了采用以龙滩为主的大型水库汛前弃水开展各种目的的调度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引黄生态补水对官厅水库水质时空分布的影响,本文对官厅水库2015—2020年9个断面的8项污染物指标监测数据,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时空聚类,分析了引黄生态补水与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的关系,并对官厅水库进行水质评价,研究各断面水质指标年际变化特征及进行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官厅水库入库水质与出库水质、库区水质具有明显的时...  相似文献   

4.
以某河流的7个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合理地拟定各梯级水库不同大坝类型(土石坝、拱坝、混凝土重力坝)的溃决形式、溃口发生过程及形态,针对各类型水库漫顶即溃坝和土石坝漫顶溃坝,拱坝、重力坝漫顶过流不产生溃坝两种极限状态,运用Dam Break溃坝模型原理,计算主汛期超标准洪水和后汛期超标准洪水时梯级水库的连锁响应以及溃坝洪水向下游库群的演进过程.分析流城内各水库清坝发生的因果关系,并得出各水库溃坝发生的相对时间及各特征断面的最高水位、流量等特征值.汛期超标准洪水时流城梯级水库的溃坝模拟分析结果,为降低大坝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个变量的特点,对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汇水区的主要河流进行了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对各个监测断面的水质优劣程度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该区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以有机污染和农业非点源污染引起的水质污染为主.在空间分布上,石头口门断面水质相对较好,烟筒山断面和星星哨水库断面的水质次之,双阳河新安断面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6.
库区坝前水温分布对库区水生态环境以及水生生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为探讨不同洪量下洪家渡水库水温分层结构,通过EFDC模型建立了洪家渡水库水温模型,准确模拟了库区坝前断面水温分布情况,并对3 d洪量、5 d洪量、7 d洪量下库表与水库深度为5、20、40、80 m的温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家渡水库7月、10月坝前断面出现明显的水温分层现象,随水深的增加水温逐渐降低,且上层水体温度变幅大,下层变幅小;库表与各深度处水体的温差与洪水历时及β值均有关,水库混合程度越好温差越小,历时越长温差越大。EFD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洪家渡坝前水温分层结构,实用性及可靠性较高,研究结构可为洪家渡水库合理调度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水库分层的特性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改善水质、提高水环境质量及缓解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有重大意义。针对水库分层的水环境响应特征及其缓解技术方案,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阅读和梳理,从水库分层的原因及特征、常用的水库分层的研究方法、水库分层的水质响应特征以及当前水库缓解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开展文献调研和归纳整理,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保护漓江、维持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下,漓江流域水质分析和非点源污染定量化十分必要。以2005-2014年青狮潭水库坝首、大面断面和桂林水文站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为对象,分析评价漓江流域上游不同尺度的水质状况,并运用水文估算法、径流分割法和数字滤波法对点源与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分割。结果表明,处于上游的青狮潭水库坝首高锰酸盐指数高于大面断面和桂林水文站,处于下游的桂林水文站断面的氨氮和总磷含量高于青狮潭水库坝首和大面断面。3种方法计算的桂林水文站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的非点源污染比例平均值分别是0.64、0.74和0.68,非点源污染对漓江的水质影响较大。基于数字滤波法的计算结果显示,漓江流域上游3个空间尺度的氨氮和总磷非点源污染比例的年际波动较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的非点源污染比例的最大值出现在漓江流域上游3个空间尺度的中游(大面断面)和下游(桂林水文站)。  相似文献   

9.
由于水库的建设会对河流产生阻隔,从而影响鱼类洄游、产卵、索饵等,本文以赤峰市东台子水库为例,结合西拉木伦河流域特征、水库特性及鱼类生活习性、繁殖特征等,简要阐述了通过采取水库生态调度、鱼类增殖放流站及鱼道建设等保护措施,对河道内的鱼类生境进行有效保护,可减少水库工程建设对鱼类生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首先基于水库瞬时全渍的假设,采用简算法对上游水库的渍坝洪水进行计算,并计算出上游水库至德泽水库的区间洪水,然后研究了上述2个分区洪水的组合遭遇,最终得到受上游水库渍坝影响的德泽水库坝址断面的洪水过程。结果表明:上游水库的溃坝,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德泽水库构成威胁。进行的研究为德泽水库的安全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围绕西江流域应急防洪调度的需求,建立了考虑中大水电调蓄的水库群应急防洪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针对西江流域应急防洪的实际问题,在充分利用防洪水库防洪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中大水电安全库容的调节作用,有效提升了西江流域滞洪削峰的能力。模型以各水库调洪起止时间及阶段泄量为优化变量,以控制断面最大削峰为优化目标,通过求解计算得到优化的水库群应急防洪调度方案。同时,模型实现了通用化开发,可动态选择流域控制断面及库群调洪方式,并能够适用不同的洪水类型及防洪目标。通过对不同类型洪水的调节演算及结果分析发现,库群应急优化调度比常规调度在不同防洪断面针对不同类型的洪水平均削峰效果至少提高30%,考虑中大水电调蓄的西江水库群应急防洪调度对提高西江流域应急防洪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南山区河道型水库具有与平原地区不同的特征,兼具河流和湖泊的双重形态特性。由于水库水深大、水温低等特点,水库季节性分层现象会造成水库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发生改变。以西南山区典型河道型水库——紫坪铺水库为例,基于2016-2017年紫坪铺水库12个断面的监测数据结合季节变化特征进行时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水质受季节变化呈现2个变化时期:5-9月为河流形态期,1-4月及10-12月为湖泊形态期。(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水体营养状态在不同时期受不同主成分的影响。湖泊形态期水质主要受水体污染状态和磷元素的影响,其次是农业营养物质影响;河流形态期水质主要受生物化学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是有机物的影响。(3)水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用主成分分析简化后发现,Chla与各因子明显相关,且各自形态期内浊度、TP等主要指标与Chla的浓度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水库不同形态时期中进行研究,可避免因单一水文形态期内水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导致结果不准确,使水质分析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在反映西南山区河道型水库水体的营养状态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上游流域径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峡水库上游六大干支流的九个控制断面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长度径流系列,分析了径流统计参数、年内分配及丰枯变化规律;针对全年、消落期、汛期、蓄水期及枯水期五种分期,应用线性趋势线法和Kendall秩次检验法对径流进行了趋势分析,应用有序聚类法、滑动T及Mann-Kendall法对径流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成果表明,宜昌断面消落期径流平稳、汛期径流有减少突变、蓄水期径流减少趋势显著、枯水期径流增加趋势明显,而汛期和蓄水期径流减小导致全流域总径流出现突变减小可能、且伴随逐渐减小趋势。经初步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流域气象要素变化、水利水电工程投入运行时充蓄死库容和水面蒸发等损耗增加、上游流域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及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等。研究成果可以为金沙江下游梯级、三峡梯级的水库综合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卡斯特地貌发育,水文地质情况较复杂,部分河道中存在岩溶渗漏或天然暗河漏水问题,分析河道漏水规律,是分析水库径流量,确定水库兴利调节库容的关键,通过对某水库上游河道漏水问题的调查和分析研究,通过非漏水段产流模数还原各断面流量,进而推算漏水量,该分析过程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卞建民  王瑞  李潇瀚 《节水灌溉》2011,(5):31-33,40
针对伊通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应用贝叶斯公式和正态分布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贝叶斯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以GB3838-2002为评价标准,选择伊通河流域的新立城水库、长春市区、农安县及靠山镇4处的监测断面3个年度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新立城水库综合水质基本为Ⅰ、Ⅱ类,丰水期水质相对较差,且有逐渐污染...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丰收水库大坝漏水问题提出防渗加固措施,就高压旋喷桩、混凝土防渗墙和铺设土工膜3种方案进行比选,坝体采用高压旋喷桩,坝基采用帷幕灌浆防渗,两者结合全断面防渗,防渗效果明显,为小型水库土坝防渗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ANSYS CFX的细沟水流切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细沟断面的发育过程,利用流体力学软件ANSYS CFX 15.0.7对细沟的发育变化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细沟断面水流流速及切应力分布,结合实测细沟发育,分析了细沟断面水流流速特征和切应力特征,从计算流体力学角度探索了细沟在水流冲刷情况下的断面发育机理。结果表明:利用CFX数值仿真建模的方法,得到了染色法测定细沟水流流速时的修正系数为0.78。宽浅式细沟断面切应力小于窄深式断面,细沟水流切应力主要集中在1.41~2.10 Pa之间。水流切应力决定着细沟断面的发育,断面各点的切应力与断面各点发育较为吻合,切应力与断面各点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汾河水库及上游河段为例,运用加拿大水质指数(CCME WQI)方法,选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中的23个水质监测项目(水温除外),对汾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选取10项水质监测项目,包括pH、溶解氧、BOD-5、COD、总氮、氟化物、石油类、总磷、挥发酚、氨氮,对汾河水库上游河段3个监测断面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采用加拿大水质指数和单因子评价法对监测数据分析比对。结果显示:同单因子评价法相比,CCME WQI考虑了3个因素(超标范围F1、超标频率F2、超标幅度F3)的综合影响,其评价结果更符合汾河水库及上游河段水质的现状。CCME WQI的量化为环境管理部门带来便利。但评价标准和水质监测项目及数目对CCME WQI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二维数学模型模拟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情况,模拟河段起于大坝上游约600 m,止于大坝下游约400 m.计算断面在1∶2 000地形图上剖分20个库区大断面,断面平均间距500 m,并通过模型试验论证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性.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形态,水库运行历时1 a,三角洲洲头不断地向下游前进,最终到达坝前,坝前泥沙淤积高程达1 347 m,而水库泥沙淤积则向库尾高边滩发展,“翘尾巴”现象明显.水库运行1 a后,排沙比均稳定在90%以上,水库冲淤达到平衡后,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调度方式冲沙,在泄洪冲沙底孔前形成冲刷漏斗,漏斗为三维形态,漏斗顺水流方向坡降约为1∶5.0~1∶7.0,侧向边坡约为1∶3.5~1∶4.5.取水口基本在冲刷漏斗范围内,能保持取水“门前清”.泥沙淤积的数学模型与模型试验成果基本吻合,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国大气同化数据集(CMADS)在呼兰河流域水文模拟的适用性。【方法】对CMADS与传统水文站降水、气温数据的精度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构建CMADS与传统水文站2种气象数据驱动流域有、无水库控制水系情景下的SWAT模型,同时使用SUFI-2算法以月值实测断面径流数据为准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评价该数据集作为气象驱动数据的适用性及对传统水文站数据的可替代性。【结果】(1) 2种气象数据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和对应关系,且时空分布特征相似,年内变化趋势一致。(2)在无水库呼兰河干流水系,CMADS数据驱动的模型率定期R2=0.92、NSE=0.91、PBIAS=18.53%,验证期R2=0.94、NSE=0.96、PBIAS=10.51%;在有水库通肯河水系,模型在率定期R2=0.89、NSE=0.82、PBIAS=12.79%,验证期模型R2=0.93、NSE=0.86、PBIAS=12.03%,模拟结果均达到径流模拟评价标准。【结论】CMADS+SWAT模型比传统水文站在呼兰河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